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水泥土室内配合比试验及成桩效果分析

来源 :公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198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室内配合比试验是验证水泥固化软土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现场试桩可以验证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参数的合理性.以珠海市洪湾片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为依托,针对海相淤泥的性质,开展了不同水泥掺量的淤泥水泥土室内配合比试验、现场试桩及钻芯抗压强度检测工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淤泥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龄期增长而增长,0~7 d强度增长速率较快,7 d以后增长速率变缓,28 d后仍继续增长;无侧限抗压强度随水泥掺量增加呈线性增长趋势,水泥固化淤泥效果较好.现场钻芯检测结果表明:RQD值均大于75%,成桩完整性较好;20%水泥掺入量的水泥搅拌桩90 d龄期芯样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现场钻芯检测无侧限抗压强度可取室内同龄期试验值的60%,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改建的奉节东枢纽互通是G6911安来高速公路与G42沪蓉高速公路相交的四路枢纽互通,通过改建原有奉节东互通以实现高接高功能,布设条件非常受限.改建方案综合考虑场地狭窄、地质复杂、地物干扰等各种限制因素,改造与利用并举,较好地解决了 G42主线侧原有的交织问题,提高了该互通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介绍改建互通方案选型、匝道布设的主要思路与过程,对今后类似互通方案的布设起到借鉴作用.
下承层界面的结构形式、粗糙度及其与多孔沥青层的结合状态,均会对多孔沥青路面的层间黏结性能产生影响.为了探究其影响程度,以层间抗剪强度和层间抗拉强度作为评价指标,首先对比了不同结构形式的下承层对层间黏结强度的影响;其次以下承层铣刨和未铣刨代表不同的粗糙度,分析了二者层间黏结强度的差异;最后采用车辙仪碾压模拟不同的界面结合状态,分析了下承层界面经碾压后层间黏结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小粒径、骨架密实型结构形式的混合料作为多孔沥青层下承层,可以提高多孔沥青路面的层间黏结强度;铣刨增加了下承层界面的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