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高职经贸类专业“基础英语+行业英语“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模式成效逐步显现。然而随着高职专业的细分和改革的逐步推进,如何把握各专业间英语教学的共性和差异的矛盾也渐渐凸显。本文从分析专门用途英语的涵义入手,阐述了高职经贸类专业行业英语课堂教学的共性,并试图寻找不同专业行业英语教学课程设计的差别和适用的不同方法。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 高职经贸类专业 行业英语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03-02
一、高职各专业行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学界和教育界不断推进针对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2009年1月,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其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征求意见稿)中针对课程设置明确提出“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阶段”。随即,各高职院校陆续推出了以“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教学”,“基础英语+行业英语”为代表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模式。
1.改革模式的优势和成果逐步显现
三年之间,各高职院校纷纷选派具有一定行业背景的英语专业教师从事行业英语教学工作,教师也高度重视行业英语课程教学与公共英语教学之间的巨大差异。重视选择具有一定专业性的教学内容、设计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英语教学任务、利用多媒体、实训教室等设备条件设置分组合作的课堂模式,并通过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的英语应用素质。
2.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然而,随着高职专业的细分和改革的逐步推进,根据岗位所设置的专业将原先行业英语又细分为诸多针对具体岗位的专业性很强的专业英语教学。以经贸类专业为例经贸英语可细分为国贸、物流、金融、营销、会计、经纪等不同专业,旅游英语可细分为导游、酒店、会展等;加上近年来热门的计算机英语、涉外护理英语、秘书英语等对行业英语针对岗位实践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和挑战。
行业英语不同于专业英语,如何把握各专业间英语教学的共性和差异的矛盾也渐渐凸显。它不能以某个具体专业为背景,更不能以教授某些专业知识或术语为主要教学内容,应注重同一类(如经贸类)专业英语教学的共性,提高学生就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满足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然而,各专业之间的差异也不容忽视。职场上岗位职责的细分,高职各专业进一步细化的趋势都说明了各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差异逐步加大的必要性。同为经贸类专业会计、金融、营销等专业课教学内容还是相去甚远的。如果把所有专业的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只讲授自我介绍和简历设计;求职、辞职、面试等内容的求职英语及与同事交往、与顾客沟通、请示上级的技巧以及其他方面的英语表达,实现不了基于特定行业需求、针对性强的岗前培训的要求。
二、基于专门用途英语概念的行业英语教学共性研究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指与某种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1]。ESP分为:为商务英语(EBE)和科技英语(EST),而EBE和EST均又分为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简称EAP)和行业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简称EOP)[2]。
“行业英语教学”这一概念是在2008年开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中被首次提出来的,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定义。目前被学术界广泛认可的是,行业英语(EOP),亦称职业英语,是指学习者所从事特定的工作中需要的与其职业密切相关的英语[3],与学术英语(EAP)相比,行业英语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
据此,基于专门用途英语概念的行业英语教学应具备以下共性:
1.经贸类专业背景知识的高度一致性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交集
以经贸类行业英语为例,尽管具体专业的岗位职责千差万别,但我们应努力寻找学习者在大商务背景下提高从业能力所需的职场生存交际能力。在求职英语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讲授和训练如商旅、宴请、谈判、跨文化交际等经贸类行业从业人员普遍需要的技能。
2.不同专业行业英语的教学目的都是有助于学习者用英语从事某一特定行业的本职工作
因此我们现阶段的英语教学不应局限在眼前岗位的工作职责,而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培养学习者的英语素养,为学习者在某一行业长足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注重培养学习者继续学习、自己学习的能力,英语教学也应立足其长远的英语素养,提升学习者的职场潜力。
3.一堂好课的教学模式基本可以应用到不同专业的行业英语课堂教学
从行业英语的内涵看,它不只是一种语言教学方法理论,更是一种基于特定行业需求、针对性强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它的实践意义在于对高职英语提高阶段具体教学实践的启示和定位。我们认为,行业英语教学目的在于用英语教授相关行业的岗位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职场交际能力。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中,把工学结合作为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重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把职场体验、实境训练作为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使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一致,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
在学习情境设计中,采用“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在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学习与实习。并逐渐确定了“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工学结合标准的指引下,我们鼓励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行业英语课堂模式。 表一、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行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三、以岗位需求为主导探索不同专业行业英语教学的差异
诚然,工学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改革的初期显现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专业开设的进一步细化。带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专门用途意义的行业英语课的需求逐步扩大,也引起了各专业院校、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
以下我们将以岗位需求为主导,探寻经贸类不同专业行业英语课堂教学的侧重点的差异,既在践行一堂好课课堂环节的前提下,对课堂教学内容作有针对性的调整:
1.教学目标、内容体现不同的岗位需求
依据Hutchinson和Waters提出的ESP需求分析理论[2],确定某一语言课程的需求时:首先要了解与某一特定领域的英语语言相关的一些问题;其次要了解其语言的使用人员、使用时间、适用场合、使用内容、使用形式以及使用原因。
2.教学任务设计体现不同岗位的工作情景
