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问题化教学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led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情境是问题化教学的前提。本文阐述了有效问题情境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思考,并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化学问题化教学;问题情境;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5-0034-01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以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等教学理念,本文提出的问题化教学,其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是问题化教学成败的重要工作。发展核心素养包括关键能力和必備品格,而其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实现有意义的问题化教学,教师首先应该把教学内容创设为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实现教学目标。问题情境是指为实现某一学习目的所遇到的某种障碍和困难时的心理困境。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创设一种具有一定难度、不同层次思维度,学生需要深入思考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处在一种急于想要解决的心理困境中,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思维活动得到创造性培养,学科素养得以发展。
  1.有效问题情境的基本特征
  怎样的问题情境是有效的呢?一个好问题的标准应是“跳一跳能够摘到的果子”;能反映当前化学知识的本质;学生经过适度努力能够解决。有效包括三方面含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有效益至少应满足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可及性:问题的设计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认知规律,包括学生的生活体验、学习习惯、知识积累、能力层次、个性品质等,并通过一定努力,跳一跳,够得到。
  第二,启发性:提出的问题符合化学学科特点,使学生借助于这种启发,领悟化学实质,提炼化学思想方法,灵活运用化学。
  第三,开放性:创设的问题开放性强,突显难易层次,思维性强,解决方法多,创新与思维的空间较大。
  第四,挑战性:问题应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激发思维兴趣,且具有一定难度性和挑战性。
  第五,体验性:问题能给学生深刻体验,同时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六,激励性:所创设的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有引导激励作用。因此创设的问题注意知识性、艺术性、幽默性和趣味性的融合。
  2.化学问题化教学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1)通过实验探究创设问题情境
  在燃烧条件的探究改进实验中,操作步骤如下:在500 ml烧杯中加入约三分之二容积的热水,将一小块质量大约相等的白磷、红磷分别放入编号为1号和2号试管底部,1号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并用止水夹夹住与导管连接的乳胶管。又取带有橡皮塞的燃烧匙(燃烧匙中装有一小块白磷)插入编号为3号的试管中,并塞紧,并将燃烧匙没入热水中,(预先在试管内装有约占试管容积五分之一的热水)。将3支试管同时伸入装有热水烧杯中,观察到1号试管中白磷开始燃烧并产生白烟,2号试管无现象。将3号试管从烧杯中取出,拉动燃烧匙,使白磷离开热水(燃烧匙底部有孔,拉起后,白磷上附着的水会沿着小孔流下来)与试管上方的空气接触,看到白磷燃烧并产生大量的白烟。提出问题:
  问题1:1号试管的白磷燃烧、2号试管中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问题2:1号试管的白磷燃烧、3号试管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还需要什么?
  问题3:3号试管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不燃烧,在拉动燃烧匙,使白磷离开热水与试管中空气接触后又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改进后的实验简捷、安全、环保,把反应现象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掌握燃烧条件的探究,学生问题意识、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2)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学习“爱护水资源”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海水淡化是一种向海水要淡水的方法,海水淡化能否成为人类应对淡水短缺的重要途径,为什么?等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处理生活中化学问题时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3)利用意想不到的错误创设问题情境
  在实验室制氧气的实验中,由于操作不严谨、不规范,出现收集到的氧气呈红棕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学生的答案各种各样,这说明学生对氧气的性质及实验有关操作掌握的还不牢固。教师可在学生疑惑之际引导思考:这一反常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引导分析得出正确结论。这种学生意想不到的情况,同样是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一个很好机会。
  (4)通过假说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方法。假说是一种科学思维形式,通过事先设定,然后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对事先设定进行说明或推测,以激发学生的潜力和智慧去探究和实践。例如,向试管里的稀硫酸滴入2~3滴的紫色石蕊试剂。提出问题:一是试管里的溶液变为什么色?二是思考溶液变色的原因是什么?提出假设:稀硫酸中含有哪些粒子?这些粒子中哪一种粒子使紫色石蕊变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深处产生自我追求、自觉努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置有效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质疑能力和问题意识得到培养,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黄丽清.“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功能[J].教学与管理,2002(21):35-36
  [2]李吉林.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田径短跑项目成为中职院校训练的重点,注重加强摆腿技术训练工作。本文将围绕田径短跑摆腿技术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详细的分析其具体的训练要点,旨在为日后训练工作的顺利进
以某铁路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软件,根据施工过程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对各施工阶段拱肋、系梁和吊杆的应力和变形进行了分析。对该拱桥进行了应力及线形施工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素质教育成为新时期小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成为了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学校要做好体育教学工作,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多角度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本文针对体育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足球的教学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小学足球教学有效性、增强学生体育素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足球;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每个国家无论大小都有其各自的文化和传统,因而产生了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有时人们用“文化沟”一词来形容国家间的文化冲突和差异.中国与澳大利亚两国间悠久的历史关联吸引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也是成为书家的必由之路。我们开设“命题竞临”栏目,就是要不断地强化临帖的意识和重复我们的观点。刊登的碑帖范本,小作者在临习时可以通临,也可以节
摘 要:初中教育教学管理的改革是新课改要求下的必然趋势,其对于优化教学实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与新型师生关系,响应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的重点目标。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教学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理念等也应该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本文聚焦于当前初中教育教学管理的实际,探寻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改革路径  【中
日本著名美学家今道友信是这样描述东西方美学精神的不同的:在东方,“关于再现即写生的思想产生于近代”;“东西方关于艺术与美的概念,在历史上的确是同时向相反方向展开的”
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刘润清撰文指出:天津外院林克难副教授试图确立提高听力理解的量化标准.他用实验证明:词汇量已掌握达6000的,且学习动力很大的
摘 要: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根据学生的选考要求,实行分层走班教学势在必行。所谓分层走班教学,就是在固定行政班的基础之上,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与差异,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层次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了笔者对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分层走班教学的一些思考,分析了分层走班教学的理论知识,探究了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操作,论述了分层走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视听说课是锻炼学生在虚拟的语境中接触和了解英语的一门课程。而在英语视听说课的教学实践中,那些早已可以写出上百字文章的学生甚至不能完整复述一个只带有一个定语从句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