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健康的华德福教育模式的理论探究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u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德福教育模式的根基总结为人智学、人智医学和三元社会秩序理论。人智学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人的本质及人本质之间的关系。在人智医学的探究中有两个重要成果,即人的身体生命与思想生命各自有自身独特的发展阶段和生命周期,而且两者在身体中的活动具有一致性。三元社会秩序理论,即文化(精神)领域、政治(法律)领域和经济领域的三位一体,各个领域又分别与人类三大理想——自由、平等和博爱相联系,即精神的自由、法律的平等和经济的博爱。
  华德福教育 人智学 人智医学 三元社会秩序
  20世纪初源于德国、流行于欧美、本世纪初传入中国,现今遍布全世界的华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在教学理念、课程体系以及师资培训等方面的独特实践体系,越来越为各国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和接受,其核心是以华德福学校的创始人鲁道夫·史代纳(Rudolf Steiner)的人智学为基础,并广泛用于农业、医学、建筑、银行等领域,且在各个领域都表现以人为本先行的精神,并在华德福学校为主要实践平台持续教育实践而逐步形成的华德福教育模式。
  人智学、人智医学和社会三元秩序理论是构建华德福教育模式的逻辑起点,也是华德福学校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
  一、人智学
  史代纳“以科学为基础,来寻找研究心灵的新方法”。他将自己的研究与探索命名为“人智学(Anthroposophy)”,而他所命名的“人智学(Anthroposophy)”的前身是“神智学(Theosophie)”,后来因为他必须与其他所见不同的神智学者们有所区分,而独立创建了人智学派。他将那对人类启示的世界本质及以此而来的天职的超越感官之上的智慧称之为“神性科学(g?觟ttliche Weisheit)”或“神智学(Theosophie)”。[1]人智学主要内容概括为人的本质以及人的本质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方面。
  1.人的本质
  史代纳认为,身(Leib)、心灵(Seele)和灵性(Geist)是人类本质的三个方面。“身”的本质描述为,人周围环境中的事物是透过它来呈现。[2]“如当我踏上铺满花朵的草地,透过我的眼睛所见,看到了花朵的颜色。”[2]正因人借着这个“身”,才得以与物质世界相见。他认为“人以身体的感官接受外在世界的现象与刺激,经由身体认识他所属的世界”。[3]他又将人的身体本质分为头部系统(主要有神经—感官系统)、胸部系统(主要有节奏功能的心脏和肺)和新陈代谢—肢体系统(主要有消化系统、上肢和下肢)[4]这三大系统。
  “心”的本质描述为,人如何透过它将事物与自己的存在联系在一起,[2]形成个人的内心世界。人透过它而感受到对事物的有趣或无趣、喜欢或不喜欢、快乐或痛苦等印象,但它不一定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而是透过这些印象宇宙与我们发生联接并产生意义。“如我为这些花朵五彩缤纷的美而欣喜不已,这是事物给人的印象,人透过情感而将花朵与我自身的存在相结合。”[2]他认为“以心灵将现象与刺激转化成内在的与自己有关或有意义的情感世界,经由心灵建立他自己的世界。”[3]他认为人的心灵具有意志、情感(同感sympathy、反感antipathy)和思考的属性。[4]
  “灵”的本质描述为,当人以“近乎神性的本质”细察事物时在他身上启示的东西。“如通过我对花朵长期的观察思考所掌握的其成长法则和本质,但这不同于我的喜悦之情。我心的喜悦之情留在我内心中,而透过灵性启示所掌握的花朵成长法则和其本质却不因我的存在而存在,而是永存于世界之中。”[2]他认为“以灵性指引生命的方向,经由灵性到达更高的境界。”[3]他用意识的术语表达人的灵性本质,即睡眠、梦幻和清醒。[4]
  为了更好观察人类与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便于理解,史代纳又以自然界的四方和四种元素(水火风土)来描述人之本性的生命四体——物质体、乙太体、星芒体和自我体。物质体(physischer Krper)是指人类以矿物性为依据的生命存在形式;[2]乙太体(Lebenskraft)是以植物性为依据体现成长以及繁衍力量、每个瞬间维护物质体免于崩解的生命存在形式;[2]星芒体(Empfindungsleib)是以人类透过动物性为基础能感知周围事物、能以外在印象为基础拥有内在体的存在形式[2];自我体(menschlich)是以净化和提高人的其他三个成分素质的生命存在形式。[4]
  2.人的本质之间的关系
  史代纳认为人的身、心灵和灵性三重本质组成的是一个具有三重性的整体,体现在身心灵三个本质各自的属性及其相互联系中。具体体现为,头部系统是思考的中心,且思考这一心灵能力在生理上与神经—感官系统相联接,意识是清醒状态;胸部系统是情感的中心,情感的表达存在于有节奏功能的循环系统中,意识是梦幻状态;四肢系统是意志的中心,意志存在于新陈代谢—四肢系统中,意识是睡眠状态。如表1所示。
