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毒-血液灌流时间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

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xy8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服毒-血液灌流(HP)时间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监护室(EICU)收治的进行HP治疗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服毒后HP开始的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A组:服毒-HP时间<4h;B组:4h≤服毒-HP时间<8h;C组:8h≤服毒-HP时间<12h,比较各组患者的脏器损伤情况、病死率和死亡患者的存活时间等,分析服毒-HP时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共有303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纳入本研究,男117例,女186例,年龄15~72岁,(34.8±10.8)岁,口服20%百草枯农药剂量10 ~270 mL,50mL (45 mL) [M (IQR)].服毒24 h内接受HP 2 ~5次,(3.6±1.2)次.经随访28 d死亡208例,病死率68.6%.入选患者服毒至首次HP时间1.4~11.5 h,6.6h (3.5h) [M (IQR)],其中死亡患者为3.1~11.5 h,7.2h (2.4h) [M (IQR)],存活患者为1.4~7.5 h,4.9 h(1.5 h)[M (IQR)],死亡患者服毒至首次HP时间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14,P=0.043).A组85例,B组141例,C组77例,三组患者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7,P=0.009).三组中死亡患者中毒后平均存活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31,P=0.038),患者开始HP时间与死亡患者存活时间呈负相关(r2 =0.421,P=0.045).三组患者间进行比较,代表肝、肾、胰腺、肺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如ALTmax、SCrmax、AMYmax和PaO2min在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急性肺损伤的时间和PaO2min出现时间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2、3.15,P=0.041、0.044).结论 口服百草枯农药中毒后4h之内进行HP能够减轻靶器官损伤程度,降低患者病死率。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院前急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三环一体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的飞速发展和完善,目前无论是日常急诊工作还是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院前伤病员的抢救都得到了有力的保障;相应的,普通住院患者的非预见性病情恶化甚至猝死的干预和急救反而成为薄弱环节.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医院诊疗活动也出现了新的特点:
期刊
@@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25岁.因“腹泻、发热1周,进行性呼吸困难3d”于2012年10月26日11:45急诊.自述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腹部不适,继而腹泻,水样便,色黄,6~7次/d,量100~ 200 mL/次,无脓血便及里急后重,无呕吐.在当地医院就诊,测体温37 ~ 38℃,无寒颤及肌肉酸痛.给予静脉点滴抗生素(具体不详),补充水、电解质,口服止泻药物,3d后腹泻症状消失,但出现胸闷、憋
期刊
@@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由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多因素疾病,遗传因素占60%以上[1],主要表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PE).随着临床工作对该疾病的关注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静脉血栓在亚洲发病率逐年上升[2].突变及基因多态性在疾病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遗传因素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异性[3口].机体存在先天性高血栓形成倾向称
期刊
@@
目的 研究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不同心电图改变及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河南省人民医院103例急性口服有机磷中毒患者,入院时及入院24 h分别行心电图检查,对比两次心电图变化特征,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心电图变化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对入选的103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PR间期与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和QTc间期与死亡及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率差异均有
目的 观察载脂蛋白E (ApoE)模拟肽ApoE23对细菌性脓毒血症小鼠血浆脂多糖(LPS)质量浓度变化的影响及其对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设计ApoE模拟肽(ApoE23)并采用固相合成法进行合成,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合成物进行纯化,电离子质谱对合成物进行鉴定并对合成物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B组鼠伤寒沙门氏菌诱导C57BL细菌性脓毒血症模型并对感染小鼠尾静脉
目的 探讨影响腹主动脉瘤破裂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1980年1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85例破裂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腹主动脉瘤破裂的疾病相关因素和手术相关因素两方面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了解影响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67例行手术治疗,术后30 d病死率为35.8%.围手术期病死率为47.6%,抢救成功率为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分析间质性肺炎急性加重患者呼吸衰竭时的发病情况和支持治疗情况,探究此类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以寻找对此类患者的最合适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2010年9月到2013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监护室收治的26例间质性肺炎急性加重患者.比较存活组患者和死亡组患者的发病情况、支持治疗情况和对无创通气的反应情况.结果 死亡组和生存组发病时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和特发性肺纤维化(
目的 研究血清尿酸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TBI患者(GCS评分≤14分)共330例,其中男性233 (70.6%)例,年龄(48.6±18.1)岁,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9~59分,中位数为16分,尿酸
目的 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acute paraquat poisoning,APP)患者病程早期动脉血乳酸(lactate,Lac)值及6h乳酸清除率(lactate clearance rate,LCR)的特点,探讨与APP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于福建省立医院急危重症监护病房(EICU)的AP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服毒后28 d的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
目的 了解大鼠在沙漠干热环境中暑状态下肾损害的变化特点,为临床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48只大鼠,麻醉后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6组:轻度沙漠干热环境中暑组及其对照组,中度沙漠干热环境中暑组及其对照组,重度沙漠干热环境中暑组及其对照组.参照沙漠干热环境大鼠中暑模型,将各干热环境中暑组持续置于沙漠干热环境(41℃,10%湿度)下,各对照组持续置于常温环境(25℃,35%湿度)下,在各组大鼠的不同中暑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