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不同分娩年龄与早产儿比率研究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nesown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研究母亲不同分娩年龄分组与早产儿比率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取样实况调查方法,获取巨大研究样本,按母亲分娩年龄分组研究早产儿比率状况。结果:2005年深圳8141例不同胎龄初生儿体格发育及其母亲实况调查数据显示:早产儿总平均比率为8.4%;≤18岁生育者早产儿比率最高,为18.2%;20岁~23岁生育者,其早产儿比率从14.2%逐渐下降到8.9%;24岁~31岁生育者,早产儿比率在6.4%~7.5%之间,明显低于其它年龄段;32岁及以后的母亲分娩年龄段其早产儿比率又再不断攀升,为8.1%~11.9%之间。结论:母亲不同分娩年龄组其早产儿比率存在明显的差异规律,早产儿比率基本上呈现母亲分娩年龄的两头高中间低的特征,即24岁~31岁生育者,其早产儿比率在6.4%~7.5%之间,明显低于其它年龄段;24岁~31岁为最佳生育年龄段。母亲分娩年龄是早产儿比率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母亲分娩年龄;早产儿比率
  研究母亲不同分娩年龄与早产儿比率的关系有助于实施优生优育,提高我国人口素质,也为国家制定卫生和计生政策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为我国广大家庭提供选择生育小孩的最佳年龄段。参照我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实施方案[1],本科研小组于2005-2006年在深圳开展了不同胎龄初生儿体格发育巨大样本的实况调查,制定了不同胎龄初生儿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五项指标参照均值及多种类型的初生儿体格发育参照均值[2,3,4,5]。本文根据该次实况调查数据库资料,按母亲分娩年龄分组研究了2005年深圳8141例母亲不同分娩年龄分组的早产儿比率状况,发现母亲不同分娩年龄分组其早产儿比率存在明显的差异规律,母亲分娩年龄是早产儿比率重要影响因素,现予以报道。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5年至2006年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不同胎龄初生儿及其母亲实况调查数据[2]全部列入研究对象。
  1.2 样本收集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取样实况调查方法,获取研究样本。
  1.3 研究方法:按母亲分娩年龄分组研究各年龄组早产儿比率状况。
  1.4 分组方法:18岁以下为未成年人,母亲分娩年龄18岁及以下归入18岁组;39-44岁因人数不多,归入39岁组;19-38岁的每一岁为一组,分别按母亲各年龄分组研究早产儿比率状况,探索其中的规律。
  2. 结果
  本科研小组2005年5月至2006年10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连续进行了510个现场调查日。实况调查不同胎龄初生儿体格发育及其母亲8141人,母亲最小分娩年龄16岁,最大分娩年龄44岁;初生儿最小胎龄26孕周,最大胎龄45孕周。本文按母亲分娩年龄的每一岁进行分组,研究早产儿比率状况。深圳是典型的移民城市,本次调查样本按省份籍贯分类,涵括了我国31个省(直辖市),其中广东、湖南、四川、江西、湖北、深圳、河南、广西、安徽、福建、重庆、江苏、浙江、陕西、贵州、山东、海南、东北三省等18个省份(或地区)的样本数符合统计学要求并且是完全自然获得,样本具有广泛代表性。所有母亲分娩年龄分组样本数符合统计学要求并且是完全自然获得。
  2005年深圳 8141例按母亲分娩年龄分组统计的早产儿比率,见表1。
  2005年深圳 8141例按母亲分娩年龄分组统计的早产儿比率变化趋势,见图1。
  2005年深圳8141例不同胎龄初生儿体格发育及其母亲的实况调查数据显示:早产儿总平均比率为8.4%;≤18岁生育者早产儿比率最高,为18.2%;20岁~23岁生育者,其早产儿比率从14.2%逐渐下降到8.9%;24岁~31岁生育者,早产儿比率在6.4%~7.5%之间,明显低于其它年龄段;32岁及以后的母亲分娩年龄段其早产儿比率又再不断攀升,为8.1%~11.9%之间。母亲不同分娩年龄段其早产儿比率存在明显的差异规律,早产儿比率基本上呈现母亲分娩年龄的两头高中间低的特征,即24岁~31岁生育者,其早产儿比率明显低于其它年龄段;24岁~31岁为最佳生育年龄段。母亲分娩年龄是早产儿比率重要影响因素。
  3. 讨论
  1985年我国南方七省区的调查数据:≤23岁生育者,所分娩的新生儿体格发育四项指标较>23岁各组落后;早产和过期产所占的百分率较>23岁各组增高[6]。2005年深圳调查数据证实母亲分娩年龄是早产儿比率重要影响因素。我国实行城镇人口“一孩化”的计生政策已历时35年,虽然现在启动了单独二胎政策,但对多数家庭来说,人生只经历一次生育孩子的过程,因此,需要生育小孩的家庭,应该选择对胎儿宫内生长发育最佳的母亲分娩年龄段同时又要回避早产儿的发生率较高的母亲分娩年龄段,以确保自己的家庭生
  育一个正常足月的婴儿。
  国内早产占分娩总数的5%~15%[7]。北京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产妇分娩6244例,早产儿508例,比率为8.13%[8]。2005年5月至2006年10月深圳横断面时间段整群取样实况调查获取的8141例产妇和不同胎龄初生儿体格发育数据,早产儿为686例,比率为8.4%;两者的资料时间及调查规模相近,早产儿比率非常接近。本调查样本涵括了我国31个省(直辖市),其中有18个省份(或地区)的样本数符合统计学要求并且是完全自然获得,样本具有广泛代表性。所有母亲分娩年龄分组样本数是自然获得并符合统计学要求。因此,上述提及的母亲分娩年龄分组的早产儿比率的变化趋势,是反映了目前我国胎儿发育的客观现实。自1985年以后至今,按母亲分娩年龄分组研究早产儿比率的文献国内未见报道,本研究成果对上述18个省份(或地区)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研究不是针对早产儿个体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和总结,而是研究母亲群体不同分娩年龄段其早产儿比率的变化趋势,揭示其客观规律。
  参考文献:
  1. 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工作学习班.我国正常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实施方案.中华医学杂志,1976,56:63~64.
