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形式发展和任务更新的趋势下,教师继续教育将会面临一个新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教师继续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目前整合教师继续教育资源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为使教师的专业得以充分的发展是教师继续教育的最终目的。为了使我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更加的准确,在此从四个层次来对人的发展进行划分:第一是全程的发展,第二是全面的发展,第三是全体的发展,第四是有差异的发展也就是多元智能发展。依此为基础,全体教师都要进行教师继续教育,教育以提高整体素质为根本目的,把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上。造就出一支多方面共同发展的新型教师队伍,以满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归根结底,如何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继续教育的全部问题所在。
一、教师继续教育资源整合的概念及历史回顾
(一)教师继续教育资源整合概念。
教师继续教育资源整合是指以教师的专业为发展基础,将与教师继续教育有关的各级机构如科研、高校、电教部门、教研以及中小学等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经过业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优化重组,统筹协调,形成凝聚力,将不同层次、不同目标、不同类别的在职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任务更好地完成,并对其培训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为建立起高效、优质的区域性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政策的历程回顾。
1978年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开始起步起步,到1999年,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即教材教法过关、学历补偿、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国务院在1999年年初教育部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将中国教育前景的蓝图做了充分的描绘,并将作为计划的重点之一的“跨世纪园丁工程”启动起来,从而教师继续教育被推向了最高峰。为了使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能够尽快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的道路,教育部在1999年9月以部长令的形式颁布了《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规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在后来又提出了 “教师教育”的这个概念,是长期分离的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称,也是我国教师在职培训开始进入第四个阶段的标志。通过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教育决策者已经意识到开始一个优秀教师所需的知识是不可能一次性的通过在职前培养来提供,当然教师的教学行为也不能通过孤立和间断的方式去改变,因而教师的发展应该是持续性的和终身性的过程。
二、教师继续教育资源整合的的意义
(一)为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利保证。
众所周知教师职业已被作为了一种专业,但是要使教师专业化水平在整体上得以提升,我们必须做出理解如下:首先,作为社会的人,需要把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融合在一起来理解。从教师专业的发展方向来考虑,既要考虑到个人的整体性的因素,又要考虑到环境和教师个人发展的因素。从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着眼,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教师发展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必须的条件这也正是教育发展的真正的价值和意义的所在;从教师和学校的关系来考虑,教师发展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完成的,教师发展所需要的教育教学情景都是由学校提供的,也只有这种真实的情景中才能给教师一个充分发挥自己专业发展的空间;其次,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所以所有教师都必须毫不懈怠的学习专业的知识,也就使自己成为了一个终身的学习者。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教师专业的发展;在教师执教生涯中,会用多种方法来通过每一阶段,更是教师在专业素质结构方面的一个丰富、更新和演进的过程。
(二)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以教师的眼光来看,有三个方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即:1.教师自主的对专业的发展的追求;2.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所遇到的必须解决的困难和问题;3.教育方面对教师育的大力支持。所以要想解决教师和教育教学情境想融合的实际问题,我们必须把教师作为继续教育中的主导,尊师重教。
以教师继续教育的眼光来看,为了使教师的专业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教师是一个需要发展、不断成长的个体。所以我们应该摒弃过去那种过分强调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继续教育相适应这一现象,将自外而内和自上而下的运行方式转变为重心下移的培训方式,将教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充分的重视起来、认真倾听教师的教学心声,并将其加以开发和利用。在教改研究和校本培训的指导方面要大大加强。使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生长点着眼在,为了满足教师多元化的需求而将培训模式多样化,使得教师在反思中求得自我发展。
(三)适应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
教师继续教育的主题便是培训机构,它在学历补偿教育和规范性培训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从管理和集中培训的规划方面是不容小视的。长久以来,在教师的心目中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机构被相互等同,培训机构的优势也就在于此。但是培训机构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如师资薄弱;仍使用落后的培训方式;培训者不了解中小学实际情况,培训时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比较差等。
三、整合教师继续教育资源的对策
(一)以“生态平衡”为前提来确保教师继续教育。
