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狼疮肾炎(LN)伴血栓性微血管病变(TMA)的临床病理特点、分型及预后.方法 选取2000年1月-2009年2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肾活检、病理诊断为TMA的SLE病例,根据病理
【机 构】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狼疮肾炎(LN)伴血栓性微血管病变(TMA)的临床病理特点、分型及预后.方法 选取2000年1月-2009年2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肾活检、病理诊断为TMA的SLE病例,根据病理上免疫复合物的多寡进一步分为富免疫沉积型TMA(35例)和寡免疫沉积型TMA(25例).回顾性分析TMA总体和2种亚型各自的临床、病理和预后特点.结果 (1)LN中TMA的发生率为9.2%(62例/675例);表现为严重高血压、血肌酐明显升高、贫血和血小板减少;预后差,死亡及终末期肾病发生率25.0%,病死率13.6%.(2)LN伴TMA血管病变根据病理上免疫复合物的多寡可分为2个亚型即富免疫沉积型和寡免疫沉积型,富免疫沉积型临床和病理表现更活跃,但对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反应优于寡免疫沉积型,二者出现死亡及终末期肾病的比例分别为8.8%和32.0%.结论 TMA在LN中并不罕见,该类患者病情重、预后差.LN伴TMA可能存在富免疫和寡免疫沉积2种亚型,进行这种分型的意义在于二者的预后明显不同,寡免疫沉积型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反应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胃肠舒促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D大白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左旋精氨酸(L-Arg)对照组、L-Arg加西沙比利组、L-Arg加胃肠舒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ip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异氟醚诱导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的作用.方法 1~3 d SD新生大鼠,分离培养原代心肌细胞,随机分为6组(n=6):对照组(C组)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单叶皮瓣制备的外科技术及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44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245块游离股前外侧单叶肌皮瓣修复术
目的 探讨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患者的生育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0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86例交
目的 比较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和非急性期手术治疗的优缺点.方法 对2008年12月至2009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84例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动脉瘤破裂后3 d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归入急性期手术组(102例),将破裂后大于3 d再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归入非急性期手术组(82例).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率比较采用x2检验.研究两者之间在术前再出血率,术中完全夹闭率,术后
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为了钳制、操纵和利用新闻媒介,制订了相应的新闻政策。由于闽台之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的缘故,厦门是台湾总督府宣传和实施华南南洋政策的一个
对3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糖尿病的患儿家系进行KCNJ11基因突变分析,结果1例患儿的KCNJ11基因中发现了一个175G>A(V59M)突变,患儿父母的KCNJ11基因型正常,另两例患儿家系的KCNJ1
4-羟基丁酸尿症也称为琥珀酸半醛脱氢酶缺乏症,为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代谢异常性疾病,临床少见。现将本院儿科诊断的2例患儿的临床特征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因素.方法:收集1997年1月-2007年1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45例肾细胞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年龄、性别、
对58例小腿复杂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各种显微外科皮辨修复的护理进行了总结.术前做好皮肤准备、体位训练、戒烟宣教;术后做好体位放置,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皮瓣血运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