  表1 身心灵的三位一体
  在史代纳看来,“身体是心灵成长的物质基础,而灵性成长的所需又是从心界提取而来。身体器官和外界事物存在于当下,灵本身启示给人的宇宙法则乃是永恒持存,心活在身与灵之间,在当下和永恒持存之间形成媒介。”身体器官对外界的印象需要通过当前(Gegenwart)的存在对外界事物引起注意时,才能促成印象、感觉或知觉的实现。而在灵的启示中所认知的有关宇宙法则和真相(Wahrheit)永恒持存。他这样描述身心灵之间的联系:“人藉由心与身而根植于物质界,透过灵性而向上在灵性世界中开花结果,而那一面向下扎根另一面往上开花的主干,就是心本身。”[2]“心”在当下(身)与持存(灵)之间形成,它是当下与持存得以相互连结的媒介,它又在当下与持存中调和着两者的连结达到和谐。
  二、人智医学
  人智医学,简而言之就是史代纳提出的将医学科学扩展到人类的精神科学现象。人智医学着眼于病人个体的治疗,避免使用统一的治疗方法,医生在就诊时以病人的个案和调查个人历史为基础。[5]   在华德福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史代纳及其追随者们高度重视物质体、乙太体的发展,认为“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治疗”。在第一所华德福学校创校之初,他就选聘了一位专职的校医,并要求“在教师训练中必须再纳入发展的一部分,即有关孩子健康和疾病方面的知识。”[6]同时他也高度重视星芒体和自我体的发展。在他看来,人的这四种生命存在的方式,具体展现在人的身体生命和思想生命中。在人智医学的探究中,对此有两个重要成果,即人的身体生命与思想生命各自有自身独特的发展或成长阶段和生命周期,而且身体中的生命活动和思想中的生命活动两者具有一致性。
  1.身体生命与思想生命的阶段性
  人类身体生命以倒影式对应的方式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人类身体生命的建构和退化的作用和意义是为配合他们思想生命的成熟。思想生命的发展具体体现在思考能力的发展。
  人在出生以后,身体生命中先是神经系统的发展占据着重要地位,接着是呼吸循环节奏功能系统的发展,最后是骨骼和新陈代谢系统发展的完整成熟。[6]然而在中年以后,身体的这三种器官系统,将以相反的顺序开始退化。[6]思想生命中的思考能力的发展从童年开始经过各个成长阶段到成熟的生命期,乃至老年和死亡。[6]
  在人智医学的探究中发现,人类身体生命的构建及退化和思想生命的发展大体都可以分为七个阶段。第一阶段0~9岁,感官功能完全成熟,中枢神经系统达到90%以上的成熟,[6]思考生命透过知觉感官的刺激,发展一种以图像为主的思考方式。第二阶段9~15、16岁,此阶段是呼吸循环和节奏功能发展的稳定期,即呼吸的韵律和心跳频率的成熟,同时发展为以一种辩证的具有判断力的思考方式。第三阶段15、16~20、23岁,成人模型的骨骼系统的成熟,进而使新陈代谢过程和荷尔蒙分泌稳定,[6]由此提升为一种独立自主且具有创造性的思考方式。第四阶段是各生理功能成熟的高峰期,思考能力也继续向上成长着。第五阶段40~50岁,女性开始进入停经期,此阶段慢性的骨骼系统和新陈代谢功能范围的磨损现象出现几率较高,如慢性的新陈代谢的失调和风湿性的病变,[6]此时退化的骨骼力量在脑内形成新的思考能量,因此思考模式更趋成熟。[7]第六阶段50~60岁,由于韵律功能的退化,易患心脏、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疾病,[6]欲发展出成熟的判断力。第七阶段60~70岁,知觉感官和中枢神经系统的退化现象越来越明显,[6]发展成为具有远见的长者,人生进入另一番新境界,正是所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7]在死亡的时候生命体将完全从那个已经衰退瓦解的物质身体中解脱出来,成为鲜活的思想体。[6]如图1所示。
  图1人类身体生命的构建及退化和思想生命的成熟
  (图片来源:K.-M.Dietz/B.Messmer[Hrsg.]:Grenzen erweitern-Wirklichkeit erfahren.Stuttgart,1998,p.254)
  2.身体、思想生命两者活动的一致性
  史代纳用人本质的四重性描述思考,即思考活动(乙太体)和情感力量(星芒体)的相互配合,其中还有无体无形的意志力量(自我体)。[6]人类思想生命中的三体(乙太体、星芒体、自我体),与身体生命的三大系统(神经—感官系统、呼吸循环节奏功能系统、新陈代谢—四肢系统)相连结,才能使身体生命和思想生命拥有成长和再生的力量。
  他对于教育和医学的创新发现就是辨识了生命形成力量“(Lebensbildekr?覿fte)和思想形成力量(Gedankenbildekr?覿fte)两者活动是一致的。[6]举例来说,代谢系统最重要的能力是分解,然后重新建构成新的物质,以便人体利用,这一过程就是消化。[7]思考的过程也是如此,我们进行思考之前,必须先接纳老师所教的内容,接着再去分析这些内容,质疑他们的真实性,而不是全盘接受。[7]经过重整之后的去伪存真,将内容建构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身体消化与思想“消化”都要经过分析与合成的过程,如表2所示。
  表2 身体、思想生命两者活动的一致性
  来源:《迈向健康的教育》一书的第23页
