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_anwei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将培养高素质、富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摆到一个突出的位置上。我国目前正在逐步实施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最为核心的价值目标也正是教育对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对创新潜能的挖掘,而中学的创新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和创新思想诞生的不竭之源。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指运用教育技术优化教育资源,把人才学、教育学、创造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
  创新教育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树立创新意识,即创新意图、愿望和动机;二是培育创新思维,即不受固有模式束缚而进行的有创建性的心理反应;三是培养创新能力,即各种创新方法和解题策略的掌握与运用。
  
  一、树立创新意识,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在《提高教师的素质是迎接21世纪教育中的优先课题》中说:“要提高教育质量,改革教学内容,改善教学设备无疑都是需要的,但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师素质中关键的一项就是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被动地接受一切。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扼杀在萌芽状态,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符合时代的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就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和组织,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去发现和扶植学生的创新思维,既科学又艺术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中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观点,鼓励创新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构建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大胆质疑与创新,提倡教学相长,共同进步;重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良好的思想品质,如不怕挫折、敢于创新等。
  中学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领域和知识体系,而是教师创设一定条件、环境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模拟、探究科学家的实践活动的过程,从而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查阅文献,归纳出物质的本质和规律,这一活动的过程,就是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
  所以,教师树立创新意识,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二、强化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引导,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接受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环境和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着既定的方向进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创设情景,激发创新思维
  中学化学教学中有许多可以创设情景教学的内容,如演示实验、新闻报道、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等等,教师都可以通过引入知识内容,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就会不惧困难,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过氧化钠一节内容时,教师可通过“滴水点火”、“吹气燃烧”的实验;在学习铵盐一节时,通过“空瓶生烟”的实验,给学生创造学习化学的良好环境,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同时,在情景中提出问题,又强化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处于乐思、敢问、勤思的思维状态,学生才会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主动学习,使教学成为既丰富生动又有益的活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例如,在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供学生进行讨论:在铜—锌原电池中,锌片作为负极为什么会逐渐溶解?铜片作正极其表面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的气泡?电流表的指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得出结论:锌片溶解是因为锌失去电子变成Zn2+进入溶液,发生了氧化反应;铜片表面有气泡是因为溶液中的H+在铜片表面与电子结合成H2,发生了还原反应;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是因为锌片失去的电子通过外电路转移到铜片,并形成电流,对外提供电能。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化学课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创造才能的发挥和各层次学生共同进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敞开了大门。
  (二)科学引导,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
  新课程理念提出:在教育中教师应尽量鼓励学生个人发展,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究,自己去推论。给学生讲的应该尽量少,要引导他们去发现。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新,就要求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元素,通过科学引导,创设情景,使学生在知识网络的各知识点之间寻找联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探究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内容时,先让学生思考有哪些途径可以获得CO2?学生会根据已学知识提出诸如碳燃烧、一氧化碳燃烧、碳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等反应,有的学生还会提到用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制取CO2气体。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用其他方法,而是选择了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制取CO2气体,以此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化学理论和规律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接获得大量的化学事实,加深对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化学实验中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化学实验,从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测定数据、分析结果到得出结论。在实验中练习解决化学问题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智力因素的有效办法。
