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最近频繁发生企业资金链断裂危机。企业融资决策如负债和债务期限成为财务危机主要诱因,表现为过度负债、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短期融资渠道冻结。融资风险与市场流动性风险相互作用放大了初始冲击。文章试图从代表性企业财务危机出发,分析财务危机一般机制及其潜在影响,从而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短期债务;流动性;再融资风险;财务风险
一、 引言
专业化产业区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重要经济现象,浙江“块状”经济便是显著模式之一。企业在特定区域集聚、分享分工经济产生的递增收益,表现在节约交易成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上,这也进一步促进分工深化,这种循环累积效应最终形成专业化产业区。本质上,专业化产业区兼具区域分工和产业分工功能,其显著特征是,供应链上企业存在密切贸易联系和共同地缘关系。上下游企业进行产品赊购赊销,从而产生依附于产品关系的信贷合约关系,即商业信用关系。然而,产业集聚也可能成为风险集聚、扩散渠道。专业化产业区内企业间紧密联系,这有助于企业通过互相提供担保形成担保链,抱团贷款,从而缓解融资约束,这样,加强了企业间金融联系。但也蕴含巨大财务风险,如资金链断裂、扩散风险,可能诱发区域系统性财务危机。
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人民币汇率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外部需求萎缩,以及信贷紧缩等。制造企业面临严重经营困难和财务困境,其中资金链问题尤为突出,浙江省纺织企业也不例外。浙江江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江龙控股”)正是遭遇严重资金链断裂危机典型代表。江龙控股是纺织印染行业龙头企业,经历了崛起、上市再到重组,最后濒临破产,成为继樱花纺织、飞跃集团、山东银河后,发生财务危机又一纺织制造大户。由于龙头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大,产业关联度高,一旦陷入困境,极易引发连锁反应,进而放大不利冲击。因此,行业龙头企业是产业集聚区中系统性重要企业,能否有效地对其财务风险进行识别、控制与预警,这对行业乃至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现状及趋势
浙江产业集群是一种新经济地理现象,这种集聚产业组织及空间形态在发挥地区比较优势、资本积累、提高区域竞争力上具有重要作用。浙江产业集群数量众多,门类齐全,且具有鲜明特征,主要以中小企业和传统产业为主、以“专业市场 工厂”为主要经营模式,以特色工业园区为地理组织形式。在专业化类型上,主要有绍兴轻纺产业群、海宁皮革产业群、嵊州领带产业群、永康五金产业群、永嘉纽扣产业群、乐清低压电器产业群、桐庐制笔产业群、诸暨袜业群等。《浙江省纺织产业转型升级规划(2009-2012)》指出: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纺织特色产业集群。该省纺织行业主要集中在绍兴、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金华等市,产业规模占全省纺织工业98%,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如绍兴、萧山化纤及化纤面料,宁波、温州服装,杭州女装,余杭、海宁家用纺织品,桐乡毛衫,诸暨、义乌袜业,嵊州领带,天台工业用布等产业集群。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绍兴、萧山、海宁、桐乡“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称号。
