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角膜穿孔伤伴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角膜穿孔伤伴外伤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6例,行角巩膜伤口缝合时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37例,行角巩膜伤口缝合后5~14天再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两组病人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术后两组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提高,但两组的脱盲率与脱残率相似,P>0.05,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但A组术后角膜水肿、虹膜炎症反应、后囊膜混浊等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结论:角膜穿孔伤伴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治疗效果满意,但以伤后5~14天内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更加安全可靠,并发症少。
关键词角膜穿孔伤外伤性白内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087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治角膜穿孔伤伴外伤性白内障患者63例(均为单眼发病),入选病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26例,男20例,女6例;B组37例,男29例,女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发病到就诊时间、致伤原因、术前视力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在局麻或氯胺酮全麻下进行手术治疗。A组行角巩膜伤口缝合时即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行角巩膜伤口缝合后5~14天内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均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结果
后随访3~18个月。术后视力A组:低于0.05者3例,0.05~0.25者8例,≥0.3者15例,视力最低为0.02,最高为1.0;B组低于0.05者0例,0.05~0.25者14例,≥0.3者23例,视力最低为0.05,最高为1.2。手术后两组视力均明显提高,但B组与A组视力脱盲率和脱残率相似,P>0.05无统计学意义。
术后并发症:A组较B组术后反应重,角膜水肿、虹膜炎症反应、后囊膜混浊的发生A组均高于B组;其他并发症如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A组与B组发生率相当。随访中有7例因后囊增厚浑浊而影响视力,经用Nd:YAG激光后囊切开后视力恢复。
讨论
手术是治疗白内障有效的方法,时间的选择很重要。作者认为,就诊后及时常规检查和做CT扫描或B超检查是否有眼内异物,急诊行角膜全层裂伤修补术,解除虹膜及部分晶状体浑浊皮质前粘连、瞳孔形成是首要任务。术后给予抗炎、糖皮质激素、散瞳或缩瞳(防止虹膜粘连)等治疗。等待虹膜炎症控制及角膜水肿消退后,及时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术中将晶状体皮质尽可能抽吸完全,尽量保护好残存晶状体、后囊,然后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本研究显示,A组术后角膜水肿、虹膜炎症反应、后囊膜混浊等并发症的发生均高于B组,角膜穿孔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正确处理好伤口、防止虹膜后粘连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学者对角膜穿孔伤后人工晶体植入的最佳时机意见不一,有人认为[2],角膜穿孔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急诊行清创缝合术,并于2~7天内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我们采用随机临床对照方法主要着眼于比较不同手术时机的临床疗效。尽量不在伤口修复的同时做白内障摘除术,如进行手术过早,则术后并发症增多,增加再手术率;若手术过晚,则发生弱视的可能性大。仍以术后>2周为宜。术后应积极抗炎,当反应消退后早日进行弱视训练[3]。
参考文献
1刘晓,沙英虹,等.角膜穿孔伤伴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时机方法探讨.眼外伤职业病杂志,2006,28(1):1.
2姚震宇,王云旭,等.角膜穿孔伤并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治疗临床观察.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4):489-490.
3云波,施玉英,柴洁,等.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手术特点及疗效分析.眼外伤职业病杂志,2003,25(7):453.
关键词角膜穿孔伤外伤性白内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087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治角膜穿孔伤伴外伤性白内障患者63例(均为单眼发病),入选病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26例,男20例,女6例;B组37例,男29例,女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发病到就诊时间、致伤原因、术前视力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在局麻或氯胺酮全麻下进行手术治疗。A组行角巩膜伤口缝合时即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行角巩膜伤口缝合后5~14天内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均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结果
后随访3~18个月。术后视力A组:低于0.05者3例,0.05~0.25者8例,≥0.3者15例,视力最低为0.02,最高为1.0;B组低于0.05者0例,0.05~0.25者14例,≥0.3者23例,视力最低为0.05,最高为1.2。手术后两组视力均明显提高,但B组与A组视力脱盲率和脱残率相似,P>0.05无统计学意义。
术后并发症:A组较B组术后反应重,角膜水肿、虹膜炎症反应、后囊膜混浊的发生A组均高于B组;其他并发症如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A组与B组发生率相当。随访中有7例因后囊增厚浑浊而影响视力,经用Nd:YAG激光后囊切开后视力恢复。
讨论
手术是治疗白内障有效的方法,时间的选择很重要。作者认为,就诊后及时常规检查和做CT扫描或B超检查是否有眼内异物,急诊行角膜全层裂伤修补术,解除虹膜及部分晶状体浑浊皮质前粘连、瞳孔形成是首要任务。术后给予抗炎、糖皮质激素、散瞳或缩瞳(防止虹膜粘连)等治疗。等待虹膜炎症控制及角膜水肿消退后,及时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术中将晶状体皮质尽可能抽吸完全,尽量保护好残存晶状体、后囊,然后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本研究显示,A组术后角膜水肿、虹膜炎症反应、后囊膜混浊等并发症的发生均高于B组,角膜穿孔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正确处理好伤口、防止虹膜后粘连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学者对角膜穿孔伤后人工晶体植入的最佳时机意见不一,有人认为[2],角膜穿孔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急诊行清创缝合术,并于2~7天内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我们采用随机临床对照方法主要着眼于比较不同手术时机的临床疗效。尽量不在伤口修复的同时做白内障摘除术,如进行手术过早,则术后并发症增多,增加再手术率;若手术过晚,则发生弱视的可能性大。仍以术后>2周为宜。术后应积极抗炎,当反应消退后早日进行弱视训练[3]。
参考文献
1刘晓,沙英虹,等.角膜穿孔伤伴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时机方法探讨.眼外伤职业病杂志,2006,28(1):1.
2姚震宇,王云旭,等.角膜穿孔伤并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治疗临床观察.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4):489-490.
3云波,施玉英,柴洁,等.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手术特点及疗效分析.眼外伤职业病杂志,2003,25(7):453.