  2. 刘惠龙,黄小云.深圳初生儿体格发育及影响因素[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5):2058
  3. 刘惠龙,黄小云.2005年深圳不同胎龄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2203
  4. 刘惠龙,黄小云. 2005年深圳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与产次的关系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7):2411
  5. 刘惠龙,黄小云. 2005年深圳各类人口足月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8):2472
  6. 王宝琼,韩珊瑞,张宝林.新生儿体格发育与母亲分娩年龄的研究.新生儿科杂志,1991,6(4):158
  7.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7
  8. 夏颖丽,等.早产相关因素及早产儿结局临床分析.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8,9(2):114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討论多发伤患者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相关因素,及早期大量输血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及分析我院2010.1.1.--2012.10.1的病例资料。将病例分别为酸中毒组非酸中毒组,低体温组非低体温组,大量输血组非大量输血组。结论:1.多发伤患者酸中毒及低体温组,相对于非酸中毒组低体温组并发创伤性凝血病存在显著差异,故酸中毒及低体温与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生相关。2. 大量输血纠正凝血病能明显改善创
期刊
埃博拉病毒在西非多国致死近千人,一种处于试验阶段的新药让人看到希望。  这种病毒引发的病症致死率高达90%,现阶段尚无有效治疗措施。两名美国医疗援助者染病后接受一种药物治疗,病情出现好转。  这种药名为ZMapp,由美国马普生物公司研制,仍处于初期试验阶段,先前仅在猴子身上做过试验。  就是否冒险大规模使用这种药应对当前严重疫情,在医学界引发一场伦理争论。“为什么他们(美国)不把这种药送到非洲帮助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CT和放射平片在临床诊断脊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3年3月—2014 年3月我院接收的经临床手术确诊为脊椎骨折的患者中选取70 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对70例患者均实施影像学检查,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放射平片检查,观察组行CT 检查。结果:观察组检查的骨折片移位、椎管狭窄、骨折片突入椎管、椎管容积改变及中柱与后柱骨折的診断符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血管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心血管患者80例,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实验组给予心血管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对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有效治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在疾病的并发症方面,实验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患者的满意度调查中,实验组的患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腹痛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8例急性腹痛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入组患者意识障碍、发热>37.3℃、PH 值 35.7含参数比率在入院后12h、24h均明显比入院后8h低(P 35.7含参数比率在入院后12h、24h均明显比入院后8h低(P<0.05);剧烈腹痛含参数比率在入院后12h明显比入
期刊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120例消化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西医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均进行胃镜检查,评定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脑梗死后抑郁症(PCID)患者抗抑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5月住院的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抗抑郁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各50例,前者采用抗抑郁症药物治疗与心理护理疗法,后者仅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症发病情况,以及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汉密尔顿忧郁量表(HAMD),分别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抑郁症
期刊
摘 要:目的: 结合我院门诊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筛查情况,对该病的特点以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从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门诊接收的ROP筛查的低体重儿、早产儿等新生儿中选取126例,对其ROP筛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体重以及胎龄在该病中的因素;结果: 18例患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ROP表现,共有30只病眼,ROP患儿中40%(4/10)患儿胎龄<30周,50.00%(9/18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物理疗法对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外伤性截瘫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物理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
期刊
摘 要:目的:调查分析社区老年人群生活质量和社区护理需求,探究护理干预的对策,以进一步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区380名老年人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应用自制问卷对老年群体的社区护理需求、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本组研究的调查显示,380名老年人71.8%的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疾病,患单种疾病者165名,两种及以上疾病者108名。患病率较高的前五名为高血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