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普利小说叙事结构研究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安妮·普利是美国文学界著名的专业作家,她擅长运用叙事策略方法描写内地和乡村生活。但是在理解普利作品的文本内容的同时需要准确把握作品的叙事结构,如果忽视了故事的叙事结构,那么就会忽视对构成文学作品中较为重要的细节部分,从而直接影响对作品的审美和估价。因此,文章为了把内容和形势统一起来综合解读安妮·普利的小说,从叙事学的角度整体上对普利小说的叙事结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安妮·普利 小说 叙事结构
  2006年上映的电影《断背山》受到了广大影迷的喜爱,随着影片的热映,作者安妮·普利的作品不但在美国得到了一致的好评,而且也被世界更多国家的人们所熟知,可以说,《断背山》奠定了安妮·普利在文学界和影视界的地位。在安妮·普利的作品受到追捧和好评后,也有很多学者开始注重研究她的作品,研究小说中其惯用的叙事结构和叙事方式,但是目前为止,研究的程度却不够,很多研究者都集中于其个别几部小说,对其小说并未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主要从叙事学的角度对安妮·普利的小说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 安妮·普利其人及作品
  安妮·普利作为美国著名的专业作家,她的很多作品都被公众熟知和喜爱。在她还没有成名之前,她的作品就已经受到美国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且得到文学界和其他作家的好评。纵观国外叙事学研究综述表明,普利的小说确实有很多过人之处。1988年,安妮·普利出版了短篇小说《心灵歌手及其它》;1992年,出版了《明信片》,这部小说促使安妮·普利成为福克纳小说奖唯一一位女性获奖者。之后,安妮·普利的作品相继获得美国所有重要的文学奖项。安妮·普利的小说之所以受到欢迎,有两方面主要原因:一是她的小说生动、笔触细腻,二是她的粗犷和明丽的文风。她的小说很细致敏感地捕捉到小人物在社会群体中的生存情况,并且从女性的角度进行思考描写了很多小人物在受到生活压力和其他方面压力选择离开美国,还有很多准备扎根在乡村生活的人们,在经济利益的侵蚀下依然坚持拒绝和抵制。这些小人物,在她的笔下不管如何挣扎和生存,最后都会被死亡和失败轻易打败,在巨大的社会机器面前,人总是显得特别渺小和异常。可以说,安妮·普利的很多作品都带有明显的宿命化色彩,并且这些作品中处处都流露出悲哀的情感。在普利的很多小说中,常常采用象征手法表达作者的情感。可以说,象征是比喻的延伸,这种写作手法也蕴藏着文章更深一层的内涵意义,读者想要了解这一深层的意义,需要先充分了解作者精神层面才能体会到。
  在叙事结构上,主要寻找故事内部和情节变化的关系,情节的发展通常由行动源操作和掌握,并受到人物思维的控制,由于各种人物角色定位的不同,最终决定放弃某一些方面的元素。虽然在当代很多学者都在从叙事角度深度研究普利的小说,但是从总体上来讲,研究程度还是不够,都没有能够系统严谨的展开研究。所以,本文主要从叙事结构上研究普利的小说。
  二 安妮·普利小说的叙事结构分析
  1 故事的叙事模式
  在小说中,所发生的每一件故事都是以一次行动或者多次行动自主操作完成的,最终呈现一个总体的叙事结构。主人公往往会在遇到某些困难后,将原本平衡的叙事结构,而为了能够克服这些困难,主人公必须采取相应的行动,经过多次努力之后,最终解决问题,接下来故事又将会回到之前的平衡状态中,也可能出现新的问题,主人公继续采用行动解决问题……这种循环反复的叙事手法是普利所一贯采用的,情节设置紧密而不落俗套。本文主要以《船讯》这篇小说的故事叙事模式为主要例子进行说明。小说的主人公奎尔是生活在底层社会的一位人物,他的生活虽然很贫穷,但是相对来讲生活很平静,他有一份勉强养家的工作,结婚之后育有两个孩子,生活虽然艰难一些,但却很幸福。后来他被报社老板辞退,不得不重新寻找工作,此时他的父母因患了癌症不想拖累他,双双自杀死去,他的妻子在他生活落魄、情感低潮的时期,也和别的男人走了,抛弃了他和两个孩子。