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品种象洞鸡产业发展成效、未来规划及对策探讨

来源 :家禽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2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武平县的象洞鸡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饲养周期长、价格高、消费者对武平象洞鸡价值认知度不够、缺乏大品牌企业带动等制约因素,通过品种选育和建设,拓展营销网络,培植龙头企业,破解制约象洞鸡产业发展的难题,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象洞鸡;成效;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085(2021)4-0028-05
  象洞鸡因原产地在福建省武平县象洞镇而得名,象洞鸡列入了《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福建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福建省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志》[1],2015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象洞鸡体型清秀,外貌特征明显,单冠后分叉,前端有4~6个冠尖,后端有2~3个分叉,呈红色,颌下无肉髯(或髯不明显)而有放射状胡须,在屠宰后也能通过明显外貌特征识别;象洞鸡属于“真味型”优质鸡[1],皮薄骨细、肉质细腻、气味芳香、肉色如玉。
  1  产业发展成效
  1.1  养殖规模不断壮大  2017年象洞鸡成为厦门金砖会晤的国宴用鸡,之后武平县出台了《武平县2018~2020年象洞鸡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在象洞、岩前、中堡等5个镇新(扩)建象洞鸡扩繁场,每家给予30万元补助、育雏舍给予60~80元/m2补助、育成舍给予40元/m2补助以及在市场开拓、产业链条延伸方面也给予适当补助。在政策及市场的双向作用下,2018~2020年象洞鸡得到快速发展,象洞鸡扩繁场、规模场数量,和存栏、出栏数量均得到较大发展,2020年象洞鸡存笼356万羽,出笼680万羽。
  1.2  保种扩繁取得成效  2015~2020年建成象洞鸡保种场1家,扩繁场5家,商品场220家,实现保种与商品利用同步开展。初步建立良种繁育体系,组建家系40个,资源保种群1200羽以上,育种群种鸡40000羽,种苗供应能力显著增强,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  产业链条逐步延伸  现已涵盖了种鸡、育苗和肉鸡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等环节,全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产品附加值提高,建成2家象洞鸡屠宰冷链物流及精深加工企业,日可屠宰象洞鸡活禽达12000~15000羽。
  1.4  产品质量控制措施有效  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强化兽药、饲料经营执法,畜牧技术推广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指导鸡农科学使用兽药、饲料,完善生产记录。县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开展常态化武平象洞鸡质量安全检测,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共检测象洞鸡鸡肉191批次,合格率100%,详见表1。
  1.5  品牌建设成效初显  随着象洞鸡产业的不断发展,象洞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得到不断拓展与提升。目前,武平县已注册了5个象洞鸡商标,其中“凤奔象洞鸡”、“绿康象洞鸡”、“射胡象洞鸡”获福建省著名商标,“射胡象洞鸡”产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
  2  象洞鸡产业发展优势
  2.1  品种资源独特  象洞鸡是福建省武平县的地方特色品种,具有适应性强、抗病性好、耐粗饲等特点;明显的外貌特征,在屠宰后也能通过其自带的生物学特征而轻松识别,将来“禁活”后,发展冰鲜鸡有重要优势。
  2.2  金砖背书,独特荣誉  金磚国家峰会是由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和中国五个国家召开的会议,2017年金砖峰会在中国厦门举办,象洞鸡以高贵的品质、独特的风味荣获厦门金砖会晤的指定国宴用鸡。
  2.3  养殖环境优越  武平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盆地与峡谷相间,地貌复杂多样,森林茂密,森林覆盖率达到79.7%,环境优美,生态条件优越,是全国“林改”第一县;县域内空气清新,空气质量指数年均值为41,全年99.4%以上天数达到优良级别,负氧离子含量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空气清新”标准的3倍,2017年被中国气象协会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优越的生态环境,对象洞鸡生长十分有利,造就了氧吧里的跑步鸡。
  2.4  政府高度重视  武平县委、县政府把象洞鸡产业发展作为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激励各种经营主体从事象洞鸡产业发展。
  3  象洞鸡产业发展的存在的问题
  3.1  象洞鸡养殖户反馈问题  2021年1~3月武平县农业农村局畜牧技术推广站对中堡、十方、象洞等镇的养殖户进行了回访并进行了象洞鸡产业发展问卷调查,共发问卷40份,收回40份,问题主要集中在象洞鸡保种扩繁、养殖风险、市场营销方面等方面,详见表2。
