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风情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cyatwa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无疑是颇具少数民族风情的地方,而最能体现这一浓郁风情的胜地,当属被誉为“丝路明珠”的喀什噶尔。
  喀什是维吾尔语“喀什噶尔”音译的简称,语源由突厥语、古伊斯兰语、波斯语相融而成,其含意有“各色砖房”、“玉石集中之地”等多种解释。
  喀什,位于我国的西北边陲,它的西部与塔吉克斯坦相连,西南则与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古时称疏勒。
  喀什市是喀什地区的行署所在地,也是全疆惟一一个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值得骄傲的是,2010年,喀什被辟为国家第六个经济特区,也是我国内陆的第一个经济特区。
  走进喀什噶尔,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具有两千余年历史的艾提尕尔大清真寺,它不仅是喀什噶尔的地标性建筑,更是喀什噶尔的象征。
  据史料记载,伟岸庄严的艾提尕尔清真寺,曾历经数百年的沧桑,这里原本是征服中亚的阿拉伯大将屈底波,留着为伊斯兰教传教士修建墓地的场所,直到公元1442年,才由喀什王沙克色孜·米尔扎的后裔动工修建。公元1537年,在墓地的基础上兴建了一所较小规模的清真寺,在之后的数百年里经过多次扩充改造,直至1872年,中亚浩罕入侵者阿古柏为了笼络人心,下令对清真寺进行大规模的再次修缮,才形成今天的规模。
  几百年来,艾提尕尔清真寺的地位不仅限于其规模的宏大,更在于它是全疆穆斯林的“聚礼”圣地。此番意义有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一样,是整个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
  当静穆地步入艾提尕尔,其气势雄浑的建筑设计令人叹为观止。在所有的清真寺里,供穆斯林礼拜前净身所需的沐浴室是必不可少的,在艾提尕尔清真寺内,设有同时可供200人淋浴的净身室和一个水池。穆斯林会在礼拜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大净”或“小净”。净水池旁有一个木质楼梯可登临塔顶,每日清晨,清真寺中的神职人员都会登上塔楼,去呼唤沉睡中的穆斯林们来做礼拜。
  若逢伊斯兰教的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这两大节日,整个艾提尕尔清真寺连同中心广场都会跪满信众,最多时超过十万人,他们一起聆听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大阿訇讲经,场面异常壮观。
  来到喀什,你会发现这里的大小清真寺随处可见。据相关资料统计,如今新疆地区,清真寺多达22000余所,平均每400余信众便会拥有一所。
  虔诚的穆斯林一天要做五次礼拜,即晨礼、晌礼、午礼、昏礼、宵礼,每次十五分钟左右,周五则要一个半小时。星期五是伊斯兰教的“居玛日”,在这天,远近的男性穆斯林都会去清真寺做一周之内最庄重的一次礼拜。
  所有清真寺的基调都由五色组成:绿色代表宁静而富有生气;白色预示纯洁而明亮;黄色象征土地和沙漠;兰色寓意大海和天空;红色展示庄重和醒目。
  徜徉在喀什街头,露天巴扎(集市)比比皆是,繁荣的市场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这座边陲城市每天都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诸多游客。最吸引人驻足观赏和购买的,则是路边堆积如山的各种土陶制品,器型朴拙,价格公道。
  新疆土陶是极具民族特色的工艺品,也是新疆维吾尔族人自古喜欢的器物之一,它与维吾尔族人的生活习俗紧密相连。小到油灯、茶碗与陶壶,大到水盆、水桶和陶缸。如今,位于喀什市东北的高台民居(阔孜其亚贝希巷),仍有十余户人家坚持在以纯手工烧制土陶制品。在目不暇接的陶器中,尤以仿古土陶最为著名,它集观赏和实用于一身。土陶的造型和着色,彰显着维吾尔族人的传统和信仰,也充分体现出这一民族的独特审美情趣。2006年7月,新疆土陶被入选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啻为一件幸事。
  来到喀什这座充满异域风情的城市,馔食当地美食是一次不容错过的人生享受,软糯的手抓饭,特色的维族烤包子,味道浓郁的新疆拌面,闻名遐尔的烤肉串……而满街道随处可见的馕,则是不得不说的另一道美味。
  馕,是新疆各族民众的一种主食,类似于汉族的烧饼,其制作方式相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考证,“馕”字源于波斯语,流行于土耳其、阿拉伯半岛和中亚细亚各国。维吾尔族最初把馕叫做“艾买克”,直到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才改称为“馕”。
  据当地人讲,今天的馕已发展到了五十多个品种,常见的有油馕、肉馕、窝窝馕、希尔曼馕、芝麻馕、片馕等等。囿于馕为烘焙之饼,水分充分蒸发,加之新疆本有的干燥气候,故久储不坏,便于储存和携带,考古中曾从古墓里发掘出数百年前的馕。如今,在新疆少数民族的婚礼上,新郎和新娘都要吃醮了盐巴水的馕,象征着有福同享、白头偕老。
  喀什噶尔,一座令人着迷的异域都市,来了就有不忍离去之感。
  维吾尔族人以信仰著称,他们热情好客,乐善好施。无论你是吃饭、购物还是打出租,这里的人们从不欺生,更不会做假。
  在这里,你能感受到一股信仰的力量,这种力量担当起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传承的重任,尊老爱幼在这里根深蒂固。
  喀什噶尔,犹如美丽的维吾尔族女人,稍纵一瞥,便令心灵为之悸动。在他们率真的脸上,你能感受到他们对光明的敬仰,以及对世俗浮华的淡漠。虽说语言不通,但从他们纯净的眼眸中,你能读懂友善和真诚,从伸过来的手掌中,传递出的是温暖和爱意。
  有人说,喀什什么都好,就是灰大。但我们以为,没有了灰,那还是西域的喀什吗?收拾好行囊,我们带着镜头上的灰尘,向醉人的喀什噶尔道一声“霍兮”(再见)!
