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武:一生不了石油情

来源 :共产党员·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o_oo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不少离不开石油化工产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石油的国家,然而,由于旧中国积贫积弱,石油产业一度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但中华儿女从不甘于人后,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人才辈出,用不懈努力将行业水准推向了世界先进水平。
   陈俊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创造了石油炼制、煤化工领域的多个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他32岁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58岁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64岁被评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65岁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8岁斩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如今,已经92岁高龄的陈俊武仍在坚持工作,被人们亲切地称为“90后院士”。如果问他“准备报效祖国多长时间?”陈俊武的回答是——“一生!”
  学有所成
   “科学报国就要有牺牲精神。”这是陈俊武常说的一句话。
   1944年,17岁的陈俊武考取了北京大学工学院,填报志愿应用化学系。大二那年,陈俊武和同学一起到抚顺参观,在日本人留下的页岩炼油厂里,他第一次见到了一座日本人丢弃的尚未启动的煤制油装置。从此,“石油”成了他心中萦绕不去的牵挂。
   为了心中的石油梦,四年大学生活,陈俊武把青春岁月全部融进一张张书页和笔记之中。“外面的春天与我何干,最重要的,是要让内心充满芬芳。”陈俊武在日记中写道。不管时局如何动荡,少年心中唯有刻苦学习。毕业前夕,陈俊武把自己几年来的学习笔记整理装订成册,加起来竟有20厘米厚。
   1948年,毕业后的陈俊武成为辽宁抚顺矿务局人造石油厂的技术员,参与人造石油工厂修复的工作。
  面对当时技术匮乏、生产条件简陋的现实,勤奋好学的陈俊武一头扎进车间,把自己学过的理论和眼前的装置设备印证对照、摆弄琢磨,弄不清的问题就向专家请教,向老工人师傅学习,经常忘了晨昏暮曉,衣服上油渍斑斑。
   有一次,陈俊武在检查脱硫槽时滞留时间太长,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出现了头晕恶心症状。同事们劝他休息两天,他不听,第二天一早爬起来又奔车间而去……随后的很多年,陈俊武一直保持着这份专注和热情,从实践中求知、从理论上求解,废寝忘食,乐此不疲。
  争创一流
     今天,抚顺石油二厂北催化车间门前仍立有一块石碑,书有“中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1965年5月”字样。这座被称为中国炼油工业“五朵金花”之一的装置凝结了许多石油工作者的辛勤劳动,陈俊武就是这套装置的设计师。
   流化催化裂化是炼油工业的关键技术,具有投资少、操作费用低、原料适应性强等特点,是石油精炼中最重要的转化工艺之一。当时,这类装置在全世界不过几十套,技术被层层封锁。
     1959年,横空出世的大庆油田给国家提供了充足的原油,但当时国内的炼油技术却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这就像有了上好的大米,却依然吃不上香喷喷的白米饭。”陈俊武形象地比喻。
     1961年冬天,石油工业部决定抽调骨干力量,开展被誉为“五朵金花”的流化催化裂化、铂重整等五项炼油工艺新技术攻关,尽快改变我国炼油工业技术落后的面貌。34岁的陈俊武临危受命,担任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设计师。
  然而,装置什么样,怎么设计,怎么制造?每个人心里都没有底。怎么办?那就摸着石头过河。消化资料、分析计算、对比论证,边学边干、边干边学。陈俊武常常一天伏案十几个小时,脑子里全是数据和方案。其后,赴古巴实地考察,半年多的时间,他拍了400卷胶片,收集了几万页资料,密密麻麻记满了20多本学习心得……
  在陈俊武主持下,1963年1000多张设计图纸完工,1964年施工备产。陈俊武没日没夜地“泡”在现场,这个找,那个叫;这边开会,那边答疑,忙得像个不停转的陀螺。
     1965年5月5日,当清晨的第一缕霞光拂过地平线,位于抚顺石油二厂南端的60万吨/年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展现出钢筋铁骨的雄姿。历经4年多的艰苦攻关,这个由我国自主开发、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的第一朵“金花”一次投产成功,带动我国炼油技术一举跨越20年,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在后来数十年的科研中,陈俊武继续为我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进步作出巨大贡献。1985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渣油催化裂化技术在石家庄炼油厂实现产业化并于两年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既有同轴结构又有高效再生的10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在上海炼油厂建成投产,5年后该技术获得我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领域的第一个发明专利授权……
