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编辑理念的影响研究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编辑理念的影响为切入视角,客观阐述了传统新闻编辑与网络新闻传播之间存在的异同性,结合二者差异揭示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编辑理念造成的影响(正面影响、负面影响),继而结合新闻编辑工作理念及其原则,提出网络时代下做好新闻编辑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网络时代;网络新闻传播;传统新闻编辑理念;影响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8122(2021)09-0031-04
  现代化、信息化时代发展趋势下,我国新闻传播有了跨越式的变革与发展,网络新闻传播较传统新闻编辑工作理念来看,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与接受者的 “ 近距离 ” ,丰富新闻传播类型的同时,突破时空限制及传播单一化、局限化方式,让受众参与度有了显著提升。从网络媒体传播形式上来看,传播载体多样化、传播渠道多元化,给新闻传播业带来全新活力的同时,也时刻冲击着传统新闻编辑理念。据此,在网络新闻传播冲击下新闻编辑应以何种姿态面对新闻传播之大变革,是新闻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网络新闻传播
   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信息载体、信息传播渠道日益丰富,对新闻编辑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例如,传统新闻行业体系中,受众通过阅读报纸、杂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等方式,了解国内外新闻事件。然而在此种情况下,受众接收信息的滞后性较为严重,缺乏快捷获取信息的渠道。今天所看到的新闻,可能是前几天发生的事件,严重影响新闻即时性。同时,文字新闻需要由人工编写而成,虽然新闻工作者秉持客观、公正态度,然而还是有部分的文字编辑掺杂着记者的主观意识,无法实现完全客观。同一个新闻事件,不同记者编辑的新闻侧重点也不同。
   在网络传播体系中,新闻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能够保障新闻的客观性与真实性。采用直播方式,记者人员将现场情景传导给受众,使受众能够了解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掌握新闻现场的实际情况。新闻工作者编辑新闻,则属于二手资料,直播画面可以消除记者偏见与价值观影响,属于第一手资料,具备较高的真实性。同时,网络新闻以计算机为存储载体,可以增加新闻存储总量,确保新闻获取的便捷性。无论是文字新闻,还是音视频新闻,都可以长时间存储到网络平台中,受众只需搜索,就可以浏览早期新闻,确保受众细致梳理特定新闻。例如,孙小果事件,该新闻事件时间跨度非常长,如果只是采用报纸记录新闻,需要由人工搜索资料,部分资料可能面临丢失、内容不全等问题。在网络时代下,只需输入关键词,就可以获取大量关于 “ 孙小果 ” 事件的资料。
   二、网络新闻编辑和传统新闻编辑之间的异同性
   (一)网络新闻编辑与传统新闻编辑的相同性
  传统新闻编辑与网络新闻编辑二者虽然在工作方式与工作理念上存在一定差异性,但其工作仍存在相似之处。
  1 . 编辑目标一致。
  信息化时代下网络新闻传播的覆盖性、影响性、渗透性逐渐提高,传播内容的广度、深度都有明显提升,其传播速度显著加快,同时网络新闻在编辑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与发展,但无论其工作形式、工作理念如何發生改变,最终目的都与传统新闻编辑相同,即准确、高速传播新闻信息  [1] 。
  2 . 编辑流程一致。
  基于传统新闻编辑工作方式来看,主要工作流程为组织、选择、修改、设计。网络新闻传播发布内容与发布渠道虽然有了些许改变,但仍离不开组织、选择、修改、设计的工作流程。
   (二)网络新闻编辑与传统新闻编辑的差异性
  网络新闻编辑较传统新闻编辑存在的主要差异性有以下几点。
  1 . 概念差异。现代化、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下,我国社会经济呈爆发式增长。随着智能设备及移动终端的普及,为人们带来了便捷、高效且多元化的生活方式。这一现象催化着网络新闻工作范围的广度与自由度,因此较传统新闻编辑理念即工作方式而言,网络新闻编辑具有个性化、开放性、包容性等特征。且基于网络多元化、信息多样化的时代格局下,网络新闻编辑工作的复杂度、困难度明显提升,较为常见的网络新闻传播需多部门协同合作;稿件来源形式多样,部分网络稿件源于网站自我采编。
