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还是“蒙眬”

来源 :小学生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leifeng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晚上,爸爸要我听写课文《一夜的工作》里的生词。当爸爸念出“méng lóng ”时,我立即在本子上写上了“朦胧”。这个词语我以前在一篇课文里学过,肯定没有错!我打开课本核对答案时,发现课文里写的是“蒙目龙 ”,而不是“朦胧”。怎么回事呢?我被弄糊涂了。
  不久后,我在预习《三峡之秋》时,发现这篇文章里也有一个“méng lóng ”,但写的是“朦胧”,而不是“蒙目龙 ”。
  我决定“打破沙锅问到底”,向妈妈求援。我对妈妈说:“这两个词语读音完全相同,意思也差不多,肯定有一个写错了吧?”妈妈是教《大学语文》的教师,沉思一下说:“我也没把握,你还是向《新华字典》请教吧。”
  对呀,我怎么就没有想到《新华字典》呢?我急忙打开字
  典 ,不一会儿就找到了“朦胧”和“蒙目龙 ”。“蒙目龙 ”的意思是:两眼半睁半闭,看东西模糊不
  清。“朦胧”有两种意思:1.月光不清;2.不分明,模糊。
  接着,我又打开教材,找出两篇文章,分析这两个词语在文中的不同用法。在《一夜的工作》中是这样的:“我立刻站起来,揉揉蒙目龙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在《三峡之秋》里是这样的:“也许由于这里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过于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
  哎呀,这下我明白了!我对妈妈说:“前面的‘蒙目龙 ’一般用于形容眼睛看不清,后面的‘朦胧’一般是描写景物,对吗?”妈妈高兴地点了点头,说:“有道理。遇到什么问题,不能只靠猜测,一定要想办法弄清楚!”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