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怎一个“跟”字了得?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d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夏的这场维生素饮料大战看似热闹非凡,事实上只是以前饮品竞争的翻版而已。不是吗?依然是一家推出新产品,众家蜂拥而上模仿跟随……众饮料巨头之间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令人哭笑不得的默契。
  
  跟出来的“龙头”
  
  但稍加注意不难看出,无论是茶饮料、碳酸饮料还是维生素饮料,这诸多开拓市场的“先锋”,都不是“水龙头”娃哈哈!难怪业内人士戏称:“娃哈哈是最善于运用跟随策略的企业之一”。
  娃哈哈最经典的一次跟随,大概就是“非常可乐”了。虽然“非常可乐”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见面率并不高,但据说在城乡以下的二、三级市场上销售业绩不俗:去年可口可乐销量是200万吨,百事是100万吨,而“非常可乐”也卖出了60万吨。
  继而,当康师傅、统一先后推出冰红茶、冰绿茶,并主宰这个市场时,娃哈哈也马上跟进,打出了”天堂水,龙井茶”的差异化定位,再次获得了成功。
  再到这一次的“激活”,更从名字、包装、底色、字体等对乐百氏的“脉动”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模仿!据说,也卖得挺好。
  就在亦步亦趋之中,娃哈哈依靠苦心经营的强大渠道,连续5年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饮料龙头。
  
  也曾想名副其实……
  
  娃哈哈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做市场先锋。爆果汽的“第一人”被很多人认为是健力宝,其实最早开发这种加气果汁的,是娃哈哈。但可惜,娃哈哈没有将这个产品的概念打响。
  此外,在去年非典过后,娃哈哈看准消费者注重健康的需求,就推出类似今天维生素饮品的功能性电解质饮料:“康有利”,而且借助娃哈哈原有的销售渠道,迅速使其出现在了零售终端。但康有利后半年的市场表现,却很不争气……
  对于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培育两方面的不力,娃哈哈“舵手”宗庆后曾解释过:“与国外大企业相比,我们在新产品开发上与现实市场贴得更紧,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随时进行调整研发规划,所以研发周期就比较短。”但事实上,娃哈哈只是在“跟随”时做到了所谓“研发周期短”……
  
  还能跟随到几时?
  
  近日,根据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商场的销售统计,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公布了2004年3月份全国饮料销售的排行榜。娃哈哈的成绩不容乐观:农夫、百事、统一、雀巢分别位居瓶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果汁饮料、固体饮料类的冠军。除了在瓶装水市场位居第二,娃哈哈在其它细分市场都没有比较优势。虽然该调查并不完整,但“娃哈哈的好日子究竟还能过多久”却已不再是杞人忧天。
  从去年起就有人质疑娃哈哈赖以成功的“跟随+渠道”三板斧不利于培植企业品牌,日前宗庆后棉里藏针地回应:当娃哈哈发展到相当规模后,发现只要利用好网络也能赚钱。娃哈哈现在的问题其实是如何把与消费者的距离拉得更近。
  是的,娃哈哈依然我行我素,今年照“跟”不误!在表面上业绩不俗时,改弦更张确实不是容易的事。但卓越与平庸的区别,就在于前者能把不容易做到的事持续做好。而能够不断引领产业走向,才是与“行业龙头”相称的形象,也才能最终强化自己的龙头地位与收益。
  今天,“龙头”娃哈哈可以继续吃渠道网络的老本,可以继续“赚钱”……那么明天呢?而对于明天的态度正是中西方企业最大的不同,这是连宗庆后都承认的。事实上,娃哈哈跟随策略的“赚钱”,在短期恰恰掩盖了它数次创新未果而让他人抢先摘桃的尴尬,而在长期的品牌培育上更无异于饮鸩止渴!
  娃哈哈应该反思:为什么自己几次打不开的新市场,而别的企业却能?为什么自己在产品定位、市场推广上一再出岔子?当对手也强化渠道后,自己还拿什么贴近消费者?——娃哈哈不仅应该想如何“赚钱”,更应该想如何“作为龙头去赚钱”!
  引人注目的是,听闻娃哈哈正酝酿对内发力,但愿它最终能由内而外重塑自己的品牌战略,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龙头”。
其他文献
诚如案例所述,奖金分配是涉及大家切身利益、医院职工关注的问题,也是能否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医院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时还是各位院长面临的难点问题。王院长所在医院目前奖
定位大师杰克·特劳特曾说过:与传统思想对立的是,第二品牌的成功取决于企业区分第二品牌与第一品牌的能力。  2004年2月24日,奥克斯集团远上北京宣布一项重大计划:80亿巨资分三期砸向汽车业,最终目标直指45万辆年设计产能,让整个汽车业和舆论界一片哗然。  实际上去年6月奥克斯集团由总裁郑坚江亲自挂帅的汽车项目筹备小组就已经成立,并将初次造车的目标锁定在“要找到自己能掌握主动权的企业进行合作”上。
企业家与科学家联手,曾经成就过两个著名的企业:联想和方正!然而在这两个企业的故事中,率先谢幕的,却都是科学家倪光南和王选……人们对这两个故事共同的解说词就是:企业家和科学家需要不同的素质,科学家往往不适合成为企业的最高领导者。而刘玠,中国工程院院士,是科学家;同时他又是鞍钢总经理,是企业家。而“双肩背”的刘玠成功了!倪光南和王选不能完成的任务,刘玠为什么能完成?科学家与企业家这两个角色之间如何才能
在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中,由于质量控制及科研工作的需要,长期保存菌种已成为一项日常工作,寻找一种简便经济实用的菌种保存方法十分必要,我们采用干燥滤纸片低温冷冻方法保存
为了妥善化解日益增长的医疗纠纷,有必要探索建立医疗纠纷的调解机制,针对医疗纠纷的特性和复杂性,选择第三方调解模式,对加快解决医疗争议、化解医疗纠纷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