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皮肤损伤临床诊断与治疗

来源 :中国辐射卫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ngzone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新制定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及笔者的临床经验等解析了外照射急性及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为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及时处理及规范化诊治提供依据.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依据受照剂量的大小及临床表现分为Ⅰ、Ⅱ、Ⅲ、Ⅳ度,这四种程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临床经过既表现了损伤的量效关系,也体现了严重放射损伤的明显阶段性,早期通过皮肤损伤程度进行剂量估算有助于快速准确诊断、早期预测病变严重程度和决定治疗策略.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一方面是职业原因长期接触低剂量辐射所致,另一方面是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迁延形成,分度为Ⅰ、Ⅱ、Ⅲ度,仅为皮肤损伤程度分类,与所受辐射没有严格的量效关系,急性和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根据损伤程度治疗有所不同,局部保守治疗以及应用修复手段的外科治疗,并且都考虑了全身治疗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电网规模的迅速扩建,发电设备的接入类型与数量也快速增加、更新,使得电网的复杂程度与日俱增,传统的电网形态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人们的需求.因此,结合泛在物联网技术,根据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代表,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网络中海量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大数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也获得了持续的发展,大部分网络资源被运用于我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推动我国进入到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不但为计算机提供
期刊
现如今,我国是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就此本文对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介绍,剖析当前国内企业在建设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如何强化企业计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关系,针对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提出其在模式识别、专家系统、符号计算及多领域应用四项创新与发展的措施.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
目的 阐明不同剂量电离辐射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hOGG1、MGMT、PPP2R1A和PPP2R2D)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 抽取志愿者外周静脉约30mL,分置于7支肝锂捌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