在此我们以教育生态的视角为着力点,教育生态是以研究教育现象为目的采用生态的原理与方法的对其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它是英美等国首次发起的新兴边缘学科。它主要以教育系统的内部生态环境与外部生态环境为考察和分析点,并对该系统中不断发展的人和作为教育生态主体的教育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考察和分析。从教育生态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在客观上长期存在着生态失衡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平衡、资源短缺、资源浪费等,在投入和产出方面严重的失衡。甚至有个别地方都已濒临生态崩溃。因此教师继续教育资源的整合,必须以统筹规划、全局、冷静分析各个方面的生态要素为着力点,使得各要素能够互相依赖和适应,使教师继续教育在“生态平衡”的道路上平稳而有序的发展。这样教师继续教育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继续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是相当有益的。
(二)以满足教师多元化为目的开展教师继续教育。
其一, 教师继续教育重心在资源整合后能否下移学校。每一所学校都有它不能被经验说明和理论诠释的复杂性、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因此教师继续教育必须把学校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而不是把学校和教育相互分离开。
其二, 教师继续教育育人功能在资源整合以后是能否得以充分的实现。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教师继续教育,从作用对象上来看它具有社会和育人两方面的功能。教师继续教育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进而使教育质量得到提高为社会功能的。但是育人功能是教师社会功能的必须体现。教师继续教育功能是以育人功能的成分的实现作为追求的出发点。这样就可以使教师继续教育在资源整合以后在教师观念的转变、信息素养和专业水平的提升、专业知识结构和创造力的培养方面能够相互适应。
其三,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在资源整合以后能否得以健全。这已问题成为制约教师继续教育中一重要问题。当前在我国教师继续教育面临资源配置不平衡、资源短缺、资源浪费大等一系列的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将电教部门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和利用起来,我们要利用现代远程手段如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将区域性教师继续教育资源积极的开发出来,给教师建立一个资源与学习的中心。在各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将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充分的建立起来。
四、结论
总之,整合教师继续教育资源要想在优质、高效的条件下建立起来是相当复杂的,因此我们必须从全局出发、稳步推进、统筹协调。事实上,整合教师继续教育资源,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软系统。依照软系统方法论,我们希望改变目前所面临的难以明确定义的问题。它首先感知和了解了情景的相关问题,继而将概念模型与根定义加以假设和构造,把当前系统与概念模型做了比较,然后对现实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改造,依次循环递进,最后使系统得以顺利的发展。从本文我们不难看出,整合教师继续教育资源是一个持续递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澜等.教师角色与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刘朋.教师专业学习途径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2,(11):16.
[3]太圣,卢乃桂.教育专业发展新范式极其在中国的萌生[M].教育发展研究,2002,11.
[4]刘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0.
[5]周林.教师研究的意义极其选题原则[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11.(编辑王立建)
一、教师继续教育资源整合的概念及历史回顾
(一)教师继续教育资源整合概念。
教师继续教育资源整合是指以教师的专业为发展基础,将与教师继续教育有关的各级机构如科研、高校、电教部门、教研以及中小学等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经过业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优化重组,统筹协调,形成凝聚力,将不同层次、不同目标、不同类别的在职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任务更好地完成,并对其培训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为建立起高效、优质的区域性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政策的历程回顾。
1978年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开始起步起步,到1999年,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即教材教法过关、学历补偿、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国务院在1999年年初教育部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将中国教育前景的蓝图做了充分的描绘,并将作为计划的重点之一的“跨世纪园丁工程”启动起来,从而教师继续教育被推向了最高峰。为了使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能够尽快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的道路,教育部在1999年9月以部长令的形式颁布了《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规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在后来又提出了 “教师教育”的这个概念,是长期分离的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称,也是我国教师在职培训开始进入第四个阶段的标志。通过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教育决策者已经意识到开始一个优秀教师所需的知识是不可能一次性的通过在职前培养来提供,当然教师的教学行为也不能通过孤立和间断的方式去改变,因而教师的发展应该是持续性的和终身性的过程。
二、教师继续教育资源整合的的意义
(一)为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利保证。
