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杠杆靠减债还是靠增长?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chao198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进行的降杠杆其突出特点是“事前”、“主动”和“自上而下”。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降杠杆案例,都是危机已经发生,炸弹已然爆炸,私人部门大面积破产违约,经济被迫自下而上去杠杆,总需求急剧收缩。
  此时政策通常全力托底,货币宽松和财政刺激齐发,以减轻私人部门痛苦,避免经济陷入通缩。而我国是在尚未发生危机的情况下提前预警,主动推进有序降杠杆。如果用药过猛,副作用可能伤及健康肌体,导致本来有偿付能力的主体破产违约,经济失控下行;如果药力太轻,又可能令债务继续快速累积,加剧经济金融风险。要把握中间的平衡,其困难和复杂程度前所未有。
  有必要梳理国际去杠杆案例,既吸取 “事前”杠杆积累期的教训,又借鉴 “事后”去杠杆时期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进行沙盘推演,制定行动方案,继而付诸实施。
  金融深化和过度杠杆的界限在哪里?
  杠杆就是债务,债务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好的债权债务关系能将资源由低效部门导向高效部门,从而促进社会整体效率和福利的提升。在一国经济发展和金融深化的过程中,债务占GDP比例通常是自然上升的,即各国人均GDP与宏观杠杆率正相关。当新增债务不再向高效部门流动,因而不能推动足够的经济增长,或者开始滋生金融风险时(二者常常是同一个问题),杠杆才成为问题。
  此时,经济的突出表现是资产回报开始下行,新增信贷质量下降。换言之,资产回报率及不良贷款率的转向是正常金融深化与过度杠杆的分水岭,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信贷崩塌和经济金融危机(即繁荣转向下行)。例如,美国每次经济危机前,其企业ROA均会下降、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类似迹象出现时,应引起政策部门的特别警惕。
  杠杆转移是否可取?
  我国当前高杠杆的突出特征是企业债务明显高于正常水平,而居民债务相对可控。那么,是否应鼓励居民加杠杆来承接企业杠杆?如果放松居民信贷,可以刺激总需求、做大GDP(即杠杆率的分母),企业杠杆比率自然可以降低。
  但是,历史经验表明,居民高杠杆比企业和政府高杠杆更危险,居民部门危机往往比企业部门危机持续时间更长、跌幅更深、政策更难救。以美国为例,2001年和2008年分别是典型的企业经济危机和居民经济危机。2001年前夕正值IT泡沫,美国股市暴涨、科技企业投资激增。泡沫破裂后,企业部门投资锐减,去杠杆持续两年整,但同期居民部门几乎未受影响,消费和住房投资均保持增长,居民杠杆率继续上升,此次衰退成为美国战后历史上最浅的衰退之一。2008年危机发端于居民部门加杠杆购房,房价泡沫破裂后哀鸿遍野,波及经济各个部门,从金融机构到企业再到地方政府无一幸免,成为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危机后的恢复也十分困难。
  追究居民杠杆难降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居民预算约束强。企业可破产,政府可印钱,而居民大多只能压缩支出来还债,无法轻易“推倒重来”。
  二是居民较为分散,层次复杂多样,政策扶持很难“滴灌”到位,旱涝不均是常事。
  三是居民债务以房贷为主,期限较长,减债过程往往延宕数年,而企业债务期限通常在五年以内,问题暴露和解决均较快。此外,居民债务危机还容易产生政治“后遗症”,例如近年来美国政治日益割裂和民粹势力抬头,与次贷危机后的经济疲弱和不平等加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政治力量反过来干扰经济决策,更加不利于长远增长。
  降杠杆靠减债还是靠增长?
  降杠杆就是降低债务占GDP比率,道路无非两条,要么降低债务(分子),要么提高名义GDP(分母)。从直觉出发,既然债务太多,那就勒紧裤腰带减债还钱。可是,历史证明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往往去不了杠杆。
  例如,2008年危机后,欧元区实行财政紧缩以削减债务,其中2011年紧缩幅度达到GDP的2个百分点以上,导致欧元区经济下行,杠杆不降反升,甚至于2012年爆发了欧债危机。IMF(2015年)对战后36个国家去杠杆案例的研究也发现,去杠杆主要是通过名义经济增长而非削减债务来实现,绝大部分国家去杠杆时期名义债务仍在增长,只是增速比名义GDP增速平均低3个百分点。
  因此,推动去杠杆时不宜生硬减债,去除腐肉同时还需培育新生力量,適当使用政策托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否则经济容易陷入“减债—经济衰退—杠杆上升—再减债”的恶性循环。
  降杠杆应针对实体经济还是金融领域?
