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古村保护与活化最佳模式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xian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必虎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中国古村大会主席、中国乡村旅游年度人物。
  古村落是农业文明的结晶。清新空气,阡陌交通,草户竹篱,砖墙石瓦是城市人心中对美好乡村生活的向往,是内心深处无处安放的深厚乡愁的寄托。然而,高速的城镇化发展,不可逆的现代化过程,一些过时的法律法规等都在加速古村落的消亡。如何传承与发展、保护与开发中国古村落是每一个致力于乡村发展的人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传统村落为什么快速的消失
  中国过去的十几年里,每天有三百多个村落在消失,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象。为什么会如此?一是现代性的后果,即使没有旅游开发,没有新农村建设,乡村也会消失,这是不可逆的现代化过程。现代性的特征很多,比如说工业社会、城市化、机械化、商品化。将古村变成一个旅游产品、旅游商品,这种商业化的过程有一些专家不能接受,但是它是一个现代性的趋势。二是政治服从,土地管理法和住建部门推行的“一户一宅”“拆旧建新”等政策带来不良的后果。 法律和制度不完善,所以我们村落面临着大量快速的消失,这个是最顶层的问题,必须从完善法律做起。三是地方政府财政的驱动。四是农民的房子和地分开,这种设置所带来的冲突。全国性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过程,来势凶猛,不可逆转,加上特殊的土地制度,也就是说物权不明确的制度,才是古村面临灭顶之灾的系统原因。
  城镇化吸引大量人口移出乡村,强势工业化占用大量农地,城镇数量剧增对应乡村聚落衰落。同时,在土地制度方面,由于一户一宅的规定,农民没有足够的自主权,使得拆旧建新屡见不鲜,最终传统古村落的文化景观遭到破坏。
  活化,一种古村保护途径
  为什么要保护古村?它有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城里人已经没有文化传统了,一些人进城以后就会“生病”,乡村是城市人吃的药,所以必须把文化基因给保留下来。中国所有的文化景观,文化内涵都必须从乡村中挖掘。农村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大基因库所在地,它的生态作用和经济作用是它受保护的重要原因。就像冯骥才老师说的那样,保护古村镇,不仅仅为了发展旅游,还有其他社会和文化价值。
  


  乡村应该怎么保护呢?活化,是古村落可持续的一种保护途径。被动的、排他性的保护是无法真正保护乡村的。农民不答应,当地政府不答应。为什么要活化?过去的观念做法已经落后,遇到很多的挑战,很多的问题。活化工作首先面临的是传统观念和现有法规的阻碍。根据现有文物保护法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是不可以作为商业经营使用的(2015版《文物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有文物场所不得企业化运营,这与目前中央推行的国有资源、资产的高效持有、保值增值、提供国民更多“社会共享”要求背道而驰。只允许文物管理所、国有博物馆、观光游览场所三种利用途径而一味排斥兼容性、多功能的其他使用途径和方式,既不符合历史上文物建筑及其功能空间的真实状态,扼杀其长期以来的丰富多样的使用方式。
  


  乡村旅游,最佳活化式保护模式
  中国已经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口迁移居住到了城市里。中国人的经济收入水平和可支配收入逐步提高。现在人均GDP已经超过6000美元,达到国际经验所说的休闲度假需求的指标线。中国私家车已经超过一亿辆,自驾游成为乡村旅游巨大的市场客源。“自驾游应该去哪儿”,最好的去处是乡村。 随着大规模、高速度城镇化、现代化,古村镇越来越稀缺,越多保留乡村要素而非现代城市要素的古村,越符合现代都市人的精神需求,通过乡村旅游来保护古村镇是最好的活化方式。过去的乡村旅游不怎么火,因为我们都是观光旅游。而现在城市人乡村度假的需求日渐增长,所以当乡村旅游从观光旅游变成度假旅游的时候,乡村就活了。
  


