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生生物学习积极性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ai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学在中学阶段是一门必修科目,但通常由于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教师的教学增加了难度。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让每位同学都带着问题进行实验,而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或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在实验时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生物;积极性;培养
  初中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学习效果的好坏,与学习兴趣密切关系,所以,作为一名普通生物教师,我认为教师为了能使自己所讲的知识被学生乐于接受,应从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乐而学之,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真正动脑筋去思考,去探究新知识。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一味地采取“满堂灌”的强制性教学,让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那么怎样通过教学过程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向课堂要效率呢?下面就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认真组织素材,上好绪论课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上课也是如此。从第一堂课开始,教师应富有激情地应用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的激励语言,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对绪论中的内容进行选择和补充,利用当代生物学发展取得的成果,给予启迪。如器官移植,基因工程,“生物导弹”,试管婴儿,仿生学,转基因食品等等,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生命科学的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从而意识到生物学的重要性。然后介绍我国科学工作者在生物学领域中取得的突出成绩,如世界上首次合成 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成功克隆大熊猫胚胎,超级杂交水稻的培育等,说明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走在生物学研究的世界前列。这样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奥秘无穷的生物界之中,这就为学生学好生物初步打下了基础。
  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是调动起学生学习生物积极性的关键。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导”得有方,才能最大限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才能真正得以发挥。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构建与之相应的教学形式,更好调动每个学生积极性,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更充分的发挥学生主体性。
  生物课上利用各种模型、标本、挂图等,指导并鼓励学生上台当“小老师”。学生经过一个适应过程,逐渐由不情愿、被动参与,转变为积极主动都愿做“小老师”。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生物是一门探究课,有很多活动和实验。如“鉴定种子的成分”实验,需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独立完成,学生津津有味的操作,既调动学生主动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生物又是一门生命科学,有很多有趣的值得探讨的东西。如“输血”中引入“输血的历史”提出少数伤员很快恢复了健康,但大多数伤员却因输血加速了死亡。为什么?把解惑时间充分给学生,再根据学生的看法和见解,引导他们得出什么是血型,怎样输血。学生独到的见解,充分说明学生的主体性已经发挥的淋漓尽致。
  三、积极利用各种教具,增强教学直观性,为探究活动创设情境
  生物活体(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幻灯、投影、录像、电视、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因此,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求知识。
  四、利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通过验证性实验可以巩固课堂知识,通过探索性 实验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加强实验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兴趣不易持久等特点,常使实验课教学难以组织,不易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下面我以解剖河蚌为例来说明怎样来加强实验教学:
  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我想很多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学什么和怎么学。所以,在每次实验前先阐明实验目的,让同学们心中有数,目的明确。比如一开始上课教师便向同学们介绍这个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学会解剖河蚌和观察河蚌的基本技能,使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从而克服单纯闹着玩的心理。
  实验小结时可指定一位学生上台指示挂图,带领全班同学共同小結本节课所观察到的现象(如鳃,斧足等),并提出问题(如河蚌是通过哪个器官来运动的?它适于水生生活的特征有哪些?),促使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加深印象,帮助理解记忆。
  适当的组织竞赛活动。对于实验完成较好的同学,教师可当场给予表扬,增强同学们之间的竞争意识,促进同学们认真完成实验。
  五、巧妙提问,启发思维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谈到问的重要性时,曾风趣的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可见,在教学中,巧妙的提问很重要。至于提问的内容,我觉的应做到两点:一是问题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二是问题的答案不能从学生原有的知识记忆中直接获取,而是存在于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的联系之中,通过学生的一番思索,才能找到答案。如在学完有关植物“烧苗”现象的知识后,向学生提出了二个问题:(1)每次施肥第二天为什么要马上浇水?(2)从根毛吸水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植物在盐碱地上长不好?在学完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后,要求同学回答:在生产中,为什么要提倡合理密植?通过多种形式的提问,使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学得主动,掌握得牢固。提问用的巧妙,可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使学生直入佳境。当然,除了提问,还有个别提问,集体发问和书面式发问;同时,还需注意问时语言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启发性;控制发问的频率。
其他文献
基金项目:2013年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成果 (项目编号GXDJ2013-D009)  摘要:随着我国民办高校迅速发展,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必将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与民办高校的发展同步加强党建工作,对保证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民办高校体制特点、人员结构、工作现状、发展趋势的分析,阐述了在民办高校发展中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关键环节、核心问题、工作重点等问题,力求在理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工作的必要技能。但是不论是小学教学还是初中教学,对于信息技术教学都不重视,导致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不了,给以后的初高中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压力。本文从信息素养角度讨论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献言献策。  关键词: 信息素养 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策略  一、信息素养的定义及其特点 
羁押必要性审查是指对在逮捕后、判决宣告前阶段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羁押情况的正当性进行审查.羁押必要性审查实质上是检察机关于羁押必要性条件发生变化的案件,公开、公平
和谐、优良的警民关系是我国公安机关开展警务活动的关键,警务工作方式的转变,也是警民关系的重新定位.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公众的公民意识和社会主体
取代苯乙烯1与KHSO5在手性催化剂2存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1-芳基环氧化物3,3与1H-1,2,4-三唑在固体碳酸钾催化下作用,得到手性的1-芳基-2-(1H-1,2,4-三唑-1-基)乙醇衍生物4.部
摘 要:在现行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中,儿歌在低年级所占比例较大。可见,儿歌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训练语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强化诵读感受儿歌音韵美,创设情境:体会儿歌内涵美,灵活施教使学生喜之乐之等都是进行儿歌教学的好办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现行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中,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为适应新的办学层次,更好的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而推动立体化教材建设与使用则是有效手段之一.立体化教材是高校教材建设
摘 要: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时代和网络化时代的到来,课改也在循序渐进地进行,对于高中历史教学广大教师也在努力探索,但是历史图片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图片与文字共同化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印象,实现高中历史的跨越,对于学生形成整体化和统一化的知识系统与逻辑性的思维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历史图片 高中历史教学 开发与运用  在高中历史教材上,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