浙江省纺织企业在全国纺织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江龙控股是绍兴市大型印染企业,集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拥有浙江江龙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浙江南方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方圆纺织超市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2004年8月江龙投产,当年出口2 000万美元。2005年销售额超过6亿元,净利润达7 000万元。2005年起,江龙控股开始规模扩张。2006年在新加坡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募集资金5亿元。江龙控股上市后资产迅速膨胀,从1家企业扩张为8家企业,涉及印染、纺织、贸易及房产等行业。2007年初斥资2亿元进口11条特宽幅生产线,建成国内最大特宽印花生产线。短短几年内,江龙控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然而,2008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高企,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增加,外部需求急剧萎缩。江龙控股在快速扩张后陷入严重财务危机。绍兴市外经贸局资料显示,江龙控股总负债22亿元,其中银行贷款12亿元,民间借贷8亿元,货款2亿元。在企业间资金联系上,相互提供担保很普遍,从而企业之间形成复杂担保链。仅浙江雄峰进出口有限公司就为江龙控股提供担保4.5亿,同时江龙控股也为其他企业提供大量担保。江龙控股陷入困境后,这些有担保关系企业也面临巨大担保风险。2008年11月25日,绍兴当地法院、政府召集供应商和民间借贷债权人,商讨江龙控股债务问题。这样,江龙控股成为发生资金链断裂又一纺织企业。
三、 财务危机形成、演化及影响
不利行业经济环境是纺织制造企业所面临的共同困难。化纤行业竞争激烈、利润微薄。工业与信息化部资料显示,2008年中国纺织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需不足导致纺织业出口受阻、效益下滑。2008年前11个月,纺织行业实现利润1 026亿元,增幅由2007年同期增长36.9%转为下降0.7%;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21.3亿元,同比增长97.7%,亏损面达到20.4%。全年累计出口1 851.7亿美元,同比增长8.2%,增幅较2007年下降10.7个百分点。
事实上,宏观经济环境不仅对信用风险,还对企业融资决策如负债和债务期限产生重大影响。正如Shleifer 和Vishny(1992)所强调,企业负债能力取决于当前经济环境。一般地,在繁荣时期,企业能够借到更多资金。当企业能够动态调整资本结构时,调整速度和规模取决于当前经济环境。尤其是,企业在繁荣时期应该比衰退时期更经常且更小幅度调整其资本结构。
江龙控股发生资金链断裂,既有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影响,更重要的是企业内部机制问题。为了满足日常运营、规模扩张和多元化经营需要,江龙控股多渠道融入资金,然而未能对自身偿付能力和行业前景进行风险评估,表现在短期融资用作长期投资,较高财务杠杆,以及资产负债期限严重不匹配等,最终酿成资金链断裂。由于发生运营或者支付困难,企业资金链断裂可能导致债务危机发生,进而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江龙控股财务风险主要有:运营资金不足、账期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担保风险等。具体地,运营资金不足表现为:超过其负债能力,进行规模扩张;营运资金被长期挤占,即长期运营资金无法在短期内形成收益。企业资产负债期限严重不匹配。为弥补营运资金缺口,企业借入短期资金,大量增加流动负债,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此外,企业运用财务杠杆,大量借入银行短期贷款购置长期资产,造成企业清偿能力下降,易引发流动性风险。江龙控股担保链条长,担保相关方损失产生连带风险,容易引发资金链断裂。 1. 过度规模扩张。崛起后,江龙控股未能充分评估企业自身资金能力,迅速进行规模扩张和多元化经营。2007年,江龙控股以承债方式收购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背负4.7亿元巨额债务,同年还收购了方圆制造、百福服饰等企业。此外,斥资2亿元进口11条生产线。在公司长期资本来源不足情形下,为了满足长期投资需求,江龙控股借入大量银行信贷和商业信用。据统计,截至2008年10月,江龙控股持有银行贷款约12亿元。然而,企业规模扩张具有资金需求量大、周期长、变现能力弱等特点,这些长期投资无法在短期内获得收益。因此,对资金周转有更高要求,若超出自身能力过度负债,则容易引发债务危机。显然,这种短融长投融资策略大大降低企业资金流动性,并加大偿债风险。
