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广消防收购对象数据疑点多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cas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广消防(002509.SZ)于4月15日发布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计划以每股10.07元的价格,定向增发11992.04万股用于收购中茂园林,增发12923.35万股收购中茂生物全部股权,则中茂园林估值为120759.8万元,中茂生物估值为130138.14万元。对于本次增发,笔者通过分析增发预案中所披露的这两家公司经营、财务信息,发现他们很可能存在数据披露不实,甚至人为粉饰业绩等问题。
  中茂园林合理估值是多少?
  被收购标的之一的中茂园林在本次被收购前,也即2015年3月份发生了多笔股权转让,而在这同一次股权转让当中,转让价格却相差不少。其中以实际控制人邱茂国作为股份受让人的交易,对应中茂园林整体估值金额,明显要超过以邱茂国作为股份出让人的交易。这也就意味着,邱茂国在这同一次股权转让当中,倒手便损失了不小的利润。
  更有意思的是,即便是以邱茂国作为股份受让人的3笔交易,价格也不统一,从天津南丰长吉股权投资基金接手的股权价格,相比另外两笔交易价格明显低了5%左右。这也很令人匪夷所思,南丰长吉为什么甘愿以较低的价格出售股权,从而白白损失掉上百万元股权转让款呢?同时,如此混乱的股权转让价格,对应的中茂园林合理估值又是多少呢?这些疑点都是值得深思的。
  中茂园林存虚构资产嫌疑
  先来看看中茂园林子公司国建中茂(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情况,该公司是中茂园林持股49%的参股公司,2011年7月成立,初始注册资本为100万元,此后并未发生过变更。根据增发预案披露的这家公司财务信息,截止到2013年底时原本股东投入的初始资本就已经全部消耗殆尽了,所有者权益为-3.28万元,处于资不抵债状态。
  然而奇怪的是,该公司随后在2014年继续出现31.76万元的经营亏损的同时,净资产却跃升到25.07万元,资产总额也从2013年末的14.12万元猛增到43.15万元。从损益数据来看,国建中茂(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的净资产增加不可能是经营结果所导致的,但与此同时该公司也并未发生增资等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事项,那么这诡异的数十万元净资产又是从何而来?
  再来看中茂园林,根据收购预案披露的应收账款数据,其中针对“广东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多达829.08万元,账龄为1~2年,内容为针对“佛山市一环快速绿化升级工程施工(第DL—02合同段)”项目的园林工程款。在正常的财务核算逻辑下,这势必就应当对应着棕榈园林针对中茂园林的应付账款,且是账龄为1~2年的应付账款。
  然而事实上,根据棕榈园林披露的2014年报数据,账龄为1年以上的重要应付账款对象名单中,却并未包含中茂园林的身影。这也就意味着,从棕榈园林的角度看,针对中茂园林的1年以上应付账款余额,不可能超过同期排名第五位的“中山市南阳木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对应的494.43万元,这与中茂园林披露的应收账款余额至少相差了300余万元。也就是说,中茂园林披露的巨额债权,并未能够得到对方的认可,这自然令人怀疑该公司有虚构资产的嫌疑。
  中茂生物的产品售价畸高
  另一家被收购标的中茂生物其主营业务为食用菌的生产和销售,其中又以金针菇产品为主,占该公司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将近90%,其余则为杏鲍菇。根据增发预案披露的销售数据,中茂生物的食用菌产品售价相当高,其中金针菇2013年的售价为8981.66元/吨,杏鲍菇则为9017.38元/吨。但是这一销售价格水平却显然超过了同行业的龙头公司星河生物销售价格。根据星河生物2013年报披露,当年该公司金针菇销售量多达23406吨,由此实现销售收入13450.97万元,由此计算销售价格仅为5746.8元/吨,仅相当于中茂生物同年销售价格的64%;杏鲍菇也是如此,星河生物当年的销售量为949吨,实现销售收入690.24万元,这样算下来的单价为7273.34元/吨,仅相当于中茂生物同年销售价格的81%。
  在2014年时,其产品销售价格数据相差得更加离谱,根据星河生物2014年报披露,当年销售金针菇25037吨,由此实现销售收入14811.55万元,折算销售单价为5915.87元/吨;杏鲍菇的销售量为10240吨,实现销售收入5867.44万元,折算销售单价为5729.92元/吨。而根据增发预案所披露的信息,中茂生物的这两项产品2014年售价则分别高达7890.74元/吨和8104.96元/吨,同样显著超过星河生物的产品售价。尤其是杏鲍菇产品,星河生物2014年的销售价格,相比2013年出现了大约20%的下跌,然而中茂生物的同类产品,销售价格在原本已经远超过同行业的条件下,2014年的价格降幅却仅为10%,相比同行业公司的售价表现得异常坚挺。
  令人感到疑惑的是,销售同样的产品,中茂生物凭什么就能够卖得比已经上市的星河生物要多卖25%至50%的价格?而客户又为什么会甘愿承受如此高的溢价去选择中茂生物的金针菇和杏鲍菇呢?这不能不让人怀疑中茂生物很可能是采取财务处理手段虚构了销售价格,并由此来虚增利润。
其他文献
