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利用“学习思考”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05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民版教材的编写在钻研课程标准、贯彻课程理念、落实设计思路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呈现形式上,新旧教材更是有着天壤之别。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运用“学习思考”增强教学的有效性?1、积极利用“学习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2、适度利用“学习思考”拓展教材,丰富教学内容,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3、巧妙利用“学习思考”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浅谈 “学习思考”有效性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江苏实施已有五六年。勿容置疑,新课改以来,随着教材的变化,无论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是教学的手段和方法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市使用的是朱汉国先生主编的人民版教材。应该说人民版教材的编写在钻研课程标准、贯彻课程理念、落实设计思路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呈现形式上,新旧教材更是有着天壤之别。新教材人民版教材除了正文之外,还提供了大量丰富多样的素材与资料,包括:每个专题前的“导语”和“学习建议”,每课的“课前提示”、“资料卡片”、“学习思考”、“史学争鸣”、“知识链接”以及大量的图片资料,课后的“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等。新课程实施以来尽管教材版本多样化,已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但它毕竟还是我们师生最重要的资源。尽管与人教版相比,在知识结构体系的连贯、文字表述的严谨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总体而言,人民版这样的编排形式与内容选择为我们一线教师实施新课程理念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有效运用教材中“学习思考”的几点心得。
  一、 积极利用“学习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標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在教学中,尤其是新授课中我们应积极利用教材中的“学习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早在高一新生刚入学时,我们就通过调查发现,尽管初中历史已纳入中考范围,但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历史依然主要靠突击记忆,几乎没有同学在课前预习或干点什么其它的。对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同学习惯于被动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大家都懂的道理。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讲授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课时,我利用教材学习思考“在你的家乡和邻近地区,有没有文明初期的遗存?这些遗存有哪些特征?”布置了预习作业,并让学生进图书馆和电脑室搜寻相关资料,积极引进他们走进历史。结果上课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的“发现”:高邮的虬龙庄文化、神居山是帝尧的发祥地、泗洪下草湾、溧水神仙洞……
  在讲授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教材有一学习思考“运用我们从古代诗文、戏曲、民间传说中学到的知识,举例说明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状况。”我以此为题组织学生开展了一节讨论探究课。有同学提出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还有同学讲到牛郎织女的传说,更有同学朗诵出范大成的《照蚕田词》:“乡村腊月二十五,长竿燃炬照南田。近似云开森列星,远如风起飘流莹。近岁雨雹蚕丝少,秋日雷鸣稻堆小。侬家今夜火最明,的知新岁田蚕好。”通过这些诗文、戏曲、民间传说,引导同学们总结出中国古代“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的特点,达到了学在其中,乐在其中的学习效果。
  必修二专题一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习思考“你读过的古代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有哪些反映了商人的生活?”笔者在讲授这一节时,有一位学生谈到白居易的《琵琶行》,他认为:如果“商人重利轻别离,昨日浮梁买茶去。”反映商人们为追逐利润而往来奔波的生活方式,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商人的社会地位也不高,娶了一个“老大”的琵琶女。多么新颖的见解!
