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城与门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ogovo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站在残存的城墙上看北京,感到美极了,黄的屋顶,灰的屋顶,蓝的天空,绿的树,整个城墙好像一个镜框,北京城就如同镶在镜框里的一幅画,特别漂亮。
  
  大圈圈里套着小圈圈,小圈圈里套着黄圈圈,每当人们想起那个如风景画般美丽的北京城时,一个圈圈套圈圈的形状便是对它的第一印象。一重重的城墙区分的不仅是城乡。一墙之隔,城里的居民便被区分出了身份等级。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几乎所有的中国城市都是由一重重的城墙和一道道的城门构成的,人们无法想象一座没有城墙和城门的城市,就像无法想象没有屋顶和门窗的房子一样。
  公元1272年,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将北京作为他庞大帝国的中枢所在,称其为“大都”。大都城四四方方,有城郭三重。除北面城墙开有两座城门外,其余三面均开三门。
  明清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墙体的内芯是元代大都城的土墙,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进行城市改造的时候,被包裹在城砖内的元大都的城墙和城门显露出来。它们还保持着相对完整的形制。
  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登基,明朝正式建立,为彻底消除元朝残留势力,同年6月,在大将军徐达的带领下,25万明军沿运河挥师北上,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由南向北唯一一次成功了的政权征讨。农历八月初二夺取了大都,元王朝就此灭亡。
  为了防止逃往北方草原的元军势力卷土重来,在攻下大都城的第七天,徐达便着手对元大都进行改造。其中规模最大并影响至今的一项,就是将周长60里的城垣紧缩,放弃了大都城的北部城垣,将北城墙南移5里,到今天德胜门安定门一线。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后,北京城内又一次开始了作为国都的建设。永乐十七年,北京的南城墙移到了今天前门一线。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历史上的第六任皇帝,1436年,年仅九岁的朱祁镇继承了皇位,为了巩固统治,加固城防,打消人们南迁的念头,大臣们献计扩建城门。
  
  二、朱祁镇历时四年扩建城门,扩建后的城门包括了一个巨大坚固的瓮城,南有箭楼、北有城楼,城门成为一组防御性的建筑。至此北京的城门才真正具有了帝王之像。
  
  对于老北京的城门和城墙,老话里是这样说的:“内九外七皇城四”。其中的“内九”,指的就是以正阳门为中心,内城的九座城门。内城里的九门也被称为“京师九门”,它们是当年北京城里防守最严密,也是最重要的门了。“外七”指的则是明朝为加强城防,在嘉靖三十二年时增修的外城城门。外城的门围括出了平民百姓的生活区域,那里是原来整个北京城最热闹的地方。
  十六座城门就像控制着整个京城出入的阀门一样,令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让所有城门能够在同一时刻开启或关闭,人们便以钟楼的钟声作为启闭城门的号令。每天清晨和傍晚,只要钟楼的钟一敲响,除崇文门(图1)外,其余八座城门就会开始打一种被称为点的金属敲击器。据说当时北京是晚上千点关城门的,每欲关门都要打三次点,每打一下,门都只关上一部分,直到打第三下时才完全关闭。就像那时人们形容的“城门响点不等人,出城进城要紧跟”。
  


  在北京的老话里,还有一句“九门八点一口钟”的说法。当年京师九门中,只有崇文门与其他八门不同,它的城楼上敲的是钟而不是点。因为崇文门是税关,也是漕运的终点,南来北往的船只都停泊在崇文门外的运河上,等候检查和交纳税金。钟声要比点声响许多,能传到远处的运河上。钟声、点声互相呼应,悠远苍凉的声音回荡在北京城里。
  
  三、对于极为注重礼制的皇宫禁地,门不仅仅是进出孔道这样简单的作用,它还区分着进出人的身份,甚至有时也可以作为某种象征。皇亲国戚乃至皇帝本人进出皇宫都有明确的规定。
  
  故宫是宫城,位于城垣的正中。紫禁城的正门是午门,对称的是它北面的门,现在叫神武门,明代和清代的康熙之前,都是叫玄武门。东边的门叫东华门,西边的门叫西华门。这些门的名称全都是沿袭明代在永乐之前建都南京时城门的名称。紫禁城和它四座朱红漆的大门,今天我们不但能够看见,还可以进去参观。只有北侧城门的名字由玄武门变成了神武门(图2)。
  