这本书就像一群武林大侠的群像,形形色色丰富多彩,很多交易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既然是奇才,必然有过人之处。而且所用的招数也不同。比如金庸小说中的游坦之,比如星宿老仙丁春秋。在市场中存活,且能有所斩获的交易者,最终都有自己独到之处。而且更重要的是,交易者应该知道,市场中成功的路绝不只有一条。在这个只看结果不重过程的时代,衡量成功的惟一标准就是最终结果。  以人为本  交易者大都对依靠消息来交易的
期刊
新农开发(600359.SH)于4月30日发布了《关于收购阿拉尔市鑫龙化纤有限责任公司98%股权暨关联交易的公告》,拟以现金36356.57万元收购关联公司阿拉尔市新鑫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鑫公司”)持有的阿拉尔市鑫龙化纤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鑫龙化纤”)98%的股权。收购完成后,鑫龙化纤将变身为新农开发的全资子公司。对于本次收购,新农开发乐观收购预期贡献大、对相关产业带动明显,
期刊
五只基金提高申购费  在公募基金行业有一种常态现象就是“打折”,这也是第三方基金销售公司惯用的手法,通过申购费的折扣来吸引投资者。然而,近期市场发生了一件颇具玩味的事情,鹏华基金将提高旗下分级基金的申购费。自5月12日起,调整鹏华资源分级、中证800证保分级、中证800地产分级、中证传媒分级、中证国防分级5只基金的申购费(见附表)。我们不禁困惑,反其道而行的做法意欲何为?  这需要从分级基金的套利
期刊
在A股的历史上,5月份有许多投资者难以忘记日子,既有令人热血沸腾的“5·19”井喷,也有令人记忆犹新的“5·30”暴跌。今年5月以来,大盘走出明显的震荡行情,那么,5月将会如何收官呢?  首先梳理一下此轮牛市的上涨逻辑。经济下行尚未结束,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却率先走出了牛市行情,显然这是一个有政策主导的牛市,无论是货币宽松、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是不断地推出融资融券、沪港通以及优先股、新的IPO政策等
期刊
创业板在近期的走势愈发神勇。一方面是得益于媒体报道的宣传效应。因为越来越多的信息显示出我们希望万众创业,新兴产业、新企业、小企业遍地开花,这样经济有活力,国家有希望。这恰恰是创业板牛气冲天的政策源泉。因此,媒体一报道国家领导人视察创新性质的区域,就立马引起热钱的广泛共鸣,创业板指迅速崛起。  另一方面则是资金转移的趋势。由于券商已经开始着手降杠杆,比如说降低涨幅较大品种的融资折算率,这就使得市场的
期刊
本周两市B股表现分化,上证B指报收397点,一周下跌2.19%,深证B指报收1458点,一周上涨2.26%。  上证B指本周在410点附近的前高位置受阻回调,后半周跌破10日均线,短期调整态势比较明显,周线虽然是阴线,但是获得迅速上扬的5周均线支撑。目前来看,短期调整可能仍会延续1~2周时间,不过调整空间可能有限,380点一线有望构成回调目标,日线上则会构成一个清晰的平台型a-b-c调整小波浪,如
期刊
湖北金环(000615.SZ)于4月11日发布了《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拟计划以8.3元/股的价格定向发行17844.8万股股份,另加上1239万元现金用于收购京汉置业全部股权,则京汉置业全部股权价值高达14.95亿元,相比账面净资产溢价了84.14%。  京汉置业的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因此其母子公司必须持有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这对于该公司的经营是必不可缺的,这对于该公司
期刊
本周沪深两市大幅震荡,结束七周连阳,具体到周内交易日看,首尾两个交易日收红,中间三连阴。沪指周跌5.31%,深成指周跌2.28%,创业板周涨4.05%,有望触摸3000点大关。转债市场也跟随股市调整而落下,仅周五全线收涨。指数方面,继上周大涨后,上证转债周跌6.97%,已两连阴;深圳转债周跌0.22%,两连阳后收阴。具体到转债板块来看,恒丰、歌华、双良、深燃4只转债退市后,转债数量仅剩余14只,其
期刊
《红周刊》:张彤、文琳上周请假,本周大盘大幅调整,看来即使在牛市,你俩的休假法则依然有杀伤力啊,先说说上周为何休息呢?  张彤:再疯狂的牛市,也会出现调整,阶段性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逻辑,自然就休息了。  《红周刊》:那本周是否有了合适的投资逻辑呢?  张彤:调整阶段,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剔除不安全因素,就是目前最主要的思路。  《红周刊》:那哪些公司是不安全的,哪些又是安全的呢?  张彤:先说不安全的
期刊
近日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多家研究机构表示,环保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心,会在协同发展中率先突围。在财政部对京津冀一体化投入的真金白银中,有1万多亿元将砸向环保市场。那么,京津冀区域内的环保上市公司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这些公司纷纷摩拳擦掌吃起了“窝边草”。  京津冀环保一体化亟须破局  与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