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在中高年级的语文课教学,普遍的教学方式是讲解分析课文,可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却普遍低下。这是什么原因呢?仔细分析,主要是因为我们老师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看成不相干的两回事:阅读教学不得法,没有把作文教学融入到阅读中,处理好阅读与作文的关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读书,又要教学生作文,这样效果才会显著,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因此,我们在教学语文知识的同时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就笔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导学生学习写作的几点不成熟的作法做些阐述,谨此就教于同行!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积累词语,运用于写作
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有鉴于此,在阅读教学中,要依照大纲的要求,在阅读训练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学生的语言库存量越丰富,思维的领域就越广阔,说话或写作文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时做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调用词句,从而组合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话语来。因此,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加强朗读训练。对于课文中的佳句、佳段、优美诗词,抒情文章,更要让学生反复吟诵,强化背诵。例如《翠鸟》、《观潮》、《草原》、《匆匆》……他们不是诗,不是画,但是读着上口,使人感到如诗如画,越是反复吟诵,越能感到语言的美,意蕴的美。学生如能背得纯熟,必定笔底生花。例如: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这篇课文时,学习第三自然段,我先出示相关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这时的天气发现了哪些变化,然后让学生读一读,找出描写天气的句子,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出第一句。这时,我更进一步引导:雨下得有多大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学生就找到了“雷声大作、倾盆大雨”这两个词。最后,我出示一张下大雨的图片,让学生运用刚才的句子写几句话。学生使用了丰富的语言,稚言童趣跃然纸上。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对优美的词语、精彩的章节,我总是教导学生该记的要记,该背的要背,该摘抄的要摘抄,该模仿的就模仿,并从文中作者对字、词、句的妙用上指导学生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推敲字词,学习文中的修辞方法、描写方法、说明议论方法,做到准确的表情达意,从而美化句子,做得花团锦簇,以便写作中更好为全段和全篇服务。
二、读写结合,学会写段
三年级是小学作文训练过程中的过度年段,它以一二年级说话写话为基础,又要为高年级命题作文搭桥铺路。为了搞好这个“过度”,三年级的片段练习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势。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写段”训练的目标,精选一些带有典型构段方式的段落,引导学生弄清一个段落共有几句话,每句讲什么,再看看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分清段内的层次,概括出段意,最后总结出构段的一般规律,让学生认识其构段方式,进而把这种构段知识迁移到段的写作训练中,从而培养学生连句成段的能力。根据三年级教材中连句成段的一些规律,可采用下列几种训练形式进行仿写。
(一)承接结构段
是指段中的几个句子的意思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一个接着一个排列的,这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结构段,在写作中经常用到。如《师生情》、《大海的歌》、《雨中》等课文中都有典型的承接结构段,教师在学生读懂段的情况下,可安排仿写训练,如紧扣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大扫除》、《升旗》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学生先想好这段话要写的内容,接着安排好顺序,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层要写具体,写好还要检查,每一层次意思前后是否连得上,有毛病的要加以修改。
(二)并列结构段
是指一段话将分成几个方面来写。如《翠鸟》的第一自然段就是这种构段方式。它用六句话写出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先写它的爪子;再写它全身各部分羽毛的颜色很鲜艳;最后写它灵活的眼睛和细长的嘴。这三方面各自描写了翠鸟身体的一部分。使学生懂得同时介绍事物几个方面的时候,可采用并列结构段。学了这段后,可指导学生练习写《校园一角》、《美丽的花园》等片断,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
(三)因果结构段
是指由原因和结果两部分构成的段。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二自然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总说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后面三句从三个方面写鸟的天下:树多、鸟多、鸟蛋多。教学这类段落时,我引导学生先找出哪一句是总起句,主要讲什么,接着启发他们弄明白哪几句是分述,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总起句作具体说明的。最后总结出构段方式——总起分述,并指导学生用“总起分述”的形式进行写段训练:出示总述句“体育活动的内容真丰富”,请学生以这一句作开头,然后围绕这个句子写一段话。
三、放眼全文,帮助学生提高谋篇布局能力
