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在进行数控加工之前的预防性仿真,能过有效的防止工件变形,将工件模拟成为弹性体,对在加工中的相关的工艺进行模拟,通过工艺模型的建立,从而能够结合有限元的分析,分析造成变形的误差。按照工艺的成本分析,对工艺进行局部的调整,对刀具的路径进行修改,提高工艺的质量。
关键词:工艺质量;数控加工;薄壁零件;变形;仿真
在进行数控加工的过程中,其主要流程有三个,在加工前要进行工艺的设计与零件的编程,在加工时要实现全程的监控,以及在加工后要对加工进行检验。在加工中,工艺系统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导致加工的变形,而且工件在安装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误差,刀具在使用中会出现一些磨损。所以,在进行数控加工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工艺的设计,确保加工的质量,在模拟中,应该分析工艺的几何特征。
一、仿真基础上的数控工艺质量完善措施
在仿真的基础上,进行数控工艺的改进,首先要实现零部件的建模,然后再进行数控的编程,实现工艺的建模与物理的仿真,对工艺进行优化。
二、改进方法
在工艺改进的过程中需要使用KU=F的公式,K代表的是工件刚度建立的矩阵,F代表的是工件的荷载形成的列阵,U代表的是工作上的各个节点的位移形成的阵列,通过对这个公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要想防止工件在加工中出现变形,应该提高工件的刚度,减小工件的荷载。
(一)进给量的调节
要想减小工件的荷载,就需要减小进给量,可以有效的防止工件产生变形,提高工件的加工效率,应该对进给量进行局部的调节。应该在关键的区域形成刚度大、变形小的区域,在这类区域中可以提高进给量,在那些刚度比较差的区域,运用小的进给量。其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刀具路径的进给量的调节
首先要确定产生变形的区域,假设一个加工面的最大的变形量,按照物理仿真的方式,建立变形分布图,形成变形的关键区域,变形的分布图运用等值线的分布情况来表示。然后实现边界点的确定,边界点指的是刀具的路径与关键区域的交集,当刀具走的是直线路径时,采用几何相交算法分析边界点,如果刀具走的是曲线路径,那么就要运用CAM软件建立刀位文件,按照差补公差实现对路径的离散。最后实现刀位文件的修改,此时应该对进给量进行不同方向的调整,结合边界点,按照刀具的路径,如果刀具走的是直线路径,那么就需要在边界点增加新的刀位点。
(二)刀具路径的修正
在对薄壁零件进行加工时,工件受到不均匀的切削力的影响产生变形,而且会产生变形的回弹,在变形消除的过程中会引起加工的误差,导致工件的轮廓出现变形,所以,应该采用主动的刀具路径修正的方式,应该先对会弹量进行计算,再形成新的刀具,运用补偿刀具的方式,减小变形回弹产生的工件的误差。其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刀具路径的修正
(三)装夹方案的完善
当工件的荷载改变后,其刚度也会发生变化,装夹的方案与荷载关系密切,而且与夹紧力的数量以及位置有关系,这些变量如果产生较大的变化,都会导致工件的变形。所以,在对装夹方案进行完善中,应该完善夹紧力的数量,将一个夹紧力改成多个夹紧力,这样就能够实现力的分散,防止力过分集中导致工件变形,而且即使产生了变形,也不会导致工件变形不均匀。改善夹紧力的位置,夹紧力一般是在刚度比较好的平面上发挥作用的,而支撑力是作用于刚度差的平面上的。最后应该改变夹紧力的大小,当夹紧力的数量和位置都固定下来后,尽量使用小的夹紧力,确保工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四)工件结构的完善
如果工件的受力情况是稳定的,那么工件的荷载也是恒定的,应该通过改变工件的刚度,可以通过在工件上增加凸型台,能够使工件的刚度增减,减小工件的变形。在对工艺质量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应该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改善,分析工艺的成本规律的基础上,减少工艺的成本。