  通过对人智医学中身体生命与思想生命发展的理性的分析和感性的描述,使华德福学校的教师们能更仔细地观察了解孩子们在发展中各种不同的需求,并且能确认目标地支援孩子的成形过程(Bidevorg nge)并提供适当帮助。[6]这也使华德福的教育者们更人性化地理解教育的影响对于人一生的影响之间的关系是恒久深远的。
  三、三元社会秩序
  史代纳把社会同样视为三位一体的,即文化(精神)领域、政治(法律)领域和经济领域,他把各个领域分别与人类三大理想——自由、平等和博爱相联系,即精神的自由、法律的平等和经济的博爱,他又把这种理想的社会实体的机制用人类的三重属性来反映,即精神之自由、心灵之平等和身体之博爱。
  1.社会实体本质的三重性
  史代纳认为社会实体组织在本质上不是单一的,而是三重性的,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与经济领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着的。他所谓健康的社会实体,体现在经济事务上的博爱,政治(法律)事务上的平等,文化(精神)事务上的自由。[4]他认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各自独立、成熟且又互为支持着,而维持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石是从属于人类经验的自由精神的文化领域,应当独立于政治控制和经济取向。[8]他认为实现这种社会理想,社会机制应与人类的三重属性相联系。
  史代纳认为的社会实体的三重性是与历史发展相联系而得出的结论。他从历史观点出发,认为西方文化从希腊人那里继承了其文化精神,从罗马人那里继承了国家的政治法律,在此基础上,又附加了第三个领域,即经济,这纯粹是起源于欧洲的产物。[4]史代纳把社会实体的三重性具体引入到一个国家中,他也坚持把国家看成是三位一体的。他认为一个自治的准国家应当把它的关心仅限于文化生活(精神领域);另一个准国家应当仅关心人的生活权利(法律领域);而第三个则仅关心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管理(经济领域)。[4]   不仅如此,史代纳把人类普遍的三大理想即自由、平等和博爱与社会实体组织的三个领域即文化、政治与经济相联系。他把自由联系到文化的、知识的和宗教的自由,把平等联系到政治领域和法律权利,把博爱联系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史代纳认为要实现这样理想的社会实体,首先应把文化、政治与经济这三个领域当作三个拥有主权实体的“国家”;其次这三个“国家”中的每一个都要根据原则处理“每国”的事务,即经济事务上的博爱,政治事务上的平等,精神事务上的自由;最后,每个“国家”不仅应当被赋予权力来管理它自己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要与另外两个“国家”进行谈判与合作,便会产生社会实体的统一体。[4]他认为要实现这种社会理想,社会机制还应与人类的三重属性相联系。
  2.在人类属性中寻求三元社会
  18世纪,在法国的大革命期间形成“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潮。史代纳认为,当时的社会应继续寻求这三大理想,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使人们的生活有价值和意义。但是自由为何意、又如何寻求,平等到哪里寻找,博爱又意味着什么,如何真正实现它们?史代纳认为要实现这种社会理想,社会机制还应与人类的三重属性相联系。
  史代纳坚持认为社会实体的三重性即文化、政治、经济一定在人类的三重属性中展现。在三元社会秩序中,“文化”范畴指作为个体存在的人的自由。他认为在人类的三重属性中,个体通过身体的神经—感官系统进行独立的思考,从而坚持真理和对事物的客观性,使得个体的精神清醒自由,从而使得文化领域实现真正的自由。在“权利”范畴或“政治”范畴中所处理的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每个人的相互付出奉献都有助于为他人提供所需,史代纳认为这种相互协作是基于博爱,就如同新陈代谢系统默默地服务于整个身体,这才是经济领域所需的博爱。人类属性与社会各领域的关系如表3所示。
  表3 人类属性与社会各领域的关系
  根据史代纳的社会三元秩序理论,华德福学校教育的社会目标是在唤起并培养人在地球上和谐共存所必需具有的合群能力。[6]然而要实现此社会目标需求,人类要达到一定的“社会性质”(Sozialen qualit?覿ten),也就是人类群体为实现“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社会所应具备的“内在组织”[6]。正如他所认同的,这需要建立一套教育体系,藉由教育与教学来激发并培养人类的这种社会能力。[6]他声称,为了实现真正的个人自由和社会平等,必须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由从外部强加的行动枷锁中逐步解放出来,从内部来说是每个个体在身心灵中的健康成长。他坚定地认为,一种现代的教育艺术应使未来的几代人能够对伟大的精神价值,即自由、平等和博爱具有深刻的个人洞察力。依靠这种精神价值,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文明。他把这一点看成是一项必要的任务,是一种历史发展的需要,这也是全世界的华德福学校所追求的目标。