  过度举债通常不是单一的实体问题或金融问题,而是兼而有之。实体方面,低效产能和僵尸企业拖累经济;金融方面,银行资产质量持续下滑,影响对正常企业和个人的放贷。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体应改革增效,促进产能出清和僵尸企业破产;金融应一方面严格把控新增信贷质量。另一方面配合实体改革清理存量坏账,并及时补充资本金。实体和金融双管齐下,缺一不可。如果只改革实体不清理金融系统,后者的放贷能力可能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实体增长;如果只清理金融系统而不改革实体,坏账核销后很快又会积累新的坏账。
  国际上在这两方面均不乏反例。实体方面的反例是1990年泡沫破裂后的日本,“创造性毁灭”的迟缓是导致其“失去二十年”的重要原因。银行持续给僵尸企业“输血”,不停追加贷款以期收回本金。这些企业长期挤占经济金融资源,但仍然挨不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大量破产倒闭,银行最终还是遭受了重创,至2001年累积坏账损失高达100万亿日元,占到GDP的80%。金融方面的反例是2008年后的欧元区。当时欧元区迟迟未对银行坏账进行清理,资产负债表得不到有效修复,数年后银行仍无法恢复放贷能力,这也成为欧元区经济复苏缓慢、去杠杆滞后、甚至随后再次爆发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反观美国,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有效的破产制度保证了低效产能在危机后及时出清,美联储和财政部又迅速对金融机构补充了资本金,因此美国金融和实体的复苏状况明显好于其他发达经济体。   降杠杆应有的宏观政策组合是什么?
  去杠杆一方面应改变资源配置的扭曲、精准“拆弹”、解决存量问题,另一方面采取适当的托底政策,促进新生力量增长。前者需要综合有效的改革措施和宏观审慎政策,“魔鬼在细节之中”;后者则需要综合运用货币和财政政策。
  拆弹方面,精心设计的宏观审慎措施是重要的政策工具,甚至可以发挥决定性作用。澳大利亚就提供了宏观审慎政策事前主动去杠杆的良好例证。2012年至2016年,澳大利亚房市火爆,房地产相关贷款快速增长,带动经济整体杠杆率上升43个百分点。为防控系统性风险,2015年以来澳大利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观审慎政策。
  一是限制高风险贷款,要求非首套房贷的年比增速不得超过10%,严格限制首付低于20%的贷款数量等。二是提高银行资本金要求,要求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在2020年之前达到10.5%,并将房贷的风险权重由16%上调至25%。三是限制海外购房,本土银行停止对海外投资者贷款,同时禁止外国人购买二手房并对其加收税费。多项措施之下,2016年上半年澳大利亚房地产相关贷款出现负增长,宏观杠杆率也于2016年三季度见顶回落,最大下降8个百分点。
  托底方面,货币政策作为总量政策,往往并非很好的政策选项。货币总闸门只能控制水量,很难控制流向。经济出现过度杠杆这一现象本身,就表明金融资源存在错配,放水更可能流向低效而非高效部门。
  因此,在解决错配问题前,货币政策應松紧适度,过于宽松可能只会助长债务累积。而财政政策作为天然的结构政策,可以更加有的放矢,能够在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实现托底。
  金融危机后,美国货币政策传导就出现了问题,尽管利率已降至零,需求仍然不振,联储祭出QE后也没能刺激实体信贷,只是推涨了资产价格。彼时整个美国经济界呼吁财政发力,尤其是2013年财政悬崖发生后,多位经济学家批评财政政策构成了经济增长的逆风。
  2017年末和2018年初,特朗普政府先后推出包括减税和增支在内的财政刺激方案,对经济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推升作用,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可见一斑。但是,财政扩张也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例如,美国本轮财政扩张中,对富人和企业的减税幅度远超穷人减税,因此对消费的促进有限而对投资的拉动明显,成为减税方案的重大缺陷,被美国经济界上下所诟病。我国在设计财政托底政策时,应当理性分析,调结构、补短板,不能助长原有的债务问题,而要有效促进新生需求。
  例如,大举增加基建和房地产支出或许不再适用于当前的中国,而对个人和企业减税、完善社会保障等措施可能更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
  (作者为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编辑:王延春)
其他文献
《贸易的猜忌》一书,是译文出版社“西方政治思想译丛”的一种,但是它其实是一本讨论政治经济学起源的经济学思想史著作。  马克·布劳格在他的传世名著《经济理论的回顾》中,讨论过“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的经济思想史观和“理性重建”与“历史重建”的经济思想史研究方法论。相对主义关注理论的时代与社会背景,历史重构的方法则要求在评价以往的思想家的思想时,要从他们本人的立场去理解,尽可能好地重构他们提出自己的