  3.1.1  种鸡选育方面  传统消费者以鸡脚钉长短作为土鸡生长期长短判断标准之一,而象洞鸡的脚钉比其他黄鸡生长慢,达不到一定的生长时间,消费者就会对象洞鸡品质存疑,故养殖户对脚钉生长速度非常关注,比例高达65%;象洞鸡上市日龄在180 d以上,时间长又增加了饲养成本与风险,养殖户对生长慢、上市时间迟的关注度也高,比例为60%;此外养殖户还对种鸡纯度及生长整齐度差等残次鸡多的关注度分别为40%和25%。
  3.1.2  象洞鸡养殖方面  养殖户关注的重点是养殖周期太长,成本高,养殖成本高与当前鸡饲料价格高相关联。此外,疫病防控难也有关注,但仅为10%,养殖户的疫病防控风险意识有待提高。
  3.1.3  经营销售方面  象洞鸡对外销售半径小,价位高,市场认可但知名度低,有时会导致卖鸡难,养殖户迫切需要有实力的公司,通过公司+农户等形式带领他们发展,有意加入的养殖户比例高达90%。   3.2  专家调研发现问题  武平县农业农村局先后邀请多位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来武平县调研象洞鸡产业发展,专家、学者认为,制约象洞鸡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3.2.1  象洞鸡市场竞争能力弱  象洞鸡的知名度较低,品质好但起步晚,缺乏有影响力的广告宣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突破的难度系数较高,象洞鸡养殖周期长,销售价水涨船高,普通消费者不易接受。
  3.2.2  象洞鸡质量监管体系有待健全  目前,象洞鸡质量安全检测种类较少,检测数量未达到要求,溯源水平参差不齐,生鲜肉类行业最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无法保障。在整个食品、农产品市场都在追求食品安全的情况下,武平象洞鸡产品的品质有待提升。
  3.2.3  象洞鸡保种选育质量有待提高  象洞鸡在保种经费无保障,象洞鸡保种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象洞鸡提纯复壮不彻底,象洞鸡选育和世代记录等资料归档不规范、不齐全[2],尚未全面推进禽白血病、鸡白痢等主要疫病的净化。
  4  产业发展目标
  象洞鸡产业发展2030年目标详见表3。
  5  发展对策
  5.1  坚持品种资源保护为本,科学育种为先  保种、选育工艺流程图,见图1[3]。
  5.1.1  提高保种质量  一是将象洞鸡保种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设立财政专项保种资金,保证财政经费的持续投入[4];二是加强象洞鸡保种的全过程监管,对保种场的提纯复壮、系谱建设、档案记录等方面全过程监管,提高保种质量;三是适时建设象洞鸡第二保种场,或者与大型育种公司、科研院校合作实行异地保种,确保象洞鸡品种安全。
  5.1.2  推进象洞鸡选育  推进象洞鸡选育,从根本上破解养殖户关切的象洞鸡脚钉长出速度慢、养殖周期太长及鸡生长整齐度差、剪刀嘴等残次鸡多等问题。推进象洞鸡选育要坚持双擎驱动,一是自原始群后代中根据表型选留优秀个体闭琐繁殖建立家系(一只公鸡10~20只母鸡为一个家系),采用个体笼人工授精技术,形成象洞鸡核心选育群,采用家系选择结合家系内选择的方法对象洞鸡进行选育提高,走特优质型黄鸡路线;二是引入外来优质血缘发展象洞鸡的配套系,即在保留象洞鸡外貌特征前提下,导入优质快长肉鸡血缘,选育生长速度与肉质的兼顾的商品鸡,实现生长速度,与饲养周期的平衡,从而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5,6]。
  5.2  推广生态养殖,实现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推广生态环境可承载的林下养鸡、果园养鸡,坚持清洁生产、环保生产,推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象洞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3  提升疫病防控能力  一是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做到科学选址,合理布局。根据场区实际情况,加强生物安全防范措施;二是加强免疫,引导象洞鸡养殖场(户)严格按规定做好强制免疫、清洗消毒、疫情报告等工作,根据场区实际,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免疫程序;三是强化疫病监测,每年至少两次进行免疫质量及病原学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补免等应对措施,以保证健康养殖;四是做好疫病净化,对危害严重的禽白血病、鸡白痢、禽新城疫病疫病等,持之以恒采取有效的净化措施,特别是保种场、扩繁场,须建立净化制度,以达到净化目的。
  5.4  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落实饲料兽药质量抽检制度,大力开展象洞鸡产品药物残留检测工作,提高抽检率,扩大抽检范围,强化自配料抽检,加强对养殖场业主的培训,指导监督养殖户科学用药。建立全产业链质量控制体系,建立象洞鸡“一品一码”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让每一只象洞鸡都有档案,可追溯。
  5.5  加大品牌建设力度  一要找准品牌定位。根据象洞鸡天生的“蒸炖”特性优势,主打“天生适合蒸炖”的差异化细分市场,通过蒸鸡炖鸡就选武平象洞鸡的认知传达,使象洞鸡跳出同质化竞争,成为目前市场上率先与消费者产生使用场景连接的差异化禽类品牌;二要创建品牌特色。确立“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市场品牌定位,政府牵头打造"武平象洞鸡"区域公用品牌,鼓励引导企业创建自有品牌,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著名商标。整合一些小规模生产经营的家庭农场和企业,集中打造一批有实力、叫得响的品牌化组织,增强象洞鸡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三要强化品牌推广。启动“企业主体+政府扶持”的品牌运营模式,通过农产品交易会、博览会、大型重要会议等平台,提高国内知名度,由政府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协会,定期举办如鸡王争霸赛、全鸡宴、百鸡宴等活动,创造市场热点。
