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例举教学实例的方式,简单论述了在职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三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即化归转换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以及分类讨论思想。希望通过此次经验交流,能够给予正在进行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教职员工带来一定有价值的帮助。
【关键词】职业高中 数学思想 渗透
职业高中学生同普通高中学生进行对比,其数学基础相对更加薄弱。并且对于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在进行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课本当中的相关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使得学生逐渐在职业高中学习阶段,掌握数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学会用一些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和工作工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一、化归转换数学思想在职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的渗透
在回答数学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学生选取适当的数学方法,将一种新型问题通过若干次的转变,逐渐变成学生较为熟悉,解答过程较为方便的问题,并由此顺利将这一问题进行解答。这便是数学当中常见的化归转换思想。该思想的本质其实是揭露数学问题彼此之间所包含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将这些关系进行转变。简单地说,利用化归转换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其实就是学生将数学问题进行不断简化的一个过程。
学生在初中阶段数学学习过程当中,就包括有数与式的转化、多元方程向一元方程的转化等,而在职业高中数学学习当中,常见的幂函数、指数函数等问题在解答过程中也往往需要使用到化归转换思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化归转换思想的内核就是在解题过程中,充分针对问题题干进行等价转换,使得数学问题变得简单而直观。
例如,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数学教师向学生板书了这样一道问题“一动点M到定点F(2,0)的距离始终比M到定直线X+3=0的距离少1,试求M的轨迹方程是什么?”
解析:学生在解答这一道问题的过程中,其关键点是需要让学生将“一动点M到定点F(2,0)的距离始终比M到定制线x+3=0的距离少1”这一句话,等价转变为动点M到定点F(2.0)的距离与M到定直线x+2=0的距离一致。通过这一次等价转换,学生在问题解答的过程中将少走很多的弯路,既能保障所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也能大幅度的节约回答问题的时间。
解答:由题意可知,该动点M的轨迹是以点F(2.0)为焦点,以直线x=-2作为准线,因此可以求出P=4,这条抛物线的方程为y2=8x.就是该动点M的轨迹方程。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职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的渗透
数字和图形是在人们现实生活当中对客观存在的事物分别进行的抽象化和具象化的描述,人们在长期针对数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数学和图像是相互依存的一种关系。因此在职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适时向学生传达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在解答相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将原本较为抽象化的数学问题变得具体化,并能够凭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找到问题的最优解。
例如:在进行等差数列相关知识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板书了这样一道问题“已知等差数列{an}当中,ap=q,aq=P,试求出ap+q的值为多少?”
解析:初看这一道问题,学生如果仅从题面上很难进行下手,但是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这一道问题时,可以渗透进数形结合的思想。便能够轻松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回答。
解答:设在等差数列{an}当中,其公差是d,将d看做是直线的斜率,就可以得出:
这道问题的关键,就是让学生使用数形结合思想,将等差数列的公差联系成为斜率即可迅速求解。在职业高中数学学习过程当中,数形结合思想有着十分广阔的运用范围,除了数列类型的问题之外,解答方程、求函数的值域以及向量等问题方面,巧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帮助学生快速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所以在教师在进行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利用图像的直观性,巧妙处理问题。通过对该数学思想的渗透,学生的数学世界观也必将更加广阔。
三、分类讨论思想在职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的渗透
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适合在问题当中所给出的对象,学生无法进行统一的研究时,学生必须要针对所研究的对象依照某一个指标进行分类,之后对每一种类型的指标进行研究,由此得出结果的一种思想。学生在职业高中数学课程学习当中,合理针对分类思想进行使用,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分类讨论思想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代数、几何课程的教学当中,让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分类思想,可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当中,思维更加清晰。
例如:在学习不等式这一章节的过程当中,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不等式 对所有实数X都能成立,那么请同学们试求出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在这一道问题的解答过程当中,学生会遇到多种情境,在梳理这些情境的工程当中,一旦学生对分组讨论思想学习不够深入,便很容易发生混淆现象。教师向学生出的这道问题其实难度不大,但是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分类数学意识才能将这道问题答对。
解答:在解答这一道问题是,需要考虑两种情况,分别为m=0和m≠0,在m=0时,该不等式明显成立,在m≠0,大家便需要研究 对全部实数X都能够成立的充要条件是什么。在这道为题当中,是m>0且△<0,综合以上的讨论结果,答案为0 简单地说,数学思想是人类对数学问题长达数千年研究之后所得到的重要思想成果,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渗透这一些数学思想,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当中又快又准确的得到答案。
参考文献
[1]赵娜.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策略探析[J].学周刊,2013,08:72-74.
