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对美术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美术教师不仅要成为美术课程信息资源库的建设者,让学生大开眼界,还要借助信息技术,做学生美术学习的伙伴,引导他们进行自主的创作和在合作中展开探索。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网络空间,开展多元化美术学习评价活动。
一、信息技术条件下,美术教师必须演好的角色
1.美术课程信息资源库的建设者
欣赏是学习美术的基础,网络给学生带来了一个博大的艺术欣赏的世界。教师应该根据美术课程学习标准,筛选、收集和整理网络信息资源,如数字化的现代美术作品、世界名画、优秀课件、美术文献等,建立学校美术课程资源库。教师可以应用截屏、抓图或“另存为”等方式保存美术图片,也可以利用数码相机将作品或实物(如雕塑、壁画等艺术作品或文物)拍摄为数字照片存入计算机。对这些图片,教师利用ACDSee、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就可以实现缩放、翻转、润色、合成等修饰和加工。对处理好的样画、文字、动画、声音文件,可以利用PowerPoint、Autherware、Flash等软件进行编辑合成,这样就能制成适合课程要求的精美的多媒体课件。随着课件和作品资料的积累,一个分门别类的美术课程资源库就形成了。资源库的建立使学生的个性化美术学习成为可能。
2.学生美术学习的伙伴
有些美术教师将基于信息技术的美术教学仅仅理解为用多媒体课件讲课,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美术学习是学生、教师和美术素材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的讲述无法代替学生的感悟。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等,匠心独运地创设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课堂情境,渲染艺术氛围,使学生在视听盛宴中愉悦地步入艺术殿堂,感受到学习的情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角。这样,教师才能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学生展开有效的交流。如在《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不仅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课件,把多姿多彩的范画、名画和著名美术作品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欣赏和评述不同文明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在造型、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异同,还运用电脑图像处理软件改变美术作品的造型、色彩等,针对不同学情,引领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领略到作品呈现的不同文化风格。笔者深入各个小组交流体会,畅谈感想。在师生、生生交流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为形成良好的美术鉴赏能力和独特风格打下基础。
二、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美术学习的方式
1.乐于自主学习
电脑绘画为学生学习绘画带来了无穷乐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多种适合不同学力学生学习的美术设计与绘画软件。譬如画图板、Word绘图工具、金山画王、奇奕画笔、OpenCanvas等绘画软件,特别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尤其是对绘画基础薄弱但熟悉绘画软件的学生来说,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轻松而充满趣味的电脑绘画,能充分挖掘出学生自主学习美术的潜能,把学生带入妙趣横生的绘画世界,激发了学生学习绘画的兴趣。即使是绘画天赋不高的学生也能借助绘画软件画出千姿百态、美轮美奂的图画。因此,这些绘画软件无疑会成为学生乐于绘画、主动探究、勤于研究、自主发展的学习工具。
如在《传递我们的心声——壁报编辑制作》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运用电脑绘画设计简单的平面图形,再引导学生利用图形翻转、复制、组合等功能制作肌理、质感突出的图案,进而制作精致、复杂、多变的插图,再设色敷彩,表现出纯美的画境。在美术课堂上,学生不是靠“教”学会的,而是靠自己动手动脑、自主创新学会的。笔者注意引导,使学生们审美、想象能力的锻炼与设计、技法的创新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结合起来,创作出色彩斑斓、绚丽多彩的颇具创意的壁报。学生在学习电脑绘画中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喜悦和成功的自豪,从而满怀自信,更加乐学、善学。
2.善于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为美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文献信息和课程资源,既增大了课堂信息容量,也为学生由被动学习美术转化为多渠道、多层次的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教师要通过开展依托信息技术的美术合作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思考、体验、鉴别和判断,在合作、交流、展示中提高美术素养。如在《中国民间美术》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探究民间美术特色,按照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类别,通过Google搜索来搜集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图片或网站,也可从学校建立的美术课程电子资源库搜索作品图片或相关资料,从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鼓励学生勇于实践,积极合作,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分工合作,组间竞争”的原则开展学习活动。学生们共同探究民间美术种类和多样化的特点,发表评述和独特见解,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共同鉴赏,品味民间美术的文化底蕴。这样,教师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落到了实处,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创设网络空间展示学生作品,多元评价学生学习
1.开展网上作品展示评价活动
在美术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开展网上书画展览活动。学生首先自评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再请教师用数码相机拍摄学生最佳的纸质作品,最后上传到教师指定的电子邮箱、美术网站、电子论坛、QQ群相册等网络空间,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把学生上传的作品分门别类,组织学生开展互评活动,欣赏他人,激励自我,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引导学生在创作反思过程中领悟绘画理念与技法。