  5.6  组建营销网络  象洞鸡产业要发展壮大,市场销量是关键。一要强化广告宣传。鉴于象洞鸡在线上线下都处于严重的认知推广缺失的现实,要快速提高知名度,必须要借助于线上线下双线共同运作的营销推广系统。从成本考核筛选,以线下公交海报、门店海报为主,线上依托微信、互联网、互动媒介等多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利用软文、画面、视频、百科、话题等多形式,形成系统化、立体化的联动展现布局;二要拓宽销售渠道。从销售环节入手,坚持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以线下销售为主的营销模式,逐步由福州、厦门、龙岩等省内市场向粤港澳大湾区等地拓展销售市场,打造上千个武平象洞鸡的专属体验店,形成集合产品体验、品牌宣传、订单提货、外卖上门、会员预定等为一体的武平象洞鸡专属零售体系。同时,利用酒店餐饮、月子会所、生鲜电商、电商平台等渠道体系,搭建立体化的销售网络;三要培育营销团队。培育特优质型黄鸡营销团队针对肉质有较高要求月子会所、私人会所等高端消费人群进行市场开发与维护,同时培育营销能人开发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市场。充分利用自发热一锅鸡(多味)、武平·客家灵芝、红菇炖鸡两大即食类产品,建立“武平象洞鸡”电商旗舰店。全面发动抖音网红等媒体,打造网红鸡,为电商旗舰店做引流;通过这两款产品的旺销,再带动未来冰鲜类产品的销售。
  5.7  实施龙头企业带动  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完善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建立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合作,真正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提高象洞鸡产品效益。
  参考文献:
  [1]  江宵兵,王长康,梁学武,等.福建省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志[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2]  李应丰.龙岩市地方品种保护开发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8(12):34-36.
  [3]  康相涛.中国优质肉鸡产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家禽,2020,42(11):1-4.
  [4]  高承芳,徐国忠,张晓佩,等.长汀县河田鸡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18(8):35-38.
  [5]  劉建平.地方品种茶花鸡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家禽科学,2017(10):16-17.
  [6]  林萍萍.武平地方鸡种象洞鸡的品种保护与利用[J].福建畜牧兽医,2011,33,(5):31-32.
其他文献
紫外线,简称“UV”,是光谱的一小部分。除了肉眼可见的红色到橙色,再到黄色、绿色、蓝色,最后是紫色之外,光谱还在延续。比红色稍远一点的是波长略长的红外线。这种红外线肉
目的总结计算机信息条件下医院药库管理带来的效益。方法分析医院实施计算机信息条件下药库管理模式后带来的成效。结果计算机信息条件下的药库管理效益明显提升。结论计算机
作为投资少、见效快的养鸭技术,大棚蛋鸭养殖技术近年来在各地农村经济发展中表现亮眼,受到了业界的广泛重视。为保证大棚蛋鸭养殖技术的科学应用,同时降低该技术应用带来的
应用辩证思维诊断鸡病,必须考虑鸡特殊的生理结构,在鸡病的预防与治疗过程中,用药思路包括理气、健脾、补元、平肝、透热(青蒿、柴胡),这个思路不仅适用于肉鸡,也适用于蛋鸡,
曲阜市某养鸡场饲养的4000只海兰褐商品蛋鸡于21日龄时发病,至25日龄时发病率达60%,死亡25%,经诊断确认为马杜霉素中毒,采取相应措施后,病鸡虽被治愈,但经济损失惨重,现将诊
目的观察盐酸帕洛诺司琼在预防乳腺癌患者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盐酸托烷司琼进行对照.方法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120例乳腺癌患者分别为AB组60例和BA组60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以盐酸氟桂利嗪为主的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风汤口服,比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素(BNP)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75例CHF患者为实验组,按NYHA分级分为四个亚组,另选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放
肉鹅作为当前较受养殖户喜爱的家禽品种,具有养殖周期短、经济收益高的优势。随着肉鹅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肉鹅疾病的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多,如果不及时进行控制,将会给养殖户造
目的:探讨柚皮苷、补骨脂二氢黄酮、淫羊藿苷等3种补肾健骨类中药活性成分对高糖诱导成骨细胞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高糖诱导成骨细胞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