侥幸之念不可存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ly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建设,浙江省绍兴市政协原副主席,曾任绍兴市副市长。2019年9月24日,浙江省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4年。
   行政级别不算太高,获刑也不是太重,按理说,在腐败分子纷纷落马的今天,这样的新闻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也未必能挖掘出太深刻的教训让人引以为鉴。然而,它偏偏就是一个比较有“特色”的贪腐案例,还真值得说一说。
   陈建设最大的特点在于,他已退休了——注意:不是退了一年两年,也不是三年五年,而是退了整整15年。
   是的,早在2004年,从绍兴市副市长岗位转任市政协副主席的陈建设,就因为“内心深感委屈”而私欲膨胀,认为既然“官途不顺”,“就走做企业赚钱这条路”。于是,他申请提前退休,并在退休前收下了商人孙某的“入股本金”和“下海补偿金”(你看这些名目,收钱还挺有“创意”的!)。2019年2月,陈建设投案时,退出收受的625萬元款项及3155.6万元孳息。(相关报道见《中国纪检监察报》)
   读了陈建设的案情剖析,最大的感慨就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不管隐藏多久,他终究没逃掉!由此更警醒我们:面对不义之财,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地方,不管什么理由,侥幸之念万万不可存!
   不要以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太平无事。雁过留痕,只要做过了的事情,总是有蛛丝马迹可循。只要是两个以上的人实施的行为,便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你这头不出事,不能指望别人那头不出事。更别指望向你送钱的人会践行“宁愿自己牢底坐穿,坚决不出卖领导”的承诺。他向你送钱,看上的只是你所坐的位子。如今你的位子岌岌可危甚至已然不保,在送钱者心目中你已一钱不值,他有那么傻替你去坐牢?想想都可笑。俗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那些以为“人少不会出事”“时间久了无人知晓”“即使出了事也有某某扛着”的想法,其实都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不要以为退休了就等于安全着陆。反腐没有休止符,退休更不是护身符。这些年,多少退休干部,贪腐问题“东窗事发”之后照查不误,大到曾经的国家级领导人,小到普通科员,都能找出一大把的鲜活案例。陈建设一案,算是很特别了:退休15年了,说不定当地都没多少人记得他曾经当过市领导了,哪知道人到晚年,照样去了该去的地方,照样要把当年所收的不义之财如数“吐”出来。有这么一个“非常”案例在此,试问侥幸心理还能“坚强”得起来吗?别说退休,就是跑到国外的那些人,虽事隔多年,不也一个个被拎回来了吗?
   不要以为跟着别人“捞”就可以“法不责众”。很多官员有一种从众心理,以为某种行为是潜规则,很多人都这样做,应该没人会去查,查也查不过来。等到哪天真的查到自己头上,才目瞪口呆,后悔不迭。贪污受贿这种事,一出事就后果严重,这种赌徒心理实在要不得。
   不要以为有人“罩着”就可以无视纪法,为所欲为。某些官员,仗着有点“后台”,便以为没人动得了自己。比如某县一名局长就是这样说的。他在位时,因为自己是县委书记的“红人”,总以为纪委不可能查他。可是他万万没想到,这样的“团团伙伙”发展下去,最后连县委书记自己也被查了。当他明白“靠山”不可“靠”时,一切都已经晚了。道理其实很简单,反腐没有“铁帽子王”,一个官员的“靠山”如果支持贪腐甚至参与贪腐,他自己其实也面临同样的危险,迟早要出事,怎么可能“靠”得住呢?
