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中生代中国东部高原北界探讨

来源 :岩石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l198603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东部高原的界线主要是依据埃达克岩的分布确定的。现已知道,高原最北部的中生代埃达克岩主要分布在辽西-冀北-内蒙古南部一带。该区可靠的埃达克岩仅发育在晚侏罗世或早白垩世的早期(如132±5Ma的安家营子花岗岩)。现有资料表明,大致以赤峰-开原断裂为界,埃达克岩分布于其南,其北为非埃达克岩分布区,暗示中国东部高原的北界大体沿赤峰-开原一带分布,代表的是侏罗纪时期的高原边界。辽西义县组地层位于高原范围内,众所周知,义县组第2段(124~127Ma)是热河生物群集中发育的阶段,说明当时的气候温湿、植物繁茂、水草丰盛、地势低洼、湖沼发育,不大可能为动植物贫瘠的高寒山区。义县组火山岩的研究表明,早白垩世(135~120Ma)的义县组主要由玄武岩和赞岐岩(高镁安山岩)组成,并非埃达克岩。因此,至少在127Ma左右,在热河生物群分布的地区,已经不存在高原了,高原的界线南移了,可能移到热河生物群发育区之南的宣化-滦平-锦州一线,其南仍然处于高原环境。高原抬升的直接结果是导致同时代沉积物的缺少,或有一些沉积盆地发育,但是厚度很薄。在中-晚侏罗世时,高原上的沉积盆地很少,且缺失上白垩统地层,总体上反映高原处于抬升状态。高原北缘和西北缘早白垩世冰筏和冰川泥石流沉积的出现,暗示高原的北缘可能具有相当的高度,可能类似现今的喜马拉雅山。该区中生代构造特征表明,该区侏罗纪和早白垩世的构造特点有着巨大的差异:侏罗纪,尤其是晚侏罗世末期以南北向的挤压构造为主,而早白垩世中期以后演变为以伸展构造为特征,古地理古环境明显改变。研究表明,中国东部中生代埃达克岩形成的时限大致限定了高原的起始和消亡时间。据最近几年发表的资料,埃达克岩的时代大体限定在170~120Ma之间,表明中国东部高原在170Ma之前开始出现,大约在晚侏罗世达到顶峰,在早白垩世中期(120Ma)以后消失。辽西-冀北的构造、地层和火山岩资料表明,侏罗纪时期本区属于挤压构造环境,高原处于抬升状态;至早白垩世(大体从127Ma左右开始)转变为伸展构造背景,含有丰富热河生物群的阜新-义县-朝阳-丰宁一带已经沉陷,暗示中国东部高原的垮塌可能先从北缘开始,至120Ma左右,高原才整体垮塌。
其他文献
本文概略评述西方美学史上有关悲剧本质研究的重要理论,分析传统悲剧本质理论的倾向性特征,并指出,强调悲剧的主体性和非理性是现当代西方悲剧本质观念衍变的占主导地位的走
薇拉·凯瑟作为20世纪上半叶的一位重要女作家,其所创作的《教授的住宅》备受文艺批评者的争论,特别是其所塑造的小说人物形象彼得教授,其人格的扭曲更具备现代主义的特征。
方解石是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床矿石中重要的脉石矿物。对不同产状矿体中方解石的REE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方解石在不同类型矿体中REE含量、有关参数和稀土配分模式等均变化
<正> 近几年来,从事研究西藏历史的诸学者,通过分析和研究吐蕃王朝时期的政治、法律、军事等上层建筑,对当时的吐蕃社会究竟进入到何种社会制度问题,各抒己见,发表了一系列文
《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意味着强制性、竞争性、通用性和实用性,而其中的措施项目计价尤其具有体现企业技术特长的竞争性特点。但在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计价中,不管是项目
<正> 神阙穴又名气合、气舍、维会、命蒂等。穴在脐的中央,故称脐中,属任脉,有腹壁上动脉,通五脏之气,深部是小肠。《甲乙经》云:“脐中禁不可刺,刺之令人恶疡,遗矢者死不治
2001年引入美国杏李晚熟品种恐龙蛋进行试栽3经4年观察看出,该品种树势中庸,树姿开张,干性较弱,枝条粗壮;果实8月上、中旬成熟,肉质脆,果汁多,风味香甜,品质佳,可溶性固形物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研制的新型高刚度轧机——短应力线轧机压下机构的特点及使用中的情况,供改造现有轧机和研制新轧机参考。
<正> 山南位于西藏高原南部,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少数民族地区。该区12个县28万人口居住在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的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 为了摸清山南地区卫生资源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