使用体现行业、职业和岗位特色的教材,设置各种任务为教师、学生提供具体、可操作的课堂活动形式,解决好如何设定好的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象力,使得他们在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未来工作中的问题,这一点尤为重要。
EOP教学涉及的不同行业特定语域中的英语语言现象和用法,从词义、句法和语篇到语用等方面千差万别。根据不同的行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实践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譬如:“案例分析法”可以根据特定而典型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货币资金管理、申报纳税、产品核算、规避财务风险等,在真实的体验中增强学生学习EOP课程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EOP课程学习的融入性动机。“情景教学法”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演绎每一个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以及所需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3.汇报教学结果的形式适应不同的岗位特征
EOP课程测试方式上,传统的以多项选择题为主的标准化测试,其弊端日渐凸显,这种单一化的测试重视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主要考察学生低层次的认知能力,难以考察知识运用的能力。顺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测试专家的基本共识是采用语言行为测试:基于任务的语言行为测试和基于能力的语言行为测试。前者测试任务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任务,按现实生活中完成任务的标准来判断考生的表现。后者测试任务与现实生活中的任务相似或相仿,但完成任务的能力不是测量的主要目标。
我们认为EOP测试可以介于两者之间,不同专业可以最大限度的选取灵活多样的测试方式,笔试口试相结合,标准测试可以考察学生能用英语处理业务单据、商业文件的能力。
EOP测试不仅要关注考核的规范性。更要重视考核内容的针对性和真实性。重点考察学生使用英语完成测试任务与其在现实生活、工作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之间的相似度。这正是EOP课程测试与通用英语课程测试的区别所在。EOP不仅仅测试学生的语言水平,更要考核学生运用语言完成真实任务的能力。
表二、有代表性的专业行业英语教学课程设计要素的比较分析
四、结语
总之,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高职英语教学,更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意识为首要任务。在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的前提下,我们应该不遗余力探究如何在行业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体现专业特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地、创造性的完成改革任务的推进,适应专业细化的趋势,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输送更多、更优秀的跨文化交际服务型、专门型英语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Strevens P.ESP after Twenty Years:A Reappraisal[M].Tickoo M. ESP:State of the Art.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Centre,1988:1—13.
[2]Hutchinson Tom,Waters Alan.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7.
[3]王青,刘海燕.基于“岗位需求”的行业英语教学实践探究——以“会计英语”为例[A].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7月 第29卷第4期
[4]张甜,生态式艺术教育提高行业英语学习兴趣效果论证.《职业教育研究》,2012年4月
作者简介:
张甜,女,汉族,天津人,硕士,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及职业教育学。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 高职经贸类专业 行业英语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03-02
一、高职各专业行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学界和教育界不断推进针对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2009年1月,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其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征求意见稿)中针对课程设置明确提出“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阶段”。随即,各高职院校陆续推出了以“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教学”,“基础英语+行业英语”为代表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模式。
1.改革模式的优势和成果逐步显现
三年之间,各高职院校纷纷选派具有一定行业背景的英语专业教师从事行业英语教学工作,教师也高度重视行业英语课程教学与公共英语教学之间的巨大差异。重视选择具有一定专业性的教学内容、设计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英语教学任务、利用多媒体、实训教室等设备条件设置分组合作的课堂模式,并通过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的英语应用素质。
2.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然而,随着高职专业的细分和改革的逐步推进,根据岗位所设置的专业将原先行业英语又细分为诸多针对具体岗位的专业性很强的专业英语教学。以经贸类专业为例经贸英语可细分为国贸、物流、金融、营销、会计、经纪等不同专业,旅游英语可细分为导游、酒店、会展等;加上近年来热门的计算机英语、涉外护理英语、秘书英语等对行业英语针对岗位实践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和挑战。
行业英语不同于专业英语,如何把握各专业间英语教学的共性和差异的矛盾也渐渐凸显。它不能以某个具体专业为背景,更不能以教授某些专业知识或术语为主要教学内容,应注重同一类(如经贸类)专业英语教学的共性,提高学生就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满足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然而,各专业之间的差异也不容忽视。职场上岗位职责的细分,高职各专业进一步细化的趋势都说明了各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差异逐步加大的必要性。同为经贸类专业会计、金融、营销等专业课教学内容还是相去甚远的。如果把所有专业的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只讲授自我介绍和简历设计;求职、辞职、面试等内容的求职英语及与同事交往、与顾客沟通、请示上级的技巧以及其他方面的英语表达,实现不了基于特定行业需求、针对性强的岗前培训的要求。
二、基于专门用途英语概念的行业英语教学共性研究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指与某种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1]。ESP分为:为商务英语(EBE)和科技英语(EST),而EBE和EST均又分为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简称EAP)和行业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简称EOP)[2]。
“行业英语教学”这一概念是在2008年开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中被首次提出来的,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定义。目前被学术界广泛认可的是,行业英语(EOP),亦称职业英语,是指学习者所从事特定的工作中需要的与其职业密切相关的英语[3],与学术英语(EAP)相比,行业英语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