学生也邀请家长、教师、校外画家评价自己的作品。这样,不仅能从教师那里在美术知识与技法方面得到有效的指导与点拨,而且能从家长那里获得赏识与激励。学生在展示评价活动中表现出真情实感、追求卓越的态度与主流的价值观,也反映出美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便于教师与家长随时随地对学生学习进行观察与多元评价。
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美术作品比赛评奖活动,使他们通过网络投稿能够在绘画、书法评选活动中获奖。学生获奖后,美术创作激情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更加注重技能、技法、色彩训练,自觉勤奋学习或增加创作量,促使美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2.应用Moodle平台评价学生美术学习
Moodle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文本、网页、链接、课程资源下载、电子图书等,非常适合学生开展美术小组学习和合作活动。Moodle平台提供绘画练习、画展、技法讨论、课程资源、论坛、评价档案袋等网络空间。在Moodle平台上,教师可以全程跟踪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表达、作业情况等了如指掌。
3.评价反馈信息化
发展性评价、阶段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多元化评价(见图)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评价信息反馈与交流的重要内容,评价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作品、绘画技能,而应侧重于包括学生的参与意识、交流合作、探究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新精神、认知水平等在内的多维学习目标。这就要求评价要讲究科学性、时效性、教育性、公平性。在网上书画展览活动中,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评价信息都保留在网页上,学生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绘画技能;在网上书画作品比赛活动中,以专家评价为主,评价信息体现在获奖情况上;在Moodle平台评价系统中以教师评价为主,小组评价、学生自评、互评为辅,师生评价信息反馈时时互动,评价内容又以三维目标细化展开;在美术网站、博客等网络空间中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互评等评价信息的交流更为深入、广泛。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评价的构建者,最终还应该完成学生的学习评价分析报告,指导学生学习评价电子档案袋的归纳与汇总工作。为此,教师应该构建动态开放的电子档案袋评价体系,制作学习评价网页,既要有饱含希望、要求、鼓励、鞭策与期待的家长寄语,又要有充满人性化、多元化、赏识化评价的教师留言,还要有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同学自评、互评栏目。与此同时,教师要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评价结果,了解学生学习及发展的需求,发现和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蕴涵的闪光点、生长点、转折点。因此,教师要坚持赏识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善于欣赏学生的不同之处和创新潜能,重在激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创作的灵感,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为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终生发展高度负责。
(作者单位:1.河北省易县凌云册中学 2.河北省易县流井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李奇志)
一、信息技术条件下,美术教师必须演好的角色
1.美术课程信息资源库的建设者
欣赏是学习美术的基础,网络给学生带来了一个博大的艺术欣赏的世界。教师应该根据美术课程学习标准,筛选、收集和整理网络信息资源,如数字化的现代美术作品、世界名画、优秀课件、美术文献等,建立学校美术课程资源库。教师可以应用截屏、抓图或“另存为”等方式保存美术图片,也可以利用数码相机将作品或实物(如雕塑、壁画等艺术作品或文物)拍摄为数字照片存入计算机。对这些图片,教师利用ACDSee、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就可以实现缩放、翻转、润色、合成等修饰和加工。对处理好的样画、文字、动画、声音文件,可以利用PowerPoint、Autherware、Flash等软件进行编辑合成,这样就能制成适合课程要求的精美的多媒体课件。随着课件和作品资料的积累,一个分门别类的美术课程资源库就形成了。资源库的建立使学生的个性化美术学习成为可能。
2.学生美术学习的伙伴
有些美术教师将基于信息技术的美术教学仅仅理解为用多媒体课件讲课,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美术学习是学生、教师和美术素材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的讲述无法代替学生的感悟。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等,匠心独运地创设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课堂情境,渲染艺术氛围,使学生在视听盛宴中愉悦地步入艺术殿堂,感受到学习的情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角。这样,教师才能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学生展开有效的交流。如在《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不仅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课件,把多姿多彩的范画、名画和著名美术作品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欣赏和评述不同文明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在造型、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异同,还运用电脑图像处理软件改变美术作品的造型、色彩等,针对不同学情,引领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领略到作品呈现的不同文化风格。笔者深入各个小组交流体会,畅谈感想。在师生、生生交流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为形成良好的美术鉴赏能力和独特风格打下基础。
二、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美术学习的方式
1.乐于自主学习
电脑绘画为学生学习绘画带来了无穷乐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多种适合不同学力学生学习的美术设计与绘画软件。譬如画图板、Word绘图工具、金山画王、奇奕画笔、OpenCanvas等绘画软件,特别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尤其是对绘画基础薄弱但熟悉绘画软件的学生来说,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轻松而充满趣味的电脑绘画,能充分挖掘出学生自主学习美术的潜能,把学生带入妙趣横生的绘画世界,激发了学生学习绘画的兴趣。即使是绘画天赋不高的学生也能借助绘画软件画出千姿百态、美轮美奂的图画。因此,这些绘画软件无疑会成为学生乐于绘画、主动探究、勤于研究、自主发展的学习工具。
