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唐古拉“天路”人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c96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首如天籁之音的《天路》让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条铁路——青藏铁路家喻户晓,使青藏铁路感动了中国,震惊了世界。
  在青藏铁路通车三周年之际,我们专程采访了从海拔5072米、世界铁路最高点唐古拉“天路”走来的全国铁道团委“青藏铁路建设青年功臣”、“国家重点工程青年贡献奖”、“青海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获得者,中铁十八局集团总工程师、青藏铁路指挥部指挥长韩利民。
  
  突破生命禁区,敢问路在何方
  
  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一条铁路能让人如此震撼和激动,在“除了月亮之外最神秘的地方”——青藏高原上,一条举世瞩目的钢铁巨龙突破生命禁区,穿越戈壁昆仑,飞架裂谷天堑……它以无可争议的事实告诉世人:它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二期(格尔木至拉萨段)开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自青海省格尔木市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1110公里,格尔木至南山口有线改造32公里。
  韩利民被任命为中铁十八局集团青藏铁路工程项目指挥长。接到任命后,韩利民既兴奋,又深感责任重大。他非常清楚,青藏铁路不同于其他工程,建设过程中将面临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工程十分艰巨。中铁十八局集团承建青藏铁路第九标和第十八标两个标段,线路总长80公里,唐古拉山越岭地段和羌塘自然保护区、海拔5068米的最高车站、5170米的最高采石场等都在中铁十八局集团的标段内,这是青藏铁路最难跨越的地段。因此,韩利民深刻地感到,这个指挥长非同其他项目工程指挥长,这不仅需要体力和耐力,更需要智慧和胆识。
  “要干就要干出样来,不获全胜绝不收兵。”这是他出任青藏铁路指挥长时暗下的决心。2001年6月,他率领青藏铁路建设者挺进了海拔4750米的藏北重镇安多县。
  
  攻克三大世界性难题
  
  青藏铁路唐古拉山越岭地段平均海拔4900米以上,是全线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表现最为突出的地段。
  冻土是一种低于0℃并含有冰的特殊土体。冻土对温度非常敏感,温度低了或高了都会形成冻胀或融沉的病害。片石通风路基是解决多年冻土区路基冻胀、融沉的一项重要技术,片石粒径和级配是控制片石通风路基质量的关键,要求粒径10~30毫米。施工中,中铁十八局技术人员采取以碎石机破碎为主,辅以液压锤改小,人工配合挖掘机筛选装车的办法。接到情况报告后,韩利民立即带人赶到现场检查,在事实清楚的情况下,命令该项目部立即停止该段片石通风路基的施工,将不合格片石拉回片石场重新加工,并安排专业人员在现场监督,达不到标准绝不允许恢复施工。为杀一儆百,后来经开会研究,对该项目部处以30万元的经济处罚。
  全线重点工程唐古拉山车站,在片石通风路基施工时采用土工格栅,每层虚铺38厘米进行碾压,压实厚度控制在每层30厘米,同时安装土工格栅、复合土工模和保温板、热棒、换填等措施。
  可喜的是,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都被攻克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桥梁施工关键技术》等在中国工程院权威院刊《中国工程科学》杂志发表,其中《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GPS控制测量工法》获得铁道部部级工法,《青藏铁路桥面系钢结构防腐涂装体系试验研究》获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并通过铁道部鉴定。
  
  给高原围上一条“绿哈达”
  