众所周知教师职业已被作为了一种专业,但是要使教师专业化水平在整体上得以提升,我们必须做出理解如下:首先,作为社会的人,需要把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融合在一起来理解。从教师专业的发展方向来考虑,既要考虑到个人的整体性的因素,又要考虑到环境和教师个人发展的因素。从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着眼,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教师发展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必须的条件这也正是教育发展的真正的价值和意义的所在;从教师和学校的关系来考虑,教师发展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完成的,教师发展所需要的教育教学情景都是由学校提供的,也只有这种真实的情景中才能给教师一个充分发挥自己专业发展的空间;其次,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所以所有教师都必须毫不懈怠的学习专业的知识,也就使自己成为了一个终身的学习者。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教师专业的发展;在教师执教生涯中,会用多种方法来通过每一阶段,更是教师在专业素质结构方面的一个丰富、更新和演进的过程。
(二)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以教师的眼光来看,有三个方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即:1.教师自主的对专业的发展的追求;2.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所遇到的必须解决的困难和问题;3.教育方面对教师育的大力支持。所以要想解决教师和教育教学情境想融合的实际问题,我们必须把教师作为继续教育中的主导,尊师重教。
以教师继续教育的眼光来看,为了使教师的专业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教师是一个需要发展、不断成长的个体。所以我们应该摒弃过去那种过分强调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继续教育相适应这一现象,将自外而内和自上而下的运行方式转变为重心下移的培训方式,将教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充分的重视起来、认真倾听教师的教学心声,并将其加以开发和利用。在教改研究和校本培训的指导方面要大大加强。使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生长点着眼在,为了满足教师多元化的需求而将培训模式多样化,使得教师在反思中求得自我发展。
(三)适应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
教师继续教育的主题便是培训机构,它在学历补偿教育和规范性培训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从管理和集中培训的规划方面是不容小视的。长久以来,在教师的心目中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机构被相互等同,培训机构的优势也就在于此。但是培训机构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如师资薄弱;仍使用落后的培训方式;培训者不了解中小学实际情况,培训时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比较差等。
三、整合教师继续教育资源的对策
(一)以“生态平衡”为前提来确保教师继续教育。
在此我们以教育生态的视角为着力点,教育生态是以研究教育现象为目的采用生态的原理与方法的对其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它是英美等国首次发起的新兴边缘学科。它主要以教育系统的内部生态环境与外部生态环境为考察和分析点,并对该系统中不断发展的人和作为教育生态主体的教育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考察和分析。从教育生态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在客观上长期存在着生态失衡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平衡、资源短缺、资源浪费等,在投入和产出方面严重的失衡。甚至有个别地方都已濒临生态崩溃。因此教师继续教育资源的整合,必须以统筹规划、全局、冷静分析各个方面的生态要素为着力点,使得各要素能够互相依赖和适应,使教师继续教育在“生态平衡”的道路上平稳而有序的发展。这样教师继续教育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继续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是相当有益的。
(二)以满足教师多元化为目的开展教师继续教育。
其一, 教师继续教育重心在资源整合后能否下移学校。每一所学校都有它不能被经验说明和理论诠释的复杂性、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因此教师继续教育必须把学校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而不是把学校和教育相互分离开。
其二, 教师继续教育育人功能在资源整合以后是能否得以充分的实现。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教师继续教育,从作用对象上来看它具有社会和育人两方面的功能。教师继续教育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进而使教育质量得到提高为社会功能的。但是育人功能是教师社会功能的必须体现。教师继续教育功能是以育人功能的成分的实现作为追求的出发点。这样就可以使教师继续教育在资源整合以后在教师观念的转变、信息素养和专业水平的提升、专业知识结构和创造力的培养方面能够相互适应。
其三,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在资源整合以后能否得以健全。这已问题成为制约教师继续教育中一重要问题。当前在我国教师继续教育面临资源配置不平衡、资源短缺、资源浪费大等一系列的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将电教部门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和利用起来,我们要利用现代远程手段如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将区域性教师继续教育资源积极的开发出来,给教师建立一个资源与学习的中心。在各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将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充分的建立起来。
四、结论
总之,整合教师继续教育资源要想在优质、高效的条件下建立起来是相当复杂的,因此我们必须从全局出发、稳步推进、统筹协调。事实上,整合教师继续教育资源,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软系统。依照软系统方法论,我们希望改变目前所面临的难以明确定义的问题。它首先感知和了解了情景的相关问题,继而将概念模型与根定义加以假设和构造,把当前系统与概念模型做了比较,然后对现实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改造,依次循环递进,最后使系统得以顺利的发展。从本文我们不难看出,整合教师继续教育资源是一个持续递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澜等.教师角色与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刘朋.教师专业学习途径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2,(11):16.
[3]太圣,卢乃桂.教育专业发展新范式极其在中国的萌生[M].教育发展研究,2002,11.
[4]刘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0.
[5]周林.教师研究的意义极其选题原则[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11.(编辑王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