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小麦冬前旺长原因及预防措施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riving_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邳州市近年来小麦旺长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造成小麦冬前旺长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小麦冬前旺长的措施,以减轻小麦因旺长而造成的越冬期或早春冻害、后期倒伏,从而提高小麦产量。
  关键词小麦;冬前旺长;概况;原因;预防措施;江苏邳州
  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106-01
  
  邳州市位于江苏省北端,地处东经117°35′50″~118°10′40″,北纬34°07′~34°40′48″,属半湿润暖温带季风气候,日照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3.9 ℃,日照时数2 350 h,降雨量903.6 mm,无霜期211 d。邳州市是农业大市,是国家产粮大县,常年小麦种植面积约6万hm2,平均产量在5.85 t/hm2以上,在保证全市粮食生产安全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小麦每年10月上、中旬播种,翌年6月上旬收获,其生育期逾8个月,其间经过出苗、分蘖、越冬、返青等11个生育时期,易遭受暖冬、倒春寒等不良气候因素的影响,造成冬前旺长、越冬期或者早春冻害、后期倒伏等诸多问题,导致小麦减产,有的田块甚至绝收,给全市小麦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1近年来邳州市小麦旺长概况
  从2004年起,国家逐步实施良种补贴、水稻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购置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实行粮食保护价收购,加上市场粮食价格稳中有升,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幅提高。农民肥料投入较多,但肥料使用不合理。特别是在小麦生产上,存在重氮轻磷钾和微肥,“一炮轰”现象较为普遍,加之近年来暖冬年份较多,容易造成小麦冬前旺长,且旺长面积比例逐年增大。据生产统计,2008年全市小麦5.2万hm2,旺长面积6 533.33 hm2,占12.6%;2009年全市小麦5.25万hm2,旺长面积6 933.33 hm2,占13.2%; 2010年全市小麦5.34万hm2,旺长面积为7 600 hm2,占14.2%。对前3年小麦旺长田块进行产量调查汇总,平均产量5.04 t/hm2,比全市平均产量减产810 kg/hm2,减幅13.8%,可见小麦旺长对邳州市小麦生产造成极大损失。
  2小麦冬前旺长原因
  2.1播期过早,冬前积温高
  播种至出苗需0 ℃以上积温120 ℃,以后每长1片叶需75 ℃,6叶和6叶1心壮苗标准约需0 ℃以上积温为570~645 ℃[1-2]。一般情况下,邳州市小麦的最佳播期的适宜气温为半冬性品种14~16 ℃,据此可以推算出邳州市适宜播种期为10月5—15日。抢墒早播是形成冬前旺苗的主要原因,加之秋冬气温偏高,冬前积温远高于形成壮苗所需的有效积温而形成旺苗。
  2.2播量过大,冬前群体高
  受晚播麦加大播种量及一些分蘖力弱品种的影响,部分农民盲目加大播种量,即使分蘖力强的品种(如烟农19)种适时麦(10月5—10日),播种量也不低于262.5~300.0 kg/hm2,有的地块甚至高达375 kg/hm2。由于近两年冬前气温持续偏高,造成部分高肥水地块叶蘖生长旺盛、分蘖多,群体过大,通风透光不良,根系发育差,茎节生长过长形成旺苗,为冬后倒伏埋下隐患。
  2.3偏施氮肥,营养不平衡
  小麦底肥施用尿素或碳铵过多,造成冬前小麦叶蘖生长旺盛,甚至发生徒长,形成群体过大的旺苗[3-4]。近两年各地秸秆还田面积呈逐年扩大的趋势,此类地块为加快秸秆腐烂,施肥量应在原来的施肥基础上多施入尿素150 kg/hm2或碳铵375 kg/hm2即可,部分农民将用量提高到尿素262.5 kg/hm2或碳铵750 kg/hm2,碳铵甚至达到1.125 t/hm2,结果造成冬前旺长地块增多。
  2.4天气变暖,同期积温高
  冬前积温过高是造成小麦旺长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气温持续偏高、气候偏暖,部分麦田特别是9月底至10月初播种的抢墒早播麦,以及10月5—10日播种的适时麦,冬前分蘖多,生长过旺形成了旺苗。冬前大于0 ℃有效积温达到850 ℃以上,超出小麦所需冬前适宜积温近200 ℃左右,造成旺苗叶片超长超宽、主茎叶龄达7~8片叶。
  3预防措施
  3.1选用优质高产高抗新品种,适期适量播种
  矮抗58、烟农19、济麦21、淮麦20等品种在邳州市抗病性、抗倒性和产量等各种生育指标较好,非常适宜在邳州市大面积种植,尽量减少弱冬性品种及春性强品种种植。邳州市小麦常年适宜播期为10月1—10日,由于近年来暖冬年份较多,应适当推迟小麦播种期,适宜播期以10月5—15日为宜。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适期早播预期基本苗90万~180万株/hm2,采用精量播种;适期播种预期基本苗180万~270万株/hm2,采用半精量播种;适期迟播预期基本苗300万株/hm2左右,采用常量播种;晚播麦田预期基本苗375万~525万株/hm2,适当加大播量。