之前一直平衡的家庭关系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完全被打破,平衡系统瞬间失调,他对生活产生了绝望,对人性的冷漠感到嘲讽,以至于他无法在用正常的视角审视周边的人和事物,生活步入了杂乱无章的状态中。而就在他最低落、最无助的时候,姑妈的出现给他注入了新的生活动力。在姑妈的细心教导下,主人公开始重新面对生活,故事又重新开始走向新的平衡状态。可以说,这种外来因素所带来的能量是我们不能小觑的。姑妈的细心引导改变了主人公的一生,由于姑妈的开朗乐观,直接感染着主人公对生活的态度。后来,主人公遇到一个善良的女人,她的名字叫韦苹,主人公重新陷入了爱情,并且与她结婚,迈向了幸福的生活。虽然在日后的生活中,主人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妻子的陪伴和姑妈的教导以及自身的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些困难都在最快的时间内得以完美解决,主人公日后的生活一直趋于平衡状态中,生活虽简单,但却很幸福。
  另外,在《手风琴罪案》这部长篇小说中,之前平衡的状态被打破,形成相对新的平衡状态。小说主要分为八个小节,其中每一个小节都包括至少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每一个独立的小故事都组合和排列成为一个新的故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机械复制。在每一个章节所讲述的故事中,故事叙事都是遵循上文的逻辑模式展开叙述,主人公的平静生活在遇到变故之后,使其完全陷入到危险困难的境地,为了能够改变当前的情况,主人公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消除更多敌对势力,必要的时候还要与同盟者的力量相结合,最后主人公取得了成功,成功将问题解决,重新形成平衡状态的主人公,又开始了平衡的生活,事物始终从新的问题走向旧的问题,然后再涌现更多新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主人公的故事不断展开,在展现主人公每一段故事中,读者都会从主人公身上所遭遇的事情感受自身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不幸,可能在感觉不幸之后更多的是奋起和努力,这也是普利小说的最成功之处。
  2 小说的叙事结构
  普利的长篇小说都采用单一线性的叙事方式,按照时间的发展,在阅读中,读者可无障碍地进行阅读,与其他经典类型的小说所采用的叙事结构也是不同的,读者本该轻松愉悦地展开阅读,但是却转变成为一场艰辛的阅读。在普利的众多短篇小说中,很多都具有多彩丰富的叙事结构,无论是小说结构,还是小说内容,都直接吸引读者的眼光。短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叙事模式较单一,如果在叙事技巧上进行探索,然后采用多样化的叙事模式这样会弥补短篇小说的不足,可使小说的形式和内容更加完美。我们以《身居地狱但求杯水》为例,在这篇短篇小说中,普利采用了平行叙事的模式,并且也是其众多小说中唯一一个采用这种叙事方式的小说,围绕着两个家庭展开叙述,“廷斯利一家和冰人”艾萨克·邓迈尔一家。在故事的开头,讲述的是艾萨克一家的家庭情况,用了将近四页的篇幅讲述了艾萨克的家庭情况和工作情况等等信息,然后讲述廷斯利一家生活状态,廷斯利与艾萨克一家的生活轨迹完全不同。廷斯利来自圣路易斯,他一直期望着自己能够有一天飞黄腾达,并且祈求这一天早点到来,此后,小说介绍了廷斯利的家庭情况和兴趣爱好以及牧场情况等等,再将视角转到艾萨克家,在故事叙事到这时,分别先介绍了两个家庭的基本情况,其实就与放风筝相似,两个人各拽着一条线,相互之间纠缠但也扯不断。在第三个叙事回合中,两个家庭发生了明显的交集情况,艾萨克的儿子贾克森,到廷斯利家里推销风车,本来风筝的两条线处于交叉状态中,然后又分开,在故事的结尾单独叙述廷斯利家的各方面故事。简单来讲,这整个故事都是在一个空间中发生的,但是却在不同地点发生的,可能会涉及到同一时间段其他故事,作者先分别讲述两个家庭的基本情况,然后再让这两个家庭产生交集,然后再单独叙述,这整个故事来来回回的切换,可能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感觉有些乱,但是在读完之后却不得不赞叹普利的叙事方法和所采用的叙事结构,像是一场简单激烈的叙事风暴,在狂烈中又掺合简单的美,这种叙事结构可能更加能够震撼读者的内心。   3 故事外的叙述形式
