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 对2008年10月~2010年8月施行手术治疗的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老年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其中20例患者为优,7例患者为良,3例患者为可,1例患者为差,优良率87.7%。结论 在对老年人施行腰椎间盘突的手术当中,要尽量减轻患者的压力,最大程度保持脊柱生物力学的稳定。
【关键詞】 老年患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 生物力学
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存在于青年人当中,老年患者也不在少数[1]。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与青年的相比有不同的临床症状、解剖特点和手术进行的方式,本文对2008年10月~2010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31例患者施行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有31例,其中男23例,女8例,年龄60~75岁,平均65岁。所有患者都有腰痛的历史,其中有8例患者双侧腿痛,12例患者右侧腿痛,11例患者左侧腿痛;20例患者间歇性跛行,14例患者下肢麻木,2例患者有马尾综合征,21例患者腿抬高小于60°,16例患者下肢肌肉萎缩,15例患者足趾背伸肌力减弱,5例患者膝反射减弱,18例患者跟腱反射减弱。通过腰椎X线平片显示,31例老年患者都有椎体边缘骨质增生,小关节肥大,25例患者有骨质疏松症。有9例患者有腰椎不稳的症状。通过对25例患者行CT检查,6例患者行MRI检查,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椎管狭窄。所有患者都经手术治疗,症状均无明显改善。
1.2 方法 5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余26例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所有患者全部施行后路髓核摘除手术。术中见小关节肥大,神经根和硬膜都与周围组织粘连。手术过程当中根据患者的腰椎管狭窄以及椎间盘钙化的程度来施行椎板扩大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松解粘连的硬膜及神经根,行髓核摘除,切除增厚的黄韧带等各项手术。在手术过程中要把椎管内软组织成分解压。
2 结果
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中华骨科学会脊椎外科的评定标准,其中20例患者为优,7例患者为良,3例患者为可,1例患者为差,优良率是87.7%。
3 讨论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合并脊柱退行性改变,比青年人明显[2]。退行性改变是腰椎管狭窄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是椎间隙变窄,后纵韧带钙化;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小关节肥大,椎间盘膨出等,产生神经根受到压迫的症状。老年患者容易有骨质疏松,所以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症状表现更为复杂。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发病较缓慢,主要是腰痛,多数有间歇性的跛行以及小腿麻木的症状。由于椎间隙变狭窄,会引起腰椎不稳而导致腰椎的生物力学分布异常,所以间歇性跛行是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间盘组织将神经根压向狭窄的骨性椎管而造成了水肿及神经根的周围纤维化较严重,症状严重的还会产生永久性的损害,所以保守治疗的时间不应该太长。腰椎间盘摘除术最经典的是后路椎板切除或者是开窗髓核摘除术,后部结构能够有效维持腰椎的稳定[3]。所以,目前临床实践当中,应该根据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表现,有目的来施行手术,不仅要做到解除硬脊膜及神经根的压迫,而且还要能够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椎管狭窄比较明显的患者,一般所采取的方式是全椎板减压,清楚压迫硬脊膜和神经根的椎间盘钙化的地方,摘除比较突出的髓核。如果患者的黄韧带肥厚不明显,可以施行半椎板减压髓核摘除。如果患者的椎管狭窄不明显,可以施行扩大开窗髓核摘除。如果椎间盘突出偏中央型或者是双侧神经根受压,可以采用同一间隙双侧椎板间开窗或多节段开窗,保留棘突、棘间韧带及部分椎板,可以施行双侧侧隐窝探查减压,而且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如果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在施行手术的过程当中找不到突出的椎间盘,不能轻易结束手术,应该通过仔细检查来防止椎间盘突出的遗漏[4]。而且,老年人的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所以多数都要经过各种保守治疗的方法。手术当中应该细心分离神经根和硬膜囊,不应只是追求小开窗,在手术过程中如果有损伤,应及时做好修补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张哉炯,施国强,温荣彬.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及手术方法.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8(1):28-29.
[2] 杨惠林,唐天驷.腰椎不稳与腰椎管狭窄专题研讨会纪要.中华骨科杂志,1994,14(1):60.
[3] 周其璋,张朋友.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分析.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4,12(4):282-283.
