中职财经类专业学生在“2 1”办学模式下实习管理的探索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kl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分别从措施、管理、实效等方面,对中职财经类专业学生在“2 1”办学模式下的实习管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职;实习;实效
  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中“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的精神,突出我校办学特色,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通知,更好地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我校在2008级学生中积极全面进行“2 1” 办学模式,同时催生了在这一模式下的实习管理。
  财经类学生实习存在实习时间长、实习区域分散、实习岗位多样化和流动性大等特点,这为学校对学生进行集中、有效的实习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加强内涵建设,以此作为我校提高办学质量的目标来抓。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实习管理的力度,并扩大了实习管理的广度,不断地根据实习情况变化进行调整。通过一年的积极探索,我们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校实习生管理的路子,顺利完成2008级学生的实习任务。
  一、对应措施
  为了保证学生实习能够顺利进行,实现安全和谐的实习管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全校上下一心,做好实习宣传、动员和组织等各方面工作,并成立专门的实习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实习的组织实施、过程管理工作,确保管理到位。
  (1)调研预测。在决定实施“2 1”模式下的实习安排后,我校展开了一系列调研活动,并根据调研情况,做出了预测统计和实施方案,为后面实习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
  (2)宣传动员。开展全校性的实习宣传动员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宣传,解释该模式对学生职业成长、综合职业能力形成的作用,以取得家长和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3)岗前培训。安排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实习培训、安全教育和心理指导等方面讲座,如面试礼仪、求职注意事项等,并制定详细的每周实习培训活动计划表,贯彻执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调适心理,以更好转变由学生者变为实习工作者的角色,缩短岗位适应时间。
  (4)实习安排。本着“对学生负责,实现安全和谐实习”的思想,我们对实习安排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只有将安排工作进行得深入细致,才可能为“实习管理”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为企业留下良好的印象,让学生感受到学校“负责任”的态度。主要工作流程是:
  一是筛选、考察用人单位。学校坚持以“具有良好资质、管理严格、能提供与专业对口或相近岗位”的原则来选择实习单位。对长期合作、资质较优的企业,我们优先让其进入学校招聘;对初次合作的企业,我们除了进行相关证件资料的审核外,还亲自到企业实习考察,确保实习单位的合法性和安全性。二是组织企业对学生进行面试。实习面试一般采用校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对用人需求量大的企业或报名人数多的安排校内面试。企业用人要求量小或报名人数少的,我们则查好乘车路线,安排学生到企业面试。三是积极跟进面试结果,确认实习的时间及相关要求与准备工作。要求学生在上岗前,必须办理好实习手续、离校手续、签订实习协议,然后再由实习教师将学生分批护送到企业,安顿好学生。四是对面试不成功的学生,按照上述工作重复进行,直至使所有的实习生都有合适的实习岗位。五是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实施方案》,为每一位参加实习的学生购买实习责任保险。
  二、强化管理
  实习管理是顶岗实习的关键环节,也是最大的“难点”。为此,学校建立实习与就业科、实习指导老师、班主任和企业人员组成的实习管理工作体系,通过电话、飞信、QQ、邮箱等各种现代通信方式,加强实习与就业科、实习指导老师、班主任、企业人员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实习动态,便于学校对学生实习情况及时了解并给予指导。
  1.实习指导老师深入企业,巡回指导。
  (1)根据实习生分布特点,制定巡回实习指导计划。(2)负责学生实习的日常管理、思想教育等工作,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习指导老师在学生实习期间起到班主任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学习、纪律、安全、及有关规章制度教育,防止各类事故发生,对学生实习期间发生的违反纪律行为纠正,关心和了解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思想状态等情况并做好配套工作,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学生。(3)批改实习作业,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评定。(4)主动与实习单位沟通,协调好实习单位的关系,实地调查了解实习单位,选择性地建立起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5)如有离岗、转岗、或意外发生,必须及时处理,做好实习生思想稳定工作,保证学生实习稳定安全进行。
  2.班主任积极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
  班级学生实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和行为动向,做好学生思想引导和思想稳定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向实习与就业科报告。
  (1)实习期间,班主任通过各种联系方式,坚持与本班学生每人每周至少联系一次以上,及时了解学生实习动态,并做好每两周相关联系资料的记录,交由实习与就业科考核存档。(2)实习生出现离岗或转岗等意向,要了解情况,并做好思想教育,保证实习稳定。(3)及时向在外实习的学生传达学校有关实习生方面信息,保证信息沟通顺畅。
  3.实习与就业科统筹全局、全面协调实习管理工作。