  2 . 版面设计。传统新闻编辑与网络新闻编辑二者在实质工作中最大的差异即版面设计。网络新闻传播在设计过程中,除去版面设计原则、版面美观等基础性要求外,还需基于网络特征而综合考虑。因网络新闻改动较大且改动频率较高,因此在设计中需进行全面考虑;而网络新闻编辑在进行版面设计时除考虑版面的美观性外,还需考虑整个版面的 “ 网络性 ” (改动大、改版频率高);传统新闻编辑因版面设计的限制性,因此在设置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改变。
  3 . 编辑手段。二者在编辑手段上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线性与非线性。传统新闻编辑属于线性编辑工作,编辑目标、类型、内容相对固定,如发生改版会对新闻整体造成影响;而网络新闻编辑属于非线性,在编辑形式、内容、目标上没有规定网络结构,从此弥补了传统新闻编辑单一性的缺点。
   三、网络新闻传播的作用与面临的特殊问题
  (一)网络新闻传播的作用
  1 . 把握受众心理动向。网络新闻在信息平台上与受众实现互动交流,可以反映出受众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及观点。网络新闻传播与新闻编辑者能力、受众兴趣爱好、现实需求等相关,属于传播者与接收者的共同作用结果。科学评估网络新闻传播,可以分析受众心理动向,同时确保网络新闻传播者按照受众心理需求,对网络新闻内容进行调整。
  2 . 改变新闻传播策略。网络编辑人员,注重分析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新闻标题制作、新闻更新频率、新闻整合方式、专题策划、版面设计与语言等因素,掌握不同新闻关注度、社会反响,对新闻传播者调整新闻传统途径、传播方法的影响较大。   (二)网络新闻传播面临的特殊问题
  1 . 真假新闻复杂。
  网民在传播新闻时,不会考虑新闻真实性影响,也不会考虑到新闻对他人的影响,因此极易产生不实报道,法律并未规范该类问题,相应地也会影响网络新闻的真实性。
  2 . 新闻水平不一。新闻传播者专业素养、文学素养,对新闻可阅读性影响较大。网络新闻传播者的教育水平不等,因此新闻报道水平差异较大。
  3 . 权威性不足。部分网络新闻复制其它网站信息,存在大量粗制滥造信息、虚假新闻等,因此网络新闻权威性不及传统新闻,致使新闻原有特点丧失。针对该类问题,必须基于道德层面进行约束和规范,新闻传播者需尊重事实本身,在选择新闻源时,优选正规新闻传播渠道,以免受到不良新闻内容影响。
   四、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编辑理念的影响分析
   (一)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编辑理念及工作产生的正面影响
  1 . 突破时空限制。网络新闻传播在传播方式、传播渠道方面都突破了时空限制。从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发展形式来看,自媒体规模及影響力逐渐提升,实时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传播性在新闻传播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此外,网络新闻传播对编辑严谨性要求较低,但对新闻自身真实性要求较高。例如,某县级市发生火灾事件,仅县级市社会事件通过网络新闻传播的高效传播,使其迅速占据了舆论制高点,受众无论身处何地都可接收到此次信息传播,换言之,网络新闻为人们的生活与了解新闻带来了突破性的发展。
  2 .  对传统新闻传播方式的突破。从新闻受众角度分析来看,受众对新闻需求存在多元化、层次化、差异化及针对性,因个人意识、思想、文化、需求不同,对获取信息的类型、深度、广度都具有明显差异,且相同内容在不同受众中也会存在不同观点。网络新闻传播具有包容性特征,在体现双向互动交流的同时,更是在新闻载体上实现了创新性突破。网络新闻传播编辑较传统新闻编辑而言更接近受众角度,通过图像、文字、声音、图片等方式汇聚报道内容,受众基于自身发表观点,较传统字句、图片的舆论导向传播,网络新闻传播为受众带来了更直观的感受。
