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重点梳理了近年来大学语文的宏观政策形势与学术研究的着力点,如新文科背景与国民语言能力要求下的大学语文建设,复盘了大学语文学科地位与课程定位、中华优秀传统融入大学语文、大学语文教育史、实证调查等研究成果,并据此提出作为母语高等教育主力军的大学语文在新时期需更好地应变求变、创新发展,进而唤醒文化自觉,提高文化软实力.
【机 构】
: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重点梳理了近年来大学语文的宏观政策形势与学术研究的着力点,如新文科背景与国民语言能力要求下的大学语文建设,复盘了大学语文学科地位与课程定位、中华优秀传统融入大学语文、大学语文教育史、实证调查等研究成果,并据此提出作为母语高等教育主力军的大学语文在新时期需更好地应变求变、创新发展,进而唤醒文化自觉,提高文化软实力.
其他文献
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初中教育的主题,同时也是实现课程育人的根本和终极目标.本文以初中语文课堂设计为载体,围绕“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四个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方向,以引导学生去体验、感知、发现、分析和解决语文问题,从而激活语文实践课堂,在保障教学品质的同时帮助学生完成个体认知构建.
文本解读近年来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热点,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之一,对教师来说,对课文进行文本解读有很强的必要性.编者在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新设置了古典名著单元“走近中国古典名著”,这是编排上的一个创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草船借箭》节选自《三国演义》,但与原著不同的是,它是特意以现代白话文的形式改写的版本,其目的是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走近古典名著.本文通过对《草船借箭》的编排意图、教材内容进行文本研读,品味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希望为教师后续的教学设计打
本文把古诗词中“落花”的审美意象看作生命意象,首先截取“落花”富于动态美的画面,捕捉“落花”富于包孕性的审美瞬间,体会春意流逝中的盎然生意,生命的美好;体察伤春惜花人丰富的内心.其次,从“花”开“花”落,看盛衰荣枯;从“乱红”、“乱花”看伤春惜别的丰富情态,情理交融.从而解读落花之语,展现生命之美.
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皮埃尔是动态成长中的探索者,安德烈正直、睿智,但其形象带有隐性自恋人格特征,二人的迷茫与挣扎,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思考,其形象寄托了作者理想.娜塔莎和拉斯托夫是典型的俄罗斯青年贵族代表,除此之外,作家还塑造了库什金家族群像和库图佐夫等爱国将领群像.
作为经典电影,《阿诗玛》是原始“阿诗玛”文化的重新塑造.在改变过程中,针对阿诗玛的原型,通过通俗的叙事结构,加入全新的歌舞表演,使其极具艺术感染力.可以融合创作者的创作宗旨,完成恋爱自由的解读.通过该影片,可以有效分析出反抗压迫的时代主题,保证整个作品成为电影经典的重要因素.但阿诗玛在改编过程中,其自身也出现了一定的模式化以及定型化过程.导致在传播过程中,使阿诗玛自身的价值体系出现单一性以及刻板性.这就导致其自身削弱了阿诗玛叙述的多样性,因此本文将就《阿诗玛》——从民间文学到经典电影的再解读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