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量的振型优化减振分析方法

来源 :结构工程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g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的动力响应问题一直以来是结构工程师关注的热点,在动态激励,例如地震、风载等作用下,结构的振动变形通常由多阶振型控制,动力特性对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的振型优化减振分析方法,在给定结构体系和布置下,针对某一阶指定的振型,从结构应变能的角度建立了各构件对该阶振型贡献的量化关系,可迅速确定对结构振动影响最大的构件进行优化,用最小的工程代价实现对该阶振型振动频率的调节,达到高效的减振效果。以某螺旋钢楼梯的振动问题为例,应用该方法进行优化,仅变动了少数杆件的尺寸便达到了良好的减振效果,结果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某单箱多室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斜拉桥的实桥施工,通过塔柱主梁施工过程精细模型的有限元计算,结合实桥施工检测数据,研究施工过程中组合箱梁的抗弯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梁斜拉桥施工过程中波形钢腹板纵向应力很小,可不计波形钢腹板的抗弯承载力;施工过程中组合梁顶、底板纵向正应力会出现明显的横桥向不均匀分布现象,顶板尤为严重;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剪力滞效应,随着施工节段加长趋于平缓。
本文通过对“温州之花”钢结构采光顶结构设计选型的研究,对于类似大跨度商业屋面钢结构设计实施要点进行解析,对比不同的结构形式,选出适合实施的选择因素。利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整体结构进行了屈曲分析和静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结构选型合理,整体稳定性良好,结构传力合理,在最不利荷载作用下结构受力性能良好。
创新性提出转换桁架弦杆滑动连接方案,保留转换桁架竖向承载力的同时释放其抗侧刚度,转换桁架竖向承载功能与主体结构水平抗侧功能分离,为大跨度转换结构工程提供一种新颖的解决思路;综合对比传统大跨度转换桁架刚性连接及上、下弦滑动连接三个方案的优劣,确定采用下弦滑动连接方案;对比分析三种下弦滑动节点设计方案的优劣,确定采用下弦杆居中式节点形式;细化设计滑动节点构造,保证其可靠滑动的同时对混凝土楼面梁起支撑作用;采用ABAQUS对托板进行有限元应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托板处于弹性受力状态,且其受力可近似按悬臂板计算;
期刊
新时期产品包装设计工作开展时,为使产品包装设计方案达到预期效果,应当基于用户体验进行设计方案优化,如基于用户的行为层次体验、基于用户反思层次体验、基于用户本能层次体验,对产品包装设计方案进行有效创新改革,提升包装设计的整体有效性,本文基于用户体验的产品包装设计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以美国ASCE/SEI 7-16与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例,梳理并对比了中美规范对含重型储仓工业厂房的抗震设计方法。同时,以一实际火电厂主厂房工程为例,基于厂房内煤斗设备特征与中美规范的相关要求,建立了煤斗与主厂房结构的整体模型。通过时程动力分析,将整体建模法与工程实际中常使用的另一种抗震分析方法——直接荷载法的设计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直接荷载法用于含重型储仓工业厂房结构的抗震设计时,与整体建模法存在较大误差。本文基于储仓设备动力特性与传力等效的思路,提出了等效简化模拟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该
生态农业作为21世纪农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形式,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是我国农业实现绿色生态、经济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国共产党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发展的新发展观,充分考虑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低碳循环等方面.因此,农业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之一.
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室外景观设计是空间环境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部分,不仅会关系到人们对房屋的购买欲望,同时也会对人们的视觉体验产生非常大的影响[1].灯光是室外景观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灯光设计不仅要满足一定的照明需求,同时也要与室外景观相得益彰,增加景观设计的舒适性与科学性,从而为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增加城市景观设计的艺术内涵.为了进一步探究环境艺术设计中室外景观灯光设计的方法,确保室外景观灯光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本文以某个小区的室外景观灯光设计为代表,系统分析环境艺术设计中室外景观灯光设计的原则
本文以衡水湖湿地的滨水景观为研究对象,引入弹性景观设计的概念,分析了滨水景观视觉要素和文化要素的构建方式.通过对海绵城市等雨洪管理理论的研究,从营造具有生态修复功能的人工湿地、绿色生态河道及生态绿岛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弹性景观的营造策略,为湿地滨水的弹性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对于纺织服装品质的要求也不例外.纺织服装业作为我国的经济支柱之一,其质量监管一直以来就备受重视,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采取有效的措施,相继颁布和实施了各种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并先后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使其能够在产品检测上提供实施依据.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因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服装行业整体质量依旧不容乐观,存在良莠不齐特点,给服装产品的质量监管及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