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y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又是教学的开端、教学的主线和归宿. “问题教学法”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与《国家数学教学标准》相适应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本文论述了“问题教学法”的实质和它的三个环节. 成功地运用“问题教学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问题教学法 三个环节 生成问题 探究问题 发展问题
  
   陶行知先生形象地概括“问题”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宋代学者朱熹也曾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数学作为学生思维的体操,离不开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和方向. 同时,问题又是教学的开端、教学的主线和归宿. 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在教学的过程中成功地运用“问题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须要掌握“问题教学法”的三个构成环节.
  
   一、“生成”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使问题定向,可谓“生成”问题.
   1. 创设问题情境,唤醒提问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灵魂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而让学生提问则是点燃学生个体内部这种“固有需要”的导火索. 学生天性好奇、好问,并不缺乏提问的意识和质疑的态度,然而随着年级的逐步升高,受多方面教育因素的制约,他们往往变得谨于提问了. 教师的责任首先就在于唤醒每一名学生心灵深处的这种沉睡的或渐被自我漠视的意识,引发学生的求知需求,使学生从自我封闭走向自我开放,敢于主动提问、随时提问. 而教师要特别注意创设和优化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具体生动的场景. 优化的问题情境,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能让学生产生一种困惑、怀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从而促使、激发学生想提问的欲望.
   2. 问题定向,即引导学生明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使用“问题教学法”教学必须与“十万个为什么”的课型划清界限. 那么,教师用学生的“十万个为什么”组织教学,可以吗?当然不可以. 学生的认识水平、质疑能力有高有低,提出的问题必然是千差万别. 这时,教师对问题的甄别和挑选即对问题的定向尤为重要. 我认为,问题的定向应抓住两个标准:一是有思维价值,戒粗浅直白;二是能在课堂教学中起纲领性作用,戒繁琐芜杂. 二、“探究”问题
   对生成的定向问题,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个体和集体合作学习)、分析、解决问题,可谓“探究”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运用“问题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1. 启发点拨,自主探究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以促进自身素质发展的一种学习模式. 教师要根据问题,创设发散的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做到“点在关键处,拨在疑难时,启在探索中”,使学生有目的地自揣、自问、自练. 比如,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让学生折纸条得出: ==,然后启发诱导: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分数的大小怎样?至于怎样去发现,从什么方向去观察,教师不必强求,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新知. 从左到右看,发现规律,而且能从右到左,甚至从中间到两边,探寻变化规律,大大开阔了思维空间.
   2. 组织讨论,合作交流
   合作性是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促进思想交流. 通过互动学习,使每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讨论中,分享合作成功的快乐,找到成为课堂主人的感觉. 例如,在学习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后,出一道题:用两个长4 cm,宽2 cm的长方形,拼成一个任意图形,拼成图形的周长是多少?,让学生一起动手操作、讨论,通过合作得出结论:可以拼成很多图形,其周长也不同. 这样变封闭式练习为开放式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发展”问题
  
   对学生探究的问题及时反馈,加以解决,并进一步拓展问题,可谓“发展”问题.
   学生对规律、技能的掌握是通过他们独立尝试、不断总结而得到的. 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不同的认识和答案,寻找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或结论,并对学生在练习中反馈出来的问题及时矫正. 如在学生学会万以内加法计算方法后,出示题目:“□”的里面应填几?
   让学生自己在电脑上选数,正确和错误的答案,电脑会发出不同声音,通过让他们自己练习、矫正,从而理解“满10进 1”这一教学重点,更能提高教学效果.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 ”所以,问题教学法还提倡问题的选择和设置要有一定的扩展性,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工业、农业、经济等实际问题中去. 如绘制图纸,抽样估算小麦的发芽率,计算银行储蓄的利息,用数学方法求高压电线杆的高度,等等. 这样能使学生拓宽视野,明白数学的广泛作用,增加数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也使问题得以拓展和延伸,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
   由此可见,“问题教学法”是一个重过程、重探索、重能力的课堂教学活动,师生交流频繁,课堂自由度大. 可以说,采用“问题教学法”,改革和优化学科课堂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只要我们把学生作为中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注重引导,注重培育,注重褒扬,我们就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来.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抗贫血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30例尿毒症合并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治疗4周后Hb、Hct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随着治疗时间的延
新的《处方管理办法》自2007年5月1日实施。由于新的《处方管理办法》提出了新的处方标准,本院在实施新的标准时,及时纠正了原来处方的不足之处,基本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对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reprotein,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
冬瓜是贵州省夏秋大宗的蔬菜品种之一,亦是调节蔬菜淡季的重要品种,除作菜用外,还可加工糖果、干制。因此,近年来,随着我省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冬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采用高稳系数法(HSC)对参加河南省麦套花生区域试验的材料进行了高产和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居于第1、2位的濮8030、濮8908两品种(系)高产性稳产性俱佳;开农36、郑9001产
不育亲本自然结实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杂交油菜制种产量的高低;亲本选育中选择结实性好的不育母本和转育父本材料进行杂交转育能有效地提高育成不育亲本的结实性;同时还可通过
本文通过对凸多面体的Euler公式与平面连通图中Euler公式的对照分析.给出平面图的Euler公式另一证明方法和这一公式在不是连通平面图中的推广.
黔兴四号是贵州省种子总站1998年用外引自交系78599-141作母本与贵州省农业干部管理学院的自交系交51作父本组配而成.2000年3月参加贵州省区试,第2年续试,两年平均单产8 560.
临床药学是药学与临床相结合,直接面向患者,以患者为中心,实践临床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目的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使医院药学的服务模式由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