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纪实节目何以成为“现象级”

来源 :综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ce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北京卫视召开《生命缘》专家研讨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对《急诊室故事》《生命缘》给予很高评价,将这类节目归为“真正现象级的节目”。
  作为去年新兴的节目形态,《急诊室故事》《生命缘》《因为是医生》三档节目均采用纪实手法全记录医院里的真人真事,对医患矛盾直言不讳,展现生死一线上全力救治病患的医者仁心,书写一段段人间真情。
  《急诊室故事》中高等教育学历的观众人群占比高达70%;《生命缘》首播CSM35城市同时段收视率排名第4,第二季定档920时段,单期CSM34城市最高收视率0.75%,连续位列省级卫视同时段收视排名前三,仅在腾讯视频的总播放量就超1.8亿次。
  在收视上虽无法与投资动辄过亿元的明星真人秀抗衡,医疗题材节目带来的影响力却可触及心灵。“这类节目‘有意义、有价值’,在处理社会关系、思考生死价值、精进记者职业素养、传播医疗健康知识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高长力表示。
  医疗题材并不鲜见于电视荧屏,《青年医生》《心术》等医疗剧曾获较高收视和关注。电视节目将视角定于医患关系则属少数。真实,是《急诊室故事》《生命缘》等节目震撼人心的内核;人文关怀,是这类医疗节目所传递的精神价值。
  有人将其称为“医疗真人秀”,高长力并不认同,“这是真实的纪录片”。
  不同的视角 一样的情怀
  尽管《急诊室故事》《生命缘》《因为是医生》三档节目均将镜头对准医院,却各自有着不同的视角。
  《急诊室故事》用旁观者的角度一周7天、每天24小时直击医院急诊室的真实情景;《生命缘》聚焦高难病例,每期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因为是医生》关注医生群体。
  东方卫视和恒顿传媒联合制作的《急诊室故事》可谓“大兵团作战”,整个摄制组共126人,制作成本2500-3000万元左右。《急诊室故事》2014年12月26日起每周五晚22:00在东方卫视播出,以“生命有痛,有你真好”为主题,直面社会广泛关注的医患矛盾与信任危机,发掘一个个真实而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救治故事。
  将镜头切入常人难以涉足的急诊室,用全纪实的方式展示人生可能发生的生死疾痛,并不惧于将医患关系的状态真实呈现,《急诊室故事》不仅在内容上大胆创新,更在形式上敢为人先,采用国际先进的固定摄像头拍摄技术全程记录。东方卫视总监、总经理李勇表示,做《急诊室故事》不是为了追求收视和经济价值,而是“希望通过镜头,更多地展现当代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发生的真实感人的故事。”
  《生命缘》由北京卫视《身边》栏目团队制作,节目模式由栏目组践行“走转改”,由蹲点医院记录医疗人员真实工作状态、软化医患关系推出的特别节目衍生而来。节目以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市儿童医院、北京市妇产医院等为据点,记者24小时蹲点拍摄。时任节目制片人邵晶,在节目创立之初就确立了三点精神内核,“用真实记录让人们发现藏在生活褶皱里的人性之美、向生命致敬、向医者仁心致敬。”
  “电视节目整体走向是满足人的窥视欲。一类节目窥视隐私,另一类窥视内心的良知。《生命缘》为后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如此评价。
  《生命缘》第一季于2014年7月26日起每周六晚在北京卫视播出,每期60分钟;第二季移档920时段,2015年1月6日开播,一周三期,每期30分钟左右。
  《因为是医生》于2014年10月22日晚间10点在浙江卫视开播,节目制作方为乐正传媒。节目紧扣医患关系,将视角定于7位来自医学名校、经历多年专业训练的年轻住院医生。为提高可看性,节目加入真人秀娱乐化元素,比如将人物安排到公寓里生活,设计一些任务情景,并邀请明星作为“生活助理”。
  不作秀 全纪实
  真实记录是《急诊室故事》《生命缘》等节目俘获观众认可的关键。纪实的表现形式构建了这类医疗节目独特的电视语言风格,镜头下人物表现自然,无脚本、无导演的故事更易引发观众共鸣。
  拍摄手法上,《生命缘》和《因为是医生》采用蹲点、跟拍为主,并配以GPRO(吸盘式摄像机)安装在急救车、抢救室、待产室等场景拍摄,前提是必须得到当事人的拍摄许可。此外,《生命缘》首次在医疗纪实节目中使用医疗直升机全景拍摄。
  《急诊室故事》则运用固定摄像头技术,摄像师和导演可以通过远程遥控摄像头进入到普通人无法涉足的产房、急诊室、手术室等医疗重地。这种拍摄方式更容易使参与者在镜头前流露真情,不加掩饰,呈现自然状态。同时对参与者正常的工作、生活影响最小。
