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钟楼木偶舞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lthbo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落在慕尼黑玛丽安广场的新市政厅是一座新哥特式建筑,85米高的尖顶有点儿类似哥特式教堂,直耸云端,显得雄伟壮观,气宇轩昂。
  1867年动工的这座教堂,在建筑师格利高·冯·郝伯利塞尔的带领下,历经几十个春秋,直至1909年才完工,后来又几扩几建。这座庞大雄伟,雕饰繁华的钟楼,最为精彩、最吸引人的地方,便是塔楼上的木偶钟。它是德国最大的音乐木偶钟,包括了大大小小的43个钟,最小的直径仅有18厘米,重10公斤。最大的直径达125厘米,重1300公斤。
  钟楼每天中午、下午和晚上,都各有一次木偶短剧表演。中午的表演分别从11点和12点开始。最热闹的,是中午第一次表演。表演开始前一刻钟,广场上就云集了四面八方涌来的游人。导游开始向游人介绍有关钟楼的种种传说与历史故事,有的还与游客一起做游戏,模仿即将开始的木偶表演里的巴伐利亚舞蹈动作,十分有趣。
  当钟楼的时针快要指向11点的时候,等不及的孩子们就开始从十倒数计数,其他人的等待同样十分焦急,这就为即将开始的表演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感觉。小朋友们在数了几次之后,音乐终于响起,木偶剧拉开帷幕。
  钟楼上层的舞台上,讲述的是1586年巴伐利亚大公威廉五世和雷纳特·冯·特林恩婚礼上骑士比武的故事。一对新人坐在桌子的后面,观赏骑士的比武。巴伐利亚骑士头戴金色盔甲,身披巴伐利亚标志的红白两色围巾,对抗以红白两色为披挂的哈布斯堡王朝的骑士,最后,理所当然是巴伐利亚骑士取得了胜利。更有意味的是,表演木偶剧的舞台被安置在大楼上部,那些实际跟真人一般大小的木偶,远远看上去很小,但显示王威的威廉公爵,可以高高在上地接受众人的仰望。细想想,慕尼黑人骨子里那旁若无人、孤傲清高的性格,是不是或多或少地受了威廉公爵的影响呢。
  下层舞台上表演的,是来自于民间的传统巴伐利亚“桶匠之舞”。巴伐利亚是啤酒之乡,酿酒需要大量的木桶。在古代,制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行当。1517年,慕尼黑暴发了令人胆战心惊的流行瘟疫黑死病,为了鼓励人们重新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桶匠们首次上演了他们的舞蹈。从此,每隔7年,桶匠们都会在巴伐利亚的最高行政长官面前表演“桶匠之舞”。8个身着酒红色外套,系着黄围裙的桶匠,随着乐曲翩翩起舞。酒桶上面,还站着一个怪态百出的小丑,栩栩如生的表演令人忍俊不禁。
  晚上还有一次表演,但外地游人知晓的就不多了。每天晚上9点整,钟楼上表演一出时间仅有2分钟的短剧。当帷幕拉开之后,在舞台的左边首先转出一位手握长戟,带着号角提着灯的守夜人,后面还跟着一条心爱的狗,他巡视一圈之后,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响起,这时从右边出现了由和平天使陪伴的“慕尼黑小孩”,也就是慕尼黑城徽上的那个小修道士,他的塑像站在新市政厅的塔楼尖顶上。当这个守夜人与“慕尼黑小孩”各自走到对面之后,灯光熄灭了,慕尼黑也随之进入了温柔的梦乡。■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