[2]刘国明.职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初探[J].新西部(下半月),2009,08:228+227.
【关键词】职业高中 数学思想 渗透
职业高中学生同普通高中学生进行对比,其数学基础相对更加薄弱。并且对于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在进行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课本当中的相关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使得学生逐渐在职业高中学习阶段,掌握数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学会用一些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和工作工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一、化归转换数学思想在职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的渗透
在回答数学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学生选取适当的数学方法,将一种新型问题通过若干次的转变,逐渐变成学生较为熟悉,解答过程较为方便的问题,并由此顺利将这一问题进行解答。这便是数学当中常见的化归转换思想。该思想的本质其实是揭露数学问题彼此之间所包含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将这些关系进行转变。简单地说,利用化归转换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其实就是学生将数学问题进行不断简化的一个过程。
学生在初中阶段数学学习过程当中,就包括有数与式的转化、多元方程向一元方程的转化等,而在职业高中数学学习当中,常见的幂函数、指数函数等问题在解答过程中也往往需要使用到化归转换思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化归转换思想的内核就是在解题过程中,充分针对问题题干进行等价转换,使得数学问题变得简单而直观。
例如,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数学教师向学生板书了这样一道问题“一动点M到定点F(2,0)的距离始终比M到定直线X+3=0的距离少1,试求M的轨迹方程是什么?”
解析:学生在解答这一道问题的过程中,其关键点是需要让学生将“一动点M到定点F(2,0)的距离始终比M到定制线x+3=0的距离少1”这一句话,等价转变为动点M到定点F(2.0)的距离与M到定直线x+2=0的距离一致。通过这一次等价转换,学生在问题解答的过程中将少走很多的弯路,既能保障所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也能大幅度的节约回答问题的时间。
解答:由题意可知,该动点M的轨迹是以点F(2.0)为焦点,以直线x=-2作为准线,因此可以求出P=4,这条抛物线的方程为y2=8x.就是该动点M的轨迹方程。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职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的渗透
数字和图形是在人们现实生活当中对客观存在的事物分别进行的抽象化和具象化的描述,人们在长期针对数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数学和图像是相互依存的一种关系。因此在职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适时向学生传达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在解答相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将原本较为抽象化的数学问题变得具体化,并能够凭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找到问题的最优解。
例如:在进行等差数列相关知识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板书了这样一道问题“已知等差数列{an}当中,ap=q,aq=P,试求出ap+q的值为多少?”
解析:初看这一道问题,学生如果仅从题面上很难进行下手,但是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这一道问题时,可以渗透进数形结合的思想。便能够轻松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回答。
解答:设在等差数列{an}当中,其公差是d,将d看做是直线的斜率,就可以得出:
这道问题的关键,就是让学生使用数形结合思想,将等差数列的公差联系成为斜率即可迅速求解。在职业高中数学学习过程当中,数形结合思想有着十分广阔的运用范围,除了数列类型的问题之外,解答方程、求函数的值域以及向量等问题方面,巧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帮助学生快速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所以在教师在进行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利用图像的直观性,巧妙处理问题。通过对该数学思想的渗透,学生的数学世界观也必将更加广阔。
三、分类讨论思想在职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的渗透
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适合在问题当中所给出的对象,学生无法进行统一的研究时,学生必须要针对所研究的对象依照某一个指标进行分类,之后对每一种类型的指标进行研究,由此得出结果的一种思想。学生在职业高中数学课程学习当中,合理针对分类思想进行使用,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分类讨论思想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代数、几何课程的教学当中,让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分类思想,可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当中,思维更加清晰。
例如:在学习不等式这一章节的过程当中,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不等式 对所有实数X都能成立,那么请同学们试求出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在这一道问题的解答过程当中,学生会遇到多种情境,在梳理这些情境的工程当中,一旦学生对分组讨论思想学习不够深入,便很容易发生混淆现象。教师向学生出的这道问题其实难度不大,但是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分类数学意识才能将这道问题答对。
解答:在解答这一道问题是,需要考虑两种情况,分别为m=0和m≠0,在m=0时,该不等式明显成立,在m≠0,大家便需要研究 对全部实数X都能够成立的充要条件是什么。在这道为题当中,是m>0且△<0,综合以上的讨论结果,答案为0
参考文献
[1]赵娜.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策略探析[J].学周刊,2013,08:72-74.
[2]刘国明.职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初探[J].新西部(下半月),2009,08:228+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