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基因D环区在乳腺癌的高频突变率和高度多态性

来源 :肿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i18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线粒体基因D环区的体细胞性突变和多态性变异特征.方法 PCR扩增和测序检查乳腺癌组织和相应的正常组织的线粒体基因D环全序列,并与基因文库和线粒体文库记录的剑桥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73例肿瘤中共发现270个种系性变异,28例(38.3%)肿瘤发现体细胞性突变共44例次,其中22.7%位于第一高变区,65.9%位于第二高变区,保留序列区II的303~309位点是突变高发热点.结论乳腺癌的mtDNA 环区是一个具有高频突变率和高度多态性的不稳定区域.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人参和氯沙坦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人参和氯沙坦治疗后的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内Bcl-2 mRNA和蛋白质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氯沙坦组与对照组心肌细胞内Bcl-2 mRNA、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别(P>0.05),人参组Bcl-2 mRNA含量增加(P<0.05);Bcl-2蛋白表达增多(P<0.01).结论人参能明显增加缺血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是应用精细和复杂的手术器械,使手术切口明显缩小,达到免缝合的要求,即所谓通过"微小创伤"进行的玻璃体切割手术.现综述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发展概况、主要优点、手术适应证、存在的主要不足和尚待解决的问题及其前景。
通过定量检测上清液中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进一步研究靶向核糖核酸酶对HBV复制的影响。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β3 (TGF β1、β3 )及其受体 βRⅠ、βRⅡmRNA与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2 0 0 0年 12月至 2 0 0 1年 11月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
为了解FasL在诱导EAE淋巴细胞凋亡中发挥的作用 ,我们用髓鞘碱性蛋白 (MBP )致敏小鼠 ,建立动物模型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 (EAE )。分析了EAE动物淋巴细胞膜上Fas及Fa
目的 探讨和评价腰围/身高比值(WHtR)作为腹型肥胖指标预测糖尿病、高血压风险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利用1998年广东省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的11742例人群数据,分析WHtR、体重指数(BMI)、腰围(WC)和腰臀围比(WHR)与餐后血糖(2hPG)、血压的相关关系;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判断最佳切点;多元logisitc回归分析比较四个指标对糖尿病、高血压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1)WHt
目的通过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康复期患者进行定期临床随访,动态观察肺功能和肺部影像学的变化,了解SARS疾病的特点及预后方法258例SARS患者康复后2个月内先后2次以上进行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IgG 抗体、肺功能和肺部影像学检查,并就发病期间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8例中有208例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为阳性(80.6%),53例合并有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异
目的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B超在判断上肢高压电烧伤血管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9例上肢高压电烧伤患者的尺、桡动脉作为烧伤组,术前应用DSA及B超检测技术,观察患肢腕部创面及创面近端5、10、15 cm处尺、桡动脉的内膜、管壁厚度、管腔内径、血流量以及血栓形成等情况;以12化正常人的尺、桡动脉作为对照组术中:结合DSA和B超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并判断尺、桡动脉损伤程度,出现栓塞或管壁坏死者予
目的 探讨一种较为有效的诱导方法将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类许旺细胞.方法用Dezawa所述方法(称为传统诱导法)加以改良成将所有诱导剂一起联合半量间隔诱导两次的方法(称为改良诱导法),诱导后的细胞从形态学、抗S-100和抗GFAP细胞免疫化学染色的阳性率、MTT细胞活性测定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DNA含量来比较此两种方法对细胞的综合作用.结果改良法诱导的细胞在形态上更具有许旺细胞的长梭形外
目的 分析凝血酶受体 (PAR 1)在肺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探讨PAR 1与人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及RT PCR方法检测不同类型肺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