[4] Johnsson K E. Postoprative instability after stecompression for lumbar spinal stenosis.Spine,1986,11:147-151.
(收稿日期:2011-03-10)
(本文编辑:王春芸)
【关键詞】 老年患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 生物力学
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存在于青年人当中,老年患者也不在少数[1]。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与青年的相比有不同的临床症状、解剖特点和手术进行的方式,本文对2008年10月~2010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31例患者施行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有31例,其中男23例,女8例,年龄60~75岁,平均65岁。所有患者都有腰痛的历史,其中有8例患者双侧腿痛,12例患者右侧腿痛,11例患者左侧腿痛;20例患者间歇性跛行,14例患者下肢麻木,2例患者有马尾综合征,21例患者腿抬高小于60°,16例患者下肢肌肉萎缩,15例患者足趾背伸肌力减弱,5例患者膝反射减弱,18例患者跟腱反射减弱。通过腰椎X线平片显示,31例老年患者都有椎体边缘骨质增生,小关节肥大,25例患者有骨质疏松症。有9例患者有腰椎不稳的症状。通过对25例患者行CT检查,6例患者行MRI检查,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椎管狭窄。所有患者都经手术治疗,症状均无明显改善。
1.2 方法 5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余26例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所有患者全部施行后路髓核摘除手术。术中见小关节肥大,神经根和硬膜都与周围组织粘连。手术过程当中根据患者的腰椎管狭窄以及椎间盘钙化的程度来施行椎板扩大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松解粘连的硬膜及神经根,行髓核摘除,切除增厚的黄韧带等各项手术。在手术过程中要把椎管内软组织成分解压。
2 结果
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中华骨科学会脊椎外科的评定标准,其中20例患者为优,7例患者为良,3例患者为可,1例患者为差,优良率是87.7%。
3 讨论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合并脊柱退行性改变,比青年人明显[2]。退行性改变是腰椎管狭窄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是椎间隙变窄,后纵韧带钙化;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小关节肥大,椎间盘膨出等,产生神经根受到压迫的症状。老年患者容易有骨质疏松,所以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症状表现更为复杂。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发病较缓慢,主要是腰痛,多数有间歇性的跛行以及小腿麻木的症状。由于椎间隙变狭窄,会引起腰椎不稳而导致腰椎的生物力学分布异常,所以间歇性跛行是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间盘组织将神经根压向狭窄的骨性椎管而造成了水肿及神经根的周围纤维化较严重,症状严重的还会产生永久性的损害,所以保守治疗的时间不应该太长。腰椎间盘摘除术最经典的是后路椎板切除或者是开窗髓核摘除术,后部结构能够有效维持腰椎的稳定[3]。所以,目前临床实践当中,应该根据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表现,有目的来施行手术,不仅要做到解除硬脊膜及神经根的压迫,而且还要能够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椎管狭窄比较明显的患者,一般所采取的方式是全椎板减压,清楚压迫硬脊膜和神经根的椎间盘钙化的地方,摘除比较突出的髓核。如果患者的黄韧带肥厚不明显,可以施行半椎板减压髓核摘除。如果患者的椎管狭窄不明显,可以施行扩大开窗髓核摘除。如果椎间盘突出偏中央型或者是双侧神经根受压,可以采用同一间隙双侧椎板间开窗或多节段开窗,保留棘突、棘间韧带及部分椎板,可以施行双侧侧隐窝探查减压,而且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如果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在施行手术的过程当中找不到突出的椎间盘,不能轻易结束手术,应该通过仔细检查来防止椎间盘突出的遗漏[4]。而且,老年人的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所以多数都要经过各种保守治疗的方法。手术当中应该细心分离神经根和硬膜囊,不应只是追求小开窗,在手术过程中如果有损伤,应及时做好修补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张哉炯,施国强,温荣彬.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及手术方法.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8(1):28-29.
[2] 杨惠林,唐天驷.腰椎不稳与腰椎管狭窄专题研讨会纪要.中华骨科杂志,1994,14(1):60.
[3] 周其璋,张朋友.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分析.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4,12(4):282-283.
[4] Johnsson K E. Postoprative instability after stecompression for lumbar spinal stenosis.Spine,1986,11:147-151.
(收稿日期:2011-03-10)
(本文编辑:王春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