  3 . 突破受众和传播者之间的界限。对新闻编辑与受众关系的界定是传统编辑观念易忽视的因素。传统新闻编辑与受众的关系不具备相互性,二者在各自领域中扮演着截然不同的角色。而网络新闻传播因网络的互通性、交互性与时效性,在突破传播者与受众界限的基础上,为二者互动创设良好环境。基于网络媒体背景下,受众可输入、输出相关信息,网络新闻受众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新闻传播的 “ 传播者 ” ,这一时代性、跨越性的突破与变革,使得受众与传播者关系平等化,催化网络新闻传播范围扩大的同时,题材内容也让大众更加容易接受。
  较为常见的就是网络新闻编辑根据信息网络开发性、延伸性等特点及媒体传播理论,在创设、编辑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了传播者和受众的互动交流,且网络新闻编辑对受众反馈意见的重视度逐渐提高,意见领袖具有引导舆论导向的价值,而网络媒体则需不断报道新闻内容,促使受众对信息的真实性有细致了解  [2] 。
  4 . 突破新闻编辑区域界限。
  无论是网络新闻,还是传统新闻,都需要经过传播渠道,才可以被受众接收。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突破了新闻编辑区域界限。例如,报纸发行范围多集中在大城市,偏远地区的受众无法获得即时消息。新闻编辑的新闻取材多为受众感兴趣的事件,当偏远地区的受众无法接收到消息时,新闻编辑将不会编写相关新闻。然而在网络信息时代下,智能手机普及率提升,各地区受众都可以及时了解新闻消息,新闻编辑者不仅要考虑城市受众需求,还应当分析乡村受众的需求。
  5 . 突破新闻编辑载体类型。
  新闻载体的多样化发展,相应地改变了新闻编辑方式。在新闻行业的长期发展中,多数新闻从业者只需负责文字编辑,之后发布新闻消息即可。然而,在现代发展要求下,对部分受众而言文字新闻理解难度大,多数受众愿意通过视频新闻的方式,了解和掌握新近事件。受众新闻获取需求的变化,相应地改变了新闻编辑者的工作方式,传统以文字为主的传播载体,开始转变为音视频方式。视频类新闻在网络传播时代的发展方向较多,传统视频类新闻多为电视载体,极易受到记者主观因素的影响。然而采用直播方式传输视频类新闻,很少进行二次加工处理,可以保障新闻的客观性。
   (二)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编辑理念及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
  1 . 可读性较差。
  从现阶段我国网络新闻传播的内容来看,新闻内容相对平庸,且整体逻辑、论据、新闻编稿缺乏亮点,对新闻可读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新闻编辑缺乏创新性,导致新闻编辑质量显著降低;且无整体的概念,没有全方位的深入思考,实际计划能力不足,新闻编辑形式与内容较为单调与枯燥。为摆脱这一问题,新闻编辑以期通过新闻稿标题的新颖度、吸引度及创新度来吸引受众眼球,若受众阅读发展与之标题不相符,极易造成受众对新闻传播的负面心理。
  2 . 新闻信息重复率。
  网络时代发展下,我国新闻行业竞争压力不断提高,我国新闻报道单位较多,出现重大新闻事件后,多个新闻报道单位会争先进行报道,但新闻来源没有区别,这一现象导致我国新闻重复率爆发式增长。较为常见的就是在某一新闻平台上看到一篇内容,另一新闻平台虽然内容会有所改动,但涉及视频、图片的出处相同,甚至部分新闻记者没有去新闻发生地,直接通过某一新闻发布平台截取新闻内容使用。
   五、网络时代下做好新闻编辑的若干思考
  (一)保持正直、客观的态度
   新闻编辑正直感、客观性是其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新闻编辑应明确自身定位,依托自身能力及自身判断,客观、真实、系统地还原新闻事件,摒弃不良杂念,规避因个人主观情感造成的新闻事件失真现象。新闻编辑应坚持自身原则,无论事件恶劣程度、丑陋程度如何,都应秉承客观、公正之态度描绘整个事件,不可误导、扭曲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如发生歪曲,势必会对事件当事人造成负面影响。   (二)新闻报道前要进行实地走访
   新闻编辑与新闻记者工作难度较大,网络时代下为进一步加强与提高新闻事件的真实性,新闻报道之前应对新闻事件进行实地访问与调查,如没有切实围绕事件访问与调查,势必会造成新闻内容存在夸张性、失真性的可能,更有甚者带有其他新闻编辑的主观臆断,对新闻可读性造成一定影响。唯有通过实际调查与访问事件本身,才可进一步保障新闻案件的真实性、合理性,避免新闻事件的歪曲  [3] 。
  (三)多与观众互动交流
   新闻编辑和新闻记者始终服务于大众,因此,新闻编辑和新闻记者应该多与大众进行交流互动。询问大众对新闻的要求和新闻的需求,针对大众提出的反馈来进行新闻编辑。这样得到的新闻热点和新闻时事,都是大众所需要的,因此可读性更高。