三、实例的分析
图3是某薄壁套的零件,其材质为无缝钢管,零件的外圆直径为64毫米,内孔直径为60毫米,壁的厚度为2毫米,长度为40毫米,此零件的直径尺寸精度要求比较高。在进行加工时,一般先对内腔进行加工,再对外缘加工,先对凹端进行加工,再加工凸端。此工件的刚度是比较差的,所以在加工的过程中产生变形,而且会受到工艺流程、刀具路径等影响,所以要进行反复的切割实验,实现工艺的改进。但是在反复的实验中会增加成本,而且导致加工的质量降低,工件的稳定性受到影响。本次研究对此零件进行了仿真实验,使加工质量得到了改善。
图3 零件图
在對工件进行加工中,应该运用工件装夹的方式,在加工的过程中,运用普通装夹的方式,加工的精度会受到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对此零件进行装夹中,应该加大另加的支撑面积,拓宽夹压的面积,减小夹压的应力,可以运用增添辅助支承的方式,使工件的刚度能够提高。对刀具行走的路径观察,然后分析工件在不同的位置产生的变形,并分析变形产生的原因,然后沿着刀具行走的路径,建立控制点,实现均匀的控制。在运用工艺夹头装夹时要确定好夹持的长度,当工件完成内孔和外圆端面的加工后,再进行切割。这样可以防止工件在加工的过程中产生变形,同时又能够确保内孔和外圆端面的位置是精确的。
结语:
在对薄壁零件进行加工中,最主要是控制零件的变形,在进行加工之前就可以采用仿真技术,减小变形的误差。通过分析工艺质量的成本规律,能够对进给量进行调节,对刀具的路径进行修正,采用物理仿真,减少实验的成本,提高加工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魏丽,郑联语. 改进薄壁零件数控加工质量的进给量局部优化方法[J].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11,04:10-14.
[2]王占礼,朱丹,胡艳娟,李静,董超. 薄壁件数控加工物理仿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机床与液压,2014,03:162-166.
[3]蒲昌兰,刘卫武,罗志勇. 飞机铝合金薄壁件腹板数控加工质量改进措施[J]. 制造业自动化,2014,13:44-47.
关键词:工艺质量;数控加工;薄壁零件;变形;仿真
在进行数控加工的过程中,其主要流程有三个,在加工前要进行工艺的设计与零件的编程,在加工时要实现全程的监控,以及在加工后要对加工进行检验。在加工中,工艺系统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导致加工的变形,而且工件在安装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误差,刀具在使用中会出现一些磨损。所以,在进行数控加工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工艺的设计,确保加工的质量,在模拟中,应该分析工艺的几何特征。
一、仿真基础上的数控工艺质量完善措施
在仿真的基础上,进行数控工艺的改进,首先要实现零部件的建模,然后再进行数控的编程,实现工艺的建模与物理的仿真,对工艺进行优化。
二、改进方法
在工艺改进的过程中需要使用KU=F的公式,K代表的是工件刚度建立的矩阵,F代表的是工件的荷载形成的列阵,U代表的是工作上的各个节点的位移形成的阵列,通过对这个公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要想防止工件在加工中出现变形,应该提高工件的刚度,减小工件的荷载。
(一)进给量的调节
要想减小工件的荷载,就需要减小进给量,可以有效的防止工件产生变形,提高工件的加工效率,应该对进给量进行局部的调节。应该在关键的区域形成刚度大、变形小的区域,在这类区域中可以提高进给量,在那些刚度比较差的区域,运用小的进给量。其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刀具路径的进给量的调节