2. 激进融资策略。债务融资是企业重要融资决策,其中债务内部结构如债务期限很重要。合理债务期限结构可以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和提供管理者激励。激进筹资策略具体表现在较高财务杠杆和高利息民间借贷。江龙控股资金问题早已显现,2007年开始,江龙集团就拖欠300多家供应商货款2亿元。相比供应商,银行和民间借贷是更大债权人。目前,包括未到期贷款、信用证,江龙控股在银行授信余额为11.3亿元,涉及浙江、上海等地14家银行,其中工行绍兴分行为最大债权人,涉及授信余额为3亿元,建行绍兴分行为第二债权人,授信余额1.2亿元。
纺织行业是对外依存度很高的竞争性行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信贷紧缩,外部产品需求急剧萎缩,企业应收账款逾期支付和存货增加,出现暂时资金短缺。然而,国际资本市场短期借贷冻结,国内金融机构收紧信贷。非正规金融成为短期融资重要渠道。浙江省民间资金充裕,非正规金融交易活动活跃。像其他许多浙江制造企业一样,在正规融资渠道不畅下,江龙控股向民间借贷融资,维持企业正常运营。江龙控股民间借贷链条长,利息高,导致资金成本高企,仅2008年支付民间借贷利息就高达2.8亿元。高利息民间借贷暂时解决企业短期资金短缺问题,但民间借贷市场不完善且缺乏相应法律保护,民间借贷自身利息高、期限短,民间借贷蕴含巨大违约风险。当无力偿还贷款时,浙江企业往往从民间借贷公司融入短期高利贷,获得银行贷款后再偿还高利贷。但由于银根紧缩政策,当从民间获得融资偿还贷款后,银行不再提供贷款,这直接导致江龙控股资金链断裂。当地担保公司也是江龙控股高利贷融资重要渠道,担保公司从民间低息融入资金,高息向江龙控股提供资金。因此,借贷成本大幅攀升。
事实上,债权人再融资决策很重要。债权人在对企业前景产生担忧下,容易引发债权人信任危机。到期债务不予展期,债权人加紧未到期债务收贷。商业银行可能收回到期债务后不再提供融资,这在其他债权人中产生恐慌。江龙控股面临这样财务困境,不同债权人争相收回贷款,使江龙控股陷入严重流动性风险。为什么债权人停止其债务展期?如果到期债权人当前为债务展期,将来可能遭遇未来到期债权人撤回资金引起企业清算。从而,未来到期债权人对当前到期债权人施加外部性。债务即将到期的债权人可能希望收回贷款不再续贷而不是面临清算风险。
企业在危机期间经历再融资冻结,使用固定短期债务为风险长期非流动性资产融资。由于担心未来市场恶化,短期债权人拒绝为债务再融资,这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短期债务对企业产生负债方风险,或者融资风险。再融资风险是加重危机的加速器。再融资冻结显著特点是债权人拒绝债务展期,因为担心未来债权人也拒绝再融资。企业为长期非流动资产融资,使用固定短期债务并必须持续债务展期。债务固定性质产生负债方风险,以债务挤兑形式存在(He
关键词:短期债务;流动性;再融资风险;财务风险
一、 引言
专业化产业区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重要经济现象,浙江“块状”经济便是显著模式之一。企业在特定区域集聚、分享分工经济产生的递增收益,表现在节约交易成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上,这也进一步促进分工深化,这种循环累积效应最终形成专业化产业区。本质上,专业化产业区兼具区域分工和产业分工功能,其显著特征是,供应链上企业存在密切贸易联系和共同地缘关系。上下游企业进行产品赊购赊销,从而产生依附于产品关系的信贷合约关系,即商业信用关系。然而,产业集聚也可能成为风险集聚、扩散渠道。专业化产业区内企业间紧密联系,这有助于企业通过互相提供担保形成担保链,抱团贷款,从而缓解融资约束,这样,加强了企业间金融联系。但也蕴含巨大财务风险,如资金链断裂、扩散风险,可能诱发区域系统性财务危机。
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人民币汇率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外部需求萎缩,以及信贷紧缩等。制造企业面临严重经营困难和财务困境,其中资金链问题尤为突出,浙江省纺织企业也不例外。浙江江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江龙控股”)正是遭遇严重资金链断裂危机典型代表。江龙控股是纺织印染行业龙头企业,经历了崛起、上市再到重组,最后濒临破产,成为继樱花纺织、飞跃集团、山东银河后,发生财务危机又一纺织制造大户。由于龙头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大,产业关联度高,一旦陷入困境,极易引发连锁反应,进而放大不利冲击。因此,行业龙头企业是产业集聚区中系统性重要企业,能否有效地对其财务风险进行识别、控制与预警,这对行业乃至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现状及趋势
