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梅尼科·斯卡拉蒂的钢琴音乐欣赏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en_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被誉为“近代音乐之父”的多梅尼科·斯卡拉蒂生活在巴洛克时期,但是他创作的音乐风格却是超越了巴洛克时期的范畴,可以说是当时最先进的作曲家之一。尤其是在键盘音乐创作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建立了斯卡拉蒂在西方音乐史中的重要地位。斯卡拉蒂创作的单乐章古钢琴奏鸣曲决定了那个时期的古钢琴奏鸣曲式,他的创造性影响了海顿古典奏鸣式的成型;影响了古典乐派的钢琴创作道路,预示前古典奏鸣曲快板乐章的特点,成为巴洛克时期新兴音乐文化的杰出代表。
  关键词:多梅尼科·斯卡拉蒂 键盘演奏技巧 奏鸣曲 键盘
  引言
  多梅尼科·斯卡拉蒂开创的键盘演奏技术为钢琴技术写作做了很好的铺垫,也是他的一大贡献,对后来键盘音乐写作技术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斯卡拉蒂的作品充满优雅、活泼和幽默,还突出音乐的表现性和戏剧性。我们可以从斯卡拉蒂的作品及其键盘奏鸣曲、演奏技巧以及对后世键盘音乐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详细的分析,作品的分析使我们对巴洛克时期音乐创作有一个很好的认识,更有利于我们在钢琴教学和演奏过程中的技巧提高。
  一 斯卡拉蒂和他的键盘奏鸣曲
  1 斯卡拉蒂的简介及创作概述
  生于意大利的斯卡拉蒂是著名的作曲家和古钢琴演奏家,是著名作曲家压力山德罗·斯卡拉蒂的第六个儿子。在斯卡拉蒂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演奏羽管键琴的才华,而且兼任了管风琴乐师和作曲家的称号。18世纪初,斯卡拉蒂就创作了大量塞雷纳和康塔塔,他的作品其实受到了他父亲的很多影响。斯卡拉蒂拜弗朗切斯科·加斯帕里尼等很多有名的作曲家为师,并结交了很多青年作曲家。斯卡拉蒂与亨德尔是很好的朋友,他们彼此欣赏着对方的才华,他们一个从事的是管风琴,另一个是羽管键琴。后来,成为葡萄牙国王女儿和弟弟的音乐教师,还和公主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了斯卡拉蒂对羽管键琴创作的激情,一生创作了555首键盘奏鸣曲,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不仅摆脱了父亲对他音乐创作的阴影,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1725-1729年是斯卡拉蒂人生的转折点,父亲去世,自己成家,这些都成为改变生活方向的因素,是斯卡拉蒂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在西班牙,斯卡拉蒂吸收了很多音乐文化,这也为他创造了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在这里度过了他的余生。这也是为什么斯卡拉蒂作品中的风格接近于西班牙音乐风格,就连西班牙的舞蹈和民族乐器都成为了他键盘作品中描写的对象。因为当时流行的是歌剧、弥撒曲、大协奏曲和康塔塔等体裁,所以他在创作的时候还是会受到一些影响的。斯卡拉蒂不在乎自己作品的出版,因为他总致力于演奏与教学,他的作品一般都是亲手抄写的,除了编辑出版了一册《大键琴练习曲》之外,就再也没有出版过其他作品了。斯卡拉蒂过世以后,玛利亚·芭芭拉公主就编写键盘奏鸣曲,作品呈现多样性和新颖性。这些历史书籍和演奏使斯卡拉蒂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音乐领域尤其是奏鸣曲技巧革新方面,成为最具有特色的作曲家之一。
  2 键盘奏鸣曲风格概述
  巴赫、亨德尔和斯卡拉蒂是同一时期的作曲家,但是斯卡拉蒂对音乐创作敢于创新和探索,他追求的音乐风格与巴赫、亨德尔不同,他的音乐中既有巴洛克时期的传统风格,也有主调音乐创作手法,而这些就为他以后在音乐创作方面奠定了基础。在复调音乐盛行的巴洛克时期,斯卡拉蒂却以主调音乐为主的形式来创作他的许多键盘奏鸣曲,这就预示着主调音乐的到来,他的奏鸣曲织体上多采用主调式的写法,就以短句作为乐句的动机取代了以往宽广的旋律线条,把单一的主题改变成对比的主题创新的音乐语言起到了丰富的效果。这种写法是斯卡拉蒂创作古典音乐的开端,由于他多服务于皇宫贵族,所以作品的特点就是华丽均衡。作品大部分表现的是追求一种世俗化和舒畅欢快的音乐风格。