多年来,我们有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仅注重于重点段落的分析理解和背诵,而忽略了放眼全篇,这是一种顾此失彼、舍本求逐末的做法。我们培养学生学会写作,不只是教学生专写片段,而是学会写文章,因此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全篇的分析上,让学生了解到文章整体结构形式与表达。我每新授一篇课文时,总是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能力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如果学生未能达到分析理解整体的能力,则由我依层解析、引导完成。当完成整体了解后,我及时地指导学生了解在哪些类型的文章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借鉴这种结构安排,并习惯花上五到八分钟让学生自己拟一个类似文体文章的大纲,加以巩固。必须指出的是,在课文教学小结时应该抓住文章各细节的回顾,结合文章中修辞、写法、整体布局等方面,让学生理解文章是如何用细枝末节来为整体服务的。通过让学生自己讨论,认识文中的字词、句段、技艺等要如何表现才能使文章整体层次分明,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如此长期训练学生对文章的整体认识与实战,学生在写作时才能做到思路清楚,注重整体的运筹与把握,从而提高学生作文的谋篇布局能力。
四、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和改写
学生在接受字、词、句、段、谋篇等写作知识的学习与训练后,到了四年级,除了继续进行片段仿写外,应进一步培养想象力。想象力是一种高级的认识能力,是大脑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能力,它渗透到学习活动的一切方面,对掌握新技术,对发明创造有巨大作用。为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笔者认为,应该把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丰富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培养想象能力,又能把想象的结果形式表达出来,从而丰富了语言。想象要有根据,要合情合理,课文里所写的人物心里活动、对话或故事情节、场面,在讲读教学中都应启发的人物心理活动、对话或故事情节、场面,在讲读教学中都应启发学生想象,进行补充。例如,在教学《新型玻璃》这一课时,在了解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之后,我安排了一个改写练习:选择一种玻璃,用第一人称的形式自我介绍。有的学生写道:“小朋友们,你们认识我吗?我叫夹丝玻璃,我的特点是……”学生参与这种训练很投入,积极性很高。结合这个练习,我再进一步要求学生将课文中只提到名称的其它几种玻璃,根据自己的想象写出它们的特点和用途。我还鼓励学生自己设想出一种新型玻璃,并用书面形式加以介绍。写好后,再指定几个学生上台演讲,课堂教学的气氛就更加活跃。这个改写练习,使学生投身于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有效地开发和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并使学生对文章的续写和改写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总之,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学生学会写作,让学生懂得遣词造句是前提,学会写段是关键,精于谋篇布局是落脚点。我国语文自古崇尚习作,没有好的写作能力,应试语文分数再高也难于体现语文成绩的真正好坏。作为当代语文教师,应在每一堂课上都结合当堂的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与片断习作训练,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中高年级的语文课教学,普遍的教学方式是讲解分析课文,可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却普遍低下。这是什么原因呢?仔细分析,主要是因为我们老师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看成不相干的两回事:阅读教学不得法,没有把作文教学融入到阅读中,处理好阅读与作文的关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读书,又要教学生作文,这样效果才会显著,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因此,我们在教学语文知识的同时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就笔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导学生学习写作的几点不成熟的作法做些阐述,谨此就教于同行!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积累词语,运用于写作
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有鉴于此,在阅读教学中,要依照大纲的要求,在阅读训练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学生的语言库存量越丰富,思维的领域就越广阔,说话或写作文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时做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调用词句,从而组合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话语来。因此,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加强朗读训练。对于课文中的佳句、佳段、优美诗词,抒情文章,更要让学生反复吟诵,强化背诵。例如《翠鸟》、《观潮》、《草原》、《匆匆》……他们不是诗,不是画,但是读着上口,使人感到如诗如画,越是反复吟诵,越能感到语言的美,意蕴的美。学生如能背得纯熟,必定笔底生花。例如: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这篇课文时,学习第三自然段,我先出示相关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这时的天气发现了哪些变化,然后让学生读一读,找出描写天气的句子,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出第一句。这时,我更进一步引导:雨下得有多大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学生就找到了“雷声大作、倾盆大雨”这两个词。最后,我出示一张下大雨的图片,让学生运用刚才的句子写几句话。学生使用了丰富的语言,稚言童趣跃然纸上。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对优美的词语、精彩的章节,我总是教导学生该记的要记,该背的要背,该摘抄的要摘抄,该模仿的就模仿,并从文中作者对字、词、句的妙用上指导学生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推敲字词,学习文中的修辞方法、描写方法、说明议论方法,做到准确的表情达意,从而美化句子,做得花团锦簇,以便写作中更好为全段和全篇服务。
二、读写结合,学会写段