  (四)新闻编辑排版风格多变
   新闻编辑人员的工作与文字有直接联系,其中主要涵盖文字编辑、排版、语言表达,如想提高新聞编辑人员的工作质量,进一步保障新闻编辑人员在网络时代下立足,就应切实提高新闻编辑人员的文字能力。新闻编辑在编辑稿件时,要运用正确的语言,使读者充分了解新闻稿件中的整个事件,并能与电视画面吻合。此外,新闻报道要求编辑能够灵活应变,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完成任务。其要不断扩大知识储备,提高专业水平,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作为一名新闻编辑,除了依靠新闻标题和内容吸引读者的眼球外,还需要通过对内容的排版来留住读者阅读新闻的时间。对于新闻稿件来说,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排版方式,这样才能体现出新闻内容的重要性和意义。精巧的新闻版面可以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增强读者对新闻稿的印象,树立良好的新闻平台形象  [4] 。
  (五)调整新闻编辑的知识结构
   新闻学能够为人们带来新闻工作思维,善于发现和挖掘新闻,加强从业者的基本技能。但是,观察实际生活、判断事件价值,还需要借助社会实践与其它学科。网络新闻传播能够消除传统时间与空间限制,可以与国际接轨,因此网络新闻编辑注重转变传统思维方式,优化调整知识结构,扩展视野。当前,网络新闻受众的专业水平、文化素质较高,在搜索新闻事件信息时,比较倾向于阅读专业信息。由于受众结构变化,因此对网络新闻编辑的知识积累量要求非常高,故应当持续提升文化素养。网络新闻编辑不能仅关注新闻学科,还应当涉足自然科学、管理学、政治经济学等,建立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只有不断提升知识储备量,才可以正确选择新闻线索。
  (六)加强新闻编辑的选择能力
   当前,多数网络新闻编辑的日常工作是把纸质版文字转变为电子版,之后编辑新闻标题,完成日常工作。然而网络信息冗杂庞大,受众需要在短时间内搜索到有价值的信息。社交软件多元化发展,网络编辑的信息获取渠道较多,部分信息是从网民发布的消息中提取,无法确保新闻信息的真实性。面对此种现状,对网络新闻编辑的信息收集能力、分析能力、鉴别能力要求也就相应提升,凸显出新闻编辑的专业素养。网络新闻编辑接触社会信息后,首先应当筛选价值信息,以此满足受众需求,还可以加大吸引力,通过新闻事件引导社会舆论,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七)通过数字化工具开展特色报道
   网络新闻传播开始应用现代技术来传播消息,将静态网络新闻表现形式逐渐转变为动态信息。当前,多数媒体在编写新闻信息时,从 “ 早期文字+图片方式 ” ,逐渐转变为音视频、文字、信息链接等形式。在网络新闻采访中,合理应用视频采访方式,实现远程 “ 面对面采访 ” 。通过此种方式转变可知,网络新闻从业人员应当熟练操作科技技术、媒介工具,同时学习网络知识,转变网络传播理念,提升职业道德与媒介素养,科学应用软件与硬件设备,以此促进网络新闻事业的发展。
  (八)注重新闻传播信息总量创新
   基于传统媒体报道可知,广播电视只能在固定时间段进行报道,而报纸会受到版面影响,因此传统媒体对新闻报道信息量的限制较大。网络媒体应用互联网技术,借助信息存储和压缩技术,能够增加报道信息量,尽管版面受限,但可以采用链接方式,确保受众掌握新闻信息,创新和突破传统媒体限制。网络媒体可以报道国际新闻,也可以通过数据库方式,存储早期新闻内容,受众可以通过搜索方式,查询和了解不同时间段的新闻。
  六、结 语
   综上所述,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编辑理念造成了不同影响,从新闻传播角度分析,新闻编辑是新闻传播的主要组成因素,在网络时代中,新闻编辑应秉承良好的新闻编辑理念,结合网络新闻时代特征,改善与突破传统新闻编辑工作的不足,并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包括新闻采访能力等,满足受众对信息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新闻编辑从业人员需要较好地掌握有关的工作技能,不断地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许小海.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编辑理念的突破研究[J].传媒论坛,2021,4(7):34-35.