  固定摄像头拍摄技术在国外电视制作中业已流行,被引入中国电视节目尚属新鲜事物。《来吧孩子》在上海红房子妇产科医院 安装了64路摄像头,分4路24小时、7天不间断录制。湖南卫视观察类真人秀《一年级》亦使用了这种技术。
  《急诊室故事》选择上海最大的急性创伤中心——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部为拍摄地点,在医院10个区域布置了78个远程遥控固定摄像头拍摄,使用66路现场收音,其中包括36个环境音和26路无线麦克,还原真实抢救现场。
  “这是目前国内制作最为复杂的综艺节目。” 《急诊室故事》节目总制片人、联合制作方恒顿传媒董事长曾荣对医疗纪实节目的拍摄难度深有感触,节目中固定摄像头拍摄所占比例近100%。
  “78个摄像头,分5路画面录制,一天产生120小时的素材,不眠不休看一天的素材需要5天,4周就要剪辑出来,素材与成片比例高达840:1。” 《急诊室故事》执行总导演、东方卫视独立制作人王昕轶介绍。
  前期准备中,《急诊室故事》节目组要完成非常细致的分工,具体到分集导演、导演助理、摄像、导播和场记等多个重要岗位的职责内容与协作流程。“包括分集导演的笔记怎么写,写什么内容,场记怎么记,空镜头拍什么,在哪儿拍,拍摄后怎么进行记录,记录后如何进行搜索……整个流程前期都要经过精准的设计。”   制作过程中,导控是整个节目的心脏,负责管控78个摄像头并对医院中正在发生的故事进行选择。除导控外,还会安排一个当班导演,当班导演再配备一个导演助理。现场2名场记的工作至关重要,他们需要记下所有关键字、主要对话、空镜以及病人信息(尤其是病人是否同意拍摄)以方便后期剪辑。节目的78路摄像头只收录5个画面,因此要有一个导播负责选择、切换画面。还有2个“射手”,即摄像师,负责推拉镜头,捕捉特写,跟拍人物。固定摄像头和手持摄像机的功能是一样的,甚至被给予更多的拍摄任务,因此需要有摄像师把控。此外,还有十余人的技术团队负责收声。
  后期剪辑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正是由于前期标准化流程操作,后期才能有效找到所需内容。为使视频和音频准确对上,节目组的诀窍是把音频分成几个区,录到某个场景,音频就会自动嵌到所录的场景中。同时,《急诊室故事》还采用了多通道剪辑系统,可以同时观看多路素材,并利用电子场记关键词系统,快速有效地搜索素材。
  《急诊室故事》这类纪实节目运用类似工业化的技术流,通过海量素材和真实记录挖掘感人故事,观察社会生活,让观众产生震撼的视觉冲击和心灵共鸣。高长力在近日举办的《综艺》年度节目盛典上表示,“沿着纪实性方向发展,电视将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制作医疗题材电视节目把握“窥视”的度非常重要。拍摄之前,《急诊室故事》节目组首先要和参与者耐心沟通以获得拍摄许可。通过真诚沟通,节目组65天签订了830份同意书,未获许可而被镜头捕捉的人员则会打上马赛克。
  由于医疗纪实节目要严守“保护隐私”这条底线,拍摄中的废片率非常高。《生命缘》拍摄素材废片率高达50%。
  超越收视率的价值
  “医疗题材节目在缓解医患关系方面正努力做出尝试,并已产生正面影响。真实呈现患者和医生的现实关系,在完全纪实性的片子中能够让人们看到医生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医患之间的沟通。”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俞虹表示。
  对“现象级”节目而言,就是要具备强大的影响力和引领作用。
  信任缺失是当下医患矛盾的症结之一。对于医患之间的问题,《急诊室故事》并不避讳,真实呈现。2月13日播出的节目中,渔民洪财星在海上作业时双脚被砸伤,伤情复杂,亟待手术。然而病人家属不断质疑,一直提出要最好的医生。骨科医生江潮胤一边要面对家属的纠结,一边还要安抚病人的痛苦。最终他成功完成了洪财星的手术。
  《生命缘》副制片人李潇告诉《综艺报》,“希望透过节目让医患之间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互信,医患共担。”
  在《生命缘》第二季《请你替我活下去》中,6岁女童丹丹突发脑瘤,父母在其生命垂危之际按其“将身体里所有可用的器官捐献出来,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孩子们”的愿望,主动找到医生咨询捐献事宜。丹丹离开了,却留下了两个肾脏、一个肝脏、两个眼球,延续了3个孩子的生命,帮助两个孩子重见光明。
  节目播出后,引发千万电视观众的关注,两天内腾讯视频点击量超过1000万次。很多网友开始询问器官捐献流程,表示过世后也要进行器官捐献。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表示,希望把《生命缘》这个节目推到全国,动员其他省份结合各地情况,研发类似节目。
  此外,《急诊室故事》《生命缘》也向观众普及了一些医学知识和急救常识,纠正了过去个别医疗电视剧和栏目给人的错误理念。手术过程中可能会造成观众不适的画面,《急诊室故事》和《生命缘》则运用动画的形式展现,既清晰易懂,又兼具直观感。