浙江产业集群是一种新经济地理现象,这种集聚产业组织及空间形态在发挥地区比较优势、资本积累、提高区域竞争力上具有重要作用。浙江产业集群数量众多,门类齐全,且具有鲜明特征,主要以中小企业和传统产业为主、以“专业市场 工厂”为主要经营模式,以特色工业园区为地理组织形式。在专业化类型上,主要有绍兴轻纺产业群、海宁皮革产业群、嵊州领带产业群、永康五金产业群、永嘉纽扣产业群、乐清低压电器产业群、桐庐制笔产业群、诸暨袜业群等。《浙江省纺织产业转型升级规划(2009-2012)》指出: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纺织特色产业集群。该省纺织行业主要集中在绍兴、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金华等市,产业规模占全省纺织工业98%,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如绍兴、萧山化纤及化纤面料,宁波、温州服装,杭州女装,余杭、海宁家用纺织品,桐乡毛衫,诸暨、义乌袜业,嵊州领带,天台工业用布等产业集群。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绍兴、萧山、海宁、桐乡“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称号。
浙江省纺织企业在全国纺织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江龙控股是绍兴市大型印染企业,集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拥有浙江江龙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浙江南方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方圆纺织超市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2004年8月江龙投产,当年出口2 000万美元。2005年销售额超过6亿元,净利润达7 000万元。2005年起,江龙控股开始规模扩张。2006年在新加坡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募集资金5亿元。江龙控股上市后资产迅速膨胀,从1家企业扩张为8家企业,涉及印染、纺织、贸易及房产等行业。2007年初斥资2亿元进口11条特宽幅生产线,建成国内最大特宽印花生产线。短短几年内,江龙控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然而,2008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高企,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增加,外部需求急剧萎缩。江龙控股在快速扩张后陷入严重财务危机。绍兴市外经贸局资料显示,江龙控股总负债22亿元,其中银行贷款12亿元,民间借贷8亿元,货款2亿元。在企业间资金联系上,相互提供担保很普遍,从而企业之间形成复杂担保链。仅浙江雄峰进出口有限公司就为江龙控股提供担保4.5亿,同时江龙控股也为其他企业提供大量担保。江龙控股陷入困境后,这些有担保关系企业也面临巨大担保风险。2008年11月25日,绍兴当地法院、政府召集供应商和民间借贷债权人,商讨江龙控股债务问题。这样,江龙控股成为发生资金链断裂又一纺织企业。
三、 财务危机形成、演化及影响
不利行业经济环境是纺织制造企业所面临的共同困难。化纤行业竞争激烈、利润微薄。工业与信息化部资料显示,2008年中国纺织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需不足导致纺织业出口受阻、效益下滑。2008年前11个月,纺织行业实现利润1 026亿元,增幅由2007年同期增长36.9%转为下降0.7%;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21.3亿元,同比增长97.7%,亏损面达到20.4%。全年累计出口1 851.7亿美元,同比增长8.2%,增幅较2007年下降10.7个百分点。
事实上,宏观经济环境不仅对信用风险,还对企业融资决策如负债和债务期限产生重大影响。正如Shleifer 和Vishny(1992)所强调,企业负债能力取决于当前经济环境。一般地,在繁荣时期,企业能够借到更多资金。当企业能够动态调整资本结构时,调整速度和规模取决于当前经济环境。尤其是,企业在繁荣时期应该比衰退时期更经常且更小幅度调整其资本结构。
