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铜版战功图刻印技术研究——以《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功图》为例

来源 :美术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_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功图》是清代乾、嘉、道年间创制的八套宫廷铜版战功图之首.在形制比例、作品材质,镌刻、印刷、复制技术上,它是清代国家叙事性重大题材铜版画创作的杰出典范,是研究清宫铜版画刻印技术的重要对象,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其他文献
关于奥运或者体育题材的美术创作和展览,早已有之.自1985年始,国家体育总局(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与历届全运会组委会共同主办了共九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但这些展览的关注者并不多,影响力相对较小.
一项事业有所成就,其过程必有关键的几步、最有用的几招.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重温党的百年奋斗史,回顾党领导下的人民广电事业发展史,归纳81年红色广电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始终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高质量创新性发展.客观认识和科学掌握党领导人民广电发展历程和取得的基本经验,对于新时代广电人增加历史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为党和人民事业接续奋斗,有很强的现实和深远
赵孟頫(1254-1322)是元代书画史上首屈一指的重要人物.作为宋朝皇室后裔,因其出仕元朝、屈于夷狄而饱受非难.在复杂的境遇里,在欲隐欲仕的挣扎间,赵氏寄身翰墨,书法上追晋唐,绘画推崇“古意”,以一己之力掀起了元代复古主义的思潮,开启了文人书画高雅清新的新风尚.其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巨大,更远播海外,对日本、韩国等邻邦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期刊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是时代所向、大势所趋.作为主流媒体的中坚力量,省级广电媒体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从全会精神中找观点、找原则、找方法、找路径,加快融合转型步伐.要深刻认识把握从怎么看、怎么办到怎么干的认识逻辑、方法逻辑和实践逻辑.从认识逻辑深刻把握媒体深度融合的实质,从方法逻辑遵循媒体深度融合的思维原则,从实践逻辑锚定媒体深度融合的操作路径,着力建设区域骨干新型主流媒体,不断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与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传统色彩研究青年论坛(2021)”,于2021年12月4日在汕头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受疫情影响,本届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
2021年11月19日至20日,由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主办、近现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协办的“国之华光——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之路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图书馆帕伽玛雕塑研习室举行.本次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会议现场陈设大型古希腊帕伽玛雕塑复制品,并展示许多珍贵的美术教育历史文献及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节点导图,生动立体地展现了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发展脉络,以及学校美术教育的历史成就.
为获得字形完美之艺术效果,部首偏旁之合理配合方法,历代书家论述甚多,其见解亦大同小异.清王澍、蒋衡总结前人之说著《分部配合法》,是清代书论中论述结构的经典之一,以偏旁部首为中心,讲解另外部件与之的关系.在教学应用中,教学内容有四个方面:笔画的形态巩固、笔顺关系、偏旁部首中每个笔画之间的构成关系(教学重点)、影响构成关系的因素(教学难点).
期刊
2021年全国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建党百年主题主线,聚焦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北京冬奥会等重大主题宣传,全力推动新闻宣传和精品创作,指导制作播出一批优秀新闻专题、理论节目、文艺节目、纪录片、动画片,在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凝聚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方面做出突出成绩.2022年全国广播电视宣传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和中宣部、广电总局工作部署,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
2021年11月20日,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江苏南京隆重召开.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院院长李啸,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灿铭,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汪寅生,江苏省教育书法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夏成满,江苏省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家珑,江苏省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钢,南京市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薛凯,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王惠松,执行主席吴勇,副主席兼秘书长朱凯,
20世纪初,古董商群体随国际艺术贸易网络的扩展而不断壮大,在将中国古代艺术文化产物商品化的过程中,古董商也直接介入了对外阐释与推介中国传统美学及物质文化的实践之中,“北堂商人”霍明志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员.本文基于跨文化交流的研究视域,将霍明志20世纪30年代的海外艺术鉴藏及拍卖活动置于西方建构中国艺术史知识体系的宏观背景之下,探讨古物跨国贸易中的审美偏差、文化媒介和他者话语权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