   目前,我国建成投产的各种催化裂化装置已有上百套,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催化裂化大国。
  著书育人
   1990年,62岁的陈俊武已到了退休之年,但他仍以自己的方式继续着与石油的“不解之缘”——除了持续关注世界石化行业的发展前沿,指导重大工程技术开发和探讨宏观战略性课题外,更多的精力用来为石油行业著书、育人。
   1991年后的10余年时间,陈俊武开办了三期有独特教学方式的高级研修班,让石油化工领域的优秀学员接受高水准的“魔鬼训练”。当年研修班的许多学员,如今已经成长为石化行业的技术专家。
   催化裂化是一项重要的炼油工艺,在炼油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当时,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关于催化裂化工艺和工程的专著却寥若晨星,难以满足从事催化裂化专业技术人员的需要。
   陈俊武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各类技术资料分类整理成册,精心选取工业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和数据,一一核对分析,开始潜心写作。历时两年,《催化裂化工艺与工程》这本凝聚着陈俊武和一批专家智慧与心血的珍贵著作完成初稿,并于1995年正式出版发行。
     2004年,《催化裂化工艺与工程》一书再版,年近八旬的陈俊武继续担任主编;2013年,为了迎接中国催化裂化产业化50周年,86岁的陈俊武带领新组建的写作修订团队,更加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催化裂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增补了油品清洁化技术、加氢处理技术在催化裂化技术中的应用等新内容。2015年5月,这本书的第三版终于出版发行,全书共1606页252万字,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巨著。
   70年间,陈俊武以一名共产党员矢志奉献的家国情怀和一名科学家科技报国的责任担当,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为中国炼油工业的催化裂化技术作出一系列开创性贡献,给我国高速前进的现代工业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
其他文献
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修剪次数、修剪高度对新疆狗牙根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修剪次数对新疆狗牙根种子产量影响显著(P<0.05),且以修剪一次种子产量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在呼伦贝尔学院,经历了"2+1"教学模式、"1+1+1"教学模式、"1+1+1"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融合的三轮改革。三次思想的转变产生了三个阶段的经验和教训,现
美术课程关注文化,并非当下特有现象,因为美术课程始终就没有脱离文化,也不可能脱离文化。美术教科书更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集中体现。本文拟从文化转化的角度来分析幼儿美术教
生物科学发展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时,出现了将外源基因(DNA 片段)插入动物染色体的一门新兴科学——基因转移学,由此而产生了转基因技术和它的产物一转基因动物。1980年首次把
随着社会的进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成为职业教育的灵魂,大力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当前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还有待加强,校企合
卫星班学生课程整合与调整以普通学校课程和学生特殊教育需求为依据,语文等学科运用"减量""简化""分解"等策略来调整普通学校课程内容的数量和范围,细化目标、降低课程难度,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矿井污水处理对环境治理及水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晋煤集团寺河矿污水处理站的实际情况,设计了1套基于PLC技术和组态王(King View)技术相结合的矿井污水处理
目的探讨护士岗位管理对聘用合同护士工作投入的影响。方法本院于2016年对合同制护理人员实施岗位垂直管理,并在实施岗位管理前后对聘用合同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岗位管
由甜菜根系表面土壤中分离出9属真菌,分别是根霉属Rhiropus、毛霉属Mucor、交链孢属Alternaria、丛梗孢属Monilia、镰刀属Fusarium、曲霉属Aspergillus、头珠霉属Oedocepha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