江龙控股发生资金链断裂,既有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影响,更重要的是企业内部机制问题。为了满足日常运营、规模扩张和多元化经营需要,江龙控股多渠道融入资金,然而未能对自身偿付能力和行业前景进行风险评估,表现在短期融资用作长期投资,较高财务杠杆,以及资产负债期限严重不匹配等,最终酿成资金链断裂。由于发生运营或者支付困难,企业资金链断裂可能导致债务危机发生,进而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江龙控股财务风险主要有:运营资金不足、账期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担保风险等。具体地,运营资金不足表现为:超过其负债能力,进行规模扩张;营运资金被长期挤占,即长期运营资金无法在短期内形成收益。企业资产负债期限严重不匹配。为弥补营运资金缺口,企业借入短期资金,大量增加流动负债,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此外,企业运用财务杠杆,大量借入银行短期贷款购置长期资产,造成企业清偿能力下降,易引发流动性风险。江龙控股担保链条长,担保相关方损失产生连带风险,容易引发资金链断裂。 1. 过度规模扩张。崛起后,江龙控股未能充分评估企业自身资金能力,迅速进行规模扩张和多元化经营。2007年,江龙控股以承债方式收购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背负4.7亿元巨额债务,同年还收购了方圆制造、百福服饰等企业。此外,斥资2亿元进口11条生产线。在公司长期资本来源不足情形下,为了满足长期投资需求,江龙控股借入大量银行信贷和商业信用。据统计,截至2008年10月,江龙控股持有银行贷款约12亿元。然而,企业规模扩张具有资金需求量大、周期长、变现能力弱等特点,这些长期投资无法在短期内获得收益。因此,对资金周转有更高要求,若超出自身能力过度负债,则容易引发债务危机。显然,这种短融长投融资策略大大降低企业资金流动性,并加大偿债风险。
2. 激进融资策略。债务融资是企业重要融资决策,其中债务内部结构如债务期限很重要。合理债务期限结构可以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和提供管理者激励。激进筹资策略具体表现在较高财务杠杆和高利息民间借贷。江龙控股资金问题早已显现,2007年开始,江龙集团就拖欠300多家供应商货款2亿元。相比供应商,银行和民间借贷是更大债权人。目前,包括未到期贷款、信用证,江龙控股在银行授信余额为11.3亿元,涉及浙江、上海等地14家银行,其中工行绍兴分行为最大债权人,涉及授信余额为3亿元,建行绍兴分行为第二债权人,授信余额1.2亿元。
纺织行业是对外依存度很高的竞争性行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信贷紧缩,外部产品需求急剧萎缩,企业应收账款逾期支付和存货增加,出现暂时资金短缺。然而,国际资本市场短期借贷冻结,国内金融机构收紧信贷。非正规金融成为短期融资重要渠道。浙江省民间资金充裕,非正规金融交易活动活跃。像其他许多浙江制造企业一样,在正规融资渠道不畅下,江龙控股向民间借贷融资,维持企业正常运营。江龙控股民间借贷链条长,利息高,导致资金成本高企,仅2008年支付民间借贷利息就高达2.8亿元。高利息民间借贷暂时解决企业短期资金短缺问题,但民间借贷市场不完善且缺乏相应法律保护,民间借贷自身利息高、期限短,民间借贷蕴含巨大违约风险。当无力偿还贷款时,浙江企业往往从民间借贷公司融入短期高利贷,获得银行贷款后再偿还高利贷。但由于银根紧缩政策,当从民间获得融资偿还贷款后,银行不再提供贷款,这直接导致江龙控股资金链断裂。当地担保公司也是江龙控股高利贷融资重要渠道,担保公司从民间低息融入资金,高息向江龙控股提供资金。因此,借贷成本大幅攀升。
事实上,债权人再融资决策很重要。债权人在对企业前景产生担忧下,容易引发债权人信任危机。到期债务不予展期,债权人加紧未到期债务收贷。商业银行可能收回到期债务后不再提供融资,这在其他债权人中产生恐慌。江龙控股面临这样财务困境,不同债权人争相收回贷款,使江龙控股陷入严重流动性风险。为什么债权人停止其债务展期?如果到期债权人当前为债务展期,将来可能遭遇未来到期债权人撤回资金引起企业清算。从而,未来到期债权人对当前到期债权人施加外部性。债务即将到期的债权人可能希望收回贷款不再续贷而不是面临清算风险。
企业在危机期间经历再融资冻结,使用固定短期债务为风险长期非流动性资产融资。由于担心未来市场恶化,短期债权人拒绝为债务再融资,这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短期债务对企业产生负债方风险,或者融资风险。再融资风险是加重危机的加速器。再融资冻结显著特点是债权人拒绝债务展期,因为担心未来债权人也拒绝再融资。企业为长期非流动资产融资,使用固定短期债务并必须持续债务展期。债务固定性质产生负债方风险,以债务挤兑形式存在(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