  其次,公共政策越来越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包括把乡村旅游作为政府精准扶贫的方式。中央政府发了很多文件,比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农业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等。同时,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投资商、当地农民、NGO、媒体,逐步认识到古村镇所具有的广泛的公众价值认同和怀旧消费需求,人们才开始将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法律法规硬性规制的拆旧建新的脚步放慢或停下来。
  在古村里面开展旅游,很多人担心保护与建设产生冲突和矛盾。其实只要观念更新、方法得当、投资到位、管理跟上,这个矛盾是可以避免的。正如清华大学罗德胤教授所说:“新农村建设与古村落保护并不矛盾,现代元素进入古村落,对满足村民的基本生活条件来说,是有必要的。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可以通过成熟的技术‘藏着掖着’进入古村落,比如掩在地下、埋在墙里……”。就连一直对旅游开发怀有高度警惕的冯骥才先生也认为:“古村落里面的居民要能过上很好的生活,才能留下他们……村落首先是中国农业社会里一个生产、生活的基本单元,生产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们要把保护和发展结合在一起”。
  有些人担心旅游会带来古村镇的破坏,恰恰相反,是乡镇旅游阻止了“一户一宅、拆旧建新”法律和政策措施的一刀切带来的扫荡式的古村落大破坏、野蛮拆迁。古村落所具有的乡村观光旅游、乡村度假旅游、乡村文化遗产旅游等经济价值,给了传统村落一线希望。正因为古村镇具有一定的旅游经济功能,使其避免了在高速城镇化过程中的“拆旧”厄运。
  


  实际上,西方各个国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空间照样可以商业经营,开旅馆、做餐厅、举办婚礼等,并不影响那里的文物保护。意大利是全球世界文化遗产地最多的国家,它的文保法规十分完整完善,提倡“最好的保护就是使用”,不少保护建筑仍作为办公场所或住宅使用,既要保护古建筑,也要保护生活在里面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它留下的不只是古建筑的躯壳,更是要让古建筑“活着”。
  活化是保持和再造乡村现代功能的一种技术和艺术,更是一种特殊的保护哲学和思维方式,乡村旅游可以成为拯救古村的一种可持续途径。让古村变成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城镇化的大趋势下,能够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文章整理自吴必虎老师在首届古村镇大会的演讲)。
其他文献
厦门朗豪酒店明阁中餐厅作为香港米其林星级食府的姐妹餐厅,这一次用水果为大家带来精彩纷呈的创意菜品。特式椰皇炖品,不仅椰香四溢,亦是一道清新滋补的养生汤;牛油果海皇芝士焗飯,富含维生素、对美容保健也很有效果;红酒苹果汁煎东星斑,美容养颜,清爽且不油腻;百花荔枝烩辽参,经过烹调后的荔枝菜系,精致可口。此次不仅推出了以上几道令人垂涎欲滴的水果美食,还有金杯锦绣玉鸳鸯、鲜子姜凤梨炒鸽脯、养生木瓜炖官燕等特
期刊
5月24日,由國家旅游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在浙江义乌隆重开幕,福建展团携“清新福建·福建好礼”旅游商品出现在博览会上,这是继第十二届海峡旅游博览会后,“福建好礼”旅游商品首次在省外集中展示,为前来参观的游客奉献了一场诚意满满的旅游商品“盛宴”。“福建好礼”旅游商品品牌于今年首届福建旅游商品评选暨创意设计大赛上正式推出,首批选出133件“福建好礼”旅游商品、100件“
期刊
日前,影视产业落地暨海坛古城开街活动仪式在平潭举行。 据悉,海坛古城是福建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也是2015年全国优选旅游项目。该项目位于平潭坛南湾组团国际旅游休閑度假板块,总占地面积1047亩,计划投资86亿元,由福建同元文化古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以展现闽都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为宗旨,拟打造成集“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功能要素的宜商宜居的大型旅游文化综合体,主要内容包括旅游集