如在《传递我们的心声——壁报编辑制作》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运用电脑绘画设计简单的平面图形,再引导学生利用图形翻转、复制、组合等功能制作肌理、质感突出的图案,进而制作精致、复杂、多变的插图,再设色敷彩,表现出纯美的画境。在美术课堂上,学生不是靠“教”学会的,而是靠自己动手动脑、自主创新学会的。笔者注意引导,使学生们审美、想象能力的锻炼与设计、技法的创新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结合起来,创作出色彩斑斓、绚丽多彩的颇具创意的壁报。学生在学习电脑绘画中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喜悦和成功的自豪,从而满怀自信,更加乐学、善学。
2.善于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为美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文献信息和课程资源,既增大了课堂信息容量,也为学生由被动学习美术转化为多渠道、多层次的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教师要通过开展依托信息技术的美术合作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思考、体验、鉴别和判断,在合作、交流、展示中提高美术素养。如在《中国民间美术》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探究民间美术特色,按照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类别,通过Google搜索来搜集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图片或网站,也可从学校建立的美术课程电子资源库搜索作品图片或相关资料,从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鼓励学生勇于实践,积极合作,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分工合作,组间竞争”的原则开展学习活动。学生们共同探究民间美术种类和多样化的特点,发表评述和独特见解,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共同鉴赏,品味民间美术的文化底蕴。这样,教师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落到了实处,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创设网络空间展示学生作品,多元评价学生学习
1.开展网上作品展示评价活动
在美术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开展网上书画展览活动。学生首先自评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再请教师用数码相机拍摄学生最佳的纸质作品,最后上传到教师指定的电子邮箱、美术网站、电子论坛、QQ群相册等网络空间,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把学生上传的作品分门别类,组织学生开展互评活动,欣赏他人,激励自我,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引导学生在创作反思过程中领悟绘画理念与技法。
学生也邀请家长、教师、校外画家评价自己的作品。这样,不仅能从教师那里在美术知识与技法方面得到有效的指导与点拨,而且能从家长那里获得赏识与激励。学生在展示评价活动中表现出真情实感、追求卓越的态度与主流的价值观,也反映出美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便于教师与家长随时随地对学生学习进行观察与多元评价。
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美术作品比赛评奖活动,使他们通过网络投稿能够在绘画、书法评选活动中获奖。学生获奖后,美术创作激情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更加注重技能、技法、色彩训练,自觉勤奋学习或增加创作量,促使美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2.应用Moodle平台评价学生美术学习
Moodle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文本、网页、链接、课程资源下载、电子图书等,非常适合学生开展美术小组学习和合作活动。Moodle平台提供绘画练习、画展、技法讨论、课程资源、论坛、评价档案袋等网络空间。在Moodle平台上,教师可以全程跟踪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表达、作业情况等了如指掌。
3.评价反馈信息化
发展性评价、阶段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多元化评价(见图)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评价信息反馈与交流的重要内容,评价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作品、绘画技能,而应侧重于包括学生的参与意识、交流合作、探究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新精神、认知水平等在内的多维学习目标。这就要求评价要讲究科学性、时效性、教育性、公平性。在网上书画展览活动中,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评价信息都保留在网页上,学生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绘画技能;在网上书画作品比赛活动中,以专家评价为主,评价信息体现在获奖情况上;在Moodle平台评价系统中以教师评价为主,小组评价、学生自评、互评为辅,师生评价信息反馈时时互动,评价内容又以三维目标细化展开;在美术网站、博客等网络空间中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互评等评价信息的交流更为深入、广泛。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评价的构建者,最终还应该完成学生的学习评价分析报告,指导学生学习评价电子档案袋的归纳与汇总工作。为此,教师应该构建动态开放的电子档案袋评价体系,制作学习评价网页,既要有饱含希望、要求、鼓励、鞭策与期待的家长寄语,又要有充满人性化、多元化、赏识化评价的教师留言,还要有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同学自评、互评栏目。与此同时,教师要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评价结果,了解学生学习及发展的需求,发现和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蕴涵的闪光点、生长点、转折点。因此,教师要坚持赏识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善于欣赏学生的不同之处和创新潜能,重在激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创作的灵感,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为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终生发展高度负责。
(作者单位:1.河北省易县凌云册中学 2.河北省易县流井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李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