  青藏高原有世界上最纯净的蓝天白云、最湛蓝的湖泊、最高大雄伟的雪山、最美丽绚烂的红柳林……而把昆仑山、风火山、唐古拉山的险峻,可可西里的美丽,通天河、沱沱河的神秘连成一串的青藏铁路,将使以珠峰为傲的青藏高原更加壮美。为了这幅美丽图景的圣洁,参加青藏线建设的中铁十八局集团开展了绿色工程,给高原围上了一条更美丽的“绿哈达”。
  开展青年环保志愿小分队活动是实施青藏铁路绿色工程行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小分队利用工余时间,开着绿色环保车把被风吹散在草地上的废纸屑以及被工程车辆抛落在绿色防护网外边的各类建筑垃圾收拾干净,用义务环保行动为脆弱的高原植被“减负”,还高原大地以洁净。在去工地的路上,我们喝完矿泉水,刚摇下车窗玻璃正要往外扔时,司机说:“不能扔,等会儿交到工地有专人处理。”可见,环保意识已经融入青藏铁路建设者的血脉之中。
  栖息于青藏高原的国家珍稀野生动物藏羚羊,每年春、夏季节都会大规模由南向北长距离迁徙,为了保证它们自由迁徙,青藏铁路沿线共设置了33处野生动物通道,并根据不同动物的迁徙习性,将通道设计为桥梁下方、隧道上方及缓坡平交三种形式,以保障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迁徙和繁殖。
   2003年5月14日,第五项目部几名职工在施工中发现一只受伤严重的“大鸟”,几个人不敢怠慢,立即将“大鸟”送回项目部。环保人员和医护人员对“大鸟”进行了伤情处理和“验明正身”,确认其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隼。职工们悉心照料着这只负伤的隼,每日精心准备它喜欢的食物。两个月后,隼的伤全好了,职工们将其放飞,让它自由地翱翔于天际。然而,隼在第五项目部上空盘旋了一圈又一圈,依依不舍,久久不愿离去。第五项目部演绎了一段人与野生动物友好相处的动人故事。
  
  藏汉一家亲
  
  不久前,西藏那曲地委将一面写着“汉藏一家亲,草原传美名”的锦旗献给中铁十八局集团,以表达藏族同胞对该指挥部造福当地群众、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感激之情。
  刚来到这里时,见许多游牧藏民的孩子上不了学,中铁十八局集团指挥部上下慷慨解囊,并多次派出了帮扶小组利用节假日深入村寨,采取一组帮一户等方法解决当地孩子上学难的问题。指挥部的党员干部们积极为驻地牧民捐款、捐物。每年“六一”儿童节期间,他们都要带上一些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来到岗尼乡小学为孩子们过节日,与乡亲们联欢,“六一”成为牧区赛马节之外又一个热闹的节日。
  洛桑是岗尼乡的青年牧民,在1998年唐古拉山闹大雪灾的时候,他饲养的牛羊全部冻死了,他成了乡里的贫困户。韩利民和第六项目部老书记孙乐群以及新来的乡党委书记商量,在冬天青藏铁路息工期间让藏族牧民们来帮助看守营地和设备。其中就有洛桑。其他牧民在春天筑路人回来的时候就回家了,但是,洛桑留了下来。岗尼乡的尼玛书记说,他是个孤儿,乡政府是他的家。韩利民说,在青藏铁路,中铁十八局就是他的家。于是,洛桑就成了项目部正式雇用的一名临时工,负责工地的清洁工作,有了稳定的生活保障。
  为了增加牧区群众的收入,除了洛桑之外,中铁十八局还安排了500余名藏族群众参加到铁路建设中来,给他们分配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使他们学到了劳动技能,增加了收入,铺就了一条藏汉民族团结之路。
  唐古拉,藏语意为山鹰不能飞过的地方。中铁十八局的将士们在巍巍的唐古拉山上,在生命的禁区,不仅创造了铁路建设的奇迹,同时也铸造了一座精神的丰碑!
其他文献
想不到,有这样一批文官武将,时隔800年之后的今天,依然站在烟波浩渺的东钱湖畔,就像当年守护着墓主一样,虔诚地恭候每一位到访的游客。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石刻的形象而已,是的,它们是用石头雕刻而成的,但任何一块石头一旦被雕刻成具体的艺术形象时,一股无形的生命也就注入了其中,它们就成为一种寄托和象征,要不然怎么会有表情含蓄的文官、神态剽悍的武将呢?又怎么能感觉得到朝服的飘逸、盔甲的厚重呢?尽管它们不曾说
[摘要]兰州自古以来就是丝路重镇,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本文从古代建置及政治治所、文化遗存、城堡遗址、寺庙建置入手,勾勒出兰州古代建置治所文化遗存的脉络。  [关键词]兰州;政治置所;文化遗存;城堡遗址;寺庙建置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4-0009-03    古城兰州又称金城,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的奴隶
近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刚察、海晏、天峻等县乡相关方面签订《青海湖湿地保护补助工作责任书》,由国家专项投资850万元的青海湖湿地治理项目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