  在斯卡拉蒂的键盘奏鸣曲演奏中多为大跳、同音反复和双手交叉等技巧,还会加入快速的经过音加强演奏的流畅性。这些技巧被用在表现音乐形象和音乐色彩当中,并且把可以展现的技巧全部融入到五百多部作品当中。在斯卡拉蒂的键盘奏鸣曲当中具有很强的描绘性和模仿性,奏鸣曲当中可以听到很多模仿小提琴、吉他和大提琴等乐器的音响效果。虽然斯卡拉蒂出生在意大利,但是由于后期在西班牙的生活,使得他把两个国家的民族风情和音乐元素掌握得很透彻,作品中反映两国民族风格也经常可以感觉到,尤其在斯卡拉蒂即兴演奏的时候,他的多种键盘技巧就会被应用进来。具有民间舞蹈特征的乐曲和键盘奏鸣的不同音响,令人耳目一新。斯卡拉蒂一直把自己的键盘奏鸣曲称为练习曲,作品为了玛利亚公主和安东尼奥演奏练习而作,相对来说具有针对性。斯卡拉蒂敢于打破巴洛克时期创作的原有规则是需要勇气的,斯卡拉蒂对羽管键琴的热爱和丰富想象力是平常人所不能及的,注定会对键盘演奏进行技术革新的。斯卡拉蒂的键盘奏鸣曲对当代社会钢琴学生的运用价值极高,对19世纪钢琴演奏技巧也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二 羽管键琴奏鸣曲曲体分析
  1 曲式结构特点
  在巴洛克时期创作乐曲较多的应用古二部曲式,斯卡拉蒂却是敢于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加入自己新的元素。键盘奏鸣曲频繁用古奏鸣曲曲式进行写作,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奏鸣曲,“练习曲”的称呼在当时是斯卡拉蒂和“康塔塔”比较之下而言的。奏鸣曲的篇幅很短,一个单乐章的二部式,曲式结构也相对简单。斯卡拉蒂的奏鸣曲的呈示部一般是由乐曲的主调开始,结束在属调上面,会有两个对比性的材料填充在第一部分的呈示部。第二部分就是 “展开部和再现部”,与传统奏鸣曲不一样的是它是从属调上开始的,从属调上开始结束却是在主调上,由于引入的材料不同,所以第二部分在选用与主调相近的近关系调上进行模仿。例如,K380这首奏鸣曲把古奏鸣曲式作为开头来写,开头呈示部由主部和结束等部相互连接而成。把降E大调作为主部的开始,在属调的B大调上面结束。第二部分由展开部分再现合成另一个部分,就是所谓的“展开——再现部”。在这里再引用新的材料,穿插E大调、升c小调、升f小调和e小调之后结束在主调E大调上面。   K9是一首田园风格的奏鸣曲,是演奏较多的作品。古奏鸣曲曲式很常见,第一部分由主部、连接部、副部和结束部组成。从主调d小调开始结束在关系大调F大调上,“展开——再现部”经历F大调,D大调,A大调和d小调,在主调d小调上面结束。整个结构和第一部分基本一致,在古二部曲式的基础上,斯卡拉蒂又加以发展变化,创作的技巧上进步很多。一首作品只需要四到六分钟就可以演奏完,乐曲生动、灵巧的特点给人们留下的印象颇深。
  2 和声风格
  和声材料多使用一级、四级、五级、属七、属九、二级、副属和重属和弦等。是很重要的和声手法,采用短倚音创作手法造成不和谐的效果。一个小节换一个和声,使用不协和和弦然后就转调进行解决。把一、四、五级作为基本和弦运用在键盘奏鸣曲中,常用一些属七和减七和弦这些不协和和弦,使音乐情绪发生对比加大矛盾使效果更加鲜明。斯卡拉蒂的大二度叠置和弦被称为“温柔的不协和和弦”,这是印象派作曲家的特色和声手法。“短倚音和弦”一般都是在作品中间的位置,增强了和声的色彩。表现了他对键盘音乐的想象力,抒发着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激情。“断倚音和弦”的应用是斯卡拉蒂在对当时那个时代中声音和景象进行吸收,最终产生的结构,同时这种声音也经常被现代作曲家进行应用,所以,也有一部分人将斯卡拉蒂称为是“印象主义作曲家”。斯卡拉蒂关于对和声语言进行的大胆探索和追求,对后世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 调式、调性的应用
  在斯卡拉蒂的键盘奏鸣曲中调性的布局几乎一样,调性直接简单,以主调开始关系调上节结束,在大调中结束在属音上,小调则结束在小调的属音上。第二部分会重新建立调性的平衡,加大对音乐的对比度,经过多次转调再现第二部分的材料。远关系调的应用也是斯卡拉蒂在创作中的一大特色,在他的作品中,同名大小调进行转换则是很正常的事。例如,C大调键盘奏鸣曲其中展开部,g和声小调——E大调——c小调——降A大调——f小调——c小调调性很复杂。大小调相互交替这种写法在当时很少见。转调手法相当丰富,有共同音、跳跃性和半音阶转调等方式,转调的方式展开主题也是其创作特点之一。在K318中,六个升号的调性可以不考虑原则,直接转到六个降号调里去。K246四个升号转换成四个降号调的创作方式加大了明暗对比,使乐曲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4 奏鸣曲中的节奏特点