据此,基于专门用途英语概念的行业英语教学应具备以下共性:
1.经贸类专业背景知识的高度一致性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交集
以经贸类行业英语为例,尽管具体专业的岗位职责千差万别,但我们应努力寻找学习者在大商务背景下提高从业能力所需的职场生存交际能力。在求职英语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讲授和训练如商旅、宴请、谈判、跨文化交际等经贸类行业从业人员普遍需要的技能。
2.不同专业行业英语的教学目的都是有助于学习者用英语从事某一特定行业的本职工作
因此我们现阶段的英语教学不应局限在眼前岗位的工作职责,而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培养学习者的英语素养,为学习者在某一行业长足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注重培养学习者继续学习、自己学习的能力,英语教学也应立足其长远的英语素养,提升学习者的职场潜力。
3.一堂好课的教学模式基本可以应用到不同专业的行业英语课堂教学
从行业英语的内涵看,它不只是一种语言教学方法理论,更是一种基于特定行业需求、针对性强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它的实践意义在于对高职英语提高阶段具体教学实践的启示和定位。我们认为,行业英语教学目的在于用英语教授相关行业的岗位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职场交际能力。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中,把工学结合作为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重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把职场体验、实境训练作为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使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一致,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
在学习情境设计中,采用“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在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学习与实习。并逐渐确定了“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工学结合标准的指引下,我们鼓励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行业英语课堂模式。 表一、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行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三、以岗位需求为主导探索不同专业行业英语教学的差异
诚然,工学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改革的初期显现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专业开设的进一步细化。带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专门用途意义的行业英语课的需求逐步扩大,也引起了各专业院校、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
以下我们将以岗位需求为主导,探寻经贸类不同专业行业英语课堂教学的侧重点的差异,既在践行一堂好课课堂环节的前提下,对课堂教学内容作有针对性的调整:
1.教学目标、内容体现不同的岗位需求
依据Hutchinson和Waters提出的ESP需求分析理论[2],确定某一语言课程的需求时:首先要了解与某一特定领域的英语语言相关的一些问题;其次要了解其语言的使用人员、使用时间、适用场合、使用内容、使用形式以及使用原因。
2.教学任务设计体现不同岗位的工作情景
使用体现行业、职业和岗位特色的教材,设置各种任务为教师、学生提供具体、可操作的课堂活动形式,解决好如何设定好的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象力,使得他们在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未来工作中的问题,这一点尤为重要。
EOP教学涉及的不同行业特定语域中的英语语言现象和用法,从词义、句法和语篇到语用等方面千差万别。根据不同的行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实践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譬如:“案例分析法”可以根据特定而典型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货币资金管理、申报纳税、产品核算、规避财务风险等,在真实的体验中增强学生学习EOP课程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EOP课程学习的融入性动机。“情景教学法”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演绎每一个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以及所需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3.汇报教学结果的形式适应不同的岗位特征
EOP课程测试方式上,传统的以多项选择题为主的标准化测试,其弊端日渐凸显,这种单一化的测试重视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主要考察学生低层次的认知能力,难以考察知识运用的能力。顺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测试专家的基本共识是采用语言行为测试:基于任务的语言行为测试和基于能力的语言行为测试。前者测试任务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任务,按现实生活中完成任务的标准来判断考生的表现。后者测试任务与现实生活中的任务相似或相仿,但完成任务的能力不是测量的主要目标。
我们认为EOP测试可以介于两者之间,不同专业可以最大限度的选取灵活多样的测试方式,笔试口试相结合,标准测试可以考察学生能用英语处理业务单据、商业文件的能力。
EOP测试不仅要关注考核的规范性。更要重视考核内容的针对性和真实性。重点考察学生使用英语完成测试任务与其在现实生活、工作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之间的相似度。这正是EOP课程测试与通用英语课程测试的区别所在。EOP不仅仅测试学生的语言水平,更要考核学生运用语言完成真实任务的能力。
表二、有代表性的专业行业英语教学课程设计要素的比较分析
四、结语
总之,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高职英语教学,更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意识为首要任务。在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的前提下,我们应该不遗余力探究如何在行业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体现专业特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地、创造性的完成改革任务的推进,适应专业细化的趋势,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输送更多、更优秀的跨文化交际服务型、专门型英语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Strevens P.ESP after Twenty Years:A Reappraisal[M].Tickoo M. ESP:State of the Art.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Centre,1988:1—13.
[2]Hutchinson Tom,Waters Alan.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7.
[3]王青,刘海燕.基于“岗位需求”的行业英语教学实践探究——以“会计英语”为例[A].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7月 第29卷第4期
[4]张甜,生态式艺术教育提高行业英语学习兴趣效果论证.《职业教育研究》,2012年4月
作者简介:
张甜,女,汉族,天津人,硕士,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及职业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