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混指示剂的PCR系统使用与评测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uij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预混系统对于PCR以及其下游试验是否会产生影响。 [方法]采用“dye”及“density”预混的PCR系统与正常PCR系统进行PCR以及下游试验,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及NanoDrop2000检测。[结果]预混系统与正常系统对于PCR产物的特异性以及质量未见明显差别。[结论]预混系统也完全适合于下游的转化、连接、酶切试验。
  关键词PCR;预混系统;正常系统
  中图分类号S18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7-021-02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是体外扩增特异性DNA片段的技术,是DNA重组技术的一次飞跃。近30年间出现许多衍生的PCR技术,如多重PCR、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这些技术大大促进了分子克隆的发展,尤其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发展结合蛋白质定量分析,为研究基因表达及相关蛋白质功能分析提供了有力手段[1-2]。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将染色剂SYBR Green I 预混在PCR系统中进行PCR反应,SYBR Green I与双链DNA结合而激发荧光的特性来定量检测[3]。在PCR系统中预混指示剂、聚蔗糖等使得PCR反应完毕后可直接上样检测,使用方便,但对于PCR下游的分子克隆如连接、酶切是否会产生影响尚不明确。笔者使用预混“dye”及“density”的PCR系统(以下简称预混系统)进行PCR以及下游的连接、酶切试验进行验证,正常PCR系统(以下简称正常系统)作为参照,研究预混系统对于PCR以及其下游试验是否会产生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主要试剂
  DNA ladder、限制性内切酶(Hind Ш、Nco I)、T4 DNA连接酶购买于NEB公司,PCR Master Max、p-EGMT载体琼脂糖购买于promega公司,Green PCR Master Max购买于Thermo scientific公司,LB培养基、LB琼脂均购自Invitrogen公司,PCR纯化试剂盒、柱式质粒DNA提取试剂盒、特异性引物购买于生工(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载体与菌株:pGEM-T载体、大肠杆菌JM101为徐州医学院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实验中心保存。
  1.2试验方法
  1.2.1PCR反应。50 μl PCR体系:质粒1 μl,2xPCR Master Mix 25 μl,上下游引物各5 μl,无核酶水14 μl。反应条件:94 ℃预变性2 min;94 ℃变性1 min,58 ℃退火1 min,72 ℃延伸1 min,25个循环;最后72 ℃延伸5 min。
  1.2.2PCR产物纯化。使用生工(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柱式PCR产物纯化试剂盒,标准操作步骤参见操作手册。
  1.2.3连接。取1 μl PCR纯化产物加入含有p-EGMT载体以及T4 DNA连接酶的体系,16 ℃ 水浴连接4 h。
  1.2.4转化。取5 μl连接产物,将连接产物加入100 Ul感受态细胞JM101中,冰浴30 min,立即转入42 ℃水浴1 min,然后再转移至冰浴2 min,加入300 μl LB,37 ℃培养1 h后取50 μl涂布于准备好的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平板,倒置于37 ℃ 培养箱过夜培养。
  1.2.5酶切。取10 μl质粒,加入含有Hind Ш、Nco I的双酶切体系,37 ℃ 培养箱酶切1 h。
  2结果与分析
  2.1PCR产物定量检测
  为了检测预混系统对于PCR反应是否产生影响,使用PCR预混系统及正常系统克隆同一个目的基因(711 bp)(图1),仅有目的基因出现在700 bp左右,2种系统的PCR产物均无非特异性条带,使用Nanodrop2000 测定其浓度,3次试验结果平均值分别为73与77 ng/μl,无明显差异。因此,预混系统及正常系统在PCR的特异性及PCR的产量方面无明显差异。
  注:1.预混系统PCR;3.正常系统PCR;2,4.DNA laddrer。
  图1PCR结果
  2.2PCR 产物连接效率检测
  为了验证预混系统对于PCR产物的连接有无影响,使用2种系统的PCR产物进行连接,连接产物转化后涂布于具有氨苄抗性的LB琼脂平板,过夜培养后随机挑选6个菌落进行质粒DNA的小量制备,然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大小,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3号质粒的移动较其余质粒慢,表示形成重组质粒的可能性较大,经过酶切鉴定确认为正确的重组子。此试验重复5次,得出预混系统与正常系统的连接效率分别为23.3%、26.7%,两者并无明显差别,因此,认为预混系统与正常系统对PCR下游连接试验无明显差异。
  注:3.正确连接的重组子;1、2、4、5、6.未连入的闭环载体。
  图2连接效率检测
  2.3酶切鉴定重组子
  使用酶切法鉴定重组子,选择预混系统与正常系统转化的重组子,在设计引物时上下游引物中分别加入酶切位点Hind Ш与Nco I,因此使用Hind Ш、Nco I进行双酶切可以将目的基因切下。由图3可知,预混系统与正常系统转化的重组子酶切结果有2条亮带,分子量较大的是p-EGMT载体,分子量较小的是目的基因,因不明原因使得DNA ladder中条带分辨不清,但仍可以判断目的基因(711 bp)在500~1 000 bp,考虑到双酶切且无非特异性条带,因此可以断定500~1 000 bp的条带是目的基因。对于PCR下游的酶切反应,预混系统与正常系统无明显差异。