  斯卡拉蒂的键盘奏鸣曲中的节奏特点具有多变性但又有规律可循,在他五百首键盘奏鸣曲当中,四百首都是运用三拍子来创作的,这和西班牙的民间音乐和舞曲有着很大的联系。用三拍子来体现地方特色,使情绪更好地发挥出来,3/4、3/8、6/8是一种很强的舞蹈性的拍子,用在塔兰泰拉舞曲中可以有很浓厚的舞蹈气息,具有高贵优雅、明朗的风格,同时可以表现出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民间风情。例如,K153就是一首具有鲜明节奏律动感的克朗特舞曲,其借助于6/8拍子对生机勃勃的景象进行表现,在其右手下行的旋律中,自然也就将欢快祥和的气息进行体现,再加上装饰音的弹奏,更能够对其活跃气氛进行渲染。另外,在其奏鸣曲中,还出现了很多的切分节奏,更能够对音乐的动力进行增强,同时也增添了音乐的新鲜感和紧张感。
  三 斯卡拉蒂奏鸣曲对后世键盘音乐的影响
  首先对古奏鸣曲式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巴洛克时代结束以后就开始了复杂的复调音乐向清新的主调音乐发展。古典奏鸣曲式在古奏鸣曲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扩大了写法。结构变得更加丰富,表现力也更强。古典奏鸣曲式是三部性的结构,再现的时候已经有完整的主部再现使结构上更加均衡统一。贝多芬奏鸣曲中展开部分有个性的部分,所有呈示过的主题和新材料交织在一起,使音乐具有紧张和戏剧性。古典时期的作曲家对奏鸣式的完善和发展为世人留下了很多音乐精品。斯卡拉蒂预示着奏鸣曲式的创作手法的改变具有历史意义,对后世钢琴演奏技巧有很大的影响。每首奏鸣曲都具有技术课题,斯卡拉蒂的技巧也许没有李斯特、肖邦等人表现的技巧那么难,但是他在古钢琴上创造的新技巧却是具有创新意义的。
  结语
  斯卡拉蒂的键盘奏鸣曲不仅可以作为练习曲,也可被音乐会选定为演奏曲目,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独特风格,这些都体现了他不同的创作思维和审美情绪。学习斯卡拉蒂的键盘奏鸣曲可以很好地把握巴洛克时期和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钢琴教育领域可以深化对斯卡拉蒂奏鸣曲的深入研究,对于钢琴教育和演奏技巧都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郑晓莹:《斯卡拉蒂d小调(K9)奏鸣曲分析与手风琴演奏风格》,《黄河之声》,2009年第10期。
  [2] 李翔宇:《斯卡拉蒂键盘奏鸣曲民族风格探析》,《大众文艺》,2012年第4期。
  [3] 陈红岩:《从作品K380看多梅尼科·斯卡拉蒂奏鸣曲的风格特征》,《黄河之声》,2008年第13期。
  [4] 陈萱萱:《简论斯卡拉蒂奏鸣曲创作体裁的多样性》,《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年第3期。
  [5] 付熙璇:《多梅尼克·斯卡拉蒂钢琴奏鸣曲中的创新与风格演变》,《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年第11期。
  [6] 周振亚:《典雅与创新——D·斯卡拉蒂钢琴奏鸣曲创作浅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邹毅,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摘要 中国古典舞是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创作和发展起来的舞蹈学科体系。在西方古典舞以其科学的训练方法在世界舞蹈中扎下根基的背景下,中国古典舞必须以地域性、历史性、民族性和文化性进行作品创作,才能体现其鲜明的艺术特色。《虢国夫人游春舞》的创作既借鉴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元素,又体现了现代的审美特征,为中国古典舞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思考的空间。  关键词:地域文化 形神兼备 刚柔相济 舞蹈意境  《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