期刊
当我们谈民艺复兴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大部分人谈坚守,谈匠心,谈情怀。而陈璐和她的朋友们谈的不多,做的却不少,用三年时间,将『拾翠』一点点摸索呈现出来:翠湖·拾翠空间、拾翠APP、拾翠中国手艺集合店、乡村民艺观光体验区……『拾翠模式』或许会为传统民艺的转型,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创客档案  陈璐 曾担任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大观周刊昆明楼市》主编,并于2009年创立云南首个公关传播机构——天创公关,参
期刊
5月24日,2016中国旅游商品大赛评选结果揭晓,福建喜获1银1铜。此次获奖作品是福建省从2016“福建好礼”百佳旅游商品及创意设计类获奖作品中,按照创新、地域、工艺、市场、实用、示范等原则,筛选上报了漳瓷特贡印泥、祥瑞茶叶罐等15件独具福建特色的旅游商品,作品涵盖了旅游工艺品、旅游陶瓷、旅游纪念品等种类。其中,偷闲生活用品系列获银奖,“虎见”获铜奖。2016中国旅游商品大赛由中国旅游协会主办,已
期刊
6月3日-4日,全省出境游领队岗前培训班在福州举办。本次培训班由省旅游局主办、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承办,来自全省93家出境社的759名导游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班上,福建省旅游局吴立官副局长就领队从业人员的现状与发展做了重要的講话。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健民教授、省委党校班玉兵副教授、省文明办陈勇调研员和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王灿宏科长在培训班上分别就出境领队实务、出入境管理基本常识、旅游安全应急处置
期刊
闽浙区域的木拱廊桥,因其独特的编木拱架工艺,巧妙地利用榫卯结构,延长了木构桥梁的跨度,从而列入了世界非遗名录。无论是它本身的建筑审美、工艺技巧,还是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空间,都足以值得被好好记录。同时,木拱廊桥总和美丽山水为伴,总有独特地方风情,也便成了一处处不易抵达的珍稀风景。抱着猎奇且负责任的心态,我们此行走访了宁德的寿宁、周宁、屏南三地。  寻访木拱廊桥,需要耐心,盘山路中,不一定有平坦的
期刊
【左靖】  1970年生于安徽。策展人,乡村建设者,《碧山》 《百工》杂志书主编。他曾经在国内外策划过多场当代艺术展览,并主编多种艺术期刊和书籍。2011年后,他以安徽和贵州农村为基地,工作重点转向在地的乡村(镇)建设,包括整理出版当地民间工艺、古建筑保护和再生利用、复兴乡村公共文化生活等等。他主持的乡建项目曾参展深圳/香港建筑双城双年展、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北京国际设计周和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等
期刊
为了美寻访廊桥  清晨8点,吉时已到,董事点燃鞭炮,主墨郑多雄举起斧子,砍向那棵被挑选为木拱廊桥大梁的杉木,大声喊着吉利话,众人齐声附和“好啊”,树旁的香火一明一灭,通告神灵,希望这是一座被眷顾的廊桥。这是木拱廊桥造桥过程中诸多隆重仪式的一种,伐喜梁。  木拱廊桥,大部分在闽浙交界的宁德、南平、温州和丽水等地的山区中,散落在雁荡、括苍、洞宫、鹫峰四大山脉边。它们总和美丽的山水纠缠在一起,循着它们的
期刊
造桥,村落的百年大计  在我们所寻访的木拱廊桥中,除了小部分位于城关以外,大部分木拱桥都位于交通极难抵达的深山之间。由此,我们可以想象造桥对于深山中的村落的意义:往短期看,造桥意味着疏导交通,改善民生;而在长远看来,造桥意味着一座村庄、一个家族能否子孙绵延,薪火相传。    在古代,村庄开始决定建造木拱廊桥是一件大事,因为造桥造价高昂,费时费工,一个村落往往只会修建一座桥。这时候就需要有人站出来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