  在化学实验中,反应的现象是认识化学变化规律的起点,一些化学家的发明创造,往往是由于它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和感受能力,捕获瞬间即逝的信息,在科学上取得重大的突破。比如,1966年空心石墨“气球”的提法——科普周刊《新科学家》为其读者提供的这则消遣,不过是一种有趣的遐想而已。但就在大约20年后,一群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却得出了一项令人震惊的意外发现。他们看到,在强烈的激光脉冲辐射下,由碳的原子和离子所构成的极度混乱的等离子体中会自发地形成一种他们认为具有完美球型结构的分子——一个正好由60个碳原子组成的足球状分子。这还仅仅是个开头,这种被称之为巴克明斯特富勒烯的分子只不过是一大类全新的空心笼状分子中的一个。这一切听起来简直就像一群玩弄英文单词的猴子无意中拼出了一部莎士比亚的剧作一样令人难以令人置信。再如以MnO2为催化剂催化KClO3热分解是实验室制备O2的反应,但在做实验时,有学生指出气体生成中有异常的气味,一般认为是含Cl2、O3所致,将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有湿润淀粉-KI试纸的试管时,淀粉-KI试纸变蓝色。已知一般情况下O2不可能氧化KI,但在实验中湿润的淀粉-KI试纸却发生变色反应,表明产物中必含有比O2氧化性还强的物质。经过查阅资料证明,KClO3(MnO2)热分解气态产物中除含有O2外,还含有Cl2、ClO2及HCl。正如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所说:“实验室是培养全面化学人才的最好的场所。”学生在实验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责任感促使他们想方设法战胜困难,尽量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这无疑是在锻炼和培养他们的意志和毅力,开拓他们的思维,增强自信心、自觉性,提升创造力。在实验室中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观测、查阅、记忆、思维、想象和表达的能力。创新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所以,实验既可以巩固已有知识,加深学生对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分析异常现象,扩展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所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构建以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新型教学模式,迎接时代的挑战,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
其他文献
一、树立学校德育工作应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    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为社会发展服务,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作为个体的学生社会化,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要认识到我们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德育工作的好坏不但影响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影响到今后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水平,这就要求学校的德育工作不仅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更要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培养大批各级各
期刊
广大小学班主任的鼓励对象是一个个天真活泼、富有个性、自尊心强的学生群体。要搞好班主任管理工作,使学生们在一个充满爱心和和谐的、宽松愉快的环境中成长,班主任就必须具备一颗慈母般的爱心,用坚定执著的耐心和认真细致的情感去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使班级工作有成效地进行。    一、用爱心去呵护每一个学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呵护儿童。”班主任应具备一颗慈母般的心,热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依据这一指导思想,本人认为,课程改革后的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完善评价内容    依据《标准》的要求,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可以分为: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学习过程;数学
期刊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长足发展,信息技术手段已经成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强大动力。但随着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的不断深入,也日益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渐渐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瓶颈。  问题1: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过程中搞“一刀切”。  目前,各校仿佛已普遍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只要上课,教师就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如果不使用,即便教师的课上的再好,也会被一票否决。更有甚者对每堂课使用多
期刊
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也逐步向多语种、复合型、宽口径的方向转变。基于此,我国高校要求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至少一门本专业语种以外的其他语种,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的不同,可以开设不同语种的二外课程。俄语二外的学习相对其他语种而言,存在入门较难、语法复杂等内在因素,加之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际地位的下滑等外在因素,使俄语的教学面临更大的困难。如何提高俄语的教学质量,改善学生
期刊
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生活条件逐渐富裕,使广大学生的优越感日益增强,父母对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有所忽略,导致学生出现过于依赖的心理,学习没有激情,意志薄弱,缺少拼搏的精神。作为学校和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担当起这个重任,加强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方法主要有:  (一)教育引导法  正确的竞争意识首先要有社会责任感。教师要端正思想,清楚竞争的目的和意义,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只有竞
期刊
教学当中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其根本问题都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中学历史课的问题教学法同样也要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目的。所以,教师在对历史课的问题进行设计时,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考虑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问题设计教学法的指导应包括下面两个最重要的环节:一是指导学生启动思维,独立自主地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这一环节是一个设疑—思辨—释疑的过程。二是指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环节,
期刊
随着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全社会都在提倡“赏识教育”,认为教育中只有表扬和鼓励才是正道,而批评和惩罚与新的教育思想相悖,因此,惩罚学生已被公认为现代社会中最不文明、最不科学、最不人道的教育手段。然而,教育理论可以是彩色的,但教育实践却经常是灰色的。时下,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激励和赏识是否就意味着不能惩罚和批评?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该如何处置?教育究竟是否有惩戒权?惩戒的范围有多大?怎样使用惩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之前,大多数语文教学以满堂灌为主,教师生怕学生学不会,生怕自己没有讲到位,生怕学生记不住。于是课堂上便形成了教师无休止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然而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教师常常很是苦恼地说:“我都讲到了,而且再细致不过了,为什么教学效果却不好呢?”其实这并不是一个两个教师的苦恼,这也代表了大多数教师的苦恼。我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给学
期刊
学生是教育的大环境,教师是这一大环境中的生命体。一个生命体要对这个环境作出贡献,第一步就是要发挥生命体的主观能动性去适应这个环境并服务于这个环境,使自己与大环境共同且友好地存在。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升学压力也随之增大,任课教师在课堂创设的氛围一般只适应于好学生,授课多数只为好学生服务,即教师去适应尖子生的环境,而不顾困难生的环境,结果呢?困难生数量增加,师生关系紧张,导致教育教学工作的大面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