  外官觐见皇帝,则要经大明门进入。大明门是皇城的外拱门,清朝改称大清门,到了民国便改称中华门,在今天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上。走进了大明门后,眼前立刻出现了一条非常狭窄的通道,这便是千步廊。千步廊的东西两侧是当时的五军都督府和中央六部衙门。
  出了千步廊,马上就是一个T字形宽阔的广场,在这豁然开阔的广场上,气势磅礴的皇城大门——承天门就展现在眼前。城楼高大的身躯横亘在人们的视线中,走上分别对着五座城门的金水桥时,高大城台上九开间的大殿是何等的气魄和威势!
  承天门后称天安门,非常雄伟。从承天门到端门的距离约为380米。进了端门以后,一下子距离又被拉开了,远处又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红门,这就是午门。午门半围合的形制产生的是一种压倒性的气势,给人一种威逼似的压迫感。从午门偏门进去以后才是太和门。太和殿在蓝天白云之下金光闪烁,高高耸立在三层汉白玉的台阶之上。建筑师们将这么一个笔直的、长的中轴线,通过距离的,建筑形式的,体量的变化,把皇权至高至重的思想,通过中轴线上的重重大门,作用到了人的内心,使人产生一种非常崇高且畏惧的心理状态。
  四四方方的北京城,从它的外观看来是清晰明朗的,但深入其中,却又迂回曲折富于变化。不过这还只是人们称它为高妙杰作的原因之一,在它建筑的外观之下,蕴藏的是一种传承了千年的文化理念。中国古代城市的规范样式,是根据周朝王城的建设形成的制度,此后历朝历代在建设都城时,便都是遵循此道。“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考工记》)
  
  四、事实上,很多人都是通过一座特别有名的门来认识北京的。这座门就是天安门。
  
  如果说,北京的门是我们解读北京的“入门之门”,那么,天安门便可以称得上是这“门中之门”了。在由16里长的南北中轴线贯穿的北京城里,从钟楼看起,在由北往南的标志性建筑中,天安门是处在中轴线中心位置上的建筑,它是皇城的正门。明代天安门叫“承天门”,意为皇帝“承天启运,受命于天”。历史上它曾多次被火烧,又被重建,直到清顺治八年方才建成今天的形制,并且改叫“天安门”。这座原来代表了帝王尊严和社稷江山的城门,在历史的浪潮中,逐渐演变成一座记载整个中国发展历程,有着特殊意义的历史之门。
  


  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天安门落成以后,经历了明清两代二十多位皇帝的盛衰。1900年,八国联军从天安门打进去,侵占了紫禁城。1919年五四运动,爱国群众和学生在天安门集会。1949年,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新的共和国诞生了。天安门记录了历史,记载了封建王朝的历史,记载了帝国 主义侵略中华民族的历史,记载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同时,天安门作为一个皇城的大门,形象也很华丽,黄琉璃瓦在蓝天底下,闪闪发光,青绿色的彩画,红的柱子,白的栏杆,大红的墙。如今,它成为共和国的标志,端端正正地放在国徽上面。国徽上有一个天安门的像,而这个国徽又挂在天安门城楼上。它的历史价值是长远的。
  
  五、公元1420年,作为国都的北京城终于初显了模样,当时的北京还没有外城,四四方方的城垣分里外三重,最里头是紫禁城,外面是皇城,最外面是京城也就是后来的内城,内城城垣共开九座城门。为京师九门。内城九个门,九门走九车。
  
  如今,位于天安门广场南侧的正阳门,是仅存的一座有着完整城楼和箭楼的城门。从1420年到1553年北京加筑了外城之前,正阳门一直是整个京城的南大门。在京师九门中,正阳门也最高大和雄伟。在古代,君王都是“面南而君”,所以南边不但要开城门,城门还必须体现出帝王的威严。正阳门箭楼下的门洞只为帝王一人而开。正阳门是皇上专门用的,走龙车,因为每年冬至皇上要去天坛祭天。农历二月的时候,一个吉利的亥日,皇帝要去先农坛祭神农。皇帝无论去天坛也好去先农坛也好,他都要出正阳门,正阳门走龙车(图3)。
  京师九门中其余的八座城门也各有各的说道。
  平常出兵打仗的时候出德胜门,取一个吉利,就是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德胜门出兵车。班师还朝,打仗回来之后,进安定门,就是四外都安定了,回到北京了,所以是进安定门(图4)。
  