  3讨论
  PCR 技术是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的里程碑,由于研究目的、技术要求不同,商品化的PCR试剂盒也根据实
  际需要作适当的调整,形成了适合现代科学研究的技术平台。
  注:1.预混系统连接重组子的酶切产物;2.正常系统连接重组子的酶切产物;3.DNA ladder。
  图3酶切鉴定重组子
  该研究针对预混“dye”及“density”的PCR系统进行了多项检测,未发现和正常PCR系统的差异,且可以直接上样检测,在操作上简化了步骤,特别适合试验教学的开展。
  另外,PCR系统经过不断创新出现了大量的衍生品试剂盒,对于PCR操作的成功率以及便利性具有很大提高,如DNA Taq酶经冻融多次后仍具有很高的活性,可以将DNA Taq酶、Mg2+ 、dNTP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缓冲液中,大大简化了PCR操作步骤,提高Mg2+ 浓度可以拮抗染色剂、指示剂等对于PCR系统的抑制,出现了SYBR等染色剂预混的实时定量PCR试剂盒,对于核酸与蛋白质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4];针对模板链的特点也出现了一些PCR试剂盒,如高GC含量PCR试剂盒、超长链PCR试剂盒、热启动PCR试剂盒等。随着技术的发展及不断创新,PCR 技术正向简便、快捷、个性化、高质量、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同时PCR 技术的应用也将不断深入到科学研究的更多方面。
  参考文献
  [1]
  郑景生,吕蓓.PCR 技术及实用方法[J].分子植物育种,2006,1(3): 381-394.
  [2] 李玉梅,姚纪元,吴静.PCR-SSCP 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7(6):71-74.
  [3] 刘歆,徐根明,郭江峰,等.基于SYBR Green I的双链DNA定量方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8,28(1): 55-60.
  [4] TUMA R S,BEAUDET M P,JIN X K,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SYBR Gold Nucleic Acid Gel Stain:A Dye Optimized for Use with 300-nm Ultraviolet Transillu minators[J].Analytical Biochemistry,1999,268:278-288.
其他文献
针对南排水河基本情况、水情预警的相关等级及现实意义进行了介绍,根据南排水河各断面高程实际查勘情况,结合相关法规和规定,初步确定分析断面及该断面预警标准值,在实际应用
莲花水电站施工导流期存在冰塞壅高水位、威胁围堰安全问题。通过对开江期冰塞的形成类型进行阐述,分析计算出莲花水电站施工导流期隧洞进口为宽河阻塞型,水位壅高较大,威胁
根据对某流域5个受损混凝土水闸结构碳化深度检测数据,结合建立的混凝土强度预测模型,以混凝土强度为主要参数,给出水闸结构水下部位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水位变动区部位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微小钙化在超声中的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乳腺良、恶性肿物内微小钙化的超声诊断情况。结果:超声对乳腺微小钙化灶病例良、恶性诊断的敏感
[目的]了解自然条件下野外越冬前期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情况.[方法]定期采集野外越冬前期的异色瓢虫,并通过
灌水定额与土壤盐分分布和作物产量具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灌水模式下土壤盐分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己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为了正确合理配置和利用灌区地表
目的:了解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等病原学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符合肺部感染治疗标准的360例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治疗的效果及防止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钻孔引流(经额钻孔引流或额颞顶部大骨孔引流)治疗3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神经影
摘要 利用常规Micaps资料和自动站资料,从环流形势、物理量、数值预报等方面,对2015年9月13日石河子发生的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期升温快、空气土壤干燥,北方冷空气快速南下,风力达6级以上;K指数增幅大,SI指数梯度明显,大气层结不稳定;气压梯度大、有深厚强盛的垂直上升运动和冷平流,这些条件的相互配合有利于沙尘暴天气的发生发展。ECMWF模式对于大风沙尘暴天气具有更好的指示
目的:对腹腔镜、宫腔镜联合治疗与检查在不孕症治疗中的意义进行分析。方法:对43例并非男性原因而导致的经生殖激素测定以及基础体温测定所确定为排卵性不孕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