  二、 适度利用“学习思考”拓展教材,丰富教学内容,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
  新课程教材最大的弊端是缺乏完整、有机的知识结构体系,强化了专题的线索但弱化了历史阶段特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如果按新课程三维目标来划分,我们可以把人民版“学习思考”部分设计的问题分成三种类型:知识型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型问题、探究型问题。
  知识型“学习思考”一般难度不大,基本上属于什么是什么的问题。如“日军在华期间犯下了哪些滔天的罪行?”、“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起了什么作用?”、“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以谁为师?”、“中国各少数民族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1975年邓小平领导整顿的重点是什么?”、“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的‘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等等。对于这一类型的“学习思考”,在教学中我主要让那些学习历史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来回答,以增强他们学好历史的信心和勇气。
  情感态度价值观型“学习思考”和探究型“学习思考”从整体上看难度适中,符合中学的教学实际。但有相当一部分“学习思考”设计得很好,而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要想解决他们,学生们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储备,才能进行思考、探究。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对照课程标准和考纲要求对教材进行适度的增删整合,进一步充实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人民版必修一教材第91页学习思考“古希腊的城邦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有什么不同?”在教学中,很显然,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比较、分析,因为他们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状况知之甚少。这也是新课程的缺陷之一,学生没有足够的通史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我花了近一节课的时间向学生们介绍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概况并让学生在下一节课上讨论这一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攻克历史学习思考中的难点问题。同样,在分析教材第128页学习思考“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时,考虑到学生对“法国的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发展阶段,当时法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能够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根本不具备。”这段话难以理解,我补充讲授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历程。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加深了对学习思考问题的理解,更构建了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
  在讲授必修二专题五第二课《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时,教材的学习思考设计了这样一问“为什么殖民者要进行贩运黑奴的活动?”学生回答很简单:美洲印第安人遭屠杀殆尽,严重缺乏劳动力。我随即又增设了一问:“那么,为什么美国在南北战争时要解放黑奴呢?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要解放农奴呢?”学生们沉思,我再设一问:“它们与工业革命有何联系呢?”学生们顿悟:工业革命后需要的是自由劳动力,贩运黑奴的活动当然走向终止。通过学习思考,既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又加深了知识的前后联系。
  当然,人民版教材的“学习思考”中也有少量的设问过于繁琐或深奥,脱离了中学的教学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大胆地将其删去。
  三、 巧妙利用“学习思考”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五年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积极运用“学习思考”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完善的历史思维能力。
  实践表明,一些好的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探讨的深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常常意想不到的迸发。
  在进行必修一专题六第一课《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教学时,我利用本课学习思考“自然地理环境与世界各地区文明有何关系?前者与后者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吗?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看法。”组织学生开展了讨论。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两幅图:一幅是蔚蓝色的希腊,一幅是中国全图。又将学习思考细化为以下几个小问题:1、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其民主政治的建立有何影响?2、古代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古代中国专制政治有何影响?3、自然地理环境是否是政治类型的决定性因素?4、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地理环境对政治的影响力是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四个问题,层层递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兴趣,课堂氛围随之活跃起来,教学效果非常令人满意。
  在进行必修一《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时,我用了两教时。第一教时,以老师讲为主,对教材进行整合。讲述了中日矛盾的由来,抗战的每个阶段的状况。第二教时,以教材的五个学习思考为主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讨论“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中国战场时间最长,中国反法西斯贡献巨大,二战的爆发应以1931年九一八为开端。这就涉及到二战爆发的时间,我看着同学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不失时机地给他们讲述了二战的概况,使他们进一步理解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在讲到必修二专题八第三课《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时,我将学生分成发达国家的代表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两部分,让他们就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进行激烈的辩论。在辩论结束后,我利用教材学习思考“经济全球化对本地区有何影响?”布置了课后作业,让他们尝试着写小论文或调查报告。这样,即将历史与现实有效的结合起来,又锻炼了学生,培养了能力。
  以上三点,是笔者在教学中运用人民版“学习思考”的一些体会。不到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其他文献
分析商务网站信息生态位的内涵,构造以能力维度、资源维度、关系维度、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为主的商务网站信息生态位5维模型,并设计出各生态位维度的指标体系,最后以此指标体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确,如何能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便吸引孩子们的目光,让活泼好动的学生尽快融人英语教学的课堂气氛中,是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必须解决的一个重
目的:通过中医文献基础理论与现代数学理论的探讨与整编,对“八纲”系统之间与非线性相关性研究,以拓宽中医药的科研方法,产生现代科学本源性的思考以及指导中医临床辨证为目的。
期刊
摘要: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而兴趣的激励会促使幼儿产生极大的数学学习动力,从而迸发出学习的奇迹。兴趣是幼儿对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追求“以人为本”的教育,肯定幼儿现实生活本身对幼儿成长的价值。可是,在人们的印象中,数学是一门深奥的科学,它有一套抽象的理论,但对于幼
基于“活动单导学”模式的英语教学体现了现代课堂教学的本质规律,不仅适应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而且改变了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课堂的教学理念。使学
【内容摘要】“以人为本”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以人为本”的首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没有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新课程改革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师生关系。本文从分析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特点入手,论述如何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师生关系。  【
期刊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地运用迁移规律,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能根据后继学生的需要,适时地、有限度地作一些拓宽、渗透,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