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他,请找到爱情的平衡点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m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年的她,是爱情里的小公主,他爱她爱到骨子里。被爱情滋润的女子,总是美得尚不自知,眼角眉梢仿佛都有幸福在作祟。
  可是她从来不知道,幸福也会在某一天戛然而止。
  他的分手宣言是:“对不起,我累了。”然后转身离开,留她在原地不知所措。
  她自然没有办法接受。这场爱情里,他一直像一个辛勤的园丁,源源不断地给她提供能量。最后没有背叛、没有争吵,一句“累了”,就将“相爱”写成“相爱过”。可他的态度很坚决,甚至说话的语气也变得决绝起来:“对不起,我的爱已经耗尽。”
  冷静下来之后,她开始回忆两人相处的点滴,然后不得不承认,在这场爱情里,自己的确有些“不作为”:每一个属于情侣的节日里,他都细心地为她准备礼物,而她只当天经地义,从未想过回赠给他什么;他积攒的打算置换电脑的存款,却因为她的心血来潮而买了单反相机,3分钟热度之后,相机被搁置箱底;她的母亲生病的时候,他在医院忙前忙后,可他的奶奶想见她,她却以工作忙抽不开身为由,拒绝得很彻底……
  他带着满腔热情来对她好,她欣然接受却不肯付出点滴。她爱他吗?当然爱。只是那时候的她,习惯了在爱情里做一个袖手旁观者。而这个世界没有谁会无缘无故对一个人好,爱从来都需要回应。
  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之后,她决定吸取教训,在下一场爱情里好好地去爱一个人。
  半年后,遇到了现在的他。他是朋友的朋友,在一次聚会中,两人一见钟情。因为有了前车之鉴,她恨不得捧出整颗心来对他好。
  一开始,他觉得自己捡到了一个宝。她把这几年积攒起来的能量一股脑儿地用在了他的身上,以前她只懂享受别人对她的好,现在她学会了做主动付出的那一个,这多难得。这个过程中,她甚至有些惊讶,原来对一个人好,可以好到让自己也很快乐。
  起初,爱情确实又甜蜜又温柔。她为他洗手作羹汤,他很开心;她把买化妆品省下来的钱,为他添置价格不菲的西装,他很感动;她在他应酬的夜晚,发来问候的短信,他心头一暖;她不嫌弃他一无所有,他很感激……两人爱得旗鼓相当。爱情,是刚刚好的模样。
  可后来,她的爱情越来越浓烈。单位里的女同事给他打了一个电话,她会吃醋不理他;他和朋友聚会,她的电话三番五次地打过来;他所有的聊天工具,她都索要了密码……她的整个心思都用在他的身上,他却忍不住想要逃离。
  她一下子困惑起来:上一次,她不懂付出,丢了爱情;这一次,她对他那么好,却也还是遭到了嫌弃。
  那到底如何,才是爱一个人的正确方式?
  他确定自己还爱她,只是她爱他的方式让他很沮丧。他毕业于名校经济系,那个下午,他坐下来耐心地给她讲了一个历史故事和一个经济学原理:
  “朱元璋当年打天下的时候,在一次败仗中连夜逃跑,又饥又饿,最后逃到一个农户家,农妇将家里仅剩的白菜梆子、冻豆腐和捡来的土豆给他炖了一锅汤。朱元璋狼吞虎咽地吃完,好像从来没吃得这么香过。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吃遍天下美味,却仍怀念当年的那一碗汤。”
  讲完后,他问她:“若是朱元璋当初喝的汤不是一碗,而是一锅,日后还会这般念念不忘吗?”他说:“其实这样的道理在爱情里也成立,爱情,也只要限量供应就好。”
  然后他还说:“经济学里有一个原理叫‘供需平衡’,若是用在爱情里就是,两人的感情趋于稳定的时候,对于情感的需求也趋于稳定,若一方情感的供给越多,另一方感受到的情感单位价格就越低。简而言之,对方并不会因为你过量的付出而增加快乐,有时甚至还适得其反,让对方徒增烦恼。”
  一语点破了她的困惑。她原以为自己在第一次分手之后,已经学会如何去爱一个人。而实际上,她一直都没有找到爱情的平衡点:第一场爱情,让供给趋于零;第二场爱情,却无限量地供应。
  好在她遇到了他,教会她爱一个男人的正确方式。他让她明白,若是爱他,不妨先找到两人在供需关系中的平衡点,给他适度的爱就好。
  (摘自《妇女》)(责编 冰蓝)
其他文献
从六年级开始,三三经常会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上学?能不能不上学?”  估计很多家长都跟我—前,听到这样的问题之后,第一反应就是:怎么能不上学?!然后就是紧张焦虑,赶忙追问孩子厌学的原因,然后就是忙着说服。  刚开始,我也很紧张地跟她讲了一堆大道理。后来,她还是会对我提出一样的问题,我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背后的前因后果。我们一边走,一边聊。  “为什么不上学?”我没有直接给标准答案,反过来问她。
