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中掺氢天然气泄漏安全性分析

来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掺氢等多因素耦合对管道输送中掺氢燃气泄漏扩散的影响,针对3种常见燃气输送场景中的地下综合管廊,从其受限空间易导致燃气云积聚爆燃的特性出发,考虑不同泄漏方向、掺氢比、管道压力等影响因素,使用Fluent软件对综合管廊内可能出现的泄漏场景进行模拟,研究了其内部燃气的分布特性,并对报警探针位置及其间距设置进行了安全性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泄漏口朝向会严重影响贴壁燃气分布,二次流近壁区的燃气积聚更加明显,在侧壁距顶部30 cm处安装探针能有效降低报警延迟;当掺氢20%时,泄漏速度提高了9.03%,导致泄漏口近端的燃气积聚加剧而泄漏口远端的风险略微增加;燃气泄漏5 s时的爆炸浓度(燃气浓度 > 4%)区间距离为1.54 m,添加10%、20%的氢气可使该距离分别增加16.2%(1.79 m)、36.4%(2.10 m);当管道压力增加至0.8、1.2、1.6 MPa时,达到报警浓度的时间分别缩短了18.9%、28.3%、32.1%。研究可为综合管廊内掺氢天然气的输运安全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下向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中,进路充填顶板的稳定对回采过程安全性至关重要,而分层充填体叠加载荷计算一直是顶板稳定性分析的难点。在充分考虑采动岩体荷载、矿体倾角、相邻分层间回采进路的交错布置、充填体与围岩的接触等工程实际后,推导了进路顶板平衡微分方程,求解得到进路顶板静荷载的理论值。结合回采工艺建立了“多跨梁”力学模型,并得到了回采进路顶板拉应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分析得到影响进路顶板稳定性的4个重要理论因
期刊
报纸
报纸
报纸
<正>“大概念是指那些能够将分散的知识、技能、观念等联结成为整体,并且赋予它们意义的概念、观念”,能有效揭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特征,“具有上位性、统摄性、引领性和综合性,既适合于单课时教学,也能服务于整个单元的教学”[1]。大概念统摄下的高中历史单元项目式学习,旨在以历史学科大概念为统领,创设真实的历史情境,学生通过“针对问题的持续探究、以学生为主导的实施过程、团队合作的社会性互动、真实可见的公
期刊
针对钢铁行业碳排放较高的现状,发展氢冶金是钢铁企业低碳转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从国内外氢冶金研发和应用现状,高炉富氢冶炼工艺和竖炉氢基还原工艺是氢冶金产业化应用的重要工艺,但国内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给氢冶金发展带来了一定困难,很多氢冶金工艺处于研发或初试阶段,仍有许多关键技术需要解决,且最大挑战是低成本制氢、储氢和用氢问题。从长远发展来看,氢能源可帮助企业节能减排、延伸业务、完成转型,钢铁企业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到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这也成为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努力的方向。而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就需要任课教师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从上位概念的角度出发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效地整合,提高课堂的深度与广度。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促进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与迁移。那么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深度学习呢?通过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项目式学习
学位
随着充填材料技术的提升及充填成本的降低,越来越多的矿山采用隔一采一的嗣后充填法,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在爆破荷载作用下,充填体是否能保证稳定。本次充填体稳定的爆破控制技术试验是借鉴凡口铅锌矿爆破时充填体中动应力特性及衰减规律的研究,结合自身充填体强度、围岩普氏系数及中深孔爆破参数确定合理的充填体护壁厚度及最大单响炸药量,从而保证充填体的稳定,减少充填体垮塌,确保隔一采一的嗣后充填法中二步骤采场的安全
期刊
CT集团作为一家国有独资的城投公司,多年来一直沿用具有悠久历史的“德能勤绩廉”标体系进行考核,但该指标体系存在着考核指标的设计与公司的战略目标脱节、考核指标重点不突出、指标过于陈旧落后且缺乏针对性、考核标准难以衡量、指标权重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在市场竞争加剧、政策及经营环境多变的当下,已不能很好适应国企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更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以管理促经营是城
学位
项目式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彻底扭转了“师本课堂”,契合了新课改下的“生本理念”。项目式学习模式以问题为任务,引导学生在项目问题展开探究、实践,最终将知识进行转化,使其成为一种必备的能力与素养。本文就立足于项目式学习的内涵,结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针对项目式学习模式在历史课堂中的落实情况进行探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