  (1)实习与就业科负责监督检查实习管理工作情况。一方面通过班主任、实习专业指导老师反馈回来的情况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另一方面定期电话抽查或走访学生,并直接到单位走访或电话联系用人单位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全面掌握学生实习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干预,分类指导。(2)建立完善的实习管理平台,包括实习生通讯录、信息登记表、推荐表、实习申请表、实习登记表、实习协议、实习跟踪表、实习情况一览表等,方便查询、统计、分析和存档。(3)实习与就业科根据收集到的实习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定期召开会议,将情况和问题反馈到实习指导老师和班主任,对他们的实习指导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使得实习管理工作能够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
  四、工作成效
  经过一年的实践,我校的实习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中初次实习率为99%,稳定率为84%,就业率为98%。 通过我们对实习学生和实习单位的回访显示,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安心实习,没有出现一项校外实习意外事故,保证了学生的权益,没有出现让学生当廉价劳动力的现象,也没有大面积流失的现象发生。企业主管都满意我校的学生实习管理情况,对我们的实习管理工作模式表示认可。
  (1)取得了学生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创和谐教育。通过“一条龙”的实习推荐和全方位实习管理,我们能够及时掌握到学生在校外的实习情况,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保证了实习管理的顺利实施,让学生感受到这不是“放羊式”的管理模式,这是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使得他们在校外也能够安心、开心地实习。最重要的是,“2 1”办学模式的实习取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他们同样感受到,虽然学生在外实习,但学校教师定期的跟踪指导让他们很放心,特别是学生通过实践,变得成熟懂事,让他们倍感欣慰,积极主动地配合了我们的实习管理工作。因此,我们的“2 1” 办学模式下的实习管理在校里校外形成了一種“和谐实习、和谐管理、和谐教育”的氛围。
  (2)通过“2 1” 实习管理模式的尝试,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探求中职生的人才培养与市场、企业岗位要求的距离,打通学校与企业间人才供需的隔离带,不断地建立起适合学校的、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并走出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之路。
  (3)效益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企业不希望学生实习流动性太大。“2 1”办学模式的实习其实也是“实习 就业”的实习,通过“2 1” 办学模式的实习实现了实习与就业的无缝链接,促进了学生顺利就业,减轻二次推荐就业的压力,提高了学校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实习生一方面可以通过实习,更好地了解实习单位,了解自己的职业需求,在实习结束后,可以根据个人意愿,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与单位鉴定就业协议,实现毕业即就业;另一方面,实习生通过在外一年的实习,实际已具有一年的工作经验,具备了自主择业的能力,在职场上不再是白纸一张,增强了自主择业的自信心。 实践证明,“2 1” 办学模式的实习管理让我校的学生确实能为企业创造效益并具备守纪、合作等良好职业素养。
  (4)教师走进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增强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实现产教结合。通过“2 1” 实习管理模式,积极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他们从企业中获取实实在在的教学内容,丰富自身知识,通过来自企业第一线的信息充实了教学内容,提高了个人的业务水平。
  总之,我校的“2 1” 办学模式的实习管理取得了一些成绩。这是我校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学改革思想的指导下,提高认识,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的结果。但我们也应认识到,我们的实习管理工作离上级的要求和学生的期望还有很大的距离,还需要再加大力度,特别是要在制度建设、实习标准、教学指导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实习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作者单位: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责任编辑 朱守锂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研究肠镜检查与大肠息肉的临床检出率、病理特征,以及大肠息肉不同年龄段的分布和癌变情况的相关联系,为大肠息肉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的方式
摘 要:初中语文作为小学语文和高中语文的承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语文学习是听、说、读、写的训练及积累运用的过程,学生掌握每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善于积累,注重运用就能在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文章就此展开论述。  一、善于积累  积累包括各种不同形式、不同方面的积累,有些人善于在生活中积累一些常识,还有些人喜欢积累书本中的知识。也就是说,有的学生喜欢课内积累,而有的学生喜欢课外积累。不同的学生有不
广东省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各项改革举措都走在我国的前列。中高职教育衔接是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中等和高等两个层面职业技术教育的共同发展。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解决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高技能人才紧缺问题,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具有广东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广东省从2010年开始进行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以下简称“中高职三二分段”)改革试点。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