  普利习惯采用小节形式划分故事片段,并且每一个故事片段可能都是独立的。可能读者在刚刚开始阅读普利的小说时,并不认为这种写作手法有多吸引人或者有多成功,但阅读完整篇小说之后,读者便可了解普利的小说为什么可以赢得那么多重要的文学奖项,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普利的小说叙事结构确实要比其他作家所采用的叙事结构吸引人。她的长篇小说中,展现巨大的信息量,每一个故事情节都比较复杂,小说文本中给故事划分出明显的区域,其中每一个故事都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进行拓展和错裁,与乐曲中的节奏相似,时而欢快,时而凝重,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比较快速地融入到小说情节之中。比如《老谋深算》这篇小说中,主要描写第一代移民群体的开创史,涉及到将近8个国家的移民群众,包括德国人、意大利人、爱尔兰人等等。在小说目录中直接呈现出8个大章节,其中每一个章节中都直接揭示小说的主体。在文本上,采用严密封闭性的叙事结构。除了上述所讲述的小说故事的文本结构特点之外,普利在叙事中也采用其他形式的文本,比如新闻、广告、信件等等。但是令人意外的是,普利在探索小说叙事形式上和创新叙事形式上,并未引起高度的重视,所使用的各种文体都采用了不同方式的印刷字迹,这些字迹并没有引起读者的重视。
  三 结语
  综上所述,普利的小说文风简洁,但不单一。如果每一篇长篇小说都有大量的文字和章节,可能会导致读者失去耐心和阅读的兴趣。正是这种简洁不单一的文字叙事风格,促使更多的读者喜爱普利的小说。普利在叙事的背后,更多的是思考生命和思考人生,审判道德与良知,拷问心灵与净胜,这也是普利小说之所以成功的关键之处。
  参考文献:
  [1] 唐伟胜:《范式与层面:国外叙事学研究综述——兼评国内叙事学研究现状》,《外国语文学》,2013年第5期。
  [2] [美]杨丽:《安妮·普鲁生态思想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3] 杨丽:《新区域主义框架下的生态叙事——解读安妮·普利小说〈老谋深算〉》,《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4] [法]托多罗夫,黄建民译:《从〈十日谈〉看叙事作品语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年版。
  [5]Kirchknopf,Andrea.(Re)workings of Nineteenth-Century Fiction:Definitions,Terminology,Contexts.Neo-Victorian Studies.2008.
  [6] 杨丽:《新区域主义框架下的生态叙事——解读安妮·普鲁小说〈老谋深算〉》,《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蔡军艳,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葛晨曦,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摘要 在英国文学发展历史中,福斯特的《霍华德庄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被称为关于英格兰命运的小说,可见这篇小说在英国文学界的地位之高。福斯特通过自己高超的写作手法为我们展现了英国多个社会阶层错综复杂的冲突和融合,激发了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思考。小说中最后的结果算是皆大欢喜,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作者福斯特内心理想世界的实现。  关键词:爱德华·摩根·福斯特 《霍华德庄园》 冲突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