说起冰心,脑海中首先闪现的就是《小橘灯》和《寄小读者》。那种柔美细腻的笔调、朴实而真诚的文字,读起来是那样的轻松自然,流畅雅致,营造出属于她自己的艺术之厦。   她是一位多产的作家,散文、小说、诗歌、通讯、翻译作品,几乎各种文学体裁中都能够找到她的身影。特别是她的散文和诗歌,曾经一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分别被茅盾称为“繁星体”和“春水体”。   她很注重情感的表达,尤其是赞颂母爱、人类之爱,以及赞
我看過一本纪传体小说,叫《侍卫官杂记》,据说作者是蒋介石的贴身侍卫,记载了从抗战胜利到撤守台湾期间蒋介石的一些事情。书中记述了蒋介石在南京的一次讲话中,一名刺客在人群里忽然站起向蒋介石开枪,子弹与蒋介石“擦脸而过”,紧接着刺客马上被制服。整个过程,蒋介石纹丝不动。第二天报纸盛赞蒋介石沉着冷静、临危不惧、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而侍卫官则哂笑道:“当时我就在老头子(对蒋介石的称呼)身边,老头子的脸都
他的名字叫吉莱恩特·埃文斯,在英国北威尔士赖克斯汉姆市的一个牛奶场工作。28岁的他,英俊而阳光,却因为工作繁忙,总是难得抽出时间来和女孩子约会,一直自诩为“快乐的单身汉”。  一天晚上,吉莱恩特在电视中看到一则新闻,美国有一位小伙子,一直遇不到自己喜欢的人,于是突发奇想,扔了一个漂流瓶在海里。结果,一年之后,真的有一位女孩联系他。现在,他们早已喜结连理,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呢。  “这种恋爱方式
孔维,曾是赵薇、黄晓明、陈坤的同班同学,曾主演过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曾经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可是在2012年11月看到贵州毕节5个垃圾桶里冻死孩子的新闻后,孔维做了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传梦公益基金,并发起了“资教工程”,让她本人也没想到的是,这个公益项目让她分身无术,无奈离开自己热爱的演艺事业。  演艺圈新人辈出,在人们渐渐忘记这个曾被称为“中国的茱莉亚·罗伯茨”的大嘴美女时,她主动出现在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爱是有缘分的,而有些缘分则是因为两人一反世俗的相互心仪。    20世纪40年代初,有两位相互心仪的人走到了一起。男子叫韋永成,出生于广西永福县,在苏联留学后又去德国深造。抗日战争爆发,他回国担任第5路军总政调处主任,并兼任国防艺术社社长、广西日报社社长、前线出版社社长等职,后又调任安徽省民政厅长。    一天,韦永成与会计主任徐祖铭谈完工作,徐祖铭说:“男
女人难过夸赞关  我和老公结婚后,因为工作忙,不经常去婆婆家,但每次回去,都给婆婆买很多东西。可婆婆总在我面前夸邻居家的儿媳妇,好像她什么都比我好。如果这些都是真的也无所谓,那天我无意中看到了邻居家的儿媳妇,真是让人大跌眼镜,个子没我高,还比我胖。我不知道婆婆是什么意思,她越是这样,我就越不愿意去婆婆家,更不愿意跟婆婆聊天,现在觉得我们的关系好生疏。  山东 董悦  从你的讲述看,你和婆婆平时是很
最近一有空闲,3岁半的闺女就喜欢让我陪她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刚开始我故意示弱输给她,借此想让她变得更加自信,也更有胆量。每次赢了,她都非常开心,好像也更有成就感。  一个周末的午后,天下起了大雨,无法外出游玩,只好呆在家里。闺女又缠着我和她一起玩这个游戲。玩的过程中,我忽然想起在微信一个教育平台上看过的一篇文章,说的是有相当多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的表现,非常以“自我为中心”,凡事都要以“我”为
NO1.蜡笔自制印花体恤   首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可以从网上下载并打印出来。将白色纯棉T恤平铺在台子上,将图案纸放在T恤里面。用黑色的蜡笔勾勒出图案的轮廓,再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用力填涂。这时,T恤图案表面的颗粒感很重,摸起来特别粗糙。在涂好的图案上垫一张纸巾,开启电熨斗,将温度调到最高,在图案上来回熨烫。不一会儿,蜡笔的油就会将纸巾逐渐渗透,手摸在印花的部位,粗糙感消失不见,印花则完全印在了
缘来是你,“拇指歌手”追逐轮椅美女  今年31岁的张磊出生在河北廊坊,患有重度残疾的他,全身上下只有头部和右手大拇指能活动,但他却扬起头颅,选择了树一样挺拔向上的人生。  张磊没念过一天书,却自学修完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18岁时,市歌舞团到镇上演出,喜欢唱歌的他也被人背上舞台,趴着唱了一首《星星点灯》,听得台下的观众热泪盈眶……从此,音乐成为他的精神支撑。2008年,23岁的张磊买了一台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