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

来源 :台港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mbo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岛
  请容许我复诵最后的歉意
  此时平静的心情透澈如穿越铁窗的月光
  没有热度却拥有理智辽阔的明亮
  一页佛经在冰冷的地面航行
  汪洋的长夜,我四散掉落的语音
  是一长串汗水与叹息绵延排列的岛屿
  有时我伏地倾听
  倾听拖曳的脚镣声如巨浪般卷来
  我站稳脚跟,却依然能感受到胸膛里
  一个哀伤的海洋正在呐喊
  我时常抬起头,观望偶尔经过的候鸟
  它们即将前往南方寻觅
  寻觅岛屿上已离乡多年的热带椰子树
  冰冷的雪,是我容颜植被的四季
  四面都是汹涌的浪,我则拥有最孤单的纬度
  一艘迷途的船,似乎看见了我
  但它是否发觉我在凄风苦雨的寒夜里
  升起的那堆篝火,微弱却不愿熄灭
  一条干涸的河流,正流经我
  流经我依然地形崎岖的生活与牢室
  我等待一个迟来的雨季,宣读
  岛屿上濒临死亡的森林久违的自由
  我彻夜聆听礁岩的哭泣
  想象晨曦走近时,不安的潮汐
  逐渐平息它反复不止的忧虑
  当一册佛经,或者一个慈悲的僧人
  缓缓登上我荒芜许久的眼眸
  轻轻闭上干渴的嘴唇,也许就能
  听见一片辽阔潮湿的寂静海洋
  陶
其他文献
【编者按】  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联合文学社社长。  蒋勋先生文笔清丽流畅,说理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好评。  代表作有《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美的沉思》《吴哥之
Long, long ago, in a very, very faraway place, a tribal chief found himself terminally ill.  He summoned three most promising young villagers to his bedside and said, "As I’m leaving you soon, I hope
在猖獗的阳光下,那一片浩瀚无边的树海,奄奄一息。一棵棵毫无亮泽的橄榄树,好似一个个绝望的百岁老人,在固执地守着一个个永远也无法实现的愿望。整个大地,被沉沉暮气压着,叫人在看着时连眼神都变得苍老了。  然而,然而呀,风一来,一切都变了。  那一棵棵原本低首敛眉、没精打采的橄榄树,在飒飒的劲风里,奇迹似的变了,变为千娇百媚的舞娘,枝条是它们的腰肢,如水般柔、如绸般软、如蛇般妖娆。它们尽情地舞,舞出了勾
2005年我重新开始写作时,我写了好些个以阿尔巴尼亚经历为背景的小说,赢得了叫好声,获过一个大奖。一段时间之后,我怀疑这样写下去读者会不会给我贴上阿尔巴尼亚故事作者的标签,还有一点,这样写下去也会很快把那一段资源写完。所以后来就自觉地停产,像是封山育林或者禁渔期一样不准自己在这片领域从事开发生产。  今年初,我在出版了长篇《外苏河之战》之后,想到要写一个中篇。我手頭有几个初步的构思,都是想了几年没
摘 要: 清康熙帝亲笔为青浦县孔宅题写匾额、对联,引发孔宅的一时兴盛局面,当时由孙 蚆 执笔纂成一部官修《孔宅志》。此书今仅存于日本,已为世上孤本。对照《四库全书总目》(存目)关于《孔宅志》的提要,可以展现清廷在相关历史问题上的态度变化,表明乾隆时期考据学兴盛的背景下,贯彻考据求实的学术精神与如何维护康熙帝形象、维护朝廷尊孔重儒形象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清廷采取暗中封杀康熙官修《孔宅志》的方式,以模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十九世纪以前,放眼世界各国,似乎还没有一部小说能超过这本旷世经典。即使在二十一世纪,要我选择五本世界最杰出的小说,我一定会包括《红楼梦》,可能还列在很前面。如果说文学是一个民族心灵最深刻的投射,那么《红楼梦》在我们民族心灵的构成中,应该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生于康熙五十四年(一七一五),先祖原是汉族,后被后金军俘
摘 要:克拉考尔从生存语境、生存状态和生存救赎三个方面展开对“现代人”生存境遇的研究。理性至上导致现代人的感性萎缩,理智取代情感成为行为准则,进而切断了维系情感的纽带,使人们成为孤独的个体,最终导致人生意义的虚空。克拉考尔围绕着“碎片”、“世俗”与“复原”,展开了关于现代人生存救赎的思考。在他看来,只有从碎片出发,才能串起历史脉络,把握现实生活。而从“碎片”与“世俗”出发,最终是为了丰盈人们的感性
摘 要:康德在晚年发表的《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一书中,系统地表述了他一贯坚持的道德神学思想。他从罪恶这个基督教神学的核心问题入手,深入探讨了自由意志作为作恶和弃恶从善的终极根据所具有的道德意义,用自由取代恩典来对人性的善恶和“心灵的改变”进行了辩证的解析。康德也深刻地阐释了基督教教义和信仰的道德内涵,在坚持道德自足性的基础上,鲜明表达了道德神学“从德性前进到蒙恩”的基本观点。  关键词:康德;自
“来跟着我!我要教你们得人如得鱼。”(马太福音1.19)  回来的时候已经没有雨。黑色的山坳只有微弱的绿色闪光。我不知道怎样向山荑解释。那天捉的佛鱼相信已经死了,我忘记带一块石子回家,只有水它准是活不成的。  我慢慢走着。空气灰森森的,弥漫着雾,固体般的雾随着我的过处慢慢开启,然后在背后合拢起来。我跟前常常只有一小块路,雨过后它已经没有了颜色,白色的圆形的一小块路,我不知道它会不会把我带回家里。 
前言  1935年11月28日至1936年3月7日,国际中国艺术展在伦敦的皇家学院展出,史无前例地汇聚了中国、英国及其他数国的绘画、书法、玉石、雕刻、铜和陶瓷作品。在社会对中国艺术渐感兴趣之际,这展览也勾起了民众对亚洲文化与历史的热爱及求知风潮。  展览的许多相关刊物中,有一本《中国画》(The Chinese Eye),由一位默默无闻的作者执笔,尤其突出。书名直指中国人观看事物的方式,特别是在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