  德胜门的西邻是西直门,当年以水闻名,别称为“水门”。北京在庚子之变以前,人们缺乏打井常识,井水多苦而咸,朝廷及富裕人家只饮取自西郊玉泉山的泉水。而泉水进京,也自然会走离玉泉山最近的西直门了。西直门的西面,是著名的皇家园林三山五园。西直门是帝后去圆明园、颐和园等地游玩、避暑的必经之处,因此西直门较其他门贵气了许多(图5)。
  


  同为西侧城门的还有阜成门。它是京西煤炭进城的主要通道,所以阜成门走的是煤车。明清时,京西门头沟地区所产的煤炭,大都由此运进城内(图6)。
  


  而在城垣东侧的朝阳门与东直门过去则有商门之称,运输的便利为那里带去了商业的繁荣。那时南方运来的:木材大多进东直门,而粮食则会进朝阳门。朝阳门有“粮门”之称(图7)。
  崇文门是京城里最大的税关。此外,它还有一个特点。是崇文门走酒车。那时,北京喝的白酒,都是在南苑酿制。南苑马驹桥产的白酒最好,通常叫南路烧酒。马驹桥的酒进北京,要走崇文门,所以崇文门是走酒车。与崇文门的热闹不同,正阳门西侧的宣武门相对有些冷落,它下面经常有囚车经过。
  


  
  六、1911年,正阳门箭楼下那扇曾经只为皇帝而开的大门打开了,而从门中走过的却是刚刚当上了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这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一座为象征君王威严而建的城门从此失去了它的意义。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他们指定了前门这个敏感的地方为从奉天到北京火车的终点站,因为这里靠近东交民巷使馆区。后来,京汉铁路正阳门西站也修到了正阳门月城的西侧。
  这样一来,进出京城上下火车的人,全都聚到了正阳门外。正阳门巨大的瓮城挡在了中间。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堵塞,1915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开始了对正阳门的改造工程。
  1915年底,改造完成的正阳门吸引了很多人。一时间成为轰动京城的新闻,很多杂志争相将改造后的正阳门照片作为杂志的封面。
  整修一新的正阳门,保留了城楼东、西两侧的观音庙、关帝庙。宽阔的马路环绕城楼,并且还向西方学习,在道路两旁栽种了行道树。独立后的城楼、箭楼比邻而立,中间部分成为了火车站的站前广场。
  这是一次成功的改造,它不仅缓解了前门地区紧张的交通,更为京城增添了一道新的景观,人们一下火车,就会立刻被眼前高大的城楼和宽敞绿地所吸引。改造后的正阳门成了北京城新的标志性建筑。
  北京城改变的脚步并未至此停息,原先那以防御作用为重的城门,渐渐地在人们眼中变成了只为成全交通便利而开的孔道。于是,在宣武门与正阳门之间出现了一个新门:和平门。说它是城门很是牵强。也许是因为它修建于民国,那时的人刚刚摒弃了封建繁复的思想,一切建设都以便利、简洁为先。值得另外一提的是,因为和平门而被连通的南、北新华街,也是因为一座新开的门被命名的。这座门就是人们熟知的中南海的大门——“新华门”。1913年,民国政府决定中南海为大总统府的所在地,总统府的正门开在西长安街上,它的大门便是当时新开通的“新华门”。
  今天北京的二环路就是原先内城城垣的所在,城门的名字变成了道路的名称。而除和平门外,还有两个不在京师九门之列却也是以门来命名的地方。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开始了对北平长达八年的占领。在此期间,日伪政府为了打通东、西城的交通,便在内城东、西两侧的城墙上,当时长安街的延长线上开辟出两个豁口,西面的叫“启明门”,东面的叫“长安门”。抗战胜利之后,为了洗刷耻辱,人们便将这两个城门重新命名,西面的“启明门”改叫“复兴门”,而东面的“长安门”则改叫“建国门”。
  
  七、到了2003年,经过众多专家的反复论证,北京市政府做出了重建北京南大门——永定门城楼的决定。工程于2004年2月14日正式动212。伴随着复建工程的启动,人们心中那段尘封的记忆又再次被唤醒。
  
