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图、傅山行草之比较与书法创新

来源 :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a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发展史是不断创造新形式的历史,书法艺术也不例外。欣赏晚明革新派书家的作品,强烈的个性面貌和抒情色彩会深深打动每一位观者。陈淳、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等书家,对明初以降渐成时尚的媚妍书风和复古风潮给予了有力反拨。张瑞图(1570年—1641年)和傅山(1607年—1684年)分处晚明清初革新书法潮流的前后两端,是这一革新派书家群中的两位代表人物。“方直、锐利、劲硬”是张瑞图行草的形式感觉,“圆曲、满密”是傅山草书的形式感觉,“方”与“圆”是这两位书家风格上的有趣对比。张瑞图的点画线条方、直、硬、锐、尖,不忌偏锋,可谓锋芒毕露,特别是“叠层线条”结构、强化横笔、构筑锐角等等,带来凌厉恣肆、挣扎紧张、闭抑滞涩、强悍跳荡的书法情调。傅山则有意识地“制圆”与“构密”,其字构架和点画线条满是曲圆、盘旋、缠绕的形象,制造了繁复的空间,形成豪迈激越、乐观流畅、雄浑博大、粗放奔泻的书法情调。
其他文献
对于2003年以“非典”为契机的 中国艺术品一路飙升的局面,一些 人欢呼雀跃,认为中国艺术品终于 能够扬眉吐气,取得与艺术价值相 符的经济价值,并能从中获取高额 利润,这种好
<正>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感情特殊,"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把山水与人品联系起来,表达人们寄情于山水之间,与自然协调共处的思想,体现出中华民族对于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和
<正>和田玉被誉为"中国软玉之王",是诸多玉种中最优质的玉。根据考古资料显示,早在3500年前的殷商时期,昆仑山出产的玉石已经传入中原,河南安阳殷墟商代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中,
<正>历史上的供用器与官窑目前已发现最早的供用器,当属六朝建康都城出土的孙吴晚期的宫廷烧造的釉下彩瓷,可能是浙江某个地方窑厂所为,具体产地及用途尚待考证。已知有宋代"
期刊
<正>北京四中六月又一次出土大量瓷片,这还包括五月中旬北大医院工地出土的大批瓷片,数十吨瓷片和渣土混在一起被人用卡车运走……古玩市场又一次震动了。从北京地图上看北京
本文对网络控制系统的多时钟同步问题进行了讨论,给出了由于起始点不同造成的时钟误差和由于时钟漂移造成的时钟误差的时钟同步方法。
<正>尽管V&A(英国国立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Victoriaand Albert Museum,简称V&A)是世界第三大的绘画收藏机构,但在
<正>玻璃在中国古代又被称为琉璃,其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承载着人类的文明并结合现代工艺成为室内设计中最为活跃的元素之一。约公元前3700年前,古埃及人已经将玻璃制造成
<正>中国画以用线为基本表现手法,"骨法用笔"是"六法"之一,既表现用线的质量和品质,也是对象精神气质体现不可或缺的造型元素。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白描手法是一门独立而又重要
<正>友人与我闲聊,言及"主题性绘画创作",一时语塞,无从谈起,感觉这应当是一个收敛笑容、板起面孔来讨论的严肃话题,离当下画画的人遥远且陌生。事后想想,"主题性绘画创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