  [2]  张睿.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编辑理念的突破分析[J].新闻文化建设,2020(13):177-178.
    [责任编辑:杨楚珺]
其他文献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的深刻体现。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概括为物质关怀与精神激励功能、思想引导与行为规范功能、制度认同与情感激发功能以及心理疏导与人格塑造功能。为了进一步促进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实现,应在助学贷款工作中进行诚信教育,在奖助学金评定中开展感恩教育,在勤工助学活动中抓好自强教育。
三孩政策落地,为3岁前婴幼儿提供高质量的托育服务已成为重要的民生项目.对扬州市托育服务供需现状调查发现,当地有限的托育供给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托育需求;单一的服务结构
美国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重写经典童话的《白雪公主后传》在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中散发着灿烂的光芒。他在保留原作骨架的同时,不去回避陈词滥调,而是用留白和堆砌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表现手法加以改造,一面推翻了二元对立的经典逻辑,一面反思当下社会的种种弊病。探究了在“后现代主义作家”标签下如何以其独特的语言为文学发展贡献新的可能性。
“十五贯”故事来源于小说《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等篇,以朱?所作传奇《十五贯》故事为定型,讲述熊友兰与苏戍娟以及熊友蕙与侯三姑两个冤案故事。小说、戏剧和说唱三大艺术形式在传播中各具特色且相互促进发展。作为通俗文艺,讲唱版本中民间思想表现的最为浓郁。
摘 要: 为全面了解国内新媒体语言研究态势,以近十年中国知网CNKI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Ⅲ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绘制国内新媒体语言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厘清该领域的载文结构,梳理出新媒体语言研究的热点及前沿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国内新媒体语言研究已初具规模,围绕九大关键词形成研究热点;但仍存在微观研究多系统性成果少、研究视角分散、校际合作群较少等问题。基于研究结果,新媒体语言研究
在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水浒传出现了多元化的传播现象。网络小说、影视改编、动漫、游戏等产业全面开花,呈现出一番繁荣景象。英雄形象的解构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兴起,而网友们在穿越小说的美好幻想中宣泄了被现代社会压抑的欲望。这些研究现象应该进入研究者的学术视野之中,进而重新绘制水浒研究地图,推动水浒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绍兴和议”后南宋社会经济恢复发展,杨万里诗中出现了大量的对动物的书写。动物书写的诗歌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当时南宋城乡生活中动物饲养风气的兴盛、民俗文化中动物元素的丰富,还反映出了宋人的生态环保意识。
清代《红楼梦》评点引入李逵的七则批语,集中于人物品评和情事运用。关于人物品评,薛蟠因其“妩媚”成为李逵同调,甚或成为评者口中的“薛大哥”。关于情事运用,一是“李逵骂宋江”,李嬷嬷“直破”薛姨妈的“煞费周旋”,紫鹃问“破”薛姨妈“惯作”的“假人情语”,“套出”的痕迹明显;二是“不许他人姓宋”,评者以李逵之于宋江的深情类比宝玉之于黛玉的深情,而且视同一般。其实后者艺术取径略胜一筹,看作“一样”未免粗略。要之,个中易见《红楼梦》之于《水浒传》借鉴之迹明显,改造之能亦然
我国现有的刑事诉讼体系偏重于对企业犯罪的打击与威慑,但在犯罪预防与长效治理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附条件不起诉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同时,能够发挥刑罚的替代功能,并推动企业犯罪预防机制的建立。在当前我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附条件不起诉具有在企业犯罪中适用的现实性基础,在扩大其适用范围,设置合理的不起诉条件的同时,我们应通过实体和程序上的限制使其保持在必要的限度之内。
十多年前,大约是2010年左右,我在文化艺术报社担任总编辑。写作名篇《送你一个长安》的薛保勤先生在陕西省委宣传部主管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后来又担任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是我们导向与业务方面的领导,我与报社同仁便时而去向他汇报工作。记得每次汇报完成后,如果还有一点点余暇,会听薛先生读一段他刚刚创作完成、仿佛新鲜出炉面包般散发着迷人香气的诗作;有时,会听薛先生谈一些图书出版界的新动态。印象最为深刻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