  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说,已经消失的东西就不应该再重建。但是永定门是个例外。因为它是明清北京中轴线的起点。从永定门到钟楼,将近8公里。如果没有它,中轴线起点从正阳门算起剩下百分之六十,百分之四十没有了,就不完整了。而没有中轴线就没有北京,就没有首都。
  


  再说说另外几个门的变迁沿革。当初修筑外城是为了抵御蒙古骑兵南下侵扰,是为了国家安定,所以永定门两侧的城门都取“安”字为名,东侧为左安门,西侧为右安门。
  过去左安门以“左安架松”闻名京城。左安门外曾有几棵虬劲、盘曲的松树。由于盘曲,所以得由架子支撑,故称“架松”。进出城门的人都喜欢在架树下休憩,如今,这里建成了面积广大的劲松住宅区。“劲松”也由“架松”而得名(图8)。
  


  而与左安门对应的右安门,过去也被叫做“村门”。当年右安门外是田野,水源丰沛,植物生长茂密,景色优美。那里是人们外出游玩的好去处(图9)。
  广安门俗称彰义门,在城门的门楼上面有一个石刻,石刻是三个蒙古人的像,是金代的遗物,所以广安门这一景,叫彰义金人。(图10)
  


  而与广安门相对应的是广渠门,广渠门俗称“沙窝门”,它是外城东垣的城门,与广安门相对。广渠门是通往东郊的主要通道。明永乐年间,建设北京城时,建城用的木料就储存在广渠门外,所以民间有“沙窝皇木”的说法(图11)。
  


  其实在当年修建外城时,计划外城是要围住内城四面的,但工程开始不久,因为耗资巨大,财力匮乏,只好在完成了南面城墙的施工后便草草收尾。于是北京城的样子成了凸字形。也因此在外城的城垣上多出了两座面朝北方的便门。因为是为方便出行才开辟出的城门,所以东、西便门也成了北京所有城门当中形制最小的门(图12)。
  


  在当时西便门外护城河边上,长了很多青草野花,风景非常好,在草地里边有几块白石头,远远看去,就好像一群羊在草地里边吃青草,所以西便门这一景叫“西便群羊”。东便门外是通惠河,每年到了端午节之后,天气热了,很多居民坐着船在河上乘凉,这个景观就叫“东便游船”(图13)。
  


  东便门早在1968年就被拆除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座城楼,其实是当年内城东南城垣上的角楼,与东便门本身并无关系。东便门原址就在今天东便门立交桥靠北的位置上,它的西侧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北京火车站。从火车驶进北京城的那一刻起,火车的隆隆声响便一直与东便门为伴。
  2004年9月28日,经过七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一座崭新的永定门城楼出现在人们眼前。复建后的永定门城楼与正阳门箭楼南北呼应,而作为中轴线南端点上的标志性建筑,那条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中轴线,因为永定门的出现而再次显现出它清晰的全部轮廓来。它的出现也再次唤醒了人们对于老北京城的回忆。对于那个由
  

