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确信 醒来时 看见一个灵魂从我身体走了出去 她置身阳光下 慢慢发芽 从容开花 无邪无争 我的躯体开始融化 终散落在她的脚下 灰暗逝去 冷酷剝离 五月 一粒种子 在与心灵对话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确信
醒来时
看见一个灵魂从我身体走了出去
她置身阳光下
慢慢发芽 从容开花
无邪无争
我的躯体开始融化
终散落在她的脚下
灰暗逝去
冷酷剝离
五月
一粒种子
在与心灵对话
其他文献
基金项目:2018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8-ZZJH-462) 摘 要: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讲述了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艾玛的故事,对爱情不切实际的幻想把她带入深渊。本文试图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对艾玛的性格行为进行分析,解读她一步步走向堕落最终耗尽生命的过程,以期对《包法利夫人》的悲剧之谜以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
摘 要:作者5岁开始业余学习12年电子键盘乐演奏、电子作曲与乐队指挥,不同阶段接触了根据我国民族歌剧《白毛女》改编的同名芭蕾舞剧、音乐会组曲及钢琴组曲。本文通过对学习指挥音乐会组曲《白毛女》的分析,从善良与邪恶的主题,从成长与经历体会细节,从原型与创作审视历史,阐释善良与邪恶的正面对抗,邪恶终将失败,善良终将胜利的音乐意境。 关键词:白毛女;音乐;善良与邪恶 作者简介:谭笑灵(2000-),女
摘 要:日裔美国作家山下凯伦的首部作品《穿越雨林之弧》是一部典型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但它的荒诞怪异在令人发笑的同时也引人深思。其中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最为尖锐,而这背后深藏着人类的殖民主义意识形态。作品的背景环境以及主要人物的身份,都混杂着历史和政治因素,体现出后殖民时代经济文化的扭曲和畸形。 关键词:山下凯伦;穿越雨林之弧;后殖民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
“朽者不朽”是吴昌硕对陈师曾的评价。吴昌硕是陈师曾老师辈的人物,他的评价,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普遍认可。而梁启超更是称赞陈师曾为“中国现代美术第一人”。为什么对陈师曾这样的人物可称之为伟大和不朽呢?因为,陈师曾的地位,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美术和美术史,而是整个文化界、思想界、教育界和社会界,涉及有关“美”和美术的本体问题。 而梁启超更是称赞陈师曾为“中国现代美术第一人”,并在为陈师曾致悼词中说得更具体生
雨落在屋面,落在地面 之后被稱为水 它们收紧了内心 水只是称呼的一个驿站 被称为雨时,它们搬来了钢琴 指缝间流出了短暂的一生 被称为水时 它们背负众生向低处走 就像沙漠中跋涉的一串驼铃 放牧着沙丘和落日 作为雨,它们是认真的 作为水,它们是虔诚的 旧日子新生活,更深沉还是更肤浅 被抛弃的天空才是天空 能推开的门才是门 被称为什么都是可能
和平池里铺着的不是石头 石头是冷的,但它們不冷 仔细摸一摸,每一颗石子 都有温度,就像我们自己的灵魂 它们曾经失散在荒野之中 当一声军号重新响起 它们又聚拢起来,成一支队伍 那面红旗,又在太阳下高高竖起 那双从石头里伸出来的手 我们已无法确认它的主人是谁 但我把双手对上去,竟然严丝合缝 而且,有着相同的老茧和纹路 它们一直保持着沉默 这些石子,轻易不突出内心的火 它们固
我看见了鹤 一只,两只,无数只 白头鹤,蓑羽鹤,白枕鹤,丹顶鹤 它们有的在天空飞翔 有的在水上游荡 还有的,在芦苇丛里捉迷藏 夜晚来临后 它们在月光下数星星 数那些自由的日子 它们用自己的语言 一代代,传播自己的故事和传奇 只是,偶尔光临的游人 没有谁听懂 他们也不知道 自由不仅需要辽阔的疆域 還需要一颗飞翔的心 一片白云落进水里 最终也要栖息在蓝色的天空 就像
推開草屋向南的 窗户 就可以看见一只只丹顶鹤 拍打着巨大的翅膀 从远处飞回 擦过芦苇 湖泊 它们盘旋着 落在荒草甸子上 急切地叫声像是一种回答 这巨大的美 仿佛一场危险的虚构 一封未拆开的 书简 时间遗忘于此 积雪开始融化 四月以后 扎龙湿地像怀孕的子宫 开始长出羽毛 水浮莲 菱角 乌裕尔河在下游散开 鳞片闪光 所有消失了的 在此又蓬勃地重生
摘 要:在平时我们写作或者阅读书籍报刊的时候,经常会看见“其他”和“其它”这两个词运用混杂的情况,这两个词音同义近,使用范围交叉,关系也比较复杂。尤其在指代人以外的事物的时候该用那一个词让人们觉得甚是苦恼。本文从“其他”与“其它”的产生、发展、交织、以及之后的使用侧重不同来分析“其他”与“其它”的用法并从“其他”和“其它”讨论异形词的规划问题。 关键词:其他其它;异形字;语言规划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山西域内拥有丰富的碑刻资源,其对研究三晋地区的社会历史有着重要价值。黎城地区石刻资源尤为丰富,通过对这些石刻的整理和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对晋南地区历史遗迹的保护,而且对该区域风土民俗的认识也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碑刻;黎城;民间信仰;祈雨习俗 作者简介:靳超峰(1995.8-),男,汉族,山西省临汾市人,山西大同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