   总之,不要为侥幸寻找任何借口。只要心存侥幸之念而放纵贪欲,就是危险的,就可能一夜之间从“零概率”成为“百分百”。不管你做得多隐秘,不管你手段多高明,不管你时间拖多久,也不管你的“后台”有多“硬”,在强大的反腐攻势面前,在严密的纪法之网当中,这些都是不堪一击的。一个官员要想自己平安无事、快乐生活,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无招胜有招”——对那些破纪违法之事,一件也不做,根本就不沾它的边。
其他文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抗击毒魔的新闻,时时令我感动。已是耄耋之年的钟南山、年逾杖围的李兰娟二位院士临危受命,急赴疫情防控前沿;全国346支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辞别亲人,义无反顾地驰援湖北,夜以继日地为救治患者连续苦战,有些甚至累倒乃至牺牲在抗疫一线……老百姓中有一种说法:不到有事的时候,看不出人的好坏。意思是在庸常的日子里,你我他都为柴米油盐一家老小的每日三餐奔波劳
期刊
72岁的邱钧常年锻炼,体魄健强,膂力过人,曾获北京健美比赛老年组冠军,被誉为武汉的“施瓦辛格”。面对疫情爆发,他曾经有恃无恐,不听家人劝阻,经常外出锻炼且拒绝佩戴口罩,结果受到病毒感染,不幸去世。如此強壮身体者也不能免遭病毒的侵袭而避免厄运。悲哉也夫!   佩戴口罩是阻断病毒传播的重要防线,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已成为疫情期间的刚性规定,具有法律效力。它已不止是道德命题,而是关乎原则问题,甚至涉嫌触
期刊
我于杂文,似有天然亲近感。大约十一二岁的时候,一家图书馆处理旧书,花三分钱买得一本小册子,书曰《且介亭杂文》,印有鲁迅先生照片。当时,只是听说过鲁迅的名字,其他几乎一概不知。书买了,闲时翻看,从序言里得知,这是一本“杂文”集。并从鲁迅先生的文字里,知晓一些人对“杂文”很不待见,“并给了种种罪状的”。   逆反之心,油然而发。那些人为什么“和杂文有切骨之仇”?我的阅读兴趣被强力激活,先是拣感兴趣的
期刊
“妈妈去哪儿啦”等十三則
期刊
最近,有一个词条很是走红,或是格外受人推崇,它就是名不见经传的“一以贯之”。   从词意上来看,“一以贯之”是一个中性词语,它既沒有什么倾向性,又没有袒护到哪一方,一直保持着不偏不倚的属性,即使是到了天荒地老仍保持着折衷主义,因而该词条素有中庸之美。“一以贯之”之所以招人待见,是因为人们喜欢拉它入赘,比如形容一个人在某个方面表现得如何好,或是表现得如何差,常常拿它来“靠边选站”;一旦某人某事与它
期刊
“半部《论语》治天下”,在今天,读了《论语》,翻出新意,仍然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最近,我重读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觉得有必要为子路说几句公道话。文章讲的是孔子请几位学生言志的故事。当孔子问及各人的志向时,几位学生各有各的表现。有的率直以对,有的忸怩作态,有的故弄玄虚。   当时,子路第一个站起回答,他说,不消三年,就能把一个处在大国夹缝中、灾荒连年的小国治理得国富民强、百姓知礼。照例,
期刊
当某个地方或某个单位发生了自然灾害或是意外事故后,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或看到这样的说法:“某某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救援或指导抢险工作”,“要把损失降到最低”等等。笔者经常为此纳闷:“第一时间”究竟是什么时间?“降到最低”到底有多低?   本人天生愚笨,于是想借助工具书解答上述问题,可是翻遍了《现代汉语词典》也没找到满意答案。于是又试着这样理解,第一个到达的人。但是仍觉得不对,因为明明说的是到达的第一
期刊
西门庆,其人其事,大凡看过《金瓶梅》和《水浒传》的人都知道,其臭名家喻户晓,就是这样一个地痞流氓、街头混混,却混上了其时山东省提刑副千户,不久又提拔为正千户。而且由副转正,也是经过上级部门考察的,且看考察评语:“提刑副千户西门庆,才干有为,精察素著,家称殷实而在任不贪,国事克勤而台工有绩,翌神浑而分毫不紊,司法令而齐民共仰,宜加转正,以掌刑名者也。”这样一个“才干有为”“国事克勤”“齐民共仰”的优
期刊
本人勉为大学教师,带学生写论文是工作之一。为杜绝或尽量减少学生论文抄袭现象,学校加大对抄袭论文学生所属导师的问责力度,轻则通报批评,重则停止带学生若干年。   据本人经验,如果导师对学生论文的整个撰写过程确曾参与,判别学生是否抄袭并不困难。一篇论文从确定题目到形成思路,再到初稿二稿三稿不断修改成型,最后成就终稿,就像一个胎儿从受孕、十月怀胎的孕育,到最后一朝分娩。这孩子是偷来的、借来的,还是自己
期刊
水,象形字。甲骨文、金文、小篆的写法都是中间一画,或曲或直,但都一笔贯通;两边各有两画,时断时续,蜿蜒缠绵。与太极八卦图中代表水的符号“ ”(坎)相似,形似河流的波纹。意为阴中有阳,柔中带刚。说它刚烈,是说水一旦发起脾气,咆哮起来,有万夫不当之勇。它汹涌澎湃,一泻千里,冲毁房屋,淹没农田,吞噬人间万物生灵,给人类造成灭顶之灾。因此,才有了“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说它温柔,它又是生命之源,滋润万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