城墙拱卫,城门据守的北京城,人们有着一份挥之不去的深情。这份记忆日久弥新。它赋予了这座古都一份历经千年凝聚而成的精神,北京的精神(图14)。
其他文献
植物的一生中,经常会受到动物的伤害,因为所有的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植物因此采取各种办法来进行自我保护。很多植物并不是干等着食草动物来吃它们的叶子,它们会反击,而且用的是致命武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些素食的动物又“发明”出与之对抗的武器,而那些植物又会进一步采取防御措施……于是,人们在动物和植物之间发现了极富戏剧性的一幕。  1981年,一种叫舞毒蛾的森林害虫在美国东北部的橡树林大肆
期刊
“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是当今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调侃。且不管对错与否,人们将疾病与有驱鬼推磨之能的孔方兄视为个人喜恶的两个至极,不是没有道理的。且不说每年都要遭遇三五次的感冒发烧。坏肚子拉稀;不久前令人们谈之色变的“非典”;仍是不治之症的癌症以及春风吹又生的“禽流感”,就是那些层出不穷的如“办公室综合症”、“星期一综合症”等也是让人们应接不暇。而如今,随着全球气候的无常变化,科学家、医生们
期刊
提及“与狼共舞”,人们会马上想到那部由好莱坞巨星凯文.科斯特纳执导并主演的同名大片。这部描写不同社会背景下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冲突故事,宣扬人与人、强势与弱势之间应相容相惜、和平共处为主题的大片,因给观众留下了深深的感触,从而获得了7项奥斯卡大奖。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若要人与真真正正活生生的狼“共舞”,在多数人看来那无异于找死,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在诸多文学作品尤其是童话故事中,狼“扮演
期刊
你可能在上海附近见过混杂着泥沙的黄色的海,你也可能在青岛见过因为很多浮游植物而呈现绿色的海。不过大多数人对于“海的颜色”这个话题,第一反应还是“蓝色”。为什么是“蓝色”?海真的是蓝色的吗?  要解答这个问题,就让我们先来看看光线在水中的传播吧。当阳光照射在海面上时,红光、橙光这些波长较长的光,基本上就是直接一头扎进水中,勇往直前直至被完全吸收。而蓝光、紫光这些波长较短的光,却是只要稍微碰壁,就会向
期刊
一、这里的沙丘会“唱歌”    大漠的浩瀚与苍凉,给世人呈现出一种特殊的美感和奇特的韵味,成为无数文人墨客喜爱的地方。但是有一处沙漠会“唱歌”,不能不让人惊叹。(图1)    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上的库布其沙漠中有一处沙丘经常会发出浓重而悠长的轰鸣声。这声音仿佛来自远古,它穿越时空,在天地间回荡,像是上苍对芸芸众生的神秘召唤,让听到这种天籁之音的人心存敬畏。这里也因此而得名叫“响沙湾”。当地的蒙
期刊
长城内外,陆上交流    连云港是江苏省沿海最大的港口,同时也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港口之一(图1),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在东西方贸易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欧亚大陆桥,指的是贯穿欧亚大陆,西起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东至连云港的一条重要交通线,它承担着欧亚大陆各个国家彼此贸易往来的陆地运输。也许是一个巧合,在2000多年前,还有一条线由西向东贯穿着中国大陆,那就是长城。  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最
期刊
他曾经和所有的农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耕夏锄,秋收冬藏,不断地重复着安定平和而又单调的小农生活。然而,和一般农民不同的是,在他的心底,蛰伏着一个轰轰烈烈的英雄梦想。终于,一个看似偶然的机会,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从此,开始了他的——    偶睹抢险现场 激发发明灵感    1982年,王衡回老家天津探亲时,赶上开滦煤矿发生特大水害。他看到成车皮的抢险物资送往煤矿,成麻袋的大豆填进了钻井里面。
期刊
古法今漆    漆艺是我国的传统工艺,在历史的长河中,漆艺不断丰富发展,由粗陋到精细,由朴实到华美,到明清两代更发展成为宫廷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件件绚丽多姿的漆制品都始于“胎骨”的制作。胎骨的材质没有局限,以木胎最为广泛,但不论胎质为何,接下来的髹涂过程都很相似。    髹涂,包括刮灰和上漆。在定型的底胎上,为了遮盖表面的木纹和缺陷,工匠们要均匀地刮上一层由骨、角、砖等粉末和生漆、胶质兑成的
期刊
现代都市,流光溢彩。细心的人们发现,很多原来用小灯泡,霓虹灯和日光灯作为光源的广告牌、告示板,信号灯、大屏幕等,如今光源已被五光十色的发光二极管取代了。发光二极管不仅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低廉,组合方便,而几可控性好,节约能源。因此,无论是在工业,科技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有非常广泛的用途。正足因为有了它们,风情万种的都市才更加温馨、浪漫,充满了时尚和动感。  执教中山大学的邓少芝教授向记者介绍说,传统
期刊
一座为阳近小区八们出行便利而刚刚建成不久的普通石桥,  却遭不明之电频频造访。  小区之内人心惶惶,  过桥之人提心吊胆,  到底是百桥导电还是人为伤害?  经过全面缜密的科学探查,  诡秘、恐怖石桥背后的真相最终大白于天下。  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居民小区旁,有一座去年年底才建成开通的普通石桥,是小区孩子们上学、大人上班的必经之路(图1)。这座石桥南北走向,跨度大约30多米,两边是大理石的护栏,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