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并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这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物理概念;建构性;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76-1
概念教学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基础,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理解并运用好高中物理概念呢,本文结合平时课堂教学实践,就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策略谈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首先,我们来分析下物理概念难掌握的原因:
物理概念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它超脱了自然现象,而说明了事物的本质。而且有些概念本身就已经很抽象了,我们却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之上又定义了新的物理量,使得这些新的物理量更加抽象,这就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脱离了,让学生无法直接感知,于是学起来就感到异常的困难,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心理畏惧。
由于物理概念的抽象性,对于缺乏理性认识的高中生来说,接受起来肯定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过程中去创设恰当的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能帮助学生比较容易地进入概念,而且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对物理概念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好奇转变为兴趣爱好, 由兴趣爱好转变为对物理概念知识的渴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新奇、积极的心态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很快就能灵活掌握物理概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该如何创设情境的呢?
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
由于物理概念都是从日常现象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所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引入概念,很容易为学生理解。如:在给学生讲力的概念时,就可以从大家平常的提水、拍桌子等现象引入。这实质上是帮助学生提取储存在头脑中的感性知识,以在对这些感性知识加工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这种方法便于学生理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积极探究的能力。而且,从生活实例引入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以旧引新法
类似的概念可以提供给学生理解新概念的思维方式,降低思维的难度。通过比较也可以让学生找到类似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类似概念的理解。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是实际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概念教学中可通过复习已掌握的物理概念,并对此概念加以扩展,延伸,或使其内涵、外延发生变化从而得到新的概念。比如讲电场的时候就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磁场入手,进行对比理解。如果我们能对一些相近类似的概念进行异中求同找联系,同中求异抓类比,这样就能掌握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达到深化理解概念的目的。
三、实验引入物理概念
大家都知道,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个生动的实验可创设一种良好的物理情境,提供给学生鲜明具体的感性认识,再通过适当的引导,归纳,概括从而引入我们的概念。比如在引入弹力的概念时,通过演示实验:小车受拉伸或压缩弹簧的作用而运动;再演示:弯曲的弹性钢片能将粉笔头推出去。引导学生观察在这些实验的过程中,弹簧及钢片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让学生自己总结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这样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新概念的情境,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的优势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 电教手段能以生动、形象、鲜明的动画效果,模拟再现一些物理过程,学生通过观看、思考,就会自觉地在头脑中形成建立物理概念的情景。从而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如对“超重”、“失重”概念的认识,就可以播放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上天、在太空飞行、返回地面画面,通过三个过程为例,分析杨利伟感受到的“超重”、“失重”现象,达到加深理解“超重”、“失重”概念的目的.有些高中物理概念,无法实验演示也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如分子的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布朗运动;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等。可以用图象、动画展示给学生观看。电教手段能以生动、形象、鲜明的动画效果,模拟再现一些物理过程,学生通过观看、思考,就会自觉地在头脑中形成建立物理概念的情景,以便加深理解。
五、讨论法
讨论的过程也是激發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个过程。这种方法设计得好,就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又可让学生自己明辨是非,准确把握了概念的内涵。如在实施“自由落体运动”概念教学时,不妨先做一个羽毛和石子同时下落的实验,然后提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这话是否正确,再通过真空管实验,从而得到自由落体运动一个完整准确的定义。
六、通过物理故事引入概念
不少定律或原理都有它的史料,或发明者的轶事,学生最爱听这些,所以由此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新课大有好处。比如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故事。认识上的反复和曲折正可反衬出正确理解物理概念的重要。物理学历史上关键性的突破和物理学家的伟大贡献,也正是物理学的重点。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在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把握不同概念的特点,选用不同的适用于该概念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把握概念的实质,为灵活运用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物理概念;建构性;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76-1
概念教学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基础,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理解并运用好高中物理概念呢,本文结合平时课堂教学实践,就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策略谈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首先,我们来分析下物理概念难掌握的原因:
物理概念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它超脱了自然现象,而说明了事物的本质。而且有些概念本身就已经很抽象了,我们却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之上又定义了新的物理量,使得这些新的物理量更加抽象,这就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脱离了,让学生无法直接感知,于是学起来就感到异常的困难,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心理畏惧。
由于物理概念的抽象性,对于缺乏理性认识的高中生来说,接受起来肯定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过程中去创设恰当的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能帮助学生比较容易地进入概念,而且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对物理概念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好奇转变为兴趣爱好, 由兴趣爱好转变为对物理概念知识的渴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新奇、积极的心态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很快就能灵活掌握物理概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该如何创设情境的呢?
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
由于物理概念都是从日常现象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所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引入概念,很容易为学生理解。如:在给学生讲力的概念时,就可以从大家平常的提水、拍桌子等现象引入。这实质上是帮助学生提取储存在头脑中的感性知识,以在对这些感性知识加工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这种方法便于学生理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积极探究的能力。而且,从生活实例引入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以旧引新法
类似的概念可以提供给学生理解新概念的思维方式,降低思维的难度。通过比较也可以让学生找到类似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类似概念的理解。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是实际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概念教学中可通过复习已掌握的物理概念,并对此概念加以扩展,延伸,或使其内涵、外延发生变化从而得到新的概念。比如讲电场的时候就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磁场入手,进行对比理解。如果我们能对一些相近类似的概念进行异中求同找联系,同中求异抓类比,这样就能掌握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达到深化理解概念的目的。
三、实验引入物理概念
大家都知道,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个生动的实验可创设一种良好的物理情境,提供给学生鲜明具体的感性认识,再通过适当的引导,归纳,概括从而引入我们的概念。比如在引入弹力的概念时,通过演示实验:小车受拉伸或压缩弹簧的作用而运动;再演示:弯曲的弹性钢片能将粉笔头推出去。引导学生观察在这些实验的过程中,弹簧及钢片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让学生自己总结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这样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新概念的情境,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的优势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 电教手段能以生动、形象、鲜明的动画效果,模拟再现一些物理过程,学生通过观看、思考,就会自觉地在头脑中形成建立物理概念的情景。从而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如对“超重”、“失重”概念的认识,就可以播放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上天、在太空飞行、返回地面画面,通过三个过程为例,分析杨利伟感受到的“超重”、“失重”现象,达到加深理解“超重”、“失重”概念的目的.有些高中物理概念,无法实验演示也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如分子的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布朗运动;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等。可以用图象、动画展示给学生观看。电教手段能以生动、形象、鲜明的动画效果,模拟再现一些物理过程,学生通过观看、思考,就会自觉地在头脑中形成建立物理概念的情景,以便加深理解。
五、讨论法
讨论的过程也是激發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个过程。这种方法设计得好,就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又可让学生自己明辨是非,准确把握了概念的内涵。如在实施“自由落体运动”概念教学时,不妨先做一个羽毛和石子同时下落的实验,然后提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这话是否正确,再通过真空管实验,从而得到自由落体运动一个完整准确的定义。
六、通过物理故事引入概念
不少定律或原理都有它的史料,或发明者的轶事,学生最爱听这些,所以由此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新课大有好处。比如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故事。认识上的反复和曲折正可反衬出正确理解物理概念的重要。物理学历史上关键性的突破和物理学家的伟大贡献,也正是物理学的重点。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在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把握不同概念的特点,选用不同的适用于该概念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把握概念的实质,为灵活运用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