首先要确定产生变形的区域,假设一个加工面的最大的变形量,按照物理仿真的方式,建立变形分布图,形成变形的关键区域,变形的分布图运用等值线的分布情况来表示。然后实现边界点的确定,边界点指的是刀具的路径与关键区域的交集,当刀具走的是直线路径时,采用几何相交算法分析边界点,如果刀具走的是曲线路径,那么就要运用CAM软件建立刀位文件,按照差补公差实现对路径的离散。最后实现刀位文件的修改,此时应该对进给量进行不同方向的调整,结合边界点,按照刀具的路径,如果刀具走的是直线路径,那么就需要在边界点增加新的刀位点。
(二)刀具路径的修正
在对薄壁零件进行加工时,工件受到不均匀的切削力的影响产生变形,而且会产生变形的回弹,在变形消除的过程中会引起加工的误差,导致工件的轮廓出现变形,所以,应该采用主动的刀具路径修正的方式,应该先对会弹量进行计算,再形成新的刀具,运用补偿刀具的方式,减小变形回弹产生的工件的误差。其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刀具路径的修正
(三)装夹方案的完善
当工件的荷载改变后,其刚度也会发生变化,装夹的方案与荷载关系密切,而且与夹紧力的数量以及位置有关系,这些变量如果产生较大的变化,都会导致工件的变形。所以,在对装夹方案进行完善中,应该完善夹紧力的数量,将一个夹紧力改成多个夹紧力,这样就能够实现力的分散,防止力过分集中导致工件变形,而且即使产生了变形,也不会导致工件变形不均匀。改善夹紧力的位置,夹紧力一般是在刚度比较好的平面上发挥作用的,而支撑力是作用于刚度差的平面上的。最后应该改变夹紧力的大小,当夹紧力的数量和位置都固定下来后,尽量使用小的夹紧力,确保工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四)工件结构的完善
如果工件的受力情况是稳定的,那么工件的荷载也是恒定的,应该通过改变工件的刚度,可以通过在工件上增加凸型台,能够使工件的刚度增减,减小工件的变形。在对工艺质量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应该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改善,分析工艺的成本规律的基础上,减少工艺的成本。
三、实例的分析
图3是某薄壁套的零件,其材质为无缝钢管,零件的外圆直径为64毫米,内孔直径为60毫米,壁的厚度为2毫米,长度为40毫米,此零件的直径尺寸精度要求比较高。在进行加工时,一般先对内腔进行加工,再对外缘加工,先对凹端进行加工,再加工凸端。此工件的刚度是比较差的,所以在加工的过程中产生变形,而且会受到工艺流程、刀具路径等影响,所以要进行反复的切割实验,实现工艺的改进。但是在反复的实验中会增加成本,而且导致加工的质量降低,工件的稳定性受到影响。本次研究对此零件进行了仿真实验,使加工质量得到了改善。
图3 零件图
在對工件进行加工中,应该运用工件装夹的方式,在加工的过程中,运用普通装夹的方式,加工的精度会受到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对此零件进行装夹中,应该加大另加的支撑面积,拓宽夹压的面积,减小夹压的应力,可以运用增添辅助支承的方式,使工件的刚度能够提高。对刀具行走的路径观察,然后分析工件在不同的位置产生的变形,并分析变形产生的原因,然后沿着刀具行走的路径,建立控制点,实现均匀的控制。在运用工艺夹头装夹时要确定好夹持的长度,当工件完成内孔和外圆端面的加工后,再进行切割。这样可以防止工件在加工的过程中产生变形,同时又能够确保内孔和外圆端面的位置是精确的。
结语:
在对薄壁零件进行加工中,最主要是控制零件的变形,在进行加工之前就可以采用仿真技术,减小变形的误差。通过分析工艺质量的成本规律,能够对进给量进行调节,对刀具的路径进行修正,采用物理仿真,减少实验的成本,提高加工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魏丽,郑联语. 改进薄壁零件数控加工质量的进给量局部优化方法[J].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11,04:10-14.
[2]王占礼,朱丹,胡艳娟,李静,董超. 薄壁件数控加工物理仿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机床与液压,2014,03:162-166.
[3]蒲昌兰,刘卫武,罗志勇. 飞机铝合金薄壁件腹板数控加工质量改进措施[J]. 制造业自动化,2014,13: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