  ————————
  参考文献
  [1] Rudolf Steiner.人学.颜维震译.台北: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0.
  [2] Rudolf Steiner.神智学.廖玉仪译.台湾:财团法人人智学教育基金会,2012.
  [3] Steiner,Rudolf.Theosophy,Fourth Edition.London:Rudolf Steiner Press,1973.
  [4] [英]吉尔伯特·蔡尔兹.做适合人的教育.王荣亭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
  [5] 黄晓星.新文化的缔造者—鲁道夫·史代纳.教育家,2012(07).
  [6] Michaela Gl?ckler,Stefan Langhammer,Christof Wiechert.迈向健康的教育.邓丽君,廖玉仪译.德国:歌德馆医学部门和教育部门,2006.
  [7] 许姿妙.病是教养出来的(第一集)孩子的四种气质.台北:人智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
  [8] [英]琳·欧德菲尔德(Lynne Oldfield).自由地学习.李泽武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作者:周红毅(1985-),女,新疆乌苏人,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在读);任建华(1961-),男,浙江兰溪人,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刘永庆】
其他文献
<正>一引子1983年,纽约曼哈顿东村。正午时分的街道上没有一个行人,只有少数几辆老旧货车停在不宽的街面上。如果你凑得够近,就能听到东8街377号吧台下方的潺潺泉水。这眼泉
在新课标颁布、新教材逐渐投入使用的背景下,培智学校低年级段生活语文教学可从分析教材特点使课堂具有连贯性和趣味性、落实识字教学助学生掌握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让语文
根据BIM技术和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在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建造中的应用价值,结合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建造的特点,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分析,以及从成本、工期、质
双自转研磨是一种获得高一致性精密球体的有效加工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双自转研磨方式下球面研磨轨迹的均匀性(研磨均匀性),以提高球体加工球度及批一致性,建立了基于ADAMS的双
选取双进双出流径液冷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的方法,对2并12串的电池模块热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室温下,液冷系统的散热性能并不是随进液流量增大而改善的,而是呈现先提高后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探究介入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中长期预后及安全性应用。方法方便选取在该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独药物治疗组和介入治疗组,各有43例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动力机械与工程研究所(原燃气轮机教研组)始建于1956年,是由国际著名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仲华教授创建的我国第一个“燃气轮机”专业,是国内首批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摘 要 占有全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比例80%的农村班主任专业素养提高是农村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本文一方面探讨工作坊式的农村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另一方面以广西师范学院在“国培”“区培”等项目实施中对班主任工作坊模式的个案实践与研究,阐述了工作坊模式在农村班主任专业发展中发挥其实效与长效,真正成为农村班主任研修学习共同体组织和专业成长平台的基本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 工作坊 农村中小学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