  3.2冬前盖土,合理施肥
  冬前盖土可减轻冻害、保墒及保苗早发。但要严格掌握盖土时间,盖土过早会捂苗,使苗发黄,反而降低其抗寒力,过晚则易造成冻害。一般以气温稳定在0 ℃时为宜,盖土的厚度以分蘖节处于地表以下3 cm左右为宜。增施有机肥,化肥上控制氮用量,扩大钾肥和微肥用量。要施足基肥,控制越冬肥和返青肥,重视拔节孕穗肥。产量在7.5 t/hm2的小麦一生需纯氮270~300 kg/hm2、五氧化二磷150 kg/hm2、氧化钾150 kg/hm2。氮肥底肥和追肥比例控制在5∶5。
  3.3中耕镇压,化学调控
  发现有旺长苗头的麦田,在麦苗分蘖以后可根据情况适时进行踩压,通过踩压使麦苗受到一定的伤害,起到暂时延缓小麦生长的作用;对于旺长不严重且群体密度较大的麦田,采用深耕断根的方法控制其生长。时间在立冬前后,选晴天下午进行深中耕,深度达10 cm左右。通过深中耕达到切断部分根系、削弱植株的吸收能力、抑制地上部分生长的目的。对于旺长严重、有拔节趋势的麦田,可在分蘖结束后、上大冻之前选晴天下午用镇压器镇压2~3次,使部分麦苗受伤控旺长。压麦的工具可视苗情、墒情和土质而定,土壤墒情好、麦苗不是太旺的,可用木磙或石磙镇压,墒情差或苗子过旺的可适当镇压。化控以选用多效唑为宜,可明显地控制叶片生长,延缓生育进程,提高植株体内的养分含量,增强抗冻能力。一般旺长苗在越冬前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750~900 g/hm2均匀喷施。
  4参考文献
  [1] 王玉堂.小麦冬前旺长怎么办[J].种业导刊,2006(11):30.
  [2] 孙玉房.冬小麦控旺防冻防倒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1):220,225.
  [3] 姚兰芹.如何防控小麦旺长和死苗[J].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08(10):15.
  [4] 杜旭光,邓蓉安.小麦旺长原因及防控措施[J].汉中科技,2008(3):19-22.
其他文献
此文介绍几种热电偶的校验方法。包括:双极法、单极法、微差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比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This article describes several thermocouple calibration metho
古代标准化人类从原始的自然人开始,在与自然的生存搏斗中为了交流感情和传达信息的需要,逐步出现了原始的语言、符号、记号、象形文字和数字,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钵口上刻
本文从后殖民批评的角度出发 ,对 V· S·奈保尔的主要代表作《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作了解读。小说通过主人公一生对房子的寻求揭示了后殖民社会人群普遍所处的“移位”的生
以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和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EG)为软段,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00)和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OCA)为硬段,采用预聚体法制备了聚氨酯弹性体,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及肽结合羟脯氨酸(TAM)联合检测在妇科肿瘤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妇科肿瘤患者200例,以病理学诊断为对照,依据良
为了解云南省部分地区猪瘟的免疫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随机采取的351份血样进行猪瘟病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红河州和楚雄州部分地区均有较高的猪瘟病毒抗体阳
在土地征用后,失地农民的安置会涉及到多方利益主体,各方的利益所得会受到安置制度的制约,不同的制度安排对各方利益及社会效用或社会福利所起的促进作用是不同的。从微观经济学
当前,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解决系统合力不足、形式化虚拟化、治标不治本、持久性不够、对象泛化、与群众对接不畅等问题。为此,要坚持系统推进,把作
【正】 一、1984年以前乡镇企业税收政策和税收负担情况乡镇企业税收政策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认真研究这三个阶段乡镇企业税收政策的演变,会给我们很多的启发。1.第
采用离体试验模拟人体肠道的pH条件,探讨了龙眼壳、龙眼核水不溶膳食纤维对油脂、胆固醇和胆酸钠的吸附能力。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对油脂、尤其是对饱和脂肪有很好的吸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