其他文献
延长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动员会议之后,延长县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中省市扶贫开发政策措施,把实施精准扶贫、实现整体脱贫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总揽,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以“贫困村、贫困户”为重点,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扶贫方略,统一思想,合力攻坚,精准扶贫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把握三个关键,确保扶贫目标精
期刊
“十一五”以来,吴堡县共投入2亿6千多万元,共建成45个新农村示范村,惠及当地农民5000多户,18000余人。2014年,县政府扶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由原来的每年300万元增加到500万元,2015年提高到1000万元。  吴堡县政府计划今后每年在全县范围内实施6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同时还要有计划、分年度巩固并提升已建成的示范村。深入开展“美丽吴堡、绿色家园”创建活动,同时将“六位一体”(集雨场
期刊
8月13日上午,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由陕西抗战老兵营联合西安市大唐西市文化旅游有限公司、邸思空间设计公司以及社会各界共同承办的“抗战中的陕西楞娃暨二战单兵装备展和关爱老兵影展”在大唐西市正式开幕。新西部杂志社是此次活动的媒体支持单位之一。  13日一早,数百人云集大唐西市丝绸之路风情街,活动开始前,许多人争先恐后地在展室前留影纪念。十时整,在志愿者们的搀扶
期刊
抗战,一段始终让中国人肝肠寸断而又壮怀激烈的民族记忆。  即使经过了七十年,那曾经的苦难、曾经的牺牲、曾经的失败和胜利,依然那么清晰地在人们的脑海中闪现。即使是在当年被称为大后方的西部,也依然有那么多催人泪下的悲壮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着。  七十八年前的那个八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延安南下关中,摘下八角帽,接受改编,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年抗战,八路军浴血奋战,英勇抗敌,就连蒋介石也不得不承认
期刊
去年四月,驾车采访丝绸之路经济带,路过武威市区时,可能因停车采拍,不小心违章,今年审车前,才发现有一条来自武威交警大队的网上“通缉”。笔者无意抵赖,更不想争议处罚的对错,只想认罚消违。然而消违的过程却着实令人头痛,对不正常的行政法规保留意见。既然已经全国联网公布违章,为什么就不能在网上一次性缴款消违?跨省违章在网上不能认罚消违,到西安本地的交警大队亦不得要领,貌似只有再次奔赴武威去消违。我们花大价
期刊
抗日战争时期,陕西是全国抗日战争总后方之一,西北大后方的前沿阵地。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在十四年的时间里,陕西军民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坚守黄河千里防线,使日军占领陕西进而侵占全中国的企图破灭。  抗日战争时期,陕西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陕西军民以巨大的爱国热情和牺牲精神,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
期刊
今年以来,新西部网结合新西部杂志社“刊网融合”发展计划,在实现网站与杂志融合的同时,进一步实行网站与微博的结合与融合,特在新西部网《直播西部》栏目推出“陕西微博达人在线”内容,旨在加强与网络自媒体达人互动,增强新西部杂志社刊网融合新思路的延展,并在7月底评选出10条优秀微博内容、3位微博达人及一个热门话题。  “陕西微博达人在线”将陕西省内在微博上较为活跃的一批微博达人当天所发布的内容根据原创性、
期刊
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华县境内,处于西安—兵马俑—西岳华山旅游黄金线上,西距西安80公里,东至华山30公里。陇海铁路、郑西高铁、连霍高速、310国道从公园前穿过,交通十分便捷。公园由少华峰、潜龙寺、红崖湖、石门峡、密林谷五个分景区组成,公园内有峻秀的山峰、神奇的巨石、跌宕的流水、多姿的瀑布、碧澄的湖潭、茂密的森林。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近似原始,森林覆盖率达90%。是一个集生态旅游、休闲度
期刊
高吉人一生四十二年的军旅生涯,有十三年是在抗日战场上度过,并从一个营长成长为将军。  滇西反攻胜利后,二〇〇师被誉为“虎师”,作为师长的高吉人也获得一个称号:“虎将军”。  “雄词脱手坚如铸,秀语生花粲欲飞。”这副对联,是于右任题写给高吉人的。  本刊记者采访高吉人的孙子高和全时,看到了这副联。尽管只是一个复印件,高和全还是配上镜框,悬挂于客厅最醒目的电视墙上。  高和全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听奶奶
期刊
宁静,祥和,当我们走进喀什,就被眼前看到的一切所感染,旅途的疲惫随之一扫而空。  喀什,一座充满异域风情的边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友善而又淳朴。虽说语言不通,但从他们纯净的眼眸中,你能读出真诚和温暖。维吾尔族人热情好客,无论你是吃饭、购物还是打出租,这里的人们从不欺生,更不会做假。  在这座古老城市的街头巷尾,传统土墙的缝隙中流淌出顽强的生命力;在狭窄幽深的巷道里,闪现着一张张稚嫩的笑脸。喀什的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