  “过去对于医院救助的报道多为成功和创造奇迹的案例。但对于重症的医学救治,本身就不是万能的。媒体过多报道成功案例,会让更多的百姓高估医学,对医生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我们节目也在传达:医生尽力了,请理解、爱护他们。”《生命缘》编导韩靖表示。
其他文献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切实推动影视文化精品创作生产,由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联合主办,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承办的2015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春季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简称春推会)于3月31日至4月3日在京举行。  2015春推会吸引了346家影视公司参展,其中电视剧制作发行公司308家,纪录片公司7家
期刊
继周五、周六晚间成为各大电视台争夺收视率的黄金时段之后,周日晚间也被电视台“盯”上了。江苏卫视《超级战队》、东方卫视《花样姐姐》以及央视《出彩中国人》第二季纷纷瞄准周日晚间档。  由于《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综艺节目的影响力巨大,很多大型综艺节目为了博收视率另辟蹊径,开始扩展周日晚的黄金时间。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立强表示,周日档虽然不如周五、周六档火爆,但也不失为比较
期刊
4月12日,电影益智青春秀《校花与学神》在CCTV6电影频道首播。节目中,“高颜值”“校花”和高智商男“学神”将同台比拼户外闯关、室内答题。每期节目还有明星助阵,与“校长”刘仪伟组成“花神电影学院”导师团,为选手助力。目前曝光的导师阵容包括夏雨、刘恺威、张一山、杨威、尚雯婕、萧蔷。  《校花与学神》是电影频道继《来吧!灰姑娘》后重点打造的另一档季播真人秀。节目组在全国50所表演艺术院校或艺术专业选
期刊
由首誉光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博纳中天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大唐辉煌传媒有限公司、佟大为(上海)影视文化工作室、海宁脉世传奇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出品,尹涛执导的电视剧《想明白了再结婚》于4月16日登陆浙江、深圳卫视。该剧由佟大为、王丽坤主演,以3对年轻人的婚恋历程为主线,讲述了80、90后年轻人冲动走入婚姻殿堂,在婚姻里磕磕碰碰找寻婚姻与爱情真谛的故事。
期刊
近日,优酷土豆在香港国际电影节宣布将正式启动《万万没想到》大电影项目。  《万万没想到》是由优酷土豆开发的一部网络迷你剧,自2013年开播以来,两季节目累计播放量超过20亿次。据悉,电影版《万万没想到》将由黄建新监制、兽易小星执导、网络版原班人马出演。黄建新透露该片预计将在年中开拍,计划在今年年末或明年年初上映。
期刊
日前,由蓝色星空影业有限公司、安乐影片有限公司、北京数字印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3D奇幻喜剧《捉妖记》正式杀青。影片发布会上,导演许诚毅携主演白百何、井柏然、钟汉良以及特别演出的汤唯、姚晨等明星亮相,并宣布影片将于7月16日在全国公映。  《捉妖记》之前一度定档春节,却因主演柯震东吸毒事件被迫推迟。随后片方将主角换成井柏然进行补拍。本片由香港出生、好莱坞发展的华裔导演许诚毅执导,主要特效部分
期刊
3月30日,电影《长城》官微发布电影正式开机的消息,并上传了现场照片。  《长城》是继《归来》之后,张艺谋签约乐视影业的第二部电影。影片汇集了马特·达蒙、威廉·达福、刘德华、彭于晏等中外明星,预计于2016年贺岁档在国内上映。环球影业将以3D格式在全球范围发行该片。
期刊
日前,恒业电影公司出品的惊悚片《三更车库》在京举行首映发布会,导演周耀武携主演方力申、林家栋出席活动。  据恒业电影总经理陈辉介绍,本片是恒业与周耀武合作的第三部电影。作为“三更系列”收官之作,《三更车库》延续了港式惊悚片创作特点,并在前两部基础上增加了西式视觉恐怖色彩。该片于4月3日登陆全国院线。
期刊
3月31日,3D动作影片《战狼》在北京举行首映礼,导演兼主演吴京携余男、倪大红和石兆棋等主创亮相现场。影片于4月2日正式上映。  发布会上,吴京表示《战狼》有望改编成游戏,该片潜在IP已被游久游戏瞄准。此外,他还透露影片续集的制作已在计划之中。
期刊
继《小时代》系列后,郭敬明的又一套系列小说《爵迹》将改编成电影。据项目出品方和力辰光透露,电影版《爵迹》仍由郭敬明执导。  和力辰光曾出品过《小时代》《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北平无战事》《归来》等影视剧。前不久,公司获得游戏企业昆仑万维6000万元注资,双方计划在IP共享、宣传营销、衍生业务拓展等多方面合作,并将在《爵迹》中共同拓展衍生增值业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