三年级是小学作文训练过程中的过度年段,它以一二年级说话写话为基础,又要为高年级命题作文搭桥铺路。为了搞好这个“过度”,三年级的片段练习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势。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写段”训练的目标,精选一些带有典型构段方式的段落,引导学生弄清一个段落共有几句话,每句讲什么,再看看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分清段内的层次,概括出段意,最后总结出构段的一般规律,让学生认识其构段方式,进而把这种构段知识迁移到段的写作训练中,从而培养学生连句成段的能力。根据三年级教材中连句成段的一些规律,可采用下列几种训练形式进行仿写。
(一)承接结构段
是指段中的几个句子的意思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一个接着一个排列的,这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结构段,在写作中经常用到。如《师生情》、《大海的歌》、《雨中》等课文中都有典型的承接结构段,教师在学生读懂段的情况下,可安排仿写训练,如紧扣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大扫除》、《升旗》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学生先想好这段话要写的内容,接着安排好顺序,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层要写具体,写好还要检查,每一层次意思前后是否连得上,有毛病的要加以修改。
(二)并列结构段
是指一段话将分成几个方面来写。如《翠鸟》的第一自然段就是这种构段方式。它用六句话写出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先写它的爪子;再写它全身各部分羽毛的颜色很鲜艳;最后写它灵活的眼睛和细长的嘴。这三方面各自描写了翠鸟身体的一部分。使学生懂得同时介绍事物几个方面的时候,可采用并列结构段。学了这段后,可指导学生练习写《校园一角》、《美丽的花园》等片断,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
(三)因果结构段
是指由原因和结果两部分构成的段。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二自然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总说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后面三句从三个方面写鸟的天下:树多、鸟多、鸟蛋多。教学这类段落时,我引导学生先找出哪一句是总起句,主要讲什么,接着启发他们弄明白哪几句是分述,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总起句作具体说明的。最后总结出构段方式——总起分述,并指导学生用“总起分述”的形式进行写段训练:出示总述句“体育活动的内容真丰富”,请学生以这一句作开头,然后围绕这个句子写一段话。
三、放眼全文,帮助学生提高谋篇布局能力
多年来,我们有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仅注重于重点段落的分析理解和背诵,而忽略了放眼全篇,这是一种顾此失彼、舍本求逐末的做法。我们培养学生学会写作,不只是教学生专写片段,而是学会写文章,因此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全篇的分析上,让学生了解到文章整体结构形式与表达。我每新授一篇课文时,总是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能力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如果学生未能达到分析理解整体的能力,则由我依层解析、引导完成。当完成整体了解后,我及时地指导学生了解在哪些类型的文章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借鉴这种结构安排,并习惯花上五到八分钟让学生自己拟一个类似文体文章的大纲,加以巩固。必须指出的是,在课文教学小结时应该抓住文章各细节的回顾,结合文章中修辞、写法、整体布局等方面,让学生理解文章是如何用细枝末节来为整体服务的。通过让学生自己讨论,认识文中的字词、句段、技艺等要如何表现才能使文章整体层次分明,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如此长期训练学生对文章的整体认识与实战,学生在写作时才能做到思路清楚,注重整体的运筹与把握,从而提高学生作文的谋篇布局能力。
四、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和改写
学生在接受字、词、句、段、谋篇等写作知识的学习与训练后,到了四年级,除了继续进行片段仿写外,应进一步培养想象力。想象力是一种高级的认识能力,是大脑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能力,它渗透到学习活动的一切方面,对掌握新技术,对发明创造有巨大作用。为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笔者认为,应该把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丰富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培养想象能力,又能把想象的结果形式表达出来,从而丰富了语言。想象要有根据,要合情合理,课文里所写的人物心里活动、对话或故事情节、场面,在讲读教学中都应启发的人物心理活动、对话或故事情节、场面,在讲读教学中都应启发学生想象,进行补充。例如,在教学《新型玻璃》这一课时,在了解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之后,我安排了一个改写练习:选择一种玻璃,用第一人称的形式自我介绍。有的学生写道:“小朋友们,你们认识我吗?我叫夹丝玻璃,我的特点是……”学生参与这种训练很投入,积极性很高。结合这个练习,我再进一步要求学生将课文中只提到名称的其它几种玻璃,根据自己的想象写出它们的特点和用途。我还鼓励学生自己设想出一种新型玻璃,并用书面形式加以介绍。写好后,再指定几个学生上台演讲,课堂教学的气氛就更加活跃。这个改写练习,使学生投身于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有效地开发和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并使学生对文章的续写和改写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总之,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学生学会写作,让学生懂得遣词造句是前提,学会写段是关键,精于谋篇布局是落脚点。我国语文自古崇尚习作,没有好的写作能力,应试语文分数再高也难于体现语文成绩的真正好坏。作为当代语文教师,应在每一堂课上都结合当堂的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与片断习作训练,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