期刊
全球经济正在经历具有深刻影响的转型。各国人员、生产率、财富、权力和志向的改变催生了变化,而美国总统特朗普重塑供应链结构、改变跨境投资激励机制以及限制人员和技术跨境流动的各项举措,则加速了这样的转型。  上述改变所造成的紧张局势,明确体现在贸易争端的不断升级中。尽管新兴经济体出现了某些混乱,但迄今为止市场对这种针锋相对收取关税的反应仍然相对柔和。投资者可能认为这仅仅是重新谈判过程的组成部分,而上述重
期刊
2018年11月26日,贝纳尔多·贝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因癌症在罗马去世,享年77岁。从1962年首次拍摄长片《死神》,到2012年最后一部作品《我和你》,贝托鲁奇的电影生涯横跨半个世纪,收获的荣誉不计其数。导演,2018年11月26日逝世,享年77岁  尽管作品间或因性描写引起争议,票房偶尔也会失败,但是在拍片生涯的大多数时期,他都能维持一种罕见的成功。虽然出生时间较
期刊
2018年国庆假期,遵义崇山峻岭怀抱的大发天渠景区迎来热情游客,并被《新闻联播》点赞!  10月3日播出的《新闻联播》中,次条新闻以接近一分钟的时间报道了中天金融集团在团结村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大发天渠作为被央视点赞的贵州景区光荣亮相。  前来体验险峻“大发渠”的游客、全国各地慕名采访的记者、专程调研的专家,总会心怀敬意前去探望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黄大发。这位团结村的老支书,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说:
期刊
审计署9月25日发布二季度审计结果显示,有6省的9个市县(区)以签订政府购买服务协议等方式,形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88.63亿元;有6省的11个市县(区)通过资金“空转”等方式,虚增财政收入48.33亿元。  此前,财政部发布两则通报,剑指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有33名地方政府官员、8家金融机构受到严格查处。  各部委传出的政策信号显示,高层对地方债的管理更加严格。整顿地方政府债务、尤其是整顿隐性债
期刊
2018年上半年,中国金茂(0817.HK,下称金茂)完成了718亿元销售额,同比增长198%,是房企销售目标完成率最高的公司。金茂今年的目标是1200亿元,上半年完成71.76%。在TOP5房企里,中国恒大和保利地产的目标完成率都在55%左右。  今年房地产市场低迷,行业气氛悲观,金茂何以做到如此力度的逆袭?笔者有四点观察。  一、房地产市场上扬期要拼魄力、拼豪情,下行期拼定力、拼勇气。严冬时刻
期刊
金融危机十年已过,全球贸易增长在这十年间一直处于乏力状态。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全球贸易年均增长幅度仅为3%。但是自2017年起,全球贸易增幅达到4.7%,世界经济复苏态势开始呈现明显态势。  这一点在国际经济的先行指数——波罗的海指数(下称BDI)上反映更为明显。金融危机之前BDI冲到了近12000点的历史高位,在金融危机后不断回落,在2016年2月11日更是跌到了290点历史低位。随后该指数开
期刊
地方债是财政金融问题的“集中症结点”。在中美贸易摩擦以及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稳增长面临新压力的情况下,以“减债”为重心加快财政金融结构大调整,无论对于防范系统性风险,还是改善宏观经济环境、激发国民经济活力,都具有重要而紧迫的意义。巨额的地方债存量,既是导致我国当前杠杆高的重要原因,也是财政与金融问题的“集中症结点。  当前削减地方债正处于一个重要的窗口期,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再迟延,需要采取有针对的措施
期刊
2018年9月21日,安徽省纪检监察网公布,安庆市立医院原副院长陈新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据《财经》记者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这已经是今年第18位落马的三甲医院院长。  截至记者发稿,中国裁判文书网的信息显示,全国今年已有56位医院(卫生院)院长、副院长因贪污、受贿等罪名被判刑。而与医院相关的贪腐案件有500余件。  案由主要涉及药品、医疗设备、耗材购销,医院基础建设
期刊
美国正在重建以美国为中心的、美国利益优先的贸易新格局,我们将其概括为“三条腿走路”:第一,修改多边贸易规则,以WTO为代表,谈不拢,就“退群”;第二,重建双边(或区域)贸易体系,以美-加-墨协定(USMCA)、美韩协定,和正在谈判的美日协定为代表;第三,重新定义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有两个选择:要么谈判,达成某种共识,而这种共识很可能是美